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春》教案優(yōu)秀8篇

時間:2025-01-21 作者:lcbkmm 備課教案

每一份教案都應(yīng)反映出教師對學生實際情況的深入了解,以便制定出更有效的教學策略,寫教案讓我們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升了課堂的靈活性與趣味性,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小學音樂《春》教案優(yōu)秀8篇,感謝您的參閱。

小學音樂《春》教案優(yōu)秀8篇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本首歌詞的創(chuàng)作歷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讀歌詞中的語言;提高詩歌的朗讀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fù)朗讀課文,深入理解蘊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過合作交流,理解詩歌用平實的語言表達深厚濃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詩中所表現(xiàn)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們愛國主義情操。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們理解詩歌贊頌黃河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內(nèi)涵。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們體會黃河的文化內(nèi)涵。

教學設(shè)計:

這首詩以熱烈的頌歌形式塑造黃河的形象,語言和抒情方面淺顯易懂,情緒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級學生們接受詩歌教育、領(lǐng)略新詩藝術(shù)的好材料,更是他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熱情的好題材。

調(diào)動學生們情感是上好本課的首要條件,引導學生們整體把握歌詞主體部分是深入理解課文的關(guān)鍵。學生們對本詩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著樸素的愛國感情。教師應(yīng)設(shè)法激發(fā)并強化這種感情。我設(shè)計在課堂上借助音樂的力量,通過直接訴諸聽覺的音樂打動學生們的心靈,并且在適當?shù)囊魳繁尘跋拢ㄟ^配樂朗讀反復(fù)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對第二節(jié)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總的來說,我設(shè)計本課的思路是以誦讀為主,不過多講解,只略加點撥,相信學生們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與學的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音樂,大屏幕上打出黃河的圖片,老師一邊播放音樂,一邊作出如下的解說: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fā)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國文化,哺育了流域兩岸的人民。黃河驚濤澎湃,具有恢弘的氣勢,而且它源遠流長、九曲連環(huán),仿佛象征了我們中華民族曾經(jīng)有過的榮辱興衰。每一個看到它的人都會為之而感動。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我國著名詩人光未然跟隨抗日戰(zhàn)士行軍來到了黃河岸邊,看到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寫下了歌頌黃河母親的豪邁頌歌《黃河頌》,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詩歌,不但要領(lǐng)會它的內(nèi)涵,還要學會朗誦,像詩人一樣熱情地歌頌我們偉大的母親——黃河! 歌頌黃河母親的.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共由八個樂章組成,經(jīng)冼星海譜曲后風行全國:《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對口曲》、《黃水謠》、《黃河怨》、《保衛(wèi)黃河》、《怒吼吧,黃河》(播放音頻:《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之水天上來》《保衛(wèi)黃河》。

二、學會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暢、充滿感情地朗讀。

1、教師范讀。強調(diào)朗讀時,要注意熱血沸騰、壯懷激越的情感同時要融合國難當頭的悲壯情懷;

2、學生們自由有感情地朗讀。指導朗讀:

(1)詩歌分為朗讀詞和歌詞兩大部分,朗讀時應(yīng)該注意停頓,以示區(qū)別。

(2)“我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滾滾,奔向東南。”一句總領(lǐng)下文,因此停頓要稍長。后面的四個分句注意重點詞語“掀”“奔”“劈”的重讀,且四句應(yīng)該越讀越激昂,表現(xiàn)黃河的氣勢。

(3)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稍稍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在歌頌 。

(4)最后的兩句“像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了戰(zhàn)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3、四人小組中的成員進行朗讀交流,相互做出評價。

4、請兩到三名學生們選取自己喜歡的部分在課堂上朗讀,并請全體學生們討論如何讀得更好,更能讀出感情。發(fā)言者也可通過自己朗讀來表達意見。

5、鼓勵學生們小組合作探究,設(shè)計多種形式合作朗誦

例如:人員數(shù)量的搭配——二人組、三人組、四人組、男女混合組……

歌詞篇幅的選擇——全文、一小節(jié)、甚至一兩句。

詩句的具體分工——學生們對所選的語段進行分工朗誦,創(chuàng)造多樣式的朗誦方法。

6,全班評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組合,予以鼓勵。

注 :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意在激發(fā)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領(lǐng)略歌詞美感,將學生們的情感逐漸引向高潮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歌曲:《我們的田野》旋律悠揚,富有歌唱性,歌詞也寫得很出色,猶如一幅絢麗的水彩畫描繪祖國山河的自然景色。

2、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我們的田野》,使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思想內(nèi)容,感受音樂諸表現(xiàn)手段為塑造音樂形象作用,激發(fā)學生體會一首樂曲(或歌曲)如果其速度、力度等產(chǎn)生變化,其情緒也隨著產(chǎn)生變化的效果。

