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賞識你的學生》,相信作為教師的你一定受益匪淺,不妨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來吧,你知道寫出一篇有價值的讀后感需要注意什么嗎?一起寫寫看吧,以下是范文社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于《賞識你的學生》的讀后感通用范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賞識你的學生》的讀后感1
恨鐵就能成鋼嗎?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平時來自我們師生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為學習成績欣喜與苦惱一個個無奈的畫面。讓我想到更多的是現(xiàn)在有的孩子上學成了他們苦不堪言的差事;讀書成為孩子避之不及的重負。
作為老師我們的出發(fā)點都是好意,家長的苦心也都是為孩子,為孩子的未來著想,但是,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都把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忘記了,孩子就是孩子。教育不是從外部強加給孩子的,它是每位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沒有孩子的主動投入和積極參與,所有的要求和我們的努力無疑都是難以奏效的。
教育應該是心靈滋養(yǎng)的過程。在教育過程中應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被認可的幸福。而賞識教育更是我們教學成功的基石,愛的體現(xiàn)。當一個孩子哪怕他學習成績班級倒數(shù)第一,但是他每天能為大家關好門窗,及時倒掉班級的垃圾,那我們也要讓自己和班級的其他孩子們發(fā)現(xiàn):他是班級多么優(yōu)秀的“小管家”,他會在師生間的賞識中獲得愉悅,他體會的是另一種成長的快樂,在這份責任與助人為樂的快樂中找到自信,找到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價值。這其中的認可和賞識無疑會成為了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
成功專家羅賓曾說:“每個人身上都蘊含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nèi)拘阉?。”作為老師也好家長也好,我們都要認清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孩子的長處和短處,挖掘自己孩子的潛能,揚長避短,給孩子賞識與信任,時時為他們創(chuàng)造幸福感。相信當一個孩子在賞識教育的成長中擁有了良好的品格時,自然會關注自己的角色,知道學習的重要。知識也許不是每個人都學得好的,但有良好的人格素養(yǎng)和心態(tài)的孩子,路才會越走越寬。
《賞識你的學生》的讀后感2
最近讀了《賞識你的學生》一書,讀后感受頗多。讓我意識到不僅僅是教育學生也要學會賞識自己的學生身上獨有的特點,本文中里透過一個個令人扼腕嘆息的教育故事,講出了教師要善待每一個生命的教育理念。
在文中表述了德育方面需要一種寬容和溫馨的環(huán)境,對學生偶然的錯誤和閃失,不要過分求全責備,因為人偶爾也會有背離道德的言行。學生在構成良好品行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關愛。而愛,是一種重視,一種呵護。文中教導我們要站在珍視每個生命價值的高度去關愛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像呵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去保護學生的自主發(fā)展權。我們要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每個人都是同樣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就應得到發(fā)展,不管是優(yōu)秀的,還是發(fā)展有困難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帶任何功利的。
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的欣賞和贊美。因此,當教師能夠以“賞識”的言行對待學生,就會激勵起學生無窮的勇氣,喚醒他深埋的潛能,鼓舞他向著成功之路大踏步前進。而要讓教師擁有“賞識”這一法寶,根本就是要激發(fā)起教師的愛,讓教師出于愛來工作,而不僅僅僅把教育當成一個職業(yè)或是一種謀生的手段。“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賞孩子每一個幼稚的想法和行為。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傾注了愛,教師就會理解、理解、運用“賞識”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園中耕耘。
每一個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而發(fā)展?jié)撃艿慕痂€匙就是自信心。學生在構成良好的品行過程中,尤其是后進生個性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的力量大于批評和處分的力量。學生在校理解教師的表揚和贊揚中,他會自覺地放大自己的優(yōu)點,對自己表現(xiàn)出強烈的自信,極力使自己變得優(yōu)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消除。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百p識”這個詞,《現(xiàn)代漢語詞典》給出的解釋是: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這就告訴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務必首先認識到學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視和贊揚,要有針對性。也就是說并非“拉到籃里就是菜”,胡亂指著學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贊揚、夸獎之能事,而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賞識。賞識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師的一門必修課。
