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制定教案時,忽視了對課堂管理技巧的培養(yǎng),通過對教案的持續(xù)優(yōu)化,教師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高中語文師說教案最新5篇,感謝您的參閱。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
情意目標:理解詞人復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2、誦讀本詞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了解蘇軾的創(chuàng)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jié)合
教學方法:談話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林語堂對蘇軾的評價引入新課,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悲天憫人的道德家、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散文家、大書法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一個生性 愛開玩笑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yōu)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就是蘇軾,本文的作者。
二、解題:
(1)說說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詞人、詩人和散文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2)談談題目:《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解釋:《念奴嬌》是詞牌名,‘念奴’為唐天寶年間的歌伎,因其音調(diào)高亢,遂取為調(diào)名?!赌钆珛伞酚置栋僮至睢贰洞蠼瓥|去》《酹江月》《湘月》《壺中天》等。上、下闋100字,有平韻、仄韻兩體?!冻啾趹压拧肥菢祟}。赤壁,即黃州,今湖北黃岡。?赤壁、赤鼻磯,并非真正的三國赤壁古戰(zhàn)場。懷古:追懷古昔,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3)講講宋詞: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是古典文學繼唐詩之后的又一文學高峰?;痉譃椋和窦s派、豪放派兩大類。婉約派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秦觀等。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等。他們遠從《詩經(jīng)》、《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yǎng),又為后來的明清戲劇小說輸送了養(yǎng)分。直到今天,宋詞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人們帶來很高的藝術(shù)享受。
(4)聊聊背景: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解釋: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往黃州作團練副史。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xiàn)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fā)下,他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豐五年寫下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則堪稱其豪放詞的代表作。
三、讀文:
(1)自由朗讀;(2)集體朗讀;(3)個別朗讀;(4)聽讀課文。
四、探討:
1、大家思考一下,文中哪些句寫得比較有氣勢?可自由發(fā)言,說說你的理由。
——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寫得很好,其中的‘江’字,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開篇就定下了這種高昂的氣勢。
——第三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這一句更有氣勢。三個短語分別從形、聲、視等角度結(jié)合起來寫,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寫出了“赤壁”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請大家一齊讀一讀,要讀出氣勢。
2、讀了這首詞,你從中讀到了什么?你能否從中讀出一些問題?
五、欣賞:
(一)上片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流人物。對嗎?
明確:“江水”比喻時光。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碧K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會想起這句“大江東去”。如此的磅礴氣勢,更讓我們聯(lián)想起李白的那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2、這句詞中江水有什么特點?此句在文中又有什么作用?
明確: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浩浩蕩蕩、氣勢磅礴,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為一體。在這里,長江已不僅僅是一條流水的名字,更是滔滔歷史江水的代名詞。作者面對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蕩,懷想往昔無數(shù)的風流人物。為下闋英雄出場作了很好的鋪墊。這一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樣不一樣?(把“風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家覺得可以不可以?)
——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是“英雄人物”,什么樣的人稱得上是“風流人物”?
3、背誦第一句。
(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提醒接著往下看)
(二)上片第二句:“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1、你讀出了什么意味?
明確: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1)“大江”這里具體化為“故壘”;
(2)“千古”這里具體化為“三國”;
(3)“風流人物”這里具體化為“周郎”。
——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蘇軾知道他所游覽的不是真正的赤壁,“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
2、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明確: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袄伞弊?,顯得特別年輕瀟灑。
3、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
明確: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反過來說,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齊背第二句。
4、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三)上片第三句:“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1、大家考慮,這三個短語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
——“亂石穿空”是從形的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驚濤拍岸”是從聲的角度寫的?!绑@”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卷起千堆雪”則是從視的角度來寫的,寫出了“赤壁”的雄偉壯麗和波瀾壯闊。
2、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你覺得哪些字詞用得好,為什么?
