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5篇

時間:2022-10-13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教案在撰寫的時候,老師肯定要考慮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學會寫教案,在往后的教學工作中有著很大的作用,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5篇

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篇1

課題一:比和比例

?重點】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難點】 應用比例解決實際問題

一【復習提問】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

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復習“比和比例”(板書課題)。

二、學習目標

1、 掌握有關比和比例的知識。

2、 運用比和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師:為了達到目標,下面請大家認真地看書。

三、自學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89頁下面的3個問題,思考:

1、什么叫做比?各部分名稱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質?什么叫做

2。略

3、你是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的?舉例說明。

5分鐘后,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四、先學

(一)看書

學生認真看書,教師巡視,督促人人都在認真地看書、思考、填空。

(二)檢測(課本第89頁的例4)

1、找3名學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練習本上

2、教師認真巡視,發(fā)現錯例,板書于黑板上對應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師:寫完的同學請舉手。下面,請大家一起看黑板上這些題,發(fā)現問題的同學請舉手。(由差-中-好)

(二)討論

1、看第(1)個題的式子,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72:96=3:46:8=3:4

2、上面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3、什么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稱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4、看第(3)題的算式,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生說,師小結:

5、看每道題的計算過程和結果,若對,問:認為對的請舉手。 若錯,追問:為什么?錯在了哪里?

6、評正確率、板書,并讓學生同桌對改。

過渡:老師發(fā)現,從上課到現在每個同學都很認真,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F在老師這里還有幾道題,你們敢不敢來挑戰(zhàn)?。浚ㄉ合耄?/p>

六、補充練習

1、一條綠化帶長350米,在平面圖上用7厘米的線段表示。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圖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離是5厘米。求ab兩地的實際距離。

師:同學們,今天的知識你學會了?下面我們就來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做作業(yè),比誰的課堂作業(yè)做得好。

七、當堂訓練(課本練習十七)

第2、3、4、5題

八、整體感知:

本課主要復習比和比例的意義與性質、比例尺的知識。本節(jié)課知識的呈現是這樣的:

教材先把比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歸納整理成表,通過對比使學生弄清比和比例的概念,再通過“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其中,求比值和化簡比是學生容易混淆發(fā)生錯誤的地方,復習時應從“一般方法”和“結果”兩方面加以比較,以便使學生形成清晰的概念,掌握“比較”的學習方法。在復習比例尺時,要使學生理解比例尺實際上是一個比,是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

著重訓練學生能夠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出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篇2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揭題

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比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來復習比例的知識以及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比和比例(二)]

⊙回顧與整理

1.構建比例知識網。

通過課前的復習,你了解了比例的哪些知識?(結合學生回答板書知識網絡)

預設

生1:我了解了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生2:我知道了解比例的方法。

生3:我掌握了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的方法。

生4:我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義,并且能判斷兩個量成正比例還是反比例。

生5:我了解了比與比例的區(qū)別以及正、反比例的區(qū)別。

……

2.復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1)比例的意義是什么?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是什么?

明確:

①比例的意義: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②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2)比例的基本性質。

明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向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3)解比例。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已知比例中的任意三項,都可以求出這個比例中的未知項。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4)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①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②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看內項之積是否等于外項之積。

3.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

(1)正比例的意義和關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

關系式:=k(一定)

(2)反比例的意義和關系式是什么?

意義: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關系式:x×y=k(一定)

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成反比例的量。

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會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培養(yǎng)學生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反比例的意義和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正比例的意義。

2、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

3、寫出下面各題的數量關系,并判斷在什么條件下,其中哪兩種量成正比例?

(1)已知每小時加工零件數和加工時間,求加工零件總數。

(2)已知每本書的價錢和購買的本數,求應付的錢。

(3)已知每公畝產量和公畝數,求總產量。

二、引新

在上面的數量部系式中,如果加工零件總數一定,每小時加工零件和加工時間是什么關系?如果應付的總錢數一定,每本書的價錢和本數是什么關系?如果總產量一定,每公畝產量和公畝數是什么關系?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反比例的意義(板書)

三、新授

1、教學例4。

(1)出示例4。

引導學生觀察上表內數據,然后回答下面的問題:

A、表中有哪兩種量?這兩種量相關聯嗎?為什么?

B、加工的時間是否隨著每小時加工的個數的變化而變化?怎樣變化?