【教學重點】

通過以上的演唱,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描寫田野美好風光的歌曲,歌詞寫到:美麗的田野,碧綠的.小河,巍巍的群山,金色的魚,成群的野鴨,從遠寫到近,從靜寫到動,從地面寫到天空,優(yōu)美動聽的曲譜和生動形象的歌詞融合在一起,正如一幅幅美麗狀觀的山水彩畫描繪出祖國山河的無比美麗。江山如此多驕。歌曲曾在一九八0年獲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一等獎。要求學生以寬廣、優(yōu)美的聲音演唱。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復(fù)習歌曲《祖國多美麗》

三、新授歌曲

1、導入:同學們,如果你們來到一片美麗的田野,你能想象到什么樣的風景呢?(學生發(fā)言回答)今天老師就帶領(lǐng)大家來領(lǐng)略田野美麗的風光。播放歌曲《我們的田野》2、熟悉歌詞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一到五段采用全體讀個別讀小組讀3、分析歌詞,探討如何唱好本歌

提問、討論:同學們,請大家想一下,既然歌曲如此生動、優(yōu)美,那我們應(yīng)該如何演唱好《我們的田野》這首歌呢(主要從力度、速度、呼吸、咬字,情緒等方面入手。)

4、教師播放錄音1段,學生認真細聽聽音樂

第一遍:邊聽音樂邊打拍子。要求學生能聽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著歌曲錄音進行邊聽邊打拍子。

第二遍:感受樂曲的韻味,能輕輕跟唱。分析歌曲的結(jié)構(gòu)。理解歌曲的含義,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準備。

5、學唱歌曲

先學生自學歌曲,跟琴輕唱歌曲。

通過一遍學唱,把感到困難的樂句提出來。老師和學生一起解決難唱的樂句??梢酝ㄟ^聽音、聽唱、模唱等形式進行學唱。

再輕輕跟唱。

要求:a:能唱準歌曲的旋律

b:能用歌聲準確表達歌曲中的連音和斷音。

次聽音樂,進行比較。

6、鞏固練習教師指揮,學生有表情地演唱全曲。

分組來演唱。

分領(lǐng)唱齊唱進行表演。

四、小結(jié)

同學們我們的田野是多么的美麗,我們的國家一天天的美麗強壯起來,希望你們張大之后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的更加美麗。在《祖國多美麗》音樂聲中結(jié)束。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3

教學內(nèi)容:

欣賞:“落水天”“雨中曲”“雷鳴電閃波爾卡”“第六(田間)”

歌曲:“水花花、泥巴巴”“水中”

創(chuàng)造:創(chuàng)編旋律

第一課“水花花、泥巴巴”

教學目的

1、用活潑、跳躍地情緒來學唱歌曲“水花花、泥巴巴”,體驗雨中跑著勇敢的小娃娃。

3、欣賞我國民歌“落水天”,感受音樂,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唱準樂譜、欣賞教學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發(fā)聲練習

二、聽音練習

1、老師先彈奏以出示的音,并認識音名。

2、老師完整的彈奏旋律樂句,學生仔細聽辨并能準確填寫音名。

3、把旋律完整的演唱。

三、學唱樂譜

1、學生先自己認識音名。并根據(jù)歌曲旋律音高來演唱樂譜。

2、老師把有難度的樂句提出來師生一起解決。

3、輕聲跟琴來演唱歌曲樂譜

5、分組來演唱歌曲樂譜。

四、新授歌曲

1、導入: 從新課內(nèi)容進行導入。

2、教師范唱

3、用聲勢感受歌曲旋律

4、師:這首歌曲是幾幾拍?二四拍,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jié)二拍,強弱規(guī)律:強弱。

5、按節(jié)奏朗讀歌詞

6、跟琴學唱歌曲

五、創(chuàng)編動作

1、觀賞、體驗“小腳丫”在雨中跑的動作

2、根據(jù)歌曲集體創(chuàng)編動作,創(chuàng)設(shè)情景進行表演。

六、欣賞“落水天”

1、聽賞“落水天”歌曲,并跟著哼唱,體會歌曲的情緒

討論:1):在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

2):請你隨著音樂做動作。

第二課“雨中”

教學目的:

1、學唱歌曲“雨中”,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雨點歡快地落下、區(qū)別類似雨聲的材料發(fā)出的不同聲音。

2、欣賞“雨中曲”

3、創(chuàng)造:用“do、 re、 mi、 fa、 sol ”五個音旋律。

準備:塑料紙、聽雨盒、手指游戲、

教學過程:

一、 熱身運動:小雨滴

老師:我們一起來做個小雨滴的游戲。(手指游戲)

二、感受雨聲、欣賞“雨中曲”

1、 請你們聽賞一首“雨中曲”,并請說出有幾種雨聲?

