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7篇

時間:2024-04-27 作者:Fallinlove 讀后感

優(yōu)秀的讀后感是我們對書中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的思考和感受,寫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總結和梳理讀書的收獲和感受,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7篇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篇1

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帶著一份閑適和虔誠,我再次潛心研讀了肖川先生的教育專著——《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這本書中,肖川老師有一句話,使我感受頗深,肖川老師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tǒng)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讀了這段話后,我有一種被喚醒的感覺。想想在平常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為人師的不稱職。為了讓班級的紀律安靜,以自己的`意志強制學生不要亂說話;為了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有些問題曾經(jīng)讓學生無數(shù)次機械記憶;在有時的課堂上,為了加快課程進度,強行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十幾歲的小學生,正是活潑開朗、思維敏捷,可塑性極強的時候。當學生亂說話的時候,身為老師,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課堂是不是不夠吸引學生,老師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夠;當學生同樣的問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身為老師,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方法是不是不適合學生;當學生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思維不敏捷的時候,老師應該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雖然教育不是萬能的,但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在以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應該試著引領學生探索新知;與學生平等對話、自由的交流;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我們的學生在公開、平等、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篇2

以前不怎么去刻意讀書,最近在中心校的倡導下,連續(xù)幾本書讀下來,領略一位又一位大家的教育思想,感覺十幾年教書的困惑不斷的迎刃而解。那種又苦又累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轉(zhuǎn)化,不斷的開始體會到做一名教師的幸福感。特別是最近拜讀肖川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猶如與老朋友娓娓交談,那么親近、真切、理解,因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與勞累感覺是那么值得,幸福感與成就感就會縈繞心頭,努力學習、追求上進自然也成為我的一種愿望。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寫道:“遇到問題現(xiàn)在很多的人只會想一想,發(fā)表一點意見和個人看法,而不會思考。所以,那些意見和看法,往往經(jīng)不起推敲,顯得膚淺,甚至似是而非?!?/p>

作為教師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做法仍是膚淺。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想”,更要發(fā)展學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識與能力。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發(fā)表意見,更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研究與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高品質(zhì)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駕馭課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從而造成課堂效果不滿意。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才能扎扎實實的上好每一節(jié)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為教師,如果沒有向?qū)W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對其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的頭讓它飲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理論支撐的,高度自覺的對自己實踐的回顧與審思——這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自我反思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

作為教師,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課題,如果你真是為了提高自己,為了更好地勝任你的工作,為了更好的成長,而不是因為外在功利的誘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可進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設備,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對那些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事物用心去發(fā)現(xiàn),只需我們不斷咀嚼、反復琢磨、再三玩味。

讀了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師》一文,我為他的文中的真情而感動。文章中說:“教師是一種職業(yè),一種古老的職業(yè),一種將與人類共在的職業(yè)。隨者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很多職業(yè),諸如警察、軍人、偵探、保安、門衛(wèi)等等都將消失,但教師這個職業(yè)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它將永存。正是她,傳承著人類文明的薪火?!?/p>

是啊,作為教師的我們傳承著人類文明的薪火,還承載著太多家長對我們的希望和學生對我們的期望,所以我們更要用百分的努力去面對他們,這樣才無悔此生。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走在知識的最前線,應該懂得盡可能多一點,這樣在面對學生時才會做得更好,才會無愧于心。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

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fā)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超強的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靈蕩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篇3

閑暇之余,拜讀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這本書,讀這本書的最大感受像是與老朋友娓娓交談,那么親近、真切、理解,因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與勞累感覺是那么值得,幸福感與成就感就會縈繞心頭,努力學習、追求上進自然也成為我的一種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寫道:遇到問題現(xiàn)在很多的人只會想一想,發(fā)表一點意見和個人看法,而不會思考。所以,那些意見和看法,往往經(jīng)不起推敲,顯得膚淺,甚至似是而非。

作為教師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但在教學過程中做法仍是膚淺。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想,更要發(fā)展學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識與能力。教師要關注學生思維品質(zhì)的發(fā)展,而不僅僅是讓學生發(fā)表意見,更要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獨立研究與探索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是高品質(zhì)的。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駕馭課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從而造成課堂效果不滿意。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還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潛心研究,才能扎扎實實的上好每一節(jié)課,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教師的學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專家引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為教師,如果沒有向?qū)W之心,即使再高明的專家,恐怕也不能對其起到引領的作用,我們可以把馬牽到河邊,卻不能按著馬的頭讓它飲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亂想,而是有理論支撐的,高度自覺的對自己實踐的回顧與審思——這本身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作為基礎,自我反思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種相互切磋、相互勉勵和真誠分享。

