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我們對讀后感都不陌生吧,讀后感的表達方式豐富多樣,想要寫出好的讀后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實用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典之作,由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他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fā)展,“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fā)現(xiàn)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xiàn)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寫了很多關于教育的書:《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于人的思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有生動的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通過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應該怎樣教。
著作涉及到教學的各個方面,有怎樣教育后進生的建議,有給未來教師的建議,有關于智力的開發(fā),有對寫教育日記的指導,有怎樣開展集體備課,有的談到作業(yè)的檢查等,寫的相當詳細。這本書共設計到100條建議,很多建議都讓我受益頗深。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懂得了一個教師所應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藝術,需要經驗,需要技巧。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沒有生硬的說教,沒有空泛的大道理。在書中的字里行間,在每字每句里,都滲透著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熱愛。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都結合了自己多年教學當中的教育事例。他對教育的闡述形象精準,加以精辟的理論分析,一針見血地點明了教育的真諦。
通讀全書,感悟很多,但總的來說,我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是真正為學生著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為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服務的。從他的文字中,我們隨時感到他的美育和智育非常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德育。他說:“羞恥心是對于卑劣的,丑惡的東西的強有力的抗毒劑;形象地說,它是能浮載榮譽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如果一個年輕的公民,沒有早在他的童年時代就體驗到對卑劣行為的蔑視和為別人的痛苦分擔憂愁,那就難以設想他會有成為一個好人的志向?!闭沁@樣,他耐心地培養(yǎng)孩子的道德情感,始終堅持把德育居于首位。這種教育理念在我們今天看來,是非??扇〉?。
在培養(yǎng)智力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他說:“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說話。”他建議我們逐步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告誡我們“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系失調”。他在書中寫道:“學習、上課、完成作業(yè)、經常得到分數(shù)——這一切絕不應當成為用來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師看來,他只是一種頭腦里被填塞知識的生物,他就不會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如果一個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類心靈的某一領域成為主宰者……那么,所謂的人就是不可思議的?!边@段話對素質教育而言,不就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嗎?
“要思考,不要死記!”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和忠告。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想到自己學科的教學,更要關注我們的學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課堂上指導學生的腦力勞動,進行有效的教學,這也是新課程的基本要求。
讀書是知識的源泉,它會使你消融困擾,滋養(yǎng)心靈,它會給你力量,給你智慧,所以做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讓我們每天不斷地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我從事教育工作八年時間,一直做班主任。雖然積累了個些工作經驗,但是在工作中依然有許多困擾。在和同事的接觸中,在和同行的交談中,知道一本書叫《給教師的100條建議》,這本書就像是每一個教師心中的圣經,頗受推崇。今年假期我終于拜讀了此書,從中我知道了很多的道理,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在此我就其中一條談談我的感受。 日記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談到如何對待“后進生”的工作時說道:在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對“后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樣說恐怕沒有哪一位教師是不肯贊同的。有那么一些學生,他們理解和記住教材所花的時間,比大多數(shù)的普通學生多2、3倍;主要不是因為他們笨,只是他們把時間多數(shù)用在想其他的事情身上。頭一天學過的東西,第二天就忘;為了防止遺忘,需要在教過教材后3、4個星期(而一般是3、4個月)就進行鞏固性的練習。對比自己的班級工作,一學期以來,我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問題確實是讓我感到十分頭疼的事情,于是我迫切的想從書中得到幫助和啟迪。
首先的一個問題是,究竟后進生是怎么產生的?相信每一個教師一般都會覺得這部分學生永遠是一個最為頭疼的群體,數(shù)量不算多,為害卻甚大,投入的精力不可謂少,但得到的結果卻總不令人滿意,甚至更多的時候往往是徒勞無功的。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孩子從邁入小學的第一天開始,他就一定是個后進生嗎?我想,這個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那我們想想造成他們現(xiàn)在這種狀況到底是什么呢?
