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5篇

時間:2022-12-15 作者:Kris 備課教案

寫教案的同時,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自身能力一定都有所提高,教案在起草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注意文字表述規(guī)范,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5篇,感謝您的參閱。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5篇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積累豐富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4、感受自然萬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與生命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體味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寫景散文中的運用。

[教學設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面美,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畫面美,并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學方法]自讀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多媒體展示)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 《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蹙S 《山居秋暝》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灸?《絕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蘇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茏现?《鷓鴣天》

雷聲千嶂落,雨色萬峰來。——李攀龍《廣陽山道中》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jīng)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的“抒情詩之王”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字詞預習檢查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預習的字詞,弄清字詞讀音、字形以及含義。組內練寫,互相檢查。)

注①讀準字音。

靜謐( mì ) 蒞臨( lì ) 吝嗇( lìn )(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獷(guǎng ) 干澀(sè )

②掌握下列詞語

靜謐:安靜。謐,安寧、平靜。

蒞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

吝嗇:過分愛惜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瀝瀝:形容輕微的風聲、雨聲、落葉聲等。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三、 朗讀訓練

1、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2、齊讀課文,注意朗讀時的重音和停連。

四、文本分析(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分析)

1、文章的寫作思路。

2、用兩三個詞語概括每個季節(jié)的雨的特點。

春雨的特點:美麗而嬌媚

夏雨的特點:熱烈而粗獷

秋雨的特點:端莊而沉思

冬雨的特點:自然而平靜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雨的愛戀和贊美之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

4、請幾位同學分別朗讀2——5段。

五、難點分析(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組討論結果)

1、文章沒有直接描寫春雨,而是寫萬物經(jīng)雨洗淋后的情態(tài)。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這段文字寫了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是間接描寫,展現(xiàn)了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間接抒發(fā)了對春雨的愛戀之情。21cnjy.com

2、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

秋天的雨,端莊而又沉靜。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獲的時節(jié),給人安靜與深思,秋雨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所以說可以純凈人的靈魂。21

3、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冬雨給人以清冷和柔和的,萬物經(jīng)過冬天的洗滌,使人感覺到濕潤、明亮與溫暖,讓人忘記冷冽的寒風,干澀而苦的氣息,忘記了嚴冬。w

4、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這一段改稱“你”。

用第二人稱稱呼雨,顯得更親切感人,更能充分表達出作者對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六、修辭分析

學生找出文中運用了修辭的語句,并選出一句自己喜歡的句子談談。

七、作業(yè)

1、有感情并準確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到積累本上。

3、以“風的四季”為主題,運用比喻、擬人或者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幾句話。

【教學總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蓖瑫r它還強調“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庇纱丝梢钥闯鲩喿x是一個學生個性化表達的過程,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的感受。

在引導學生感受優(yōu)美散文時,要立足學生,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揮,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同時了解到七年級的學生對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學生在感受散文和鑒賞散文的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設計這邊課文時,通過讓學生四讀課文,去感受散文的優(yōu)美。首先初讀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解決文章中的生字詞,了解這篇文章的內容,同時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拿出手中筆進行批注,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看書的習慣。閱讀完之后檢測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生字詞掌握情況,并對一些易錯、難懂的字詞進行講解。其次,讓學生帶著問題二讀文章,“這篇寫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點呢?”設計這個問題是為了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很多學生會從文中圈畫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點,但對于雨在春季的特點不知道如何去總結。我在這點做得不太好,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有層次引導,這使學生直接去總結雨在春季的特點時顯得不知所從,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會注意學生自身的特點,循序漸進地引導。再次讓學生三讀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一處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可以從修辭、不同的角度等方面進行賞析,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欣賞美和鑒賞美的能力。但從這個環(huán)節(jié)我也了解到一些學生存在的問題,第一個是學生對一些修辭把握得還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學不能夠準確區(qū)分比喻和擬人。第二是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鑒賞時,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下手。對于這些不足,在今后的學習中要進行專項練習加以鞏固。最后,再讓學生四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滲透的感情。

雖然這堂課結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學課堂才剛剛開始,對于剛剛講過的這堂課,覺得自己對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還算準確,思路還算清晰,但是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讓學生個性化讀的時間少;在鑒賞課文美的時候,對學生的引導不到位;課堂中語言不夠簡練,造成拖堂的現(xiàn)象。了解到自己存在著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虛心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內容,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

