一份內容豐富的教案能夠從根本上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教案在完成的過程中,老師肯定要強調聯(lián)系實際,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古詩二首池上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篇1
古詩二首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2.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黃山上的飛來山嗎?(出示圖畫)……你們覺得奇怪不奇怪?山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的一座山呢?今天我們來看王安石是怎么看的?
二、品味全詩
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點撥要點:
首句點明了地點,第二句緊承首句而來。通過具體的描寫,進一步突出飛來山上“千尋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鋪墊,在此基礎上,詩人自然地寫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遠望的眼光,只是因為身在最高的層次。這兩句是全詩的精華,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本詩是一首哲理詩,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來的?
點撥:①哲理是從具體的情境中自然提煉出來的。
②哲理是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加以表達的。即哲理的詩化,詩化的哲理。
三、質疑活動
1、《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詩歌中常被用來比喻讒佞之類的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3、詩人借登飛來峰觀賞景色,闡明了一個怎么樣的哲學道理?同時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討論活動
①②描寫景物--充滿生機
③④抒發(fā)情懷--躊躇滿志
小結: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作于王安石29歲時。這是他出世以來,初顯才能,胸懷包負的時期,表達了詩人躊躇滿志的情懷。全詩將寫景與抒懷緊密結合起來,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四、競賽搶答活動
1、王安石_______(朝代)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散文成就很高,為______之一。(北宋,政治、思想、文學。唐宋八大家)
2、解釋加點字的意思
①千尋塔( )(指應天塔)②聞說雞鳴見日升( )(這里是“聽到”的意思) ③不畏浮云遮望眼( )(怕)④只緣身在最高層( )(因為)
3、“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一句采用( )手法,點明飛來峰,千尋塔的高峻陡峭。(夸張)
4、《登飛來峰》中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躊躇滿志的情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再從你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可多寫一句)(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颍撼鲇倌喽蝗荆鍧i而不妖)
5、《登飛來峰》前兩句、后兩句的側重點各是什么?(前:寫景,后:抒情)
6、《登飛來峰》中蘊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古詩二首:登飛來峰 教案教學設計]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篇2
教材分析及教學理念:
這是兩首贊美春天的好詩,它們詩中有畫,靜中有動,有聲有色,為俺們描繪出兩幅春意盎然的美麗圖畫。
古詩教學重在激發(fā)同學的情趣:這里的“情”是指從詩中感悟到的思想感情;“趣”指的是閱讀古詩的興趣。重視朗讀。不論是領會詩的涵義,還是體味其美的意境,都離不開朗讀。朗讀能激發(fā)想象,強化積累,培養(yǎng)語感,所以,朗讀必需貫穿于古詩學習的全過程。同時,針對小同學,情境創(chuàng)設也很重要,它可以把籠統(tǒng)的詩句變?yōu)樾蜗笊鷦拥漠嬅?,便于同學輕松愉快地感悟古詩。
學校及同學狀況分析:
俺校是西安市雁塔區(qū)的一所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小學。大局部同學為農(nóng)村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而且班額較大,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國家級實驗區(qū),俺區(qū)教師至少經(jīng)過區(qū)一級新課程培訓,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都有很大轉變。相應的,同學們也變得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敏捷,獨立學習能力與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很大發(fā)展。四年級同學學習古詩有一定的基礎,而且大局部同學早已熟背本課兩首古詩。
教學目的:
1、理解詩句,能進入詩人描繪的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體會詩人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受詩人愉悅的心情。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春天畫面的圖片資料。
2、同學準備收集描寫春天的古詩。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江畔獨步尋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現(xiàn)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歷代詩人留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句,誰能背一首給大家聽一聽?(1―2生背)今天俺們再學一首杜甫的詩:《江畔獨步尋花》(板書題目)