2、 你們?yōu)闃非渖虾寐牭拇笥辍⑿∮甑穆曇?,出示聽雨盒和塑料紙?/p>

分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道具, 請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聲音。

三、學唱“雨中”

1、聽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輕聲演唱歌曲旋律;視唱歌譜。

3、輕聲跟著鋼琴伴奏哼唱歌曲,要求學生能唱準歌曲的`節(jié)奏,對一些歌詞集中的地方要唱清楚每個字,不能含糊地帶過。

四、 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們用動作來感受雨中的情景,下大雨的時候雨點怎么跳的,到地面上怎么樣的?請你們模仿動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怎么跳? 請大家邊唱、邊跳。

五、我的創(chuàng)造:按五音和同學合作一首“雨中曲”

六、小結(jié)

第三課 聽賞《雷鳴電閃波爾卡》

教學目的:

通過聽《雷鳴電閃波爾卡》,感受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打擊樂器在塑造音樂形象、渲染音樂氣氛和情緒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多媒體、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沙子、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音樂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嗽S多寶貝(出示箱子)誰來猜猜,里面會裝些什么寶貝呢?(生猜3—4個)

(1) 看來讓大家猜,是有些困難,還是讓老師取出來給大家看看吧?。ǔ鍪静A俊蠹?、裝有沙子、豆的杯子)現(xiàn)在大家知道老師箱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了吧!

(2) 哇!你真厲害哦,真有件這樣的東西。他們能發(fā)出聲音嗎?(能)

在老師看來,能發(fā)出聲音的這些東西都是寶貝。不信,大家仔細聽:

(師吹出空玻璃瓶,發(fā)出呼呼的風聲)發(fā)揮你的想象力,說說,這聲音像什么?(生說)

你能像老師這樣,吹出呼呼的風聲嗎?好,你上來試一試(演奏)。風呼呼的吹著,不一會就下起了蒙蒙細雨,象沙沙的雨聲嗎?誰也來演奏一下這沙沙的雨聲?(生演奏)聽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請一位同學來演奏(生演奏)。雨落在樹葉上,發(fā)出了嘩啦啦的聲音,拿起你們手中的書,搖起來,聽聽象不象嘩啦啦的樹葉聲(生感受)。突然,一陣春——哦?該敲打什么來表現(xiàn)春雷呢?(生說,師評價)那我們就用這些聲音來表演一段“春雨雷電”的交響樂吧!(分角色演奏)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到出都是這樣的寶貝,用他們可以來表演很多聲音故事,怎樣,神奇吧!

二、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

1、 整體感知

那現(xiàn)在我們來聆聽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創(chuàng)作的《雷鳴電閃波爾卡》管弦樂吧,聽一聽音樂大師是怎么來表現(xiàn)“雷鳴電閃”的?當你在樂曲中聽到“雷鳴電閃”時,趕快捂起你的耳朵!

這是一個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歡樂的人們正在慶祝豐收,載歌載舞。聽,天氣好象發(fā)生了變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們的興致卻是越來越高,他們?nèi)匀焕^續(xù)歡歌,繼續(xù)舞蹈。

2、 認識打擊樂器

樂曲中的“雷鳴電閃”的地方還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擊樂器來表現(xiàn)的呢?

介紹定音鼓和鈸

3、 片段欣賞

那我們再來欣賞其中兩個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鈸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畫面?(生說)

(雷聲隆隆、傾盆大雨的景象)

片段二中,給你什么感受呢?

4、 小結(jié):樂曲逼真的表現(xiàn)了電光閃閃,雷聲隆隆的景象,但人們?nèi)匀慌d高采烈、縱情起舞。再來欣賞下,用語言來描述一下你的感受,當然可以隨著音樂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

那我想,現(xiàn)在大家可以完成書上的表格了!

三、實踐創(chuàng)作

我們感受了大師所創(chuàng)作的“雷鳴電閃”,現(xiàn)在我們也來創(chuàng)作,用這些寶貝來表現(xiàn)下面的四個主題。

(1、 雷雨;2、清晨;3、課間十分鐘;4、廚房交響曲)

請小組長將寶貝拿回去,要迅速的選擇一個主題,充分發(fā)揮這些寶貝的作用,來表現(xiàn)你所選題的聲音。想一想,這些聲音可以用哪些寶貝來表現(xiàn)。

評價:你知道他們表演的是什么嗎?

在這個主題中,這個聲音是通過……來表現(xiàn)的!真棒!觀察的真仔細!

這些寶貝在你的手里真是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四、欣賞“第六(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這首樂曲又是什么器樂演奏的?

