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讀完一本名著后,也許就明白了自己活在這個世界的意義,你們看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后有什么心得感想呢?以下是范文社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讀書筆記范文三篇最新相關(guān)參考資料,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歡迎你的閱讀。
這本書是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的一本著作,它是從心理學角度,對人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心理發(fā)展做出的觀察。弗蘭克把自己和同事被關(guān)機集中營的獄友當成樣本進行一個心理學視角的觀察。作者在這種極端的生命體驗中,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對心理學界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它幫助人們找到了絕處逢生的意義,戰(zhàn)勝極端痛苦。
進入集中營的人,先后會經(jīng)歷個階段的心理發(fā)展過程。第一階段,恐懼和震驚,他們還抱有一絲希望,希望有一天能出去,至少相信結(jié)果不會這么糟糕。第二階段:冷漠、無動于衷的階段,即情緒死亡的境界。這個階段的犯人目睹慘狀已無動于衷,絲毫激不起惡心、恐怖或憐憫的情緒,他們冷漠寡情,感覺鈍化、自覺什么都不在乎。這個階段的冷漠,其實是因為自我防衛(wèi)所必需。第三階段:恢復。他們從極度緊張的狀態(tài)中松弛下,已經(jīng)相信自己已經(jīng)自由。這種感覺在心理學上叫"人格解體"
作者通過分析集中營的犯人,發(fā)現(xiàn)一種在心理學上非常偉大意義的"意義療法",即幫助精神崩潰的人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適度的緊張感對于人的精神健康是必要的,因為當下狀態(tài)跟理想狀態(tài)之間的差距,能夠喚起人們潛在的斗志,召喚著人們?nèi)ネ瓿蛇€沒有完成的任務(wù)。人對意義的這種追求,就會讓人產(chǎn)生一股精神動力,即便是在集中營這種極端環(huán)境下,犯人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仍然主要取決于他自己的內(nèi)心。想要恢復犯人內(nèi)在的力量,就必須讓他們看到未的某個目標,這一點對于任何遭遇厄運的人都適用。
在書中,作者提出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方式。
第一:從事某項事業(yè)取得成功。直接追求成功并不會給你帶幸福,因為追求成功的觀念容易引發(fā)一個后果,就是人們會以自己的不成功或者不幸感到羞恥,反而會加重人們本身的不幸福。
第二: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不是要我們控制生命中發(fā)生的事,而是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的情緒和行動。在面對人生必經(jīng)的苦難時,它提醒我們,人性只有借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升華。
第三:去愛某個人,幫助愛人實現(xiàn)他的潛能。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所以它自然也是人們找到生命意義的一個方式,只有在深愛著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完全了解這個人,了解他的本質(zhì),了解他的潛能??梢哉f,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唯一途徑。所以,通過愛,你能夠幫助對方認識到他的潛質(zhì),從而實現(xiàn)他的全部潛能。
不得不說,人們一直擁有自我選擇的自由,是選擇拋棄生命還是把苦難當你磨刀石,把忍受痛苦轉(zhuǎn)化成對內(nèi)在力量的考驗。不同的選擇使人生具有了不同的意義。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夠?qū)⒗Э嗟沫h(huán)境看成自己道德完善的機會并進行自我超越,達到人生意義的新高度。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讀書筆記2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硕?弗蘭克爾:“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chǎn)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yè)時產(chǎn)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chǎn)品。
幸??倳蹬R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可否認,身處21世紀的我們常常自動認為成功=很有錢=任性的自由,每天起床后的目標是今天有什么辦法賺大錢,有什么辦法減少生存的壓力。當錢道當?shù)?,找到一個自己認為可以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yè)是多么難得,更加不要說成功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chǎn)品了。