2、交流找到的有關杜甫的資料。
3、解題:看圖,猜題意,交流。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理解詩意
1、自學。指導方法:邊讀詩,邊看圖,畫出不明白的詞句。
2、出示全詩,交流自身理解的詞或句。
(1)(要求用自身的話說詩意,只要說出大概意思,就給以適當鼓勵)要求查工具書,解決“蹊”;協(xié)助同學理解詞語:“留連”。
(2)再說詩意。
3、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誦。
(1)詩中描繪的景色美嗎?除了這些,還可能有什么?閉目想象這一美景。
(2)結合春天景色的圖片,用自身的話描繪這幅景象。
(3)動手畫一畫,做畫配詩,(交流、評議)
[點評:古來詩畫是一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詩人追求的藝術境界,也是俺們感悟的方向。在要求同學熟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舉行“好畫配好詩”的活動,不只能激發(fā)大家學習的興趣,還能檢驗同學們是否真正理解了詩意。整合課程,激發(fā)興趣,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這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習方式。]
(4)自由練讀。同桌合作讀。(要求注意讀出動靜相宜。)
(5)老師示范讀。(重點指導:邊讀邊看圖邊想象,置身美景中。)
(6)不拘形式練讀、背誦古詩。
三、拓展,作業(yè)。
1、自學杜甫的另一首寫花的詩《絕句》:“盡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毙〗M制出配詩圖來。
2、預習《游園不值》
板書:
江 畔 獨 步 尋 花 杜 甫
黃 四 娘 家 / 花 / 滿 蹊, 花
千 朵 萬 朵 / 壓 / 枝 低。 多
留 連 戲 蝶 / 時 時 / 舞, 花
自 在 嬌 鶯 / 恰 恰 / 啼。 香
課后反思:本詩的意思并不難理解,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卻不能靠生硬的翻譯來加以一一對應。在這一課里,俺給同學營造了一種情趣化的學習氛圍,以描述春景的方式來力圖讓同學獲得讀詩的美感;尊重同學的閱讀感受,放飛他們想象力,讓他們以自身的語言和手中的畫筆來個性化地表達對春天的喜愛和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游園不值》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江畔獨步尋花》。
2、板題《游園不值》。
3、交流詩人葉紹翁的資料。
二、理解古詩
1、自讀古詩,大體讀懂古詩,提出疑難問題。
2、交流釋疑。要求查工具書,解決“屐、扉”。
3、結合插圖,用自身的話說說詩意。
(1)小組討論“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原因,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
(2)看圖,進一步體會詩人看到“一枝紅杏出墻來”時的心情。
(3)抓住機會,指導朗讀。
[點評: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使同學獲得充沛發(fā)表觀點的機會,激發(fā)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和合作意識。]
4、詩人沒有進園,他怎么知道“春色滿園”呢?
(1)你想園中應該是怎樣的景象?
(2)再次朗讀。(讀出春的生命力。)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1)自由朗讀,背誦古詩。
(2)想象當時的情景,誰愿意做詩人來扮演一下?
(在評議中要求同學演出詩人由失望、掃興到驚喜、愉快的心理變化。)
(3)指導朗讀。
三、拓展、作業(yè)
1、小組舉行朗誦競賽。(兩首詩任選)
2、任選本課中的一首古詩,改寫成短文。
(可以把自身想象成詩人,把看到的、想到的都寫出來)
[點評:在朗誦和改寫中比較并體會了兩首詩的不同風格。]
3、自學“目積月累”中《吳興雜詩》
板書:
游 園 不 值 葉紹翁
應 憐 / 屐 齒 / 印 蒼 苔,
小 扣 / 柴 扉 / 久 不 開。 失望
春 色 / 滿 園 / 關 不 住,
一 枝 紅 杏 / 出 / 墻 / 來。 驚喜
課后反思: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小朋友們會感到“易”、“趣”、“活”,同學的視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里。通過扮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哲理,都會深深地印到同學的腦海里。愛扮演是同學的天性。同學要扮演好,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豐富課文內容。因此,課堂扮演能促進同學正確理解并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同學進行語文實踐的有效方法。
總評:古詩的教學,感悟為重。小學古詩教學,目的在使他們在感悟中領會古詩意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所以俺們應從同學實際動身,為他們發(fā)明體驗、感悟的條件,把他們領入詩的意境,體驗詩人的感情,詩情畫意地教古詩,教出古詩的詩情畫意。當然,對于生活積累有限的小同學來說,體會意境是很難的,所以,俺們除了牢牢抓住朗讀、背誦這樣的基本方法之外,還可以創(chuàng)設模擬場景,讓同學嘗試詩人的感受過程,畫一畫,議一議,想一想,演一演,問題就變得簡單多了。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篇3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誰讀過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詩?能試著背一首嗎?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時所寫的詩。出示課題:夜宿山寺。
二、初讀感知。
1、教師范讀全詩,學生注意聽不認識字的讀音。
2、學生借助拼音初讀全詩,圈出生字,多讀幾遍。
三、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宿 寺 危 辰 恐 驚 似 廬 籠 蓋 蒼 茫。
請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
2、這些生字誰會讀?