五、總結(jié)下課

大家欣賞、表演的都很好!通過自己平時對生活的仔細觀察,模仿出各種聲音,相信大家積極的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聲音,去創(chuàng)造,也能成為像“約翰施特勞斯”一樣的音樂大師。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4

教學內(nèi)容:

一、學唱歌曲《土撥鼠》。

二、綜合訓練:三聲部和唱片段。

三、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教學目的:

一、啟發(fā)學生運用柔和、連貫的歌聲和悠長、平穩(wěn)的氣息,唱出歌中主人公對土撥鼠的愛憐、親切的情感。

二、初步接觸三聲部合唱,要求保持音準和節(jié)奏整齊。

三、通過本課歌曲和欣賞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德國音樂大師、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生平、作品。

教具準備:

一、貝多芬畫像。

二、《歡樂頌》器樂獨奏、交響樂中重唱、合唱、管弦樂合奏錄音帶。

三、錄音機。

課時計劃:三節(jié)。(歌曲、綜合訓練二節(jié),欣賞一節(jié))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綜合訓練(十七頁中)第一、三聲部。

二、學唱歌曲《土撥鼠》。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鞏固歌曲《轉(zhuǎn)圓圈》。

1、用《轉(zhuǎn)圓圈》樂曲進行二部視唱練習。

2、無伴奏合唱,教師指揮。重點:兩個聲部的音準與和諧。

3、隨伴奏合唱。重點:速度、力度的變化以及表情的調(diào)動。

二、綜合訓練(十七頁)

1、內(nèi)容簡述:這是一條三聲部發(fā)聲練習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第三樂章第一呈示部主題。這個主題原是一首捷克名歌,名為《念故鄉(xiāng)》,是反映流浪在外的游子思念故鄉(xiāng)親人、期盼回到故鄉(xiāng)的一首歌曲。

2、教師范奏(范唱)第一聲部旋律。

1=bb 4/4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3.2 1 「23 2.1 1 - 「6.1 1 75 6 「61 75 6 - 「6.1 1 75 6 「61 75 6 - 「3.5 5 3.2 1 「2.3 5.3 2 - 「3.5 5 1.2 3 「2.1 26 1 - ‖

3、集體視唱第一聲部旋律。

4、哼鳴第一聲部旋律。

5、教師范奏(范唱)第三聲部旋律。

1=bb

1 - - - 「7 - - - 「1 - - - 「7 - 1 - 「4.6 6 53 4 「46 53 4 - 「4.6 6 53 4 「46 53 4 - 「1 - - - 「7 - - - 「1 7 6 - 「7 - 1 - ‖

6、由學生們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三聲部的二部視唱,要求:力度稍弱、速度稍慢、平穩(wěn),唱時一定要注意自己聲部的準確、清晰,還要注意傾聽另一聲部。

7、教唱第三聲部旋律。

8、將學生分成兩部分(可對半分),進行兩部視唱。

9、在二部視唱基礎(chǔ)上的二部哼鳴練習,注意音區(qū)的變化而引起力度的變化。

三、學唱歌曲《土撥鼠》。

1、歌曲簡介:這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在1789——1792年與家鄉(xiāng)波恩創(chuàng)作的許多歌曲之一。當時人們有隨身帶土撥鼠到處流浪的風俗習慣,就好比現(xiàn)代人在家中養(yǎng)狗、貓,并帶他們外出游玩一樣。這是一首表現(xiàn)流浪漢與土撥鼠相依為伴的歌曲。

土撥鼠,旱獺。

2、初聽演唱錄音。

3、6/8拍弱起節(jié)奏的練習。

4、視唱曲譜。

注意,帶弱起的樂節(jié)(二小節(jié)為一樂節(jié))、樂句(四小節(jié)為一樂句),在樂節(jié)、樂句處須用急呼吸換氣。

5、按樂曲節(jié)奏讀歌詞,體會樂句與詞的關(guān)系,找出并標出換氣位置。

6、練唱歌曲。

注意前兩句與后兩句力度上的對比。

7、齊唱《土撥鼠》。

四、作業(yè):

1、視唱《土撥鼠》樂譜。

2、用豎笛吹奏這個旋律。

下課。

課后記:本課三聲部合唱片段中的第二、三聲部是從屬性質(zhì),主要以構(gòu)造和聲背景為目的,讓小學生輕聲哼鳴的同時,注意傾聽整體音響效果。另外,當唱“啊”時,力度自然加強,不需要有意突出這個力度。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綜合訓練:(第十七頁)三聲部合唱片斷。