明確:實寫赤壁之險峻雄奇,動心駭目。巨濤拍岸,怒濤洶涌,浪花千疊,如雪堆積不斷。
v“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氣勢;
v“拍”——寫出江水與岸拍擊的力度;
v“卷”——寫出波濤的巨大力量。
有動有靜、有聲有色,寥寥數(shù)筆便勾畫出一幅雄奇壯麗的雪浪圖。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zhàn)的壯闊場面,為下片追懷英雄渲染氣氛。
(四)上片第四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這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流人物?!耙粫r”,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而下片主要塑造了周瑜這個人。
2、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誦讀一下。要讀出豪情,讀出氣勢。
(1)男女生分句輪流讀。(2)齊背。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品內(nèi)容,體會文本偉大、深沉的父愛,能真切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
2、掌握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能選擇典型細節(jié)來刻畫人物。
3、體會作品的語言特色,樸素的敘述與清麗的抒情相融為一。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脈絡。
2、初步感知散文的內(nèi)容和情感。
課前預習檢查
一、作者簡介:
劉鴻伏,中國現(xiàn)代作家,湖南某報的負責人之一。作品有《絕妙人生》《雅奏》《遙遠的絕唱》等。其優(yōu)美的筆調(diào)、率真的性情、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劉鴻伏散文的主要元素。他用細膩冷艷的筆觸描畫日月山川,但絕不是風花雪月地潑灑文字,他把愛憎憂思以及對理想的寄托和表達,都天衣無縫地鑲嵌在與自然的對話中。
二、基礎(chǔ)積累
1、字音 荷(hè ) 薪
青篙(gāo )
蓑( suō
)笠
犟( jiàng )嘴
踉蹌(liàng qiàng )
貧瘠(jí)
倔(jué )強
顛簸(bǒ )
模(mú)樣
熾熱(chì) 老趼(jǐan )佝僂( gōu lóu)
2、字形
bá(跋)涉
cāng(滄)桑
震hàn (憾)
烏péng(篷 )船
一望無yín(垠
)
3、文學常識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世界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頂峰之一,列寧稱之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三、誦讀文本,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3節(jié))引出對遠在鄉(xiāng)下的父親的思念之情
第二部分(4-19節(jié))回憶十年前父親送剛拿到入學通知書的“我”去大學報道 第三部分(20-21節(jié))抒情父愛是一座山
四、質(zhì)疑辨惑
仔細閱讀文本,勾畫出你一時沒能理解的語句或文段,并提出來與大家一道討論。
一、 導入:歲月流失中,我們忽略了多少父親的愛,而父親一直在身后,無怨無悔的延伸著庇佑的蒼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曾讓多少讀者熱淚盈眶呀! 劉鴻伏給我們帶來的《父親》(板書)
作者簡介:
劉鴻伏,中國現(xiàn)代作家,湖南某報的負責人之一。作品有《絕妙人生》《雅奏》《遙遠的絕唱》等。其優(yōu)美的筆調(diào)、率真的性情、悲天憫人的情懷,是劉鴻伏散文的主要元素。他用細膩冷艷的筆觸描畫日月山川,但絕不是風花雪月地潑灑文字,他把愛憎憂思以及對理想的寄托和表達,都天衣無縫地鑲嵌在與自然的對話中。 課前預習檢查
1、字音 荷(hè ) 薪
青篙(gāo )
蓑( suō
)笠
犟( jiàng )嘴
踉蹌(liàng qiàng )
貧瘠(jí)
倔(jué )強
顛簸(bǒ )
模(mú)樣
熾熱(chì) 老趼(jǐan )佝僂( gōu lóu)
2、字形
bá(跋)涉cāng(滄)桑震hàn (憾)烏péng(篷 )船一望無yín(垠)
3、文學常識
列夫托爾斯泰,俄國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 《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世界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頂峰之一,列寧稱之為“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3節(jié))引出對遠在鄉(xiāng)下的父親的思念之情
第二部分(4-19節(jié))回憶十年前父親送剛拿到入學通知書的“我”去大學報道 第三部分(20-21節(jié))抒情父愛是一座山
三、合作探究(小組交流,推薦代表發(fā)言)
1、文中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父親形象?
父親:勤勞、堅強、質(zhì)樸、容易滿足尤其是深沉地愛著他的兒子的一位偉大的父親形象
2、在散文中那些看上去“散”而出彩的片段,構(gòu)成字里行間人物的畫廊。誦讀全文,找出作者在文章中選取了哪一個中心事件來寫自己的父親的? 圍繞這件事,作者具體描繪了哪幾幅畫面?