指名認讀,“開火車”讀,重點指導“驚”字的讀音。
3、去掉拼音,小組檢查認讀生字。
4、猜字游戲:老師手中拿了一個生字娃娃。
誰來猜猜,老師拿的是哪個生字娃娃?
四、將生字寶寶放回詩中,多讀幾遍。
1、學生自由讀詩。
2、指名讀詞:
高百尺、摘星辰、高聲語
3、指名朗讀全詩。
五、借助插圖,了解詩意。
1、出示課件或文中插圖,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這山頂寺院的高樓上,你會有什么感覺?相機出示前兩行詩。
3、指導朗讀前兩行詩。
(1)老師配樂范讀。
(2)學生試讀。
(3)指名讀。
(4)全班配樂齊讀。
4、站在這高樓上,人們都不敢大聲說話,害怕驚動了天上的神仙。相機出示后兩行詩。
(1)學生自由讀后兩行詩。
(2)指名配樂讀。
(3)教師配樂范讀。
(4)全班配樂齊讀。
六、創(chuàng)設情境,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1、教師配樂描敘詩境,學生想象畫面。
2、學生自讀整首詩。
3、指名扮演小詩人,表演讀。
4、師生配樂合作讀。
七、選擇作業(yè)(三者選其一)。
1、自選樂曲配樂背誦全詩。
2、給詩配畫。
3、李白還寫過哪些詩,找一找,讀一讀。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理解詩意;
2、幫助學生體會古詩所表達的親情;
3、指導朗讀,要求會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準確理解古詩的意思和感情
【教學思路】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wǎng),搜索有關信息,讓學生通過預習理解生字詞。課上先組織學生交流,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翻譯古詩,通過朗讀、品味,深入理解古詩所包含的思念親人的真摯情感,體會“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的精妙之處。再通過訓練,強化理解,達到檢查的目的。課后組織學生進行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調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具準備】
中國地圖一幅、有關茱萸的畫片兩張、大字課文、練習紙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
2、板書課題,指導學生理解課題,介紹唐代重陽風俗。相機教“茱萸”一詞。
3、組織學生介紹自己是如何預習的,進行指導。
二、指導朗讀,理解古詩意思
1、組織學生自由的讀古詩,組內交流如何停頓。
2、組織學生交流朗讀。相機教“佳節(jié)”一詞。
3、指導朗讀,要讀出“××/××/×××”的節(jié)奏,讀出孤獨和無奈的感情。
4、指導學生逐步翻譯古詩的意思。(直譯)在古詩的右邊完成以下板書:
九月九日想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獨自一人在外地作他鄉(xiāng)的客人,
每逢佳節(jié)就加倍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登高的地方,
插遍茱萸只少我一個人。
5、組織學生理解讀,比較讀,體會詩人的感情。
6、組織討論:古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7、小結,并過渡:詩人是怎樣表達的呢?
三、品讀古詩,深入理解古詩
1、組織學生讀古詩,思考問題。
2、組織學生交流。
3、逐步提問:
①第一句中的一個“獨”和兩個“異”字,表達了怎樣的心情?談談孤獨和思念的關系。
②怎樣理解“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中的“每”字?
