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

時間:2022-12-25 作者:tddiction 教學計劃

各個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為了保持獨特的思維,一定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的寫作能幫助我們得到理性思考的機會,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供大家參考。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6篇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1

1、描述

本課兩首詩《房兵曹胡馬》和《馬詩》是寫馬詩的壓卷之作,雖都寫馬,但又各具氣象,特色鮮明。杜甫的《房兵曹胡馬》以雄健的筆力刻畫雄健之馬,表達了對朋友的期望,更表達了詩人積極進取、建功立業(yè)的抱負。李賀的《馬詩》通過寫馬表現(xiàn)賢才的雄心壯志及其懷才不遇的憤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種朗讀的情景,讓學生充分地讀,讀充分,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作者生平經(jīng)歷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志向和感情。

2、分析

整體感知詩意,不做逐字逐句的詩句對譯,是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本課兩首詩的學習我遵循了這一規(guī)律,以“讀”貫穿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積極誦讀,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感悟詩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時豐富了他們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提高了審美修養(yǎng)。另外在學習中,我還為兩首詩配以優(yōu)美的古箏曲,使學生置于古雅沉靜的文化氛圍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綜合素養(yǎng)。

3、規(guī)劃

本課的教學在拓展性方面做得不夠?!恶R詩》描繪了一幅相當生動的畫卷,正所謂“詩中有畫”。如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想象詩中的畫面,用手中的筆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學生的能力會進一步提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介紹一下自己所搜集到的有關(guān)寫馬的詩篇,在交流中開拓思維,增加積累。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2

北師大版教材與之前一直教的人教版教材有著很大不同。北師大版教材課文數(shù)量多,每篇內(nèi)容也多,且有些篇目學生較難理解。這學期時間少,語文課又少,新接手一個班級師生需要更多時間磨合、相互適應。我曾經(jīng)一直為此苦惱該怎樣高效高質(zhì)高情趣進行我的語文教學。今天這節(jié)課比較滿意,學生學習效率高。以前學古詩時一般一節(jié)課學習一首古詩,而且時間比較緊。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下子學完了《江畔獨步尋花》和《游園不值》兩首。以前理解古詩時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解決,現(xiàn)在北師大版教材古詩下沒有注釋。我抓住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邊看圖邊理解古詩的意思。師:同學們看課本中第一幅插圖,仔細觀察看圖上都有什么?生:蝴蝶 黃鶯師:你從能從詩中找到相關(guān)詩句嗎?生:千萬朵花師:真的有一千朵,一萬朵嗎?生:不是,有很多,詩人都數(shù)不過來。生:老師,你看詩中說“壓枝低”,把樹枝都壓彎了,說明很多朵。師:這美麗的景色作者在哪看到的呢?生:作者站在路邊,花都長滿了小路。師:詩中說“花滿溪”,“溪”指的是(小路)師:你能用一段話說說圖上描述的景色嗎?能看著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嗎?學習第二首古詩方法相同,教師告訴學生“應憐屐齒,小扣”的意思。師:同學們看課本中這兩幅插圖,你發(fā)現(xiàn)他們有什么異同?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心情的不同。從課堂效果看,學生對看圖比較感興趣,學習起來較主動。結(jié)合看圖有助于理解詩意。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3

一、授課內(nèi)容:《古詩二首》第一課時

二、授課重點

1、認識“泉、流”等7個生字,會寫“無、樹”等5個生字。

2、能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圖文結(jié)合等方式了解“惜、晴柔”等詞語的意思,初知古詩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三、學習難點

1、書寫難點:

無:四筆寫成,第三筆撇不超過第一筆的橫,從豎中線上起筆,第四筆是豎彎鉤,從田字格正中心起筆,豎要寫在豎中線上?!盁o”不要寫成“天”。

樹:左中右結(jié)構(gòu),兩邊高中間低?!澳尽焙汀坝帧钡霓嘧兂牲c,注意穿插和避讓。

愛:上中下結(jié)構(gòu),上邊是“爪子頭”,注意“點,點,撇”的方向。下半部分是個“友”,不要寫成“又”。

角:上下結(jié)構(gòu),上小下大。刀字頭短撇從豎中線上起筆。下半部分“用”中間的兩條短橫不能碰到左右兩邊,中間一豎在豎中線上。

尖:上下結(jié)構(gòu),上方”小“字豎鉤變成一條短豎寫在豎中線上,撇捺要舒展。

2、朗讀指導:

本課為古詩,同學們要學會:

(1)借助拼音正確朗讀古詩;

(2)借助停頓符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

3、理解詩意:

同學們在試著說古詩大意的時候,要學會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回答問題時要有條理,先讀出詩句,再說出詩句的意思。