明確:主要事件:父親送“我” 去大學報到。五幅畫面:①接到通知
②決定送我
③送我途中
④踏入校園
⑤父子分別
四、品讀精彩語段,尋找寫作橋梁
1、課本第二小節(jié)文字生動請你對其進行賞析,思考對你的寫作有怎樣的啟示,并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仿寫一段話。
明確: ①內(nèi)容:父親勞動生活畫面②手法:排比句展示生活場景③作用:贊美了父親的勤勞和質(zhì)樸,交待父親是一個終年在山中勞碌,過著貧苦生活的農(nóng)民 ④特色:把父親勞動的場面放在大山、月色、大江、田野這樣的背景中,賦予勞動美的內(nèi)涵,讓人覺得凄涼、心酸,整個畫面給人以“凄美”之感
⑤總結(jié):排比的手法、詩一樣精煉的語言,勾勒出父親勞動生活的剪影,把勞動放在大山、月色、大江、田野這樣廣闊的背景中,展示了父親艱辛勤勞而又灑脫自信充滿力量的莊稼漢的形象,表達了作者的崇敬與贊美。
寫作啟示:寫人物手法之一:善抓生活片段。
2、文中圍繞父親送“我” 去大學報到而寫的幾幅畫面中那一幅你認為最好?哪些細節(jié)令你感動?請結(jié)合文本和自身經(jīng)歷,在書側(cè)寫評點,50字以上(要求:抓住每個場景的特點。方法:抓關(guān)鍵詞;聯(lián)系上下文;關(guān)注手法、用詞、寓意等:說文眼: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乃至一景一物),并思考給你的寫作帶來怎樣的啟示。
2、交流評析內(nèi)容,總結(jié)寫作手法 明確:(學生充分朗讀)
a、 夏日中午: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內(nèi)心
“淚便…涌了…黛綠的山色…清涼的河水…鷓鴣…凄惶…欣喜…”“獨留下我…無言的田野…無法言喻…”(5段)(評點:烘托人物復雜的內(nèi)心:激動、茫然、留戀、欣喜、凄惶無法言喻。)
板書:(夏日中午)無法言喻
b、 那個夜晚:景物描寫烘托氣氛
“山里的暮色升起來,…親切的…,斜飄漫逸…韻致…不再有…沉重憂郁”(6段)(評點:賦予景物人的情感,烘托喜悅、溫情的氛圍。)
板書:(那個夜晚)吉祥和喜氣
2 c、 臨行那天:敘事、直抒胸臆結(jié)合
“臨行的那天,…父親…母親…。別了,我的…;別了,我的…;別了,我的…;別了,我的…離去?!?10段)(評點:直接抒情,相同句式的連用,感情的強烈充沛,我對故土的留戀不舍,平時熟視無睹的東西只有在離別時才會特別的珍惜和眷戀。)
板書:(臨行那天)最難忘
d、父子分別: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的作用
①“我去送他…反反復復地叮囑…努力笑一笑…粗糙的大手扶了扶…沉默了”(18段)
(評點:不放心兒子,忐忑不安的心境表露無遺,此時無聲勝有聲。)
②“臨上公共汽車…站住…解開…撕開…藏著…抽出…說…” (18段)
(評點:父愛的流露,被壓縮在一個動作、一句話里,看似簡單平淡,然而何其豐厚凝重。父親的錢來之不易,是在深山密林中扛竹木流汗流血一星一點的攢起來的,是在兇猛的大江上拿性命與江流礁石搏命換來的。這錢聯(lián)著大山里一家人的溫飽生計,甚而至于是借來的,父親卻傾其一生所有,這是一種怎樣厚重的愛!) ③“在這天地間有什么比這種深情更珍貴呢?我會活得很幸福也很體面的,我的父親!”“我愛父親,也怕父親”“卻仿佛接過一座山,沉甸甸的”(18段)
(評點:直抒胸臆的心理展示,完全拋開了以前父子間的掩飾,這份愛讓我的心都戰(zhàn)栗了!情到濃處的自然流露。)
板書:(父子分別)心一陣戰(zhàn)栗
寫作啟示:寫人物手法之二:巧用景物描寫,巧選典型細節(jié)。 深化體悟
1、 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文中寫到“對土地的眷戀”,背景一樣若隱若現(xiàn)著貫穿全篇。正如“父親說過:人是土物,離不開泥土的?!蔽闹袝r常有一些極富華彩的對鄉(xiāng)野風景飽蘸情感的描寫,這樣安排是不是閑筆,有何用意?(學生圈劃出這些描寫語段,讀一讀,談談理解。) 明確:父親愛這片土地,他生于斯,長于斯,勞動于斯,乃至長眠于斯。父親與土地有著生死相依的關(guān)系。
臧克家/詩《三代》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爺爺
在土里埋葬
(1)“土性”已經(jīng)融入進了勞動人民的心中,成了根深蒂固的性格特點。土地賦予了他堅韌和深沉自信的性格。(文中找原句16段“山里人幾十年造就的倔強和自信心”20段“像山一樣堅強挺立的”)
(2)父親的形象,是與荒涼貧瘠又美麗無邊的鄉(xiāng)土密不可分的;父親的性格,是衍生于那片土地的。(正如父親說過“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3)“土地一樣寬厚淳樸的”父親衍生于那片厚土。土地,是父愛的背景。從而理解他的焦慮。(邊遠山村與繁華都市物質(zhì)環(huán)境的巨大反差,因此他和現(xiàn)代城市文化顯得那么的格格不入,甚至很自卑,擔心兒子以后的生活。文中找原句16段“他已預知作為山里人的兒子的將來當會充滿坎坷和憂患”11段“兒子還小,又是鄉(xiāng)里人,窮,怕將來受人欺侮,想起這些,便不由得落淚”)
寫作啟示:寫人物手法之三:設置環(huán)境背景。
板書:寬厚淳樸的土地——父愛的背景
2、 本文題目為何不是“我的父親”而是“父親”?