作為教師,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課題,如果你真是為了提高自己,為了更好地勝任你的工作,為了更好的成長,而不是因為外在功利的誘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可進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設備,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對那些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事物用心去發(fā)現(xiàn),只需我們不斷咀嚼、反復琢磨、再三玩味。

這本書讓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師,運用教師的智慧去啟發(fā)和引導孩子,讓他們永遠充滿希望和自信。在對待孩子們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有超強的責任心與耐心,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讓我們的心靈蕩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溫暖的思想之中。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篇4

這本書,我反復閱讀了其中的一些文章,對我的幫助很大。比如:因為今年我要撰寫市級數(shù)學課題《在小學數(shù)學領域逐步轉(zhuǎn)化學困生提高數(shù)學成績的分層探究》,我參考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如何善待“后進生”》,教育專家李鎮(zhèn)西在此文中獨到的觀點,讓我腦洞大開,受益無窮。

書中提到:轉(zhuǎn)化后進生的前提,是教師本人先“轉(zhuǎn)化”自己。“轉(zhuǎn)化”自己什么呢?換一種兒童的眼光。是的,如果你換一種眼光,準確地說,是站在后進生的角度看他,你的心情也許會不一樣的。你不但會感到這些孩子可憐,而且可敬一一后進生長期堅持聽他聽不懂的課,他換來的是什么呢?是老師的呵斥,是同學的嘲笑,是家長的打罵一一這就是我們號稱“以人為本”的教育給他們的全部“饋贈”。

然而,面對呵斥,嘲笑和打罵,他們從來不氣餒,不喪氣,不悲觀絕望,第二天依然背著書包來到學校走進課堂,而且還樂呵呵的,對老師還是有禮貌,對同學依然友好,回到家里照舊叫“爸媽,我回來了”。這種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你有嗎?我所教的班級里曹胤晨和鄧佳俊就是這樣的學生。從一年級到五年級,我逐步地轉(zhuǎn)化他們,慢慢地他們也喜歡聽課了,上學期期末考試,鄧佳俊數(shù)學成績竟然上了六十分,曹胤晨同學也進步了不少?!督逃牧α俊窞閺V大同行獻上了一份可供借鑒的行為指導,同時也充分展示了“教育的力量”。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篇5

肖川先生說教育的道理,其實都是大道理、樸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話。譬如說,要尊重學生,身教重于言教,’成人’應該優(yōu)先于’成材’,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等等。教育的道理,之所以都是些大道理,就因為教育是關涉人心的工作,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皆然。"由此我想到,我們平時對學生日日提醒、教導的,正是經(jīng)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社會歷史實踐的檢驗的道理,想到了孔子提出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恐怕在什么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筆者強調(diào)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在我們思考教育問題的時候,多一點歷史的意識,少一點理智的虛妄,這樣我們就會對教育的理解當會更細致、更深入。古老的智慧需要反復的咀嚼,需要不斷的切已體察,不是簡單的誦記就可以得其真?zhèn)鞯摹S纱?,想到我們對學生的日日提醒,也要自己先不斷咀嚼其真意,并且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情境中,并且?guī)еl(fā)展的眼光和辨正的態(tài)度去教導學生。

肖川先生提到教育即解放,他也提到,教育意味著探索,意味著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是平等對話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豐富認識,而不是統(tǒng)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極防范。讀了這段話,我有被提醒的感覺,似乎我就徘徊在探索,啟蒙,宣傳和灌輸間,徘徊在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指示、命令之間;徘徊在豐富認識和統(tǒng)一思想,徘徊在尊重、信任和消極防范之間,似乎稍不留神,就會誤入非教育的歧途。我們應該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帶入自己教育的范疇內(nèi),引領學生用自己的眼鏡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讓學生永遠都充滿希望和自信。

書中提醒著我們,不能只習慣于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學習榜樣,要學會觀察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善端",我們該對別人多一份對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對待學生,特別是那些暫時還處于落后的學生,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讓他們多一份真誠的感動。肖川先生說:"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fā)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地方,就會有快樂!快樂應該成為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樂也,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也許是平時所養(yǎng)成的一種職業(yè)習慣,我們已經(jīng)看慣了也寫慣了那類扳起臉來說教的文章。讀完整本書,讓我感受到,對待教育,我們必須懷著一種神圣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的情懷,教學生去如何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在這個當前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我該時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篇6