二、歌曲《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歌曲《轉(zhuǎn)圓圈》。

1、分聲部視唱。

2、二部視唱練習。

3、二部合唱。

二:綜合訓練(第十七頁)。

1、按第一課時的聲部劃分,分聲部練第一、三聲部的視唱。

2、第一、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3、用哼鳴的方法哼唱第一、三聲部的二部合唱。

4、從第三聲部的學生中抽四——六人,視唱第二聲部。

5、第一、二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6、第二、三聲部的二部視唱練習。

7、三個聲部的三部視唱練習。

8、三個聲部的三部合唱哼鳴練習,注意調(diào)整力度和速度。

9、條件較好的班級,用豎笛合奏這個三聲部合唱片斷。

10、欣賞:《故鄉(xiāng)的親人》(第五十七頁},注意體會想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的那種憂傷心情。

三:《土撥鼠》的演唱、處理。

1、問答:《自新大陸》中的主題《念故鄉(xiāng)》、美國歌曲《故鄉(xiāng)的親人》與《土撥鼠》在內(nèi)容和情緒上有什么共同之處?(都表現(xiàn)了游子飄零他鄉(xiāng)的孤獨、凄涼和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之情)。

2、唱一遍歌曲旋律,要求學生區(qū)分歌曲的'兩個段落,并說出它們在旋律和情緒上的異同。(前一段旋律平穩(wěn),感情比較平靜,后一段旋律上行,情緒顯得較激動)。

3、朗誦歌詞,請學生指出語氣最為強烈的地方,(啊,土撥鼠),對照旋律(全取曲最高音“3”處),確定歌曲的高潮所在。

4、討論:應(yīng)如何運用力度來表現(xiàn)這個高潮部分?(用較強的力度),整句是否都用較強的力度?(應(yīng)隨旋律的起伏而作強弱的變化)。高潮部分出現(xiàn)了兩次,是否可以在力度上做一些不同的處理?(前一個高潮部分力度較強,抒發(fā)對土撥鼠十分鐘愛的強烈感情;而后面的高潮音則用較弱的力度來表現(xiàn)無可奈何的心情)。

在討論中對學生提出的不同方案都可以試一試,唱一唱,讓大家進行比較,再得出結(jié)論。

5、有表情地演唱這首歌曲。

6、用豎笛練習吹奏這首歌。

四:小結(jié)本節(jié)課學習、練習情況。

下課。

課后記:《土撥鼠》這首歌的兩大特點:一是6/8拍(3/8十3/8),二是每句都從小節(jié)的第六拍弱起。啟發(fā)學生意識到這兩點,再去感覺基本節(jié)奏,自學起來會很方便。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復(fù)習、鞏固前兩課時學習內(nèi)容。

二、欣賞:《歡樂頌》,簡介貝多芬。

較具準備:

一、貝多芬像。

二、錄音機。

三、用電子琴演奏的《歡樂頌》錄音;用童聲合唱的《歡樂頌》錄音;用重唱、合唱、管弦樂演奏(唱)的交響樂片段錄音。

教學過程:

一復(fù)習。

1、(第十七頁)三聲部發(fā)聲訓練,《念故鄉(xiāng)》片段。

(1)、三聲部的視唱練習。

(2)、豎笛合奏練習。

2、抽唱歌曲《土撥鼠》。

3、抽學生用豎笛吹奏《土撥鼠》。

小結(jié)、過渡:

這是貝多芬的一首小品、他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內(nèi)容更深刻、規(guī)模宏大的大型作品。

關(guān)于貝多芬的簡介,參看課本第二十一頁。

二:貝多芬經(jīng)典名作片段欣賞。

1、交響曲:

(1)《命運》(貝五)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田園》(貝六)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2、奏鳴曲:

(1)《月光》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題主題。

(2)《熱情》第一樂章呈示部主部主題。

(3)《春天》f 大調(diào)小提琴、鋼琴第五奏鳴曲第一樂章主部主題。

3、歌曲:

(1)《土撥鼠》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

(2)《歡樂頌》a、用電子琴演奏的。b、童聲合唱的。c、交響樂(貝九)第四樂章重唱、合唱片段。

4、另外欣賞童聲合唱《念故鄉(xiāng)》。

三:邊聽邊想

1、再聽《歡樂頌》片段,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感受(如:興奮、熱烈、雄壯、宏偉、激奮……)。

2、引導學生們將《歡樂頌》與《土撥鼠》從情緒、力度、速度、結(jié)束音、色彩等方面進行比較,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歡樂頌》 《土撥鼠》

情緒 熱情、歡(明)快 憂傷、低沉

力度 強 弱

速度 快 慢

結(jié)束音 1 6

色彩 明亮 暗

3、用以上比較法將本節(jié)課所欣賞的八首作品歸納:

(1)《歡樂頌》類:《熱情》、《春天》、《田園》及《命運》。

(2)《土撥鼠》類:《月光》、《念故鄉(xiāng)》。

4、齊唱《歡樂頌》、或吹奏。

簡單小結(jié)課堂學習情況。

下課。后記:通過對比,讓學生懂得同是貝多芬的作品,整體上感覺反差很大。不同音的使用(特別是結(jié)束音)所造成明暗效果是不同的。這也說明使用某些音或節(jié)奏、速度、力度,可以反映某些特別的效果。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5

教學內(nèi)容:

1、學唱、表演、創(chuàng)編歌曲《我是小小音樂家》

2、認識中外樂器及了解其音色

教學理念及思路:

本課以唱歌教學為核心,以音樂家為主題,以音樂會為貫穿,通過學生主動地視、聽、唱、演來逐步感受歌曲的情緒,從而學會有感情的演唱。演唱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后再自己制作樂器進行歌曲創(chuàng)編,進行合作性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身體驗演繹自己制作的樂器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將課堂氛圍推向高潮。

教學過程:

類型 新 授

教學目標

1、 技能目標:能用輕快、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進行簡單地歌曲表演。

2、 認知目標:認識小提琴、吉他、圓號三件樂器及了解其音色。

3、情感目標:通過當一名小音家 ,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重點 歌曲情緒處理,創(chuàng)作歌曲

難點 1、繼續(xù)鞏固十六分音符,并在歌曲中正確運用。

2、正確演唱一字多音的歌詞唱法如“跳吧”等等。

準備 鋼琴、課件

教學過程

一、體驗音的長短

1、吹卷紙“看”音的長短

師:不知同學們有沒有注意過,在我們生活中,音樂中有許多長短不同的音,現(xiàn)在我就讓你們“看看”兩個長、短不同的音,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音越長,卷紙伸得越長,音短,立刻縮了回來。)

2、出示打擊樂器,請同學們自己摸索奏出長、短音;

碰鈴、雙響筒、可樂瓶(可以逆向思維)

3、交流身邊、自然界的音響;

4、 喊名字

師設(shè)計幾種情景

例一:站在高山上喊,

例二:你路上見到一個熟人,可一時想不出他的名字,還好想了一會而叫出來了。

生喊: 張— 寧— 寧—、 張 —寧寧。

(教師用圖譜的形式記錄同學們的答案:— — —, — - -, 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始一種情景,自己用圖型表示)

二、游戲“轉(zhuǎn)圓圈”,在歌曲的樂曲中體驗音的長短。

過渡:說話中有長有短,音樂更是有許多長短不同的音組合而成,在作曲家筆下,成為一首首美妙的旋律。

1、講要求:根據(jù)聽到的長、短音做“轉(zhuǎn)圓圈”游戲,短音在圈外走、長音跳入圈內(nèi)。

2、聽旋律:初步感受

3、個別玩,其余同學在原地用不同動作表現(xiàn)長、短音;

4、全體律動。

三、“呱呱琴”哼唱——小小演奏家

剛才這段旋律很好聽吧,現(xiàn)在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演奏家”,把這首樂曲演奏出來。

1、嘴哼唱。短音拍嘴,探索長音的演奏方法(手伸展)

2、取名(呱呱琴)鼓勵學生每次學歌,都可用此“演奏”

四、學唱歌曲

師:有一個小朋友正在學習一種樂器,這樣樂器和音樂十分特別,他可喜歡了,經(jīng)常向別人介紹,你猜他心受的樂器叫什么嗎?

1、教師有感情范唱,不出示“吉他”,學生猜;

2、聽錄音,揭示——吉他

3、說說這個樂器聲音特點,介紹吉他

4、學唱

①學生先模仿唱“砰砰砰”,師唱詞

②師唱“砰砰砰”,學生唱詞

5、齊唱,歌處理。唱出喜愛之情。

6、 有感情地完整地唱、動

五、欣賞:

師:假如你學會了一樣樂器,就在可能到一個樂隊里和好多朋友一起演奏,今天我特意請來一個外國樂隊,你把自己想象成為其中一員,

1、聽到你喜歡的樂器的聲音就用動作模仿這個樂器。

2、聽到喇叭聲吹長音動作,聽到鼓聲敲打。列隊邊走邊表演。

師:這首樂曲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可以跟著踏步走,瞧,這個樂隊就是邊走邊奏——軍樂隊

六、創(chuàng)編歌詞:

好了,我們接觸了好幾種樂器,我想每位同學都有自己最喜歡的一種,你能不能像剛才那位演奏家那樣,把你的樂器聲模仿一下,并向大家夸獎一番。

1、教師先模仿表演唱“心愛的小琵琶”

2、學生個別上臺表演

總結(jié):今天我們還真得涌現(xiàn)出好多“小小音樂家”,有演奏家、歌唱家、編詞的,那張老師希望你們以后每次上音樂課,都能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小音樂家”,自信、勇敢地向同學和老師展示自己。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6