③“遍插茱萸少一人”表達了王維怎樣的感情?它與“思念”有關嗎?為什么?
④你覺得這首詩寫得最好的是哪句?為什么?
4、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再組間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5、小結古詩的寫法。
6、組織背誦,組內檢查。
四、組織練習反饋
1、解釋帶點的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⑴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獨_______倍______
⑵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兄弟”指的是_______“一人”指的是______
2、填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表達了王維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五、課堂小結
讀一則關于茱萸現(xiàn)狀的新聞,讓學生懂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我們的感情都無法表達。
六、興趣作業(yè)
調查我國古代節(jié)日風俗,互相交流交流。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復習已經(jīng)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并掌握詩歌鑒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
4、理解“寓情于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
1、介紹(絕句)
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
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
4、指導斷句
(1)第一句師指導標畫斷句
(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
(3)根據(jù)你所標注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
(三)理解詩意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
根據(jù)注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
生:邊讀邊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
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
生:邊讀邊思考
小組互相說說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說出古詩大概意思)
師過度:(詩文、景、配樂)
剛才我們已經(jīng)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么,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三、練習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xiàn)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后,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xiāng)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四、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么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W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五、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
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1、再次認讀生字并組詞
2、書寫生字
3、默寫古詩
六、總結
教師小結: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從遠處來看這幅景,(出示圖這幅圖畫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靜的環(huán)境。為什么杜甫喜歡這個環(huán)境呢?那時,國家剛剛平息了安史之亂,人民要求過和平安寧生活的愿望實現(xiàn)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詠柳》中的生字新詞,會背誦和默寫全詩。
2、使學生學生理解《詠柳》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再學一首古詩《詠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2、小組互相讀一讀,評議。
3、指名讀,糾正讀音。
4、自學生字。
(1)邊讀邊把課后的6個生字畫出來,讀準音,利用字典或注釋理解詞義。
(2)小組互相檢查。
(3)聽寫。
三、理解詩意。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自由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2、小組合作,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匯報。
(1)指名讀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fā)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fā)出了感嘆,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3)指名讀。老師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耙弧弊肿x第二聲,可讀重些?!熬G”字也可讀重點。
(4)全班看讀這兩句。
(5)自學第三、四句。
四、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指導背誦。
五、復習鞏固,背誦并默寫。
六、作業(yè):1、默寫古詩《詠柳》。
2、課下自己試著說一說古詩的大意,并試著畫一畫
古詩二首池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認識“樓、依”等12個生字,會寫“樓、依”等10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深刻理解詩文的含義,并能用自己的話講出詩文的內容。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興趣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詩人寫的,都是面對祖國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不由自主就抒發(fā)的贊美之情。
二、初讀古詩,自主識字
自由讀詩
自主識字
認讀。
讀準“瀑、布”,韻母都是“u”,聲母分別是“p”和“b”。
“盡”是前鼻音,“層”是后鼻音。
識記。
“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讓學生對照識字。
“樓、依、遙”都是形聲字,根據(jù)熟悉的構字部件來識記,也可以采用換偏旁的方式聯(lián)系熟字來識記。
“欲”組詞“欲望、食欲”識記字義。
“層”,看看插圖,這鸛雀樓一層疊著一層,數(shù)數(shù)有幾層。