① 明確:父輩一輩人一代人肩負苦難的形象、歷史滄桑的縮影
寫作啟示:人物寫作方法之四:要對文中人物有真摯的感情
3
②欣賞羅中立的畫作《父親》:同樣的內(nèi)容、同樣的情感可以用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來表達。(1980“中國青年美展”一等獎,羅中立說“農(nóng)民是這個國家最大的主體,他們的命運實際上是這個民族和這個國家的命運?!碑嬅婢哂幸环N悲劇性的震撼力)
欣賞畫作:古銅色的老臉,艱辛歲月耕耘出的那一條條車轍似的皺紋;犁耙似的手,曾創(chuàng)造了多少大米、白面?那缺了牙的嘴,又扒進多少粗糧糠菜?他身后是經(jīng)過辛勤勞動換來的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他的手中端著的卻是一個破舊的茶碗。
學生齊讀:畫家以深沉的感情,用巨幅畫的形式,借超寫實主義手法,刻畫出一個勤勞、樸實、善良、貧窮的老農(nóng)的形象。他咄咄逼人,發(fā)人深省。多少人曾在他面前黯然神傷。因為這位老農(nóng)的形象已經(jīng)遠遠超出了生活原型,他所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農(nóng)民。正是他們辛勤的勞動,才養(yǎng)育出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他是我們精神上的父親!
布置作業(yè)
劉鴻伏讀懂了他的父親了嗎?請在文中找出表現(xiàn)作者對父親理解或情感的語言品讀體味。思考:十六七歲的我們讀懂了我們的父親了嗎?請以“那一次,我讀懂了父親”為題寫一段話,談談父親關(guān)愛你的點點滴滴。
課堂小結(jié)
(師投影關(guān)于父愛的圖片)達·芬奇曾說過:“父愛可以犧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备笎凼侨耸篱g最具力量的愛,同母愛一起構(gòu)筑了人類社會的基石。父愛,是激發(fā)力量的精神源泉,是滋養(yǎng)心靈的情感甘露,是塑造優(yōu)秀人格的教科書,對人的一生具有重大影響。 附板書:
父親
劉鴻伏
夏日中午
無法言喻 那個夜晚
吉祥和喜氣 臨行那天
最難忘的 父子分別
心一陣戰(zhàn)栗
寬厚淳樸的土地——父愛的背景
姥姥的端午
4 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隨著金銀花的細碎步聲,臨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語叮嚀,踱著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床邊垂落的被角,為我一掩再掩。
物質(zhì)極度貧瘠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姥姥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她說,粽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灶火已漸燃漸熄,大鍋里還咕嘟嘟冒著些微的水泡,粽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彌漫在農(nóng)家小院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蹦跳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縈繞歲歲年年童謠,我們在姥姥精心趕制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后長高。姥姥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托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后,聲漸雄渾之時,姥姥緩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姥姥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里,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閑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門前,想念鄉(xiāng)間,想念寬敞的農(nóng)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趟著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陰下,幾位老鄰絮絮陳年舊話,農(nóng)諺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
最后的端午,姥姥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jié)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她不能。我們從各自的家里奔來吃粽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姥姥的端午,將在這里停留。只記得姥姥嘮叨了許多,關(guān)于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jié)婚了,別讓姥姥這么等著。大家聽著,都沒有在意。
端午后幾日,姥姥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著兩手沒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語。