我相信有些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能無意識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yè)中去獲得成功的結(jié)果,但現(xiàn)階段我還在為自己的醫(yī)療、養(yǎng)老、教育、衣食住行奮斗著。從經(jīng)濟學上說,人類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功利性,追逐功利性能讓人能夠更好自由處理自己的一切(包括外在的資源和內(nèi)在的意愿)。
就像今天和同事討論的一樣,他認為:“既然公司可以欠著我們4個月的工資,我為什么不能把工作任務(wù)簡單化完成呢。公司要求我們體諒公司的難處,為什么公司沒有體諒我們養(yǎng)家的困難?”我知道他們的困境,但是比較難認同他的想法,對于這種狀況他們還是有選擇的方法。如果你選擇繼續(xù)留下來,起碼拿出你普通的工作水平來完成工作任務(wù),畢竟這個是你的賴以為生的工作,也是你職場道德的體現(xiàn);如果他們覺得實在很難忍受,那就各展所長努力找好下家單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何必把自己困在這種自己不能認同的工作環(huán)境當中呢,生生磨滅了自己的工作熱情,成就了自己的冷漠處事的態(tài)度。
無論什么情況下,責任心還是需要繼續(xù)保持。對周圍環(huán)境的失望,慢慢遺失自己的責任心,冷漠自己的熱情,真是恐怖至極的“存在之虛無(即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導致)”。這種經(jīng)歷我在一年前在新山已經(jīng)無奈嘗試過,否定自己的意義和存在感,真的讓人心理很受傷而導致失眠一個多月,也讓我身體受到了一定的損傷。幸虧認識到自己的境況后,立定決定把自己從坑底拉起來。經(jīng)此一役,我的眼界更加開闊了,無論什么情況下還是本我最重要。這也是一種受難后獲得另類的幸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讀書筆記3
聽名字,《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像雞湯文,然而,在某種意義上看,本書是一本心理學著作,或者也可稱其為精神病理學著作。提起心理學,我們會想到弗洛伊德,還有他的弟子阿德勒。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學說強調(diào)快樂原則(我們可以稱其為追求快樂),阿德勒則強調(diào)人們?yōu)樽非髾?quán)力或追求卓越而活。而作為《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則認為,“努力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是人的主要動力。當然了,我對心理學沒有什么研究,自然也不會來介紹本書的心理學意義。吸引我的是本書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10大圖書之一”,而作者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傳奇經(jīng)歷更是使我有翻翻這本書的欲望。其實,但凡一個有點兒上進心的人,或多或少,都在追尋“生命的意義”,正如我在《從“奶頭樂”理論說開去》一文中引用的馬克斯·韋伯的話,“人是懸掛在他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wǎng)的動物”一樣,我們脫不出對生命意義的追尋。所以,我們借這篇文章來談?wù)劇吧囊饬x”。
弗蘭克爾是維也納的精神病理學專家,猶太人。他另一個身份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幸存者。當走出集中營那一刻,他孑然一身,父母、懷孕的妻子、弟弟無一幸免,全部死于毒氣室中。弗蘭克爾沒有垮掉,僅用了九天的時間便寫出了不朽的作品《一個心理學家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后來經(jīng)增補,便誕生了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
那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呢?財富?社會地位?即時的快樂?處于此時、此地的我們追求以上三者,無可厚非,那我們跟隨作者的步伐來一次集中營之旅,再回頭看看我們追求的這些東西是否值得,是否能稱之為生命的意義。
1500名新囚徒坐著每節(jié)車廂只能容納80人的火車,經(jīng)幾天幾夜的奔波,終于被押送到集中營,每個人只能躺在自己的行李上,守著所剩無幾的個人財產(chǎn)。到站——站牌“奧斯維辛”,這個名字代表著所有的恐怖。大屠殺、毒氣室、焚燒爐時刻威脅著可憐的囚徒的生命。我國古代,犯人到達刺配地,先打一百殺威棒,滅滅囚徒威風。集中營也不例外,迎接新囚犯的是早已等待好的同樣可憐但因擁有權(quán)力而狠心毒辣的囚頭,他們負責接管囚犯的行李,而這些行李中藏著稀有物品和原本嚴禁攜帶的珠寶。緊接著,考驗生死的時刻,所有人員排成兩隊,男女各一隊,從黨衛(wèi)軍面前經(jīng)過,如果他們看你足夠強壯,能夠干活,就把你分到右邊,反之,就會被分到左邊。分到右邊的人很幸運地可以“享受”集中營的生活,而分到左邊的,很不幸,他們拿著肥皂進寫著“澡堂”的屋子,然后,在焚燒爐干活的囚犯會說,他們看到一縷縷青煙飄向奧斯維辛的藍天。
被分在右邊的幸運兒開始了他們的集中營生活:
住所——充滿骯臟穢物的棚屋,食物——幾盎司面包,衣物——不合身的從死去囚徒身上扒下來的不合身的工作服和鞋子,工作——沒日沒夜的修鐵路或者運送同伴的尸體進焚燒爐。
這時,無論你有多少財富、你有如何顯赫的地位,對黨衛(wèi)軍來說,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所有都化為了集中營編號,119104也好,其他的什么也好,只要你惹怒了黨衛(wèi)軍,他看一眼你的編號,任你是誰,便能讓你尸骨無存。如果你看到有人不是5點鐘起床干活,而是賴在牢房里,呆在滿是屎尿的墊子上,拿出一支用面包向囚頭換來的煙開始抽,那你就明白了,這人活不出48小時——即時快樂占了上風,意義導向減弱了。此人放棄了,找不到堅持活著出去的意義,在即時的快樂中漸行漸遠……