“爐”,從“火”從“戶”,表示家里盛火的器具,聯(lián)系生活想一想見過哪些爐子——煤爐、微波爐??蓪ⅰ盃t”與“廬山”的“廬”作比較鞏固字形。
指導寫字
“樓、依、爐、煙、掛”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都是左窄右寬?!皹恰⒁?、爐、掛”要特別注意筆畫的穿插?!盃t、煙”左側“火”的捺應改成點。
三、朗讀感悟《登鸛雀樓》
板書題目,并解題
[登鸛雀樓]題意是登上鸛雀樓。
師:簡介鸛雀樓,簡介作者
理解詩句之意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太陽。依:依傍。盡:消失。詩句之意: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想要。窮:盡,使達到極點。千里目:眼界寬闊。更:再。詩句之意:要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樓層。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前兩行寫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勢雄渾的意境;后兩行寓理于詩,寫出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詩句解析。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這兩句詩寫的是詩人登樓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意思是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黃河入海流”寫近景,意思是滔滔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寫出了水的氣勢磅礴,景象壯觀。兩行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景物相對,色彩也相對;“依山盡”對“入海流”,動詞相對,厚重有力,既構成形式上的完美,也表達了充沛的氣勢。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詩是詩人登樓所思。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表達了詩人不凡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一層”都是虛數(shù),可理解為更遠、更高之意,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哲理。
看圖想象,有感情朗讀。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登鸛雀樓》這首詩通過描繪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雄偉壯觀的景象,抒發(fā)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誦讀背誦。
四、作業(yè)布置
朗讀背誦《登鸛雀樓》。
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登鸛雀樓》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背誦《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朗讀感悟《望廬山瀑布》
板書題目,并解題
[望廬山瀑布]望:遠看。題意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師:簡介廬山(見附錄)
簡介作者:(見附錄)
理解詩句之意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日照:陽光照射。香爐:指廬山的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云聚散猶如香爐那樣,因此而得名。)生:發(fā)生,產(chǎn)生。(指山間云煙冉冉上升,裊裊浮游。)紫煙:紫色的云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云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遙:遠。前:山前。川:河流。詩句之意: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蒙蒙的水汽透過陽光,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于山川之間。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飛流:飛奔的流水。直下:筆直地流下。三千尺:是虛指。形容瀑布的高和長。疑:懷疑,以為。銀河:指晴天晚上空中出現(xiàn)的明亮光帶(天河)。落:瀉落下來。九天:指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所以稱九天。)詩句之意:瀑布從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瀉而下,使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再讀詩句,品悟詩意
四行詩各寫什么?(第一行寫背景;第二行寫靜態(tài);第三行寫動態(tài);第四行寫聯(lián)想。)具體寫瀑布的詩句是哪幾句?(二、三句)
詩句解析
前兩句:寫詩人遠望廬山瀑布的雄奇之景?!耙粋€“生”字把水汽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皰臁弊只瘎訛殪o,寫出了瀑布的雄奇壯觀。
后兩句:“飛流”二字表現(xiàn)出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直下”既寫出巖壁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笔翘摂?shù),極盡夸張地寫出了山的高峻和瀑布飛流的壯觀。一個“疑”字率直道破這是詩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長。
作者在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比喻、夸張)
師:一、二、三句是比喻:描寫背景時,“生”字形象寫出了山間煙云猶如從一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的一團白煙,飄渺與青山藍天之間。二句:瀑布像……。四句,用貼切的比喻,表現(xiàn)了自己奇特的想象,從而使整個形象顯得更加雄偉壯麗,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第三句是夸張。不是實指,而是形容其長、其高。
那些字用得好?(生、掛、飛、直下、疑、落。)
師:“生”(上有)。“掛”字化動為靜,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遙看時的形象,點名“遠看”題意?!帮w”把瀑布噴涌而下的景象描繪地極為生動?!爸毕隆奔葘懗錾礁呔诛@出水流急,那高空直落、勢不可擋之狀如這些眼前?!耙伞笔谴竽?、奇特的想象。
你讀后有什么感受?(瀑布氣勢磅礴,景色壯美。)
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通過描繪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浪漫的情懷。
誦讀背誦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誦讀:一、二緩、舒;三、四快、高。
三、作業(yè)布置
讀下面兩首古詩,不認識的字查查字典。
涼州詞
[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讀背《望廬山瀑布》,并完成課后練習題。
四、板書設計 登鸛雀樓 望廬山瀑布
白日……
所見 遠望——照 生
黃河…… 遙看——看 掛
欲窮…… 近觀——飛 下
所思 聯(lián)想——疑 落
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