教材出處:

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藝術(shù)第三冊第六單元

教學內(nèi)容:

音樂知識"漸強記號"、"漸弱記號";

歌曲《時間像小馬車》

教學目標:

1、通過感受"小馬車""由遠到近"和"由近到遠"的聲音變化,引導學生體驗和表現(xiàn)聲音的'漸強與漸弱。

2、通過學唱歌曲的活動,讓學生初步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并提高學生的節(jié)奏感。

教學重點:

1、漸強記號、漸弱記號的認識與其聲音效果的感受與體驗。

2、教唱歌曲,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節(jié)奏感與多聲部合作的能力。

3、讓學生初步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設(shè)計理念:

1、以興趣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尤其如此。由于他們獨特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只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才能寓教于樂,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本課設(shè)計的"看動畫"、"畫聲音"、"創(chuàng)造聲音為小馬車伴奏"、"與時間賽跑"等活動,不僅能時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熱情,而且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情趣。

2、融合多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主動探究

新課程要求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教師應(yīng)該是課程的策劃者、設(shè)計者和開發(fā)者,教師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融合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中真正"學有所樂,學有所得"。本課的設(shè)計中,教師運用啟發(fā)、引導、鼓勵等方法讓學生用多種藝術(shù)形式(表演、畫畫、唱歌、演奏樂器、游戲等)參與教學活動的始終,不僅能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完成各種教學活動,而且還能使學生在學歌以后,主動探究對歌曲內(nèi)容更深層次上的理解。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啟發(fā)、引導學生大膽參與學習

1、讓學生感受"小馬車""由遠到近"、"由近到遠"的畫面以及聲音變化。

教師導言:同學們,你們都喜歡看動畫片吧?今天老師就給你們帶來了一段,請看屏幕(多媒體展示"小馬車""由遠到近"、"由近到遠"的動畫畫面以及相應(yīng)狀態(tài)下的音響效果)

師: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學生觀看后交流所見所聞。

師:請你再仔細看一遍剛才的畫面,看看"小馬車"在行進的途中聲音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聲音的變化)

學生觀看后交流所見所聞。

師:小馬車離我們越來越近的時候聲音變大了,小馬車離我們越來越遠的時候聲音變小了,生活中聲音的"大"和"小"在音樂中用"強"和"弱"來表示,剛才的馬蹄聲是一下子變強,變?nèi)醯膯??(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聲音變化的逐漸性)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認識。

師:你能用動作來表現(xiàn)這種慢慢的變化嗎?(鼓勵學生大膽表現(xiàn))

學生大膽嘗試用各種肢體語言表現(xiàn)這種逐漸變化的過程。

2、介紹"漸強","漸弱"兩種音樂記號。

師:同學們能用自己想象的動作來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變化了,真不錯!在音樂中,有這樣一個記號是用來表現(xiàn)聲音慢慢地變強,(出示"")這個記號叫"漸強記號"(出示"漸強記號"),"漸"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聲音慢慢地變?nèi)醯挠浱柦?漸弱記號",它是這樣的(出示""漸弱記號)

3、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現(xiàn)漸強、漸弱的聲音變化。

師: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動作表現(xiàn)了聲音的漸強、漸弱變化,老師用兩個音樂記號表現(xiàn)了聲音的漸強漸弱變化,你想試試用圖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聲音漸強,漸弱的變化嗎?

請你選擇一種簡單的圖形來畫,畫好以后可以和周圍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學生作業(yè)。

師生共同講、評學生作品。

師:出示節(jié)奏:2∕4×××∣×××‖要求學生擊掌拍出節(jié)奏。

生:練習

師:指揮學生以小組一組一組加入和退出的形式擊拍出2∕4×××∣×××‖的節(jié)奏來創(chuàng)造、體驗聲音的強弱變化。(以六個自然組為例:第一組從頭到尾要擊拍十一遍2∕4×××∣×××‖的節(jié)奏;第二組擊拍十遍;第三組擊拍九遍……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認真聆聽《回聲》,知道音樂中表現(xiàn)回聲的方法,感受音樂與大自然的關(guān)系,激發(fā)學生在音樂的感悟下去探索、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奧秘。

2、認識力度記號f,p,知道它們的含義,并能在實踐中正確運用。

3、通過學唱《友誼的回聲》,鼓勵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追求友誼并建立美好的友誼。

教學重點:力度記號在音樂中的實踐運用。

教學難點:音樂中表現(xiàn)回聲的方法,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談話:在自然界中有很多神奇的現(xiàn)象,老師和一位同學來合作一下,請同學們猜一猜這是什么現(xiàn)象?