我們知道,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能力,還不如不學。古人不是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嗎?我們需要學生掌握的很多所謂的知識,除了應付考試,究竟有多少在生活中有用呢?為什么很多后進生過早地進入社會后,往往后面的發(fā)展比某些所謂學校里的高才生好得多?我一直在反思,后進生的學習興趣究竟是如何一點一滴消失的,他們在學校中每天最感興趣的到底是什么?特別是我們這樣的技校學生。我們如何才能真正走近他們的內心,調動他們內心中的那些積極的因素,活躍他們身上積極的那些細胞。而不僅僅把發(fā)展的眼光局限在一些可憐的知識上面?我們應該更重視一些他們想要的東西上。
所以,面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如果有識之士和更多的老師們能在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考慮現(xiàn)在的學生們全部教育的連貫性和階段教育目標的一致性,那么,所謂的后進生應該是另有發(fā)展能力的一個可塑群體吧。
蘇霍姆林斯基談到在對“后進生”的教育工作中,他總是努力達到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師提出這個建議。用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小學生伴隨的智力、個性、思維、認知、知識結構、價值觀等表現(xiàn)出幼稚、多變的特點。當他們面前出現(xiàn)某種使他驚奇和贊嘆的東西時,他們的頭腦里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fā)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所以我們就要從他們的心里觸發(fā)到他們真正的靈魂。
蘇霍姆林斯基談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叫費佳的學生。教過他5年——從三年級到七年級。費佳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所以當時會斷定,這孩子簡直是來不及記住應用題的條件,在他的意識里,來不及形成關于作為條件的依據(jù)的那些事物和現(xiàn)象的表象:當他的思想剛剛要轉向另一件事物的時候,卻又忘記了前一件事物。在其他年級里也有和費佳有某種相似之處的孩子,雖然他們的總數(shù)不算多。我給這些孩子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習題集里約有200道應用題,主要是從民間搜集來的。其中的每一道題就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它們的絕大多數(shù)并不需要進行算術運算;解答這種習題首先要求動腦筋思考。
到了五年級,費佳的學業(yè)成績就趕上來了:他能和別的學生一樣,解答同樣的算術應用題。到六年級,這孩子突然對物理發(fā)生了興趣。費佳成了“少年設計家小組”的積極成員之一。創(chuàng)造性勞動引起的興趣越大,他讀書就讀得越多。他后來在學習上還遇到過困難,特別是歷史和文學。但是,每一次困難都是靠閱讀來克服的。七年級畢業(yè)后,費佳進了中等技術學校,后來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專家——機床調整技師。
這個小故事雖然很短,看似也很平常,但是其中的知識卻不是很輕易就會被看透的。我上初中、高中時都有過很多教師給學生補課,那種補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在正課上沒有掌握的教材。但我認為倡導教師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科教育為主體,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各學科教師都能夠自覺地在課堂上融入意志品質、思維方式、審美情趣、人際關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學生他們閱讀和思考。因為閱讀好比是使思維受到一種感應,激發(fā)它的覺醒。
書中給我們的建議是:請記?。簩W生們學習越困難,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這是使人智慧遲鈍的大敵)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而你,當教師的人,工作起來就越容易了。
對于后進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們有一個誤區(qū),就是只是從知識技能方面對學生提出要求,對規(guī)章制度方面一樣的要求他們如何照著去做,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頭疼治頭,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復。這樣做只會讓學生甚至是教師越來越疲憊,如果開發(fā)了學生的主動性,我想學生在逐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后,就不再會產生一些影響學習的消極情緒,老師的講解和督促始終是外部因素,學生主動要求進步,要求提高,這樣的形勢下,對后進生的轉化或許不會成為教師們的大難題了。