C、表中兩個相的數的比值是多少?一定嗎?兩個相對應的數的積各是多少?你能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D、這個積表示什么?寫出表示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式。

學生口答,師板書

小結:

2、教學例5

用600頁紙裝訂成同樣的練習本,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有什么關系?請你先填寫下表。

每本的頁數152025304060

裝訂的本數40

(1)先填表,然后觀察上表,回答下列問題:

表中有哪兩種量?

裝訂的本數是怎樣隨著每本的頁數變化而變化的?

表中相對應的每兩個數的乘積各是多少?

你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寫出它們的數量關系式?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如下:

每本頁數裝訂的本數=紙的總頁數(一定)

(2)小結:

從上表可以看出: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裝訂的本數是隨著本頁數的變化的。每本的頁數擴大,裝訂的本數反而縮?。幻勘镜捻摂悼s小,裝訂的本數反而擴大。它們擴大、縮小的規(guī)律是:每本的頁數和裝訂的本數的積總是一定的。

(3)歸納反比例的意義及關系式。

(1)請你比較一下上面的例4、例5,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概括出反比例的意義)

(2)判斷成反比例量的方法: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否面反比例的量要具備的條件:

a兩種相關聯的量。

b一種量變化,另一種也隨著變化。

c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

(3)例4中,加工的時間隨著每小時加工數量的變化,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加工的時間的積(零件總數)是一定的,我們就說每小時加工的數量和加工的時間是成反比例的量。想一想:在例5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不是成反比例的量?為什么?(指名幾個學生口述,教師幫助糾正)

(4)概括關系式。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R表示它們的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xY=R(一定)

3.教學例6。

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不是成反比例?

師:大家能不能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一下?

指名口述,師講評。

(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是兩6種相關聯的量,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天數=播種的總公頃數,已知播種的總公頃數一定,也就是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天數的積是一定的,所以每天播種的公頃數和要用的天數成反比例。)

四、小結

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反比例,關鍵是看兩種相關聯的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是否一定,積一定這兩種量成反比例。

討論:想一想:播種總公頃數一定,已經播種的公頃數和剩下的公頃數是不是成反比例?為什么?

五、鞏固練習

課本第16頁的做一做練后講評。

六、課內外作業(yè)

完成練習三的第4――7題。

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初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過觀察、比較、歸納,提高學生綜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運用變化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掌握正反比例的變化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昨天老師買了一些蘋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師提問

1.你為什么馬上能想到還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教師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三)教師談話

在實際生活中兩種相關的量是很多的,例如總價和單價是兩種相關聯的量,總價和

數量也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你還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二、新授教學

(一)成正比例的量

例1.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時間(時):路程(千米)

1:90

2:180

3:270

4:360

5:450

6:540

7:630

8:720

1.寫出路程和時間的比并計算比值.

(1)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這個比值表示什么意義?

(3)360比5可以嗎?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對應的時間是多少?4小時對應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這一組題中上邊的一列數表示什么?下邊一列數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師板書:時間、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樣得到的?

教師板書:

(4)路程比時間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當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這組題中誰與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它們是如何相關聯的?舉例說明變化規(guī)律.

3.小結:有什么規(guī)律?

小學六年級解比例教案篇5

教學內容:

教材第84頁例4,練習十七第2、4----7題。

教學目標 :

1、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能熟練地運用比例來解決有關問題。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過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提高學生運用比例來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正、反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任務

出示課題

二、正、反比例的意義

1、例4:你是怎樣判斷兩種量成正比例還是成反比例的?

正比例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其中一種量增加,另一種量也隨著增加,一種量減少,另一種量也減少;

③兩種量的比值一定。

反比例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其中一種量增加,另一種量反而減少,一種量減少,另一種量反而增加;

③兩種量的積一定。

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關系嗎? =k(一定) 成正比例

y =k(一定) 成反比例

三、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

②正方形的邊長和它的面積。

③訂《少年報》數量和所需錢數。

④小明從家到學校,行走的速度和時間。

⑤圓的周長和半徑。

⑥圓的面積和半徑。

四、用比例解決問題。

1、說一說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2、舉例:修一條公路,全長12km,開工3天修了1.5km。照這樣計算,修 完這條公路一共需要多少天?

a.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什么?

b.兩種量成什么比例?說明理由,寫出等量關系式

c.設未知數x,列出比例式

d.解比例并檢驗

五、知識應用

獨立完成練習十七第2、4----7題。

六、課堂總結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比和比例(二)

a.認真審題,找出兩種相關聯的量;

b.判斷兩種量成時難免比例;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過程、步驟

c.設未知數x;

d.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數);

e.解比例、檢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小學階段正、反比例的意義及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有關知識并進行系統整理,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比例來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