反復研讀郭思樂教授的大作《向大自然尋找力量的“天縱之教”——論生本教育的本質(zhì)》,深深感受到郭教授文理兼通的學問境界。

文章意在闡釋生本教育的本質(zhì),一直站在為萬千受師本本本考本教育之苦的學生謀幸福的最前沿的郭教授又一次把博大的生本教育思想化為振聾發(fā)聵的福音書傳播給中國教育界。開篇即指出教育的真諦是一定要“依托生命自然,就全局皆活”多么深刻!讀者依稀看到一條真理的歷史長河,自東方的.老子、西方的盧梭處緩緩而來,正是由于郭教授的執(zhí)著與努力,才使得這個人人能讀懂,卻鮮有教育者踐行的道理終于在中國大地掀起了巨大浪潮,遍布全國各省市及港澳臺地區(qū)的生本教育實驗課堂里孩子們神采飛揚的臉龐正是那些美麗的浪花。

記得郭老師在《教育走向生本》的序言中講到,“教育面對的是人,他承載著人類幾百萬年的基因從遠古走來,又向未來奔去?!比欢?,我們最不了解的就是我們?nèi)祟愖约海覀兛梢詣?chuàng)造大量的高科技的物質(zhì),我們卻無法獨立的創(chuàng)造一個人。雖然,我們無法獨立的創(chuàng)造一個人,但是我們有可能改變著一個人的命運,因為我們是教師。

“我們的涉及生命高級活動的教育知識,卻停留在研究者的意識和被研究者的意識領域之中,我們一直忽略在意識領域之外,還有廣大的機能領域,而正是這樣的領域,決定了我們的教育的發(fā)生和形成,以及結果?!惫蠋熥屛覀?nèi)ヒ庾R我們未意識到的領域,不是忽視他的存在,而是倍加重視和呵護。面對我們未意識到的領域我們該怎么做呢?

相信機能,相信人的本能,充分發(fā)揮人的潛能,激發(fā)人的生命活力,依靠生命,激揚生命,而不是模擬生命,控制生命。所以,讓我們一起向大自然尋找力量吧!

讀教育的力量的讀后感篇7

一本經(jīng)典之作,讀的遍數(shù)越多,越能感覺它的意蘊深厚,越能獲得無盡的啟迪。遠到教育名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帕夫雷什中學》,盧梭的《愛彌兒》,葉圣陶先生的《葉圣陶教育名篇》,近到新一代教育專家鄭杰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李鎮(zhèn)西的《做最好的老師》,朱永新的《享受與幸?!?,肖川的《教育的力量》,無不是越讀越有滋味,越讀越感覺給自己的教育教學插上了羽翼。

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已經(jīng)反復讀了幾遍,其中很多篇目都給我眼下的教育教學以有力的指導,成為了我教育教學實驗的動力。我也從肖川教授的《主體參與:自主學習的要義》一文中更加明確了為什么要指導學生質(zhì)疑和賞析,從而更堅定了我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自主學習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內(nèi)在品質(zhì),讓學生實質(zhì)性地參與教學過程,是其首要特征。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但現(xiàn)實的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學生對于教學過程的參與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學生并未真正卷入到學習過程之中,從而使學習感受不到智力勞動的快樂,缺乏深厚的精神生活的背景和氛圍。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師對學生的不敢放手,課堂控制過度,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正是基于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才堅定地要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放開手來,把課堂放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nèi)ニ伎?,去表達,從而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造就一代會自主學習之人。

盡管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是那么不易,那么辛苦,但看到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質(zhì)疑,學會了欣賞,進而學會了多元化地理解文章,養(yǎng)成了對自己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總結的習慣,那點辛苦早飛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滿是無以言表的幸福和成就感。比如學生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課時,就質(zhì)疑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中華"為什么"不振"?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中國公民被洋人的汽車軋死后,中國巡警不敢為中國人撐腰,群眾也是敢怒不敢言外,還有哪些方面能表現(xiàn)"中華不振"?而這些問題課文中都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可這些問題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孩子來說也實在不好理解。這時,我并沒有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請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有關書籍,去上網(wǎng)查找資料,也就是請學生去自主學習。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一方面比教師的講解有更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是我們著力要培養(yǎng)的,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了自主學習,體會到了自主學習的樂趣,感受到了智力勞動的快樂。同時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了解了20世紀初期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進而為周恩來總理能在青年時代就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遠大理想,并且為之奮斗的一生產(chǎn)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肖川教授指出:一個自主發(fā)展的人有良好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品質(zhì)。當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掌握了良好的學習策略,進而激發(fā)起自己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這不正是我們當老師的所期待的嗎?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造就自主發(fā)展之人,這是肖川教授《教育的力量》帶給我教育教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