2、你知道回聲嗎?(激發(fā)興趣,讓學生說一說)師小結(jié):回聲是發(fā)生在山谷中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回聲和我們發(fā)出的聲音(我們把它稱為原聲)相比,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

二、欣賞《回聲》

1、引入:音樂家發(fā)現(xiàn)了這一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有音樂家就想到用音樂來表現(xiàn)回聲。當然,這個作品中的回聲并不是對著山谷唱歌,而是兩個合唱隊模擬出來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你知道這兩個合唱隊是怎樣配合著表現(xiàn)回聲的嗎?

2、認識力度記號:像我們剛才不同力度的演唱在音樂中有專門的音樂記號,叫力度記號,剛才我們在演唱中用了兩種不同的`力度,fp,(出示強弱)歌曲里表現(xiàn)原聲的用了哪種記號?表現(xiàn)回聲的呢?

3、再次聆聽回聲(出示歌譜)感受樂曲中強弱的對比

三、發(fā)聲練習男女聲分組唱,隨老師的琴聲唱一唱歌曲,用自己的聲音表現(xiàn)一下回聲。處理:歌曲其他部分用中強的力度來演唱,表現(xiàn)敘述的語氣。

四、學唱歌曲引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唱一首《友誼的回聲》,先聽一聽歌曲,想一想,為什么叫友誼的回聲?指名學生回答,師小結(jié):面對山谷,我們發(fā)出怎么樣的喊聲,山谷就會傳給你怎么樣的聲音,這其實就像我們?nèi)伺c人之間,你對別人付出了怎么樣的真心,別人就會對你有怎么樣的友誼,這就是友誼的回聲。

1、欣賞歌曲,隨音樂輕輕唱一唱歌曲。

2、個別指導

a、出示:我喊一聲,喊一聲,噢,噢,噢。問:這個記號是什么?(pp----很弱)師生配合唱一唱,注意休止符

b、出示:回聲回聲…可愛的回聲。師獨自唱一唱,請學生為老師伴奏(拍手拍腿)述:這里有一個休止符,表示后半拍起唱,請同學們在為老師伴奏的時候注意一下,這里的休止符是怎么把握的(師再唱,生伴奏)我們一起來試一下(師彈琴,生邊拍手邊唱,逐步脫離拍手拍腿)

3、隨老師彈琴,生輕輕演唱歌曲第一段“向著大森林”尾音指導。

4、學唱第二段,師彈琴,生輕輕唱一唱,個別地方糾正。

5、隨琴輕輕唱一唱歌曲。

6、歌曲處理友誼的回聲是人間最美的回聲,我們要用怎么樣的聲音來表現(xiàn)這樣美妙的聲音呢?

7、讓我們帶者對友誼的情感來演唱這首歌曲(拍打節(jié)奏,輕聲來演唱)

8、糾正歌曲中錯誤的地方,跟琴演唱,提示帶者什么樣的情緒演唱。

9、用強弱來打拍的形式,再次用情演唱

五、課堂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感受了回聲,你現(xiàn)在知道音樂中是怎么表現(xiàn)回聲的嗎?對,運用了兩個力度記號,那就是強、弱。除了這兩個力度記號,音樂中還有一些記號也是表示力度的,也有表現(xiàn)力度的變化過程的,我們在以后的時間里再接著學習。

小學音樂《春》教案篇8

教學內(nèi)容:

1、欣賞樂曲《海上風暴》

2、學唱歌曲《云》

3、表演歌曲《云》

教學目標:

1、欣賞樂曲《海上風暴》,引導學生練習用簡單的圖形譜(線段圖)表現(xiàn)音樂的形象,利用制造聲響與音樂綜合模仿大海的形象。

2、聽唱法學習歌曲《云》,通過教師范唱,學生輕聲隨唱的過程,體驗歌曲舒展平穩(wěn)的節(jié)奏、起伏跌宕、優(yōu)美抒情的旋律。并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為《云》創(chuàng)編動作,學習用動作表現(xiàn)自己感受到的意境與情感,要求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或個人設(shè)計表演歌曲的方式方法。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有較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fù)習前課內(nèi)容:表演及唱。

二、新課學習:

1、欣賞樂曲《海上風暴》

(1)簡單談?wù)劥蠛W兓療o常的習性。

(2)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nèi)容,提示學生可用自己認可的圖形(線段圖)表示所聽到的音樂情緒(也可能通過選擇表現(xiàn)音樂情緒)。

(3)復(fù)聽時利用身邊的物品(各種物品、身體、喊叫、聲音模仿等)制造聲響。與樂曲一起綜合成為一個生動的大海。

2、教師范唱歌曲《云》;引導學生邊拍邊輕聲隨唱,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游戲表演歌曲《下云》,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體驗進行“藍天、白云、大海)的聯(lián)想。并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歌表演進行表演

三、課堂小結(jié):鼓勵與表揚,并指出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