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溝通讀后感6篇

時間:2023-04-21 作者:Kris 讀后感

在讀過一本有益的書籍后,寫讀后感就是最好的記錄感受的方式,看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汲取有用的養(yǎng)分,所以相關的讀后感一定要認真對待哦,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微溝通讀后感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微溝通讀后感6篇

微溝通讀后感篇1

我利用暑期認真的讀了《教師溝通藝術》一書,所謂溝通,是指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協(xié)調、處理各種人際的總和。是人與人相互取得聯(lián)系的一個最主要的渠道,任何社會團體中,人與人之間都要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關系,溝通協(xié)調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我讀完這本書后,在師生溝通上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同理心是師生之間建立良好溝通的首要條件。它不等于了解,不等于認同和贊同對方的行為和看法,不等于同情。我對同理心的理解就是要懂得換位思考。只有教師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并有效地把這些感受傳遞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理解和尊重,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這樣才能喚起師生之間的相互體諒和關心愛護的溝通氛圍。

真誠與信任,真誠也是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同時也是教師本身需要不斷成長的生命品質。作為教師首先要做一個真誠的人,對學生的一切都是發(fā)自內心的。只有真誠地與學生交往,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才能給學生以信任感,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敢于在教師的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形成安全的溝通氛圍。

接納與尊重學生。我們對接納與尊重這兩個詞的理解,往往停留在邏輯概念的層面上,而沒有進入心靈溝通的層面。真正做到接納與尊重學生,教師必須承認學生是一個有潛力,有價值的人,不管這種潛力與價值的體現(xiàn)需要多長時間,教師都必須始終無條件地相信學生自己有著朝向好的方向去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

總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成功的關鍵,這就需要教師要蹲下來看孩子,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只有采用了合理的溝通方法,教師才能去的學生的信任,打開他們的心靈之鎖,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進他們的健康發(fā)展。

微溝通讀后感篇2

之前有一篇流傳很廣、讓我很震撼的微信推文:“你眼中的問題,其實正是別人的解決方案”,當時覺得顛覆了我的認知,看見了自己的自以為是。

大概一個多月前,讀一本《打造團隊正能量》的書,第一次沉下心去理解什么叫“傾聽”,才認知到自己之前的口頭禪:“我這人說話很直接啊?!薄拔依斫饽愕母惺?,但是.....”,照見自己多么無知、簡單、粗暴。

然后調整自己,跟公司很看重的同事做了一次比較有建設性的溝通。再到半個月前,在公司工作了五年的一位普通行政人員提起辭職,當時感覺哪里不對,但也認為以她的工作狀態(tài),辭職是對她自己及對公司最好的結果。

客觀評價的話,她這五年積累了很好的中越翻譯功底,但她做事不太上心,經常犯些小錯誤,工作也沒有特別積極進取。她自覺在公司沒有重用的機會,所以選擇離開。對公司而言也有了空缺,能補充新鮮活力,未嘗不是件好事。

只是隱隱有點可惜。我也不想跟她單獨談話,怕一不小心把自己這點小心思流露出來。直到上周四,在她正式離開的前一天,我終于覺察到,公司這種優(yōu)秀員工-被重用-漲工資-表現(xiàn)更優(yōu)秀-再漲工資-更努力,和普通員工-安于工資-不被重用-更平庸-不漲工資-更不努力-被淘汰,這兩種循環(huán)都是我自己潛意識運作的結果。

而對于普通員工,或許原本并不是平庸的,而是在她/他們拒絕公司給予的機會之后,帶給我的.感受就是“拒絕我”“不愛我不愛公司”,所以,“我/公司理直氣壯地不再愛她/他”。

了解到自己的這個模式之后,我釋放了自己“被拒絕”的情緒,跟她做了一次簡短卻發(fā)自內心的談話,真誠地表達了我對她五年時間為公司所付出的感恩,也相信她選擇離開對她對公司都是最好的選擇,對于公司目前不能給她更好的平臺表示遺憾,相逢會再有時。她給我補充道“后會有期”。

周五的時候,收到她給全體員工的一封非常誠懇的感謝信,看見彼此感恩的力量。

扯這么多,跟這本書有什么關系呢?當然很有關系啦,因為這本書以及這一系列的五本書都在講如何通過非暴力溝通實現(xiàn)和平,展現(xiàn)出自然流露的愛。

微溝通讀后感篇3

讀完這本書真的很受益,花了四天時間好好品讀,做筆記,好像明白了許多矛盾產生的原因~暴力溝通,了解矛盾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就是思考如何解決矛盾。這本《非暴力溝通》里面提供的四種方法:觀察,感受,需要,請求,我覺得始終就是貫穿的一個道理,當沖突產生時,首先要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然后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感受,這樣很有可能能夠建立積極的關系或者說得到對方的良好反饋。生活中,每當遇到問題,我們常常習慣了用指責,命令,批評,否定的態(tài)度對人,尤其是對自己的親人,殊不知,以這種暴力溝通的方式,會讓對方因自我保護而產生強烈的攻擊性。因此,好好說話,認真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才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的積極反饋。同時,善于自省,不斷修正自己的不足,一定可以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

最后,將非暴力溝通的理論投入實踐中,不斷實踐,這個世界的某些角落定會因為你的善意的話語和行為閃閃發(fā)光。若能將內心潛藏的愛也贈與他人,很多人將會覺得無比幸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將是有意義的,你也會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