在絕對強大的苦難面前,任何財富、地位,統(tǒng)統(tǒng)是不管用的、靠不住的,而在苦難中,借即時的快樂來消解憂愁,無疑會走向消亡。唯其思考過生命意義而內(nèi)心強大的人方能堅持下去,倒不是說能堅持到活著出去,而是說他們能以生命的韌勁堅持磨下去,加大存活的可能性。在絕對苦難面前,我們更有機會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存活在這不那么美好的世界。當然,正如作者所說“遭受不必要的痛苦與其說是英雄行為,不如說是自虐”,苦難不是必要的,但我還是希望我們能設(shè)身處地思考,假如我們在絕對苦難面前,什么樣的意義能支撐我們維持生命的韌性。
在存在社會關(guān)系的奧斯維辛集中營,也許囚徒可以通過諂媚、討好來獲得囚頭的幫助,也許因身體精壯而成為囚頭,這樣可以減輕痛苦,但是,苦難是免除不了的,因為民族矛盾,不會因你成為囚頭而解除,即使囚頭,也要面臨死亡的威脅。那我們再設(shè)身處地的思考一例——王守仁。王守仁入駐荒山野店、沒有正常社會關(guān)系的龍場驛期間,寫過一篇傳頌千古的名文《瘞旅文》。一日,小吏來報從京城來了一人,攜帶一子一仆,投宿苗寨,王守仁想去見,因天黑陰雨而未能見成。第二天,王守仁再派人去請,說已經(jīng)走了,不久,小吏來報,蜈蚣坡下死了一個老人,其余兩人在哭泣,黃昏時有人說蜈蚣坡下又死一人,二死一哭,翌日,又有人說,看到蜈蚣坡下橫著三具尸體。王守仁于心不忍,帶兩個童子安葬三人,并寫下這篇《瘞旅文》,即安葬旅人的文章。王守仁在文中說,你去國懷鄉(xiāng)、游宦千里,心中抑郁,又值饑渴勞碌,怎能不死?但我們要問,王守仁也是去國懷鄉(xiāng)、游宦千里,為何挺了過來呢?《瘞旅文》中給出的答案是:“自吾去父母鄉(xiāng)國而來此,二年矣,歷瘴毒而茍能自全,以吾未嘗一日之戚戚也”。王守仁從未自怨自艾。
話題一轉(zhuǎn),弗蘭克爾,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又憑借怎樣的生命意義而歷經(jīng)苦難而不死呢?作者總結(jié)了三點,這三點也是“意義療法”的精髓所在。發(fā)現(xiàn)生命之意義的三種途徑是: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某個人,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第一個途徑我們稱之為工作,這里的工作是指我們熱愛的事業(yè),我們愿意用殘存的生命去守護的事業(yè)。弗蘭克爾在集中營中還守護著自己殘存的手卷,希望有朝一日能完成著作,這是他對事業(yè)的堅持。第二個途徑我們稱之為愛,意念中妻子的鼓勵對弗蘭克爾的生還起了極大的幫助?!巴ㄟ^愛,我們看到所愛的人的本質(zhì)”,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我們能夠體驗到另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和另一個人生命的經(jīng)歷,你所愛的人能夠使你實現(xiàn)你的全部潛能。當然,在前文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弗蘭克爾的妻子在集中營中死去,但他沒有崩潰,因為生命的意義還有第三種實現(xiàn)途徑——面對苦難的勇氣。后來,一位因喪妻而痛苦的老先生找到弗蘭克爾,希望得到排解。弗蘭克爾問道:“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的太太在你死后還活著,那會則么樣?”結(jié)果可想而知,這位老先生想通了,“愿意替妻子承擔這思念之苦”。面對困難,在一定意義上,一旦找到了意義(比如犧牲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說到這里,就有些唯心的味道了,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故事的最后,我還要營造一個溫暖的結(jié)尾。弗蘭克爾說,“——在美國參加二戰(zhàn)后不久,我接到了讓我去美國的邀請函,我的父母欣喜萬分,我卻猶豫不決,我真能忍心撇下雙親,讓他們獨自等待被送往集中營的命運嗎?在猶豫不決時,我看到了我家桌子上鐫刻了猶太教《十誡》中一條的大理石,它代表的意義是‘榮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將能得到延續(xù)’。”
近來在看王守仁的故事,不自覺地將王學與弗蘭克爾生命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對外界財富、地位乃至名聲的追求,內(nèi)心其實及其脆弱,而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內(nèi)心的寧靜與強大,是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財富、地位、名聲乃是附屬品,最后,摘抄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作為結(jié)尾:
“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yè)時產(chǎn)生的衍生品,或者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chǎn)品。幸??倳蹬R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我希望你們的一切行為服從良心,并用知識去實現(xiàn)它??傆幸惶炷銜l(fā)現(xiàn),當然是相當長的時間之后——注意,我說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后!正是由于這種不關(guān)注,成功將降臨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