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閃著,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說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tài)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來?!贝蠹翌D住了,都不說話,大弟站到陽臺,低頭點起一支煙,媽媽肩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氣的青粽上……姥姥賜我農(nóng)家巧手,包粽的“工藝”代代相傳,粽香飄進以后的日子。
端午,翠綠與寂靜,蒹葭蒼蒼的古韻,帶著一春濡濕的水氣,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⑩嫻靜的汨羅江,從遠古走來,走近幾千年光陰。姥姥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蕩著我生命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篇3
一、導入
同學們,老師說兩句詩,大家看看是誰的作品?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誰的?沒錯,李商隱。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詩《錦瑟》。
二、目標
好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請看大屏幕,我們一起讀一下。那么帶著這三個目標,我們一起來品讀這首詩。首先來認識一下作者,你來介紹一下,介紹的很全面,看來你預習的很好,請坐。
三、整體把握
接下來,我們來我們聽一下這首詩的配樂朗誦,在聽的時候,請大家注意它的語氣節(jié)奏。聽完之后大家有什么感受?朦朧,不解。確實不好理解。那好的,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讀一下這首詩,再品味一下。有感覺了嗎?嗯,感到一種哀婉。很好。那現(xiàn)在我們想請一位同學們?yōu)榇蠹遗錁防收b一下這首詩。誰愿意挑戰(zhàn)一下自己?好的,后面的男生,你的手舉的最高,你來讀。很好,請坐,謝謝你。
四、合作探究
同學們,《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元好問就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边@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梢娺@首詩的特異之處。
如果把古今關(guān)于《錦瑟》一詩的詮釋和爭論收集在一起,足可以編成一本厚厚的書。這里我們只看其中一部分的說法,請看大屏幕。有這么多。
好,這首詩的立意究竟緣何?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現(xiàn)在我們來細細的品讀。待會的時候同學們可以各抒己見。
先看第一聯(lián)。一起讀一下。這句是起興之筆。同學們,這句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好的,你來說,錦瑟清幽哀怨,牽出作者的情絲,令作者回想起往事,一言難盡。說的太好了,請坐。好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瑟”這種樂器,請看大屏幕,相傳它有五十根弦,后因為它的聲音太悲,唐代的時候改為二十五弦。作者寫五十弦,一方面是暗示自己年過半百,一方面也道出了悲苦之深。
如果說首句是起興,那么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則是對往昔的追憶。
好,現(xiàn)在來看詩的頷聯(lián),這里有兩個典故,請同學們把他們找出來,看看這兩個典故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你來說,對,莊生夢蝶,千古一夢,表現(xiàn)了對美好情感的追懷。以及望帝化鳥,更轉(zhuǎn)出一種悲涼的情調(diào)來──生而不能,死則續(xù)夢!理解的很透徹請坐。這是怎樣的悲哀啊!
接著,詩意又轉(zhuǎn),開出另一新的境界來。看詩的頸聯(lián)。“珠有淚”是什么意思?看一下課文注釋。鮫人泣淚,化而為珠,人們獨愛珍珠之美,卻不曾體會鮫人之痛,這其中滋味,大家可以體味一番?!八{田日暖玉生煙”是什么意思?你來說,很好,請坐。藍田美玉,才美不外現(xiàn),終將如輕煙散去,美好事物不能長在,寄寓了悲傷之情。可見這一句透著作者對明珠、美玉的愛慕、執(zhí)著,卻又帶著幾分哀痛、無奈。
最后一聯(lián),以感嘆作結(jié)。“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往事如煙,縱使千般美好,而今思之,也只不過是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全詩就在這種無限悵惘的情緒中結(jié)束,余音裊裊,言盡而意不止。
好的,現(xiàn)在請大家再自由的朗讀這首詩,感受一下作者的哀婉傷感。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尾聯(lián)說“此情可待成追憶”,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前面我們說這首詩朦朧多解,它的主旨和情感到底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好的,你先說,你覺得是政治詩,表達了他在官場上的失意。好的,請坐。誰有不同的觀點,你來。嗯,這是作者的文人自傷。噢,你也想說,噢,是一首愛情詩,表達了對亡妻的悼念。請坐。你怎么認為,噢,你也覺得這是一首愛情詩。