2.理解通過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3.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理清文章層次結構和主要內容,學習寫景的方法。

教學難點:比較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教學方法:以誦讀為主,在誦讀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作者老舍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他

所寫的小說《駱駝祥于》和話劇《茶館》等作品,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其散文也寫得清新優(yōu)美,《濟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題目《濟南的冬天》明確地交代了描寫的地方和時令。濟南位于山東省內,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東接佛懋山,西邊南馬鞍山、四里山,形成濟南的天然屏障。它們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濟南的冬天與北中國的其他地方

的冬天的氣候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筆下的濟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邊學習邊領略。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課文,同時自己查字典、詞典弄清生字、生詞的音和義。

三、初步領會課文的大概內容和脈絡。

1.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學生重點思考下面三個問題:

濟南的冬天總的特點是什么?

文中具體描寫了哪些景物?

作者怎樣展開對景物的描寫?

2.組織學生就上面三個問題展開討論。

明確:全文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個特點,描寫了濟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從自己感受的角度總括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然后具

體描繪了濟南暖冬的三幅畫圖:陽光下濟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濟南冬天的水。

四、細讀、分析課文。

引導學生逐段細讀課文,要求他們在自讀的同時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并指導他們就文章各段的內容、描述方法和語言,在課文一旁的空白處寫些簡要的批注。

各段問題和提示如下:

1.第一自然段

①課文從什么角度寫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這段與下文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作者把濟南與北平比較,又與他剛剛離開的倫敦比較,再與熱帶比較,突出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很自然地發(fā)出“濟南真的算個寶地”的由衷贊嘆。所以,可以從全文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看到作者寫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對濟南的贊美。這段的對比方式,是一種“曲折行文”的手法。這段課文,總寫了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了鋪墊。因此,這段與下文是總分關系。

②課文中的“響亮”是什么意思?“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一句,如果把“聲”字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明確:“響亮”一詞,一般用來指聲音宏大。但根據(jù)上下文意思來判斷,在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是說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聲”字去掉,就說成了“沒有風”,不切合實際。

第二課時

(繼續(xù)細讀、分析課文)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樣描寫濟南古城的地理環(huán)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來寫濟南的可愛的?

明確:“小山把濟南圍了個圈兒”,這是濟南地理環(huán)境的特征,也是濟南“溫晴”的原因。作者從人的感受和對人們的心理描寫,來表現(xiàn)濟南的可愛。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用擬人的方法來寫城:“在天底下曬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寫山:“安靜木動地低聲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再現(xiàn)了這個“理想境界”的明靜、溫暖和舒適的特點。濟南人由于身在溫暖冬天而引起對溫暖的春天的聯(lián)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來,他們卻又“并不著急”,而且“臉上含笑”,“有著落”,“有人依靠”,表現(xiàn)了濟南人對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

3.第3自然段

這段也是寫山,是小雪點染了山之后的景色。那么,作者從什么角度描寫哪些景物?議論后在全班交流。

明確:作者從色彩和變化兩個角度描寫了山上的矮松和薄雪等景色,“山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的看護婦”,是對小雪后矮松秀美形態(tài)的比喻。 “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到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這是小雪后雪色與草色相間的美景引人產生的聯(lián)想。“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了粉紅色”,用擬人的方法描繪了夕陽斜照下雪色嬌美的情態(tài)。作者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再現(xiàn)了冬天濟南周圍的小山,在白雪與藍天的相映中的雪色與草色、雪光與日光交融的情態(tài)。

4.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寫了冬天濟南“溫晴”、“秀氣”之后,把視線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內的“狹窄”與城外的“寬敞”對照,用“小村莊”來點綴山坡,以小雪點染屋頂,這樣,讀者就看到了濟南的全貌。

②在這段文字中,“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边@里為什么用一個“臥”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應?

明確:“臥”字用得很貼切。濟南城外的小村莊被作者賦予了生命和感情,它們都“安適地睡著”,心情享受這“溫晴”的天賜。這“臥”字,正好與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相呼應,用擬人的手法寫活了濟南。

5.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樣寫水的“溫晴”的?