微溝通讀后感篇4

20xx年,我度過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超長假期。草莓與我形影不離地相處了三個多月,我倆之間也由最初的相談甚歡到后期的劍拔弩張。我逐漸意識到,她的說話方式簡直是我的復刻版,這也是我倆劍拔弩張的原因,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驚慌。我突然開始反思自己,我與她的交流方式出了大問題!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xiàn)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義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最近在朋友的推薦下,我有幸讀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并且嘗試理解并運用這種溝通方式。

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即觀察事實并表述你觀察的結果,而并非輕易評論。比如,草莓某天看電視的時間已經超過了我們約定的三十分鐘。原來我會生氣的說:“你看電視怎么總是故意超時?言而無信!以后還想不想看了?你的作業(yè)寫完了嗎?你的鋼琴還練不練了……”結果就是她憤憤地關了電視,進入書房,心不甘情不愿的打開書或者挪開琴凳。她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地學會了這種翻舊賬,轉移注意力的溝通方式,并且也用在了我和她爸爸的身上。

看完書后,我嘗試著只表述觀察結果“你今天看電視的時長已經到了我們約定的三十分鐘”,“今天的英語作業(yè)已經完成,語文小卷還沒寫”聽到這些,她并不反感,我們還可以心平氣和地繼續(xù)研究一下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非暴力溝通的第二要素是表達感受,準確地表達我們的感受而非自己的想法。比如當我們的需要被滿足時,可以用“興奮、喜悅、甜蜜、感動、幸福、滿足……”這樣的詞語,沒得到滿足時可以用“害怕、擔心、焦慮、泄氣、緊張、傷感、生氣……”這樣的詞語準確地表達感受,讓對方了解從而使溝通更為順暢。比如,出門時,草莓跑到我前面,幫我打開單元門,等我出去再關上?,F(xiàn)在我會跟她說:“謝謝你幫我開門,你的幫助然我感到很溫暖!”代替了原來的“你真懂事!”“你真是個好孩子!”這樣可以使她明確她的做法給別人帶來的感受,而這件事并非是評價她的一個標準。

非暴力溝通的另一要素是提出你的請求,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他們做什么,而不是告訴對方不想讓他們做什么。每天晚上睡覺前,草莓經常洗漱完畢后再去擺弄一遍她的小寵物們。讓原本十分鐘就可以結束的睡前工作拉長到了半小時。我現(xiàn)在會直接跟她說:“我希望你能在十點前躺在床上,保證你每天的睡眠時間。我希望你能安排一個合理的時間來照料它們?!?/p>

讀完《非暴力溝通》后,我逐漸意識到,語言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口而出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的情感和精神上帶來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愿我能慢慢改變我的交流方式,若能帶動周圍的人,將是令我非常快樂的事情。

微溝通讀后感篇5

幾年前就買了這本書的紙質版,看了三十多頁,感覺和結果導向思維有點相似,因為個人原因擱置了。想著等以后再看,通常等以后再看的書都等不到以后了,書太多,能靜下心來看完的很少。

前幾天你給我發(fā)了張照片,是這本書的封面。我才又找到這本書讀了起來。因為是同讀一本書,所以看的很認真。慢慢的發(fā)現(xiàn)這確實是結果導向思維。不過更有藝術,既看到自己真實的內心也關注對方真實的內心。不帶評論的表述事件,藝術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請求別人幫助自己,又不強求別人滿足自己。

如何表達憤怒這章,我看的哈哈大笑。因為電子書有很多人的評論。每個人都會有憤怒的時候,當出現(xiàn)這種情緒時,請關心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內心有什么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滿足我的需求呢?

我想,非暴力溝通大概就是用藝術找到真實的自己,關心愛護真實的自己。也引導他人找到真實的自我,關心愛護真實的自我。

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因你而遇見它,也遇見我。

微溝通讀后感篇6

言語上的指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這些無心或有意的語言暴力讓人與人變得冷漠、隔膜、敵視。

發(fā)現(xiàn)一本好書,非常棒,是美國的馬歇爾· 盧森堡博士寫的《非暴力溝通》,看后感覺非常受用。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書里講述的溝通方式很簡單,就是把不舒服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說對方引起的。比方說,每次你看到孩子滿地亂丟玩具或者老公不收拾家務,就會叨念他們,結果他們不但不改,屢屢讓你忍不住自己收拾,最后惹得一肚子氣,他們煩,你也煩。其實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說話方式就可以改變他們這些屢教不改的行為:

第一句:當我看到你又把玩具亂丟在地上(要述說事實,任何人都不可以反駁的事實。比方說,亂丟,就是一個批判,不是事實,人家覺得玩具本來就該放地上的!)

第二句:我覺得很不舒服(陳述自己的感受,誠實、中肯)

第三句:因為我很不喜歡家里看起來凌亂(把自己不舒服的感受歸咎到自己身上,因為我不喜歡凌亂,我才不喜歡你把玩具丟地上,否則我一點也不在乎的,不是嗎?)

第四句:可以請你撿起來嗎?或是以后你可以玩耍后自己將玩具收進玩具箱里嗎?(提出一個可行的要求,對方可以照著做的合理要求)這種溝通方法真的很棒,可以化解很多糾紛,尤其是對付青少年反叛期的孩子,特別管用。

這本書很好的地方不只是光教你如何表達感受,與人溝通,它還從其他很多方面提醒我們如何傾聽內心中不同的聲音,以及懂得它們所反映的需要,學會觀察內在的情緒和突破那些引發(fā)憤怒、沮喪、焦慮等負面情緒的思維方式等——學會懂得自己,就會懂得別人,獲得愛、和諧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