使學生有意識地從平時的學習中積累那種成功、自信的感覺,使他們保持一種渴望、充實的心情接受高技能的挑戰(zhàn)。打開孩子的思維空間,拓展孩子的思維視野,讓孩子的思維活躍起來,這樣,對于知識的渴求,對于新事物的好奇心,這是無論多少次老師面對面的補習也無法比擬的提高成績的關鍵策略。這對于我們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我相信,只要我們從內心中喚醒那些所謂的、相對而言的“后進生”,那么他們將很可快成為人人夸獎的佼佼者!我會繼續(xù)研讀那些給教師的建議!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教育方法,能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真正的教書育人者!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很早就知道《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但沒有認真讀過,今年寒假里,我有們學校五、六年級老師共讀這本書。我也因此認真閱讀了這本書。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為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讀完此書發(fā)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書中提出100條建議對教學中出現(xiàn)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提出理論和事實的分析并且給出相應的建議,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本書觀點鮮明,并且很具有實踐意義。書中第46條建議:向在規(guī)模大的學校里工作的教師提一些建議很適合我們學校。大集體里總會有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領導和同事對他們也都很敬重和佩服,是我們學習的對榜樣。不過,教育經驗的借鑒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
比如說,你剛大學畢業(yè),到一個新學校擔任低年級的教師,在學校里,除了你以外,還有16名低年級教師,他們之中有些人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教師,另一些人表現(xiàn)一般,還有一些人則不時被指出缺點。你作為一名教育新手,幾乎每一位教師,即便是在學校里剛剛工作幾年的也罷,都有你可以學習的東西。但借鑒別人的經驗時,應注意節(jié)省時間。如果你依次去聽所有教師的課,那就很難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領。
作者建議先瞧瞧低年級各位老師的學生練習本。如果你看到絕大多數(shù)學生練習本里的字寫得漂亮、清秀、正確,這就是直接標志,說明在這個班里能學到很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整個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你應該去聽這位老師的課,不僅聽寫字課,還要聽其他的課。練習本反映了整個教學過程的成果。書寫也取決兒童閱讀情況如何,他們閱讀了些什么,閱讀的多還是少。
不深刻的了解教師的全部工作,不了解他們對兒童施加的影響,是無法了解任何一個方面的教學經驗的。起初,你到經驗豐富的教師班去聽課,只是為了了解一下他是怎樣教學生把字寫得工整。但聽他課時,你會看到許多似乎和你要觀察的事物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東西,包括有許多你平時忽視的細節(jié)問題。并把聽課的一切同自己的課對比,探索,反復探索,優(yōu)異的成績究竟取決于什么。在不斷反思和改進中提升自己。教育事業(yè)中沒有任何一項結果僅僅取決于某一個因素,每項結果都要靠上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對象相距很遠,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因素決定著。
這讓我想起我們的聽課評課活動,通過聽課我看到我們學校一大批優(yōu)秀教師:
A老師在授課時引導和激發(fā)十分到位,在超市學習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課堂上是如此活躍,質疑充分,真正是在思考,是激情投入,全力以赴的,很好地體現(xiàn)了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B老師的幻燈片設計新穎獨特,極富美感,帶給人極佳的審美享受,為課堂增添了色彩。
C老師在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突出對字音字形名句等基礎知識的自查引導,很好的切合了學生實際,實事求是,扎實有效。
D老師在對導學案的處理上大膽取舍,重點突出對閱讀版塊的專項訓練,高位引導,科學引領,也是效果頗佳。
E老師在表述反饋環(huán)節(jié)充分思考學生的實際水平,及時引領,巧妙設疑,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總體來說,A老師的自信大氣,B老師的誦讀指導,C老師的到位點撥,D老師的從容不迫,E老師的深入研究……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突出育人立意,突出教師的課堂引導,注重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成長,讓學生在繁重枯燥的學習中找到樂趣。
聽了這么多優(yōu)秀教師的課,通過對比反思自己的課,努力去提高教育技巧。首先要靠自修,靠你個人的努力提高工作素養(yǎng)。首先是提高思維修養(yǎng)。你對優(yōu)秀同事的經驗研究和觀察得越多,就會越需要作觀察、自我分析、自我修養(yǎng)和自我教育。在自我觀察和自我分析的基礎上,將會產生你自己的教學思想。
教學路上,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反思,做到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