本節(jié)課整體效果較好,大部分學生能夠借助提示對古詩進行理解,也有少部分學生可以不借助提示準確說出自己的理解。在古詩朗讀方面,“惜細流”學生讀錯率較高,通過老師范讀,學生反復朗讀糾正讀音。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4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guān)黃河的詩歌?!稕鲋菰~》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了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guān)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準備: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作者的有關(guān)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guān)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對象之一,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guān)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jù)查閱的有關(guān)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并交流。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guān)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伙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教學反思: 本次的教學設計與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覺發(fā)生了質(zhì)的改變。第一次備課時,苦于古詩教學無從下手,我只從《涼州詞》中感受到了邊關(guān)將士慷慨激昂、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所以著重引導學生感悟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所蘊含的豪放、陽剛之氣,總感覺一個字:淺。經(jīng)曾老師點撥之后,我回家靜靜地讀,細細地品,我感覺一個個字符變成了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來,我讀得淚流滿面,我感受到了悲涼、痛苦因為我想到了:邊關(guān)將士身處不毛之地,氣候惡劣、環(huán)境艱苦,與親人一別音容兩渺茫,而且當時戰(zhàn)爭頻繁,戰(zhàn)士們生命不保我讀懂了:為什么在詩人的眼中別無它物,而只有這紅紅的葡萄酒?我明白了醉臥沙場君莫笑的深層含義,戰(zhàn)士們是借酒消愁,忘記自己的痛苦和煩惱。這一次我感覺自己走進了文本,我能夠引導學生挖掘詩歌背后蘊含的情境了。課后,我感覺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從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課的先決條件是:老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讀懂教材,真正走進文本。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范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 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jù)查閱的有關(guān)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jié)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結(jié)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冬冬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jié)。

作業(yè)設計:

1.背誦并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強調(diào)了學法指導,讓學生在整理復習中掌握了一種高年級語文課的復習方法--三重復習法。即:重積累――積累好詞佳句;重朗讀――潛心會文本、披文以入情;重拓展――注重學生情感知識的獲取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上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f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單元,并在積累、誦讀、實踐中掌握復習語文的方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5

古詩《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代表作。詩人通過描寫登鸛雀樓觀看太陽西沉、大河歸海的景色,告訴人們要看得遠,就應站得高的道理,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滿意之處:

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真正理解字義和詩句內(nèi)容,深刻感知詩的意境及蘊含的道理,我在教學前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情況調(diào)查。通過調(diào)查,我了解到學生對古詩《登鸛雀樓》比較熟悉,有部分學生已經(jīng)能讀、能背了。但發(fā)現(xiàn)學生所謂的能背,僅僅是一種機械記憶,有些學生不但不認識詩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連字音也讀不準,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詩意及蘊含的道理。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而且,他們能說的喜歡自己說。

改進措施:

教學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運用已有的讀新課文的方法來初讀古詩,即先自由讀課文后面的生字,再自由讀課文,然后同桌互讀互查,讓會讀的學生幫一幫暫時不會讀的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在學習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不足之處:

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先檢查生字,再由生字連詞。對于學生容易讀錯的字詞,我進行重點指導、糾正,但是個別字音仍發(fā)音不準確,如:“登”、“層”是后鼻音,“鸛”是三拼音,“樓”的發(fā)音要到位等等,真正把字詞教學落在實處。而且,我充分調(diào)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動手、動口、動腦去學習生字。教學“入”字時,與“人”比較。這是個形近字,先讓學生討論交流,一起說說“入”和“人”的不同之處,再以順口溜的形式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在教學“欲”字時,通過動畫演示,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自己的觀察、學習去解決問題,努力使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古詩二首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6

教學經(jīng)過:《絕句》我采取了詳講的教學方法,但是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觀察課文插圖,結(jié)合課下注釋,說說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請你發(fā)揮想象并結(jié)合詩意給這些景物加上形容詞,然后再將這些詞語串聯(lián)起來,通順地表達詩句的意思。第二首《村居》更是要求學生模仿前一首古詩的教學方式自學,可以先找出前兩句都寫了哪些景物等。這樣做大大凸顯了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獨立性。

讀讀寫寫: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或詞,改寫成短文,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自由寫故事,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不足之處:

時間過于倉促,有些詞語學生們理解不是很透徹。時間緊張,對文章讀得不夠細,感情不夠充沛。教學時間安排不合理,有種前松后緊的感覺。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讓學生懷著濃濃的興趣投人到學習中去。

2.在學習課文時,把兩首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讓學生通過自學,體會其內(nèi)容上的相似之處,感悟童年生活因環(huán)境的各異,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樂。

3.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每首詩詞讀正確,讀流利,在此基礎上,從整體上對詩詞的內(nèi)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結(jié)合注釋,采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理解每句詩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整首詩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詩詞,背誦詩詞。

4.采用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誦讀,應避免單純的朗讀技巧的指導和機械的朗讀腔調(diào)的模仿。結(jié)合學生對詩詞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調(diào),讀出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