看來,大家都比較傾向認為《錦瑟》是愛情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那好,現(xiàn)在我們再一起讀一下這首哀婉凄美的歌。
六、小結(jié)作業(yè)
同學們,一首《錦瑟》朦朧多解,我們不敢說李商隱開啟了中國當代朦朧詩的先河,也不敢說他影響了法國的象征主義詩派。但他確實是一位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先鋒派”。也許正是這種朦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課下的時候請同學們再細細的品味這首詩,然后搜集李商隱的其他作品加以賞析,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
下課,同學們再見! 板書
錦瑟 李商隱 起興用典 追憶哀婉傷感 悲嘆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篇4
一、導入新課:
人人都希望生活中處處是喜劇,但古往今來,悲劇的陰影又總是徘徊在人世間,文學史上更是留下了許多讓人扼腕長嘆的悲?。撼呻p翩飛的蝴蝶,寄托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生死相依的戀情;相向哀鳴的鴛鴦,傳遞著劉蘭芝與焦仲卿雙雙殉情的悲音;酷暑六月的飛雪,昭示著竇娥那感天動地的冤情……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震撼世界數(shù)百年的經(jīng)典悲劇——《哈姆萊特》(板書)。
二、相關(guān)介紹:
1、關(guān)于作者 莎士比亞(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人文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他出生于英國一個富裕的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文法學?!弊x書,后因家道衰落,中途輟學,前往倫敦謀生。他先是在倫敦的劇院里打雜,為看戲的紳士們看管馬匹,后來在劇團做演員、導演、編劇,接觸了社會各階層人士,進一步接觸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文化和人文主義思想,這些為他后來的戲劇創(chuàng)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礎(chǔ)。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37個劇本、兩首長詩和154首十四行詩。他的主要成就是戲劇創(chuàng)作,代表作中歷史劇有《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劇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劇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和“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馬克思稱他是“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英國戲劇家本·瓊斯稱他是“時代的靈魂”。
2、劇情簡介 《哈姆萊特》也譯作《王子復仇記》,是莎士比亞的代表作,寫的是丹麥王子哈姆萊特為父報仇的故事。這出悲劇的主要情節(jié)是這樣的:丹麥王子哈姆萊特在威登堡大學讀書期間突然接到了父親暴亡、叔叔繼位、母親改嫁的消息。回國后,父親的鬼魂告訴哈姆萊特自己是被他的叔父毒死的。哈姆萊特裝瘋賣傻,假裝對女友奧菲莉婭十分冷淡??藙诘宜箲岩晒啡R特知道些什么,便派人刺探他。為了弄清鬼魂的話是否屬實,哈姆萊特授意戲班進宮演了一出惡人殺兄、霸嫂、篡位的戲劇??藙诘宜构惑@恐萬分,倉皇退席。為了弄清王子是否真的'發(fā)瘋,克勞狄斯就讓王后去找哈姆萊特談話,并派首相波洛涅斯在幕后偷聽,王后企圖勸說哈姆萊特忍讓,卻受到了他的指責,激憤中哈姆萊特誤將躲在暗處的首相當成國王殺死。狡猾的克勞狄斯借口保護哈姆萊特,就派他出使英國,想要英格蘭國王在哈姆萊特上岸時就殺掉他。哈姆萊特識破奸謀,偽造信函,脫險回國。奧菲莉婭因父親被殺、情人“變心”而精神恍忽,落水而亡。奧菲莉婭的哥哥雷歐提斯對哈姆萊特極為怨恨,奸王克勞狄斯趁機拉攏他,兩人合謀設計通過比劍殺死哈姆萊特。本文就是從這里開始的。選文是第五幕第二場,為全劇的結(jié)尾部分。
三、課文探究:
學生自讀課文。
問1:哪位同學給我們用簡要的語言復述一下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
明確:哈姆萊特對朋友霍拉旭講述偷換密信、死里逃生的過程,并發(fā)誓要為父報仇。奧斯里克、貴族先后奉國王之命來傳達、詢問打賭比劍之事,哈姆萊特欣然答應??藙诘宜乖O下圈套,哈姆萊特與雷歐提斯雙雙中毒劍,王后喝毒酒而死,雷歐提斯臨死前揭穿陰謀,哈姆萊特拼盡最后力氣用毒劍刺傷奸王,并逼他喝下毒酒。哈姆萊特死前要霍拉旭傳述自己的故事。內(nèi)容要點可概括為:(1)兩人密談——講述逃生經(jīng)過,發(fā)誓為父報仇;(2)受命比劍——兩人傳旨比劍,王子欣然應允;(3)比劍復仇——雙雙中劍受傷,王后飲鴆而死,奸王被殺身亡。
學生細讀第一部分。
問2:王子察覺奸謀后是如何做的?對于國王、雷歐提斯,他決定做些什么?你從中可看出哈姆萊特怎樣的形象特點?