明確:課文緊扣“暖”字,寫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寫水中的水藻“把終年貯藏的綠色全拿出來”,所以它“不忍得凍上”。水還多情地讓“長枝的垂柳在水里照個影兒”。讀到這里,讓我們感受到濟南的冬天真是風情萬種,使人留戀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緊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從河水的清亮引出整個空間的清亮,并把紅屋頂、黃草山、灰樹影都溶入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廣闊背景下,描繪了冬天濟南瑰麗的色彩。在此鋪墊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滿激情的句子“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咱然而然地收了尾。

五、引導學生小結課文的寫作藝術。

1.讓學生再將課文默讀一遍,要求邊讀邊找出作者的各個觀察點。

明確:作者在不同的觀察點上,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濟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從俯視的角度寫陽光下的濟南;第三段從仰視的角度,寫小雪點染后的山景;第四段從城內拉城外,寫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視到仰視,寫出整個濟南的形象。作者正是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的觀察,才生動形象地寫出冬天濟南“溫晴”的這個特點。

2.學生再議論,歸納課文的各種表現(xiàn)手法。

明確: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過的地方(北京、倫敦),與濟南對比,從而突出了濟南冬天的“溫晴”,使人們確實感到它是“寶地”。

②作者不僅細致觀察和描寫冬天濟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告訴讀者,以此來感染讀者,使讀者有如臨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把冬天的濟南寫得脈脈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對景物的描寫之中。

六、反復朗讀課文。

朗讀前要指導學生怎樣讀出感情來,如朗讀課文時可根據(jù)文中描寫的景物展開想象,腦海中映現(xiàn)作者描繪的畫面。

七、指導學生作文。

可帶領學生外出,實地觀察某處的景物特征,仿照課文,寫一篇題為《xx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的:

理解聯(lián)想和想像手法的運用。

感受文中所表現(xiàn)的喜悅之情。

初步了解神話故事的特點。

熱愛生命和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

教學過程:

導入:神話動畫片導入

出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作者簡介:袁珂,神話學家。

關于神話

檢查生字詞預習情況

全班集體朗讀課文

探究品味

復述課文,對照《風俗通》中關于女媧的記載,找出課文中豐富了哪些內容,哪里最見作者的想像力。

對女媧形象的認識:她哪里是神,她分明是人。

感受課文中對人類誕生的喜悅感:人類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感;人類自身對獲得生命的歡呼。

想像是神話的亮點,馬克思關于神話的論述。

放《女媧造人》動畫片總結課文主要內容。

拓展運用:

讀神話《盤古開天地》后回答問題。

放神舟五號飛船記錄片:女媧造人,體現(xiàn)了人類可貴的創(chuàng)造力與探求精神,也使我感受到生而為人的自豪。今天,我們面對的廣大世界,依然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求,去感受那種創(chuàng)造成功的喜悅。

布置作業(yè):

收集有關神話,講給別人聽。

閱讀綜合性學習中,關于人類起源的資料。

想像出一種女媧造人的新辦法。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①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識與能力: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③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三、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上課交流。熟讀課文,復述課文。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

教師:查閱有關作者及作品的資料。教學方式:誦讀、復述、疏通、討論,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教學內容

這兩個故事都是寫古代聰穎少年的故事?!对佈分v的是晉朝著名文學世家謝氏家族里的一個故事。在一次家庭聚會中,謝道蘊表現(xiàn)出了詠絮之才。《陳太丘與友期》講的是漢末名士陳紀七歲時,對父親的朋友侃侃而談的故事。兩篇故事雖是文言文,但語言文字比較淺顯,又是圍繞著家庭生活和親情,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

五、教學設計

課前兩分鐘訓練(講故事)

請一名同學講述司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導人

同學們,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的中國古代少年還有很多,如四歲畫畫的王冕、七歲做詩的曹植、十二歲做宰相的甘羅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紹兩位這樣的古代少年,他們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們,和他們交個朋友。

學生簡介作者及作品,教師補充。

[參考資料]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妒勒f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詠雪》選自言語一門,《陳太丘與友期》選自方正一門。

2、誦讀課文

3、教師教讀

(由于學生文言文知識不夠,誦讀可能有一定困難,所以,教師要一句一句教讀。教師教讀時,要求學生邊聽邊注意正音和句讀,把握感情基調,體會語感。)

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把握人物對話的語氣、表情,注意節(jié)奏。

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要加以指導,如句讀、語調等。重點突出讀的環(huán)節(jié),力爭當堂成誦。