教師要透過不斷的鉆研、深入的學習,掌握賞識這一有效手段,并在適當?shù)臅r機、適宜的場合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在每個課堂上都能賞識自己的學生,通過語言的鼓勵使得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潛力,發(fā)展自己的優(yōu)勢。
《賞識你的學生》的讀后感3
讀了《賞識你的學生》這本書,我深深領悟到不僅要尊重每一個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個學生,贊賞每一個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個學生對自己的超越。
賞識教育既是理念,也是方法,如何將賞識教育具體應用于實踐中,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不斷進行經(jīng)驗總結的過程。針對學生心理素質(zhì)特點,結合賞識教育的理念及本人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實踐,特提出以下幾個解決問題的思路,以期與各位同仁探討:
一、教育應把愛撒播給每一個孩子
我相信每位教師都愛孩子,選擇愛的方式不同,關鍵是要讓孩子們懂得你在愛他,你的愛孩子樂于接受,讓孩子們感受到,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愛。
在《賞識你的學生》一書中深受啟發(fā)的故事是陳永林寫的《一束鮮花》。班主任李老師費盡心機改變一個在別的教師眼里是一粒老鼠屎的學生,在陳勇幫助一年級小學生耽誤了上課時間,教師沒有不問青紅皂白的批評他,而是先了解情況,然后又買來鮮花,在班級上表揚,還善意的欺騙鮮花是家長送來的,又要求同學們幫助他,讓這位調(diào)皮鬼流下了感動得淚水。放學后陳勇捧著鮮花到辦公室,聽到李老師和劉老師一番爭執(zhí)的話語,他哭著對李老師說“李老師,我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年后,陳勇考上清華大學,臨走時去跟陳老師告別,看到老師桌子上的鮮花,李老師笑著說“班上又有一位像你當初那樣調(diào)皮搗蛋的學生,我又買來了一束鮮花送他。”再一次淚水涌出陳勇眼眶,以及發(fā)自內(nèi)心的“李老師,我愛你,我永遠愛你”讀到這里,我為李老師自豪,為陳勇慶幸,是李老師的愛護、期待、寬容救了他。一個人一旦擁有信心,便擁有決心、意志、勤奮、耐心,這一切會使他的潛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真正的教育是對兒童充滿期待,真正的學習是對兒童充滿著愛護,真正的教師是對兒童滿懷尊重。所以,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讓我們?nèi)蹖W生、贊美學生吧。
二、教育應把自信還給每個孩子
在《賞識你的學生》講的另一個故事《我以性命擔保她行》:有一個高中女生,每天5點半起床,6點多上學,吃完晚飯就做作業(yè)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對她的父親說:“我的數(shù)學老師說我沒有數(shù)學腦子,……”父親聽了怒火中燒,但又默然無語。直到有一天女兒對父親說:“爸,我厭學了……”于是震驚的父親給女兒換了一個教育環(huán)境。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女兒第一次接觸法語,她的法語老師就贊揚她很有語言天賦;數(shù)學老師稱她能“優(yōu)雅且具有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數(shù)學難題”;更令人吃驚的是,她的英文老師居然在她的推薦信上這樣寫道:“我以性命擔保她行。
對此,一秒鐘都不應該懷疑?!敝笇Ю蠋焺t寫道:“請再給我們20個斯蒂芬這樣的學生!”那位父親在震驚之后問女兒:“對這樣的評價,你是不是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女兒大聲答道:“Yeah!”賞識,有奇效;但賞識并不玄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自信心對人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個人采取自覺行為的心理動力源泉,是一個人成長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zhì)。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理脆弱,情緒易波動,所以需要正確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充滿愛的關切,會改變一個學生的行為,改變一個學生一生的命運。當您讀完《賞識你的學生》,您就會發(fā)現(xiàn),賞識其實很簡單——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次表現(xiàn)的機會往往就蘊含著賞識,就能生動地表達你的賞識。
三、教育應寬容每個學生
《寬容讓我如此美麗》講的是學生劉益對班級的女孩子有好感,在上課時偷偷得給班級上的女學生寫紙條,教師把紙條收了,學生要求老師讀紙條,教師靈機一動說:“劉益寫了一首詩: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劉益滿腹孤疑的看了老師一眼。老師繼續(xù)說:“劉益不惜上課的時間來告誡自己要努力學習,這難道不是一種矛盾嗎?”教師的責備讓同學們沉默,讓劉益感激。此事后劉益于老師走得更近了,成為知心朋友。
我想當時如果老師如實地讀出他紙條上寫的內(nèi)容,這個孩子說不定會恨老師,他也必然會在很長時間里成為其他同學取笑的對象,說不定他會叛逆,說不定會因此而自卑、墮落……我很慶幸這個老師選擇的這種方法。后來老師的父親去世了劉益在周記上勸老師:人總是有生老病死的,您別太傷心了。每次看到你沒精打采的講課,我們都十分難過。要知道微笑中的張老師是最漂亮的。是寬容讓老師美麗;是寬容讓老師得到了學生關心,熱愛、尊重。是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寬容是一種高尚的境界,寬容是如此美麗,每一位教師都有大海一般的胸懷,對學生多一點寬容,讓我們的孩子在寬松的環(huán)境中自由自在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