明確:王子察覺奸謀后,在感慨國王陰險歹毒、自己危機四伏的同時,頭腦中迅速設計了應對的策略——偽造文書,借英王之手除掉兩個傳書來使。這些表明了哈姆萊特的機智善謀。哈姆萊特發(fā)誓要剪除殺父、霸母、篡位、害己的奸王,不讓他繼續(xù)為非作歹。這些說明了哈姆萊特的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哈姆萊特為自己在怨憤的雷歐提斯面前情緒失控感到后悔,對于雷歐提斯慘痛的遭遇深表理解,并且想要去取得他的好感和諒解。這些表明了哈姆萊特的真誠善良。
學生細讀第二部分。
問3:面對奧斯里克,哈姆萊特說話的態(tài)度怎樣?貴族詢問比劍,哈姆萊特是如何回答的?這些內(nèi)容顯示了哈姆萊特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奧斯里克講究繁文縟節(jié),說話文縐縐,對上阿諛諂媚,哈姆萊特很討厭、鄙視他,故意地進行有力的嘲諷,比如:說奧斯里克是“水蒼蠅”“畜生的主子”,“擁有大批糞土”;時而說天熱,時而說天冷,弄得奧斯里克狼狽不堪。這些說明了哈姆萊特的正直率真。貴族來詢問是否想好決定比劍,哈姆萊特認為自己定然不會失敗,根本沒有考慮到這是國王的奸謀就欣然應允,并且對不好的預兆,即使是死亡,他也愿意去面對。這些說明了哈姆萊特的自信豪爽、草率魯莽、安于天命(樂天知命)。
學生細讀第三部分。
問4:比劍前哈姆萊特對雷歐提斯的一番表白,表明哈姆萊特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明確:哈姆萊特對雷歐提斯的一番表白,語氣誠懇,滿懷愧疚,希求寬恕,顯示了他的誠懇坦率。
問5:兩人的劍術(shù)誰更高超?
高中語文師說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屈原的生平,領(lǐng)悟其愛國的實質(zhì),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2、誦讀課文,抓住關(guān)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了解“騷體詩”的形式特點,理解并掌握詩中的關(guān)鍵語句。
4、了解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特征。
重點
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辭>>的一般特點。
2、鑒賞重要語句,感覺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難點
1、對關(guān)鍵詞語的疏通理解。
2、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步驟:
預習
1、正音
苗裔 孟陬 揆 扈 芷 汩 搴 騏驥 申椒 昌被 憚 踵 荃 謇 羌
2、朗讀課文,注意語調(diào)和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幾組有關(guān)屈原的照片:
屈原被楚懷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澤畔,抱石沉江。
提問:你們知道照片上這們歷經(jīng)坎坷,依然忠君愛國的詩人是誰嗎?(學生答:屈原)
(老師深情的說)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飽經(jīng)憂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的5月4日這一天投汨羅江自殺。后人為了紀念這們守節(jié)不移的偉人,于是在端午節(jié)這一天興起了吃粽子、賽龍舟習俗。
二、有關(guān)資料
1、屈原生平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xiàn)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p>
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因受小人的陷害,他兩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羅江而死,以示忠貞愛國之懷。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代表作<<離騷>>。
2、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它受<<詩經(jīng)>>的某些影響,但同它有直接血緣關(guān)系的還是在南方土生土長的歌謠。在戰(zhàn)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xiàn)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楚辭的作者主要是屈原,他創(chuàng)作了許多不朽作品。在他的影響下,楚國又產(chǎn)生了一些楚辭作家:宋玉、唐勒、景差等人。
楚辭的特征,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除此之個,<<楚辭>>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風俗習尚以及所使用的藝術(shù)手段、濃郁的抒懷風格,無不帶有鮮明的楚文化色彩。其次,楚辭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以大量的“兮”字作襯字。這是楚辭的基本特征,它們是與中原文化交相輝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離騷”的含義
關(guān)于<<離騷>>篇名的涵義,古今各家說法不一。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釋為“離憂”。班固在<離騷贊序>>中釋為“遭憂”。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后人多各從其一說。近世學者,則有人據(jù)<<大招>>“伏戲<<駕辯>>。楚<<勞商>>只”及王逸注“<<駕辯>><<勞商>>,皆曲名也”,認為“勞商”與“離騷”均系雙聲字,“離騷”即“勞商”之轉(zhuǎn)音,因而推論<<離騷>>本為楚國古樂曲名。