(過渡)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復述,為疏通課文打好基礎。學生四人小組復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復述。

疏通文意

教師要求學生對照注釋,默讀課文,疏通文意,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詞句記錄下來,如重點詞語:俄而、欣然、擬、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詞句讓學生提出來,全班一起討論解決。必要時;教師精講點撥。(教師要提示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加字法、換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師導學

①以小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學生質疑、討論、解疑,教師巡回指導。

② 要求學生寫下討論筆記。把研討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難度的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提出。全班討論,得出結論。必要時,教師加以點撥。(可不必考慮學生提出問題的順序,教師靈活把握,如重點問題尚未提出,可由教師提出。)

?詠雪》問題組:(可根據(jù)學生提出的問題而定)

a.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一種怎樣的家庭氛圍?

b.聯(lián)系上下文,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結尾交待了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體投影下大雪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畫面,再討論分析。)

d.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一個更好?同時說說還可以用哪些事物來比喻雪。積累幾句詠雪的名句。

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教師給予鼓勵。對于詠雪的名句,讓學生拓展思維。

[教師導學]

以上的學習,同學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習得很好。運用以上的學習方式學習下一篇,希望同學們的收獲更大。

?陳太丘與友期》問題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元方義正辭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

c.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說說你的看法。

d.多媒體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錯誤,如無條件,可讓學生討論:家里來了客人,家長不在家,你是怎樣接待的?談談你的具體做法。

5、作業(yè)

①完成課后練習

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查閱《世說新語》,講給其他同學聽。

6、小結

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入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注重所學知識的運用,是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內容。閱讀淺易日文言文,積累文言詞語,學習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7、信息反饋:

九年級上冊人教版語文教案篇5

【學習目標】

1、正確理解寓言的含義。

2、正確把握對人生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的際遇。

3、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學習重點】

1、理解寓言的含義;

2、學習文章精美的表達。

【課前準備】

1、查閱資料,掃清文字障礙。

2、預習課文內容,思考寓言的含義。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人們的生命歷程中,得與失始終伴隨我們一生。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其實,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以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鏡子。

二、簡介寓言

寓言:文學體裁的一種。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結構大多短小,主人公多為動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題多是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

三、整體感知

1、這則寓言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2、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這則寓言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四、體味感知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你認為哪個詞語你最有感觸,認為用的最好?請找出來,并談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討研究

1、本文有兩次轉折,請你找出來,并分析這樣的寫法有何好處?

2、白兔最終要求諸神之王撤銷這個決定,說明了什么?

3、這則寓言提到人類有怎樣的諷刺意義?

六、拓展延伸

1、擁有財產就一定會有得失之患嗎?

2、我們可以從白兔身上學到些什么?

3、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是否會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們應該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

七、鞏固練習

課文下的習題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坦然面對人生的得與失,正確把握好人生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國有句俗語“天有不測風雨,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在世,注定要與困難同行的,甚至要與挫折和災難打交道。因此,我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今天,就讓我們來共同學習另一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我相信同學們會有一種別樣的收獲。

二、整體感知

這則寓言故事寫得很深沉,不僅在主題思想上令人發(fā)省,而且在情節(jié)安排上也值得我們學習,具有普遍的意義。通讀寓言故事,告訴我們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節(jié)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到我的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有什么意義?

四、問題探究

1、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2、王子是怎樣落難的?作者這樣便偏故事情節(jié)有何用意?王子落難你認為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難的見證人,然而,當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這說明了什么?

4、文章結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5、只有落難后才會變得堅強,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

五、拓展延伸

與《白兔和月亮》進行比較閱讀:

1、在主題上,兩片語言都是些人生態(tài)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則主要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后則寫人受難后的狀態(tài)。

2、在情節(jié)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則寓言味道比較濃些,后則更像是事實。

3、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是敘事為主。而前則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寫;后則重在敘事。

六、體驗反思

1、人生在世,或?;虻湥赡懿黄诙?,對我們應怎樣對待?

2、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

3、實際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堅強的意志?

七、教師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兩則寓言,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告訴我們很多人生啟示。我們知道了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八、鞏固訓練

1、完成“研討與練習”。

2、作文訓練:《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長》。

【課后記】

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兩項創(chuàng)新性學習:一由同學們自編自演課本劇,加深學生們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二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內的辯論賽,辯題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學生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