三、誦讀課文
1、錄音機或老師范讀,學生跟讀
老師總結(jié):
(1)騷體詩的朗讀節(jié)奏:一般是三、四個節(jié)拍,隨文切分。
(2)“兮”字是語氣助詞,讀時應拉長語氣。
2、學生自由誦讀。讀時注意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學生根據(jù)課文注釋自己翻譯課文。
第二課時
任務:初步感知,疏通字詞
把握主旨
教學過程:
一、抽生翻譯課文
二、字詞小結(jié)
1、實詞
苗裔:后代子孫 孟陬:正月 揆:揣度 扈:被,披 辟芷:幽僻的白芷。芷,香草名,白芷 汩:水急流通狀 搴:攀、折 騏驥:駿馬 申椒:申地產(chǎn)的椒 昌被:穿衣而不系帶的樣子,比喻狂放不羈 憚:害怕 捷徑:喻政治上的邪道 踵:腳后跟 荃:香草名,喻楚懷王 謇謇:忠貞的樣子 羌:楚辭中所特有的語氣詞 靈修:神明,有遠見的人,喻楚懷王
2、古今異義
朕:第一人稱代詞“我的”
用于特指古代皇帝的自稱
以為:“以之為”的省略
認為
代序:依次替代
代替序言的文章
純粹:美德,完美
1、不攙雜別的成分 2、副詞,表示判斷、結(jié)論的不容置疑
捷徑:邪出的小路
近路
黨人:結(jié)黨營私的小人
同一個黨派的人
武:足跡
關(guān)于軍事的
3、通假字
辟:通“僻”,幽僻
道:通“導”,向?qū)?/p>
正:通“證”,作證,為證
4、詞類活用
名余曰正則兮 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
字余曰靈均 字,名詞用作動詞,給人取表字。
紛吾既有此內(nèi)美兮 美,形容詞用作名詞,美德
5、特殊句式
恐年歲之不吾與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主,賓語前置,應為“不與吾”。
肇錫余以嘉名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三、主旨把握
課文節(jié)選部分表達了屈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課文節(jié)選部分,作者表達了三層意思:自敘身世;自敘追求(品德、才能、理想);回顧歷史,表明忠心及不為君王理解的苦悶之情。從這三層中,很好地表現(xiàn)了屈原堅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節(jié)操,抒發(fā)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感。
第三課時
任務:分析<<離騷>>內(nèi)容及寫作特色
一、想像練習
在你的想像中,屈原有怎樣的外貌和風度?
血統(tǒng)高貴,器宇不凡(皇句)
身披香草,具有美麗的華彩(扈句)
勤勉修行,自強不息(汩句)
赤膽忠心,胸懷熾烈(指句)
嫉惡如仇,鄙視小人(唯句)
為實現(xiàn)理想,不懼個人危難(豈句)
二、問題探討
課文中大量運用語氣助詞“兮”,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兮”是有濃厚的楚國地方色彩的語氣詞,它在詩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盡一樣。用在句中,表語音的延長;用在句間,表語意未竟,待下句補充;用在句尾,表感嘆意味。就課文來看,“兮”均用在句間,表示語意未完,等待下句補充。
三、揣摩探究
1、<<離騷>>中作者常以“香草”、“美物”來比喻自己、賢士和君王,并表達政治理想,這是<<離騷>>的一大藝術(shù)特色,這種方法叫做“移情法”,即不直接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這種方法在古典詩詞中廣泛運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時代,借用“移情”,可言難言之語,抒難抒之情。
請找出相關(guān)的詩句,說說詩人是怎樣運用這些比喻來表達政治理想的。
明確:用香草比喻內(nèi)在的美好品德,
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
用荃草比喻現(xiàn)實中的君王,
用采摘和披掛江離秋蘭比喻修身養(yǎng)性,
用乘騏驥比喻追求和實現(xiàn)美好的政治理想,
用黃昏期而中道變卦比喻君王失信。
用眾芳,椒、桂、蕙、 比喻群賢
2、在詩中,除了使用比喻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還使用了什么手法,請舉例說明。
對比手法。如:
古代明君用群賢與昏庸君王狂放不羈“路幽昧以險隘”的對比
黨人貪圖個人享樂與自己為國為民不惜身遭災禍的對比
四、品讀鑒賞
1、你對<<離騷>>的語言有什么感受?
明確:(1)汲取了散文的筆法,行文靈活多變。句式以六言為主,兼有雜言,加之以對偶修辭,整首詩整齊而節(jié)奏鮮明。
(2)大量運用“兮”字,不僅加強了生活色彩,而且使詩歌婉轉(zhuǎn)動人。
2、學生朗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xiàn)屈原精神品質(zhì)的句子,并摘抄。
3、分析<<離騷>>的藝術(shù)特色。
(1)比喻手法的運用。
(2)對偶句式的運用。
(3)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其具體體現(xiàn)在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上,在詩中,詩人心情地發(fā)揮他那神奇的想像力,用奇特的愛好表達心聲,把現(xiàn)實的背景與虛設的幻境巧妙地融為一體,顯示了濃厚的浪漫主義氣息。
五、研究性學習
面對屈原的抱石沉江,你贊成這一舉動嗎?
請大家寫一篇500字以上的論文,闡明自己的觀點。
六、板書設計
出身 楚懷王同宗
內(nèi)美 興盛 楚王
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