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中的符號和象征物是深刻的,通過讀后感,我們可以解讀它們的意義,讀后感這種文學評論可以揭示人物在故事中的成長和演變,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1
對于錢鐘書先生的《圍城》早有耳聞,只是當初自己憑書名,覺得這本書大概是也就是寫戰(zhàn)爭相關(guān)的事情,就一直置之高閣。這個暑期,利用實習空閑時間拜讀了《圍城》。
下面就說說我讀《圍城》的感受。讀完了錢鐘書的《圍城》,心里有一種莫名的震撼,悵然若失卻又意猶未盡的感覺,書本合上,思考不止?!秶恰酚幸痪湓捨矣∠蠓浅I睿菚胁排K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這也許就是生活吧。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每個人都屬于不同的群體,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背景經(jīng)歷,自己獨有的想法,還有這生活中的各種條條框框,就像有一只無形的大手在掌控著,虛榮與自私圍住了好些人。
?圍城》一書以男主角方鴻漸的行徑為主線,先是方鴻漸買了乘船回國,后與蘇文紈、唐曉芙等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再到一行人同去三閭大學,再到方鴻漸與孫柔嘉這間為家庭和事業(yè)而發(fā)生種種爭吵最后分開,他與蘇小姐、唐小姐這間的糾葛,是他身陷愛情的圍城的時候所經(jīng)歷的,最終他與孫柔嘉結(jié)婚可又鬧得不歡而散。在三閭大學的經(jīng)歷可謂是方鴻漸事業(yè)上的圍城了。在這一“城”里,充滿了勾心斗角,方鴻漸也受到了不少的傾軋,最后還是離開了三閭大學。書中,方鴻漸先是在周經(jīng)理銀行工作,而后在三閭大學任教,接著在報館資料室上班,每次都想混得出人頭地,可是每次都以失敗告終。除了玩世的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后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及方鴻漸的老丈人都被封建和虛榮的圍著?;叵肴珪?,我的腦海中方鴻漸只是一個玩弄是非、做事沒有頭腦,毫無原則、經(jīng)不住誘惑的、可以說是個失敗的人。而孫柔嘉雖然看起來小鳥依人,沒有什么主見的女人,卻是個最工于心計的人,是那種小小的身體里蘊含著強大爆發(fā)力的人。在全書的最后,方鴻漸在經(jīng)歷了愛情、事業(yè)和家庭的失敗后,這樣感嘆:在小鄉(xiāng)鎮(zhèn)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我想,這不僅是方鴻漸當時的心情寫照,也是他這失敗的一生的真實寫照吧??偠灾?,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城內(nèi)城外的故事風景都令人向往,卻又難以觸及。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錢鐘書先生書中的寫的各種圍城,讓當今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如今的現(xiàn)實是,社會節(jié)奏加快,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對于大學生而言,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huán)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于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有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拼搏,始終保持著積極的心態(tài),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
錢鐘書先生的文學功底也是令人仰慕。恰當?shù)男揶o,幽默的諷刺叫人贊不絕口。如 “鴻漸見了她面,不大自然,手不停弄著書桌上他自德國帶回的supernorma牌四色鉛筆”。這很想魯迅先生的文字,對于兩位文學巨匠,有個共同點就是,用恰當?shù)氖址ㄟM行幽默的諷刺。在我印象中,《圍城》中的人物,除了唐曉芙外,剩下的人都在錢老先生的筆下被狠狠折磨了一番。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當數(shù)范小姐了。文中有一段,她聽說汪太太給她做媒,正求之不得,但又故弄玄虛,還在背后懷疑孫柔嘉,假得不得了。汪處厚夫婦請吃飯,她五點鐘才過就到汪家,還說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誰都急,把自己涂得花枝招展的,想盡可能地吸引趙辛楣的注意。見過辛楣以后,正像文中所說那樣“像畫了個無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圍在里面,談話密切得潑水不入”。再如,“夜仿佛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后的夜色也帶著酡紅”這文字的描寫可能比實景更美。“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誼到此為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么近,拉得怎么長,終合不攏來成為一體”,“承那王主任筆下吹噓,自己也被吹成??
個大肥皂泡, 未破時五光十色,經(jīng)不起人一 搠就不知去向” 這種比喻巧妙深刻,讓人忍俊不禁。
錢鐘書先生的夫人楊絳女士曾說,“錢鐘書的‘癡氣’,使《圍城》更富于真實性和戲劇性。錢鐘書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都包涵在《圍城》之中”。書中最后以那個老古鐘作為文章的結(jié)束,給人以念想,余味無窮。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2
?圍城》這部小說在高中可以說就早有耳聞,一直很想去拜讀一下,然而由于高中時間的原因,一直沒空去讀,進入大學以后,終于有幸將《圍城》看了一遍,《圍城》是錢鐘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圍城取自書中才女蘇文紈的一句話,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整個生活都似在一個圍城之中,人永遠逃不出這圍城所給予的束縛和磨礪。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jīng)令方鴻漸向往,之后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
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yè)的圍城,這里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里,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yè)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材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于這只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yè)低谷。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指示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jié)局。
除了方鴻漸,追了蘇文紈二十年的趙新楣總也踏不進她的那一座圍城,之后卻仍逃不出娶妻生子的命運;方家上下逃不出封建傳統(tǒng)思想這座圍城;兩任老丈人也逃不出面子的圍城。總而言之,文中所有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一座圍城,大多也僅僅是為了一點私立或者是一個面子,這也是民國時期封建思想與崇洋思想的盲目結(jié)合所帶來的弊端。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鐘書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diào),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diào)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墻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于你在這圍墻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事實上,這座無形的圍城始終是存在的,只是錢鐘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言之鑿鑿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就那還算單純的學生來講,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huán)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于一個圍城。同學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去創(chuàng)造這座圍城里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墻,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于一座圍城之中。
生活21世紀里,生活的圍城依然存在,在這個競爭激烈,知識大爆炸的時代里,不管是來自學習、工作,還是生活的壓力,都將人們置身在一堵又高又無邊際的圍城里,對名利的追逐,對金錢的渴望,將人們壓得透不過氣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被為外人羨慕為象牙塔般的生活,可是很多大學生也被關(guān)進這座無形的圍城里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在單純,人際交往變得復雜,學會了鉤心斗角,而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又面臨找工作的壓力,這一切的一切是不是大學生就注定要在這座圍城里出不來呢?我認為此言差矣,困在生活的圍城,大多數(shù)是由于自己將心置身在圍城里面了,所以給心安上一對翅膀,就能飛出這座圍城,看到廣闊的天地。
所謂給心安上一對翅膀就是,將心態(tài)放好,給心靈減負,生活需要正能量,需要積極向上,而不是抱怨,對于人際交往,我想只有對于別人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別人也一定會對你以誠相待的,所以不要抱怨,不要消極,樂觀向上才是年輕人該有的態(tài)度。
而對于工作,我想畢業(yè)既失業(yè)是對于那些毫無準備的人說的,因為我堅信機會是有留給有準備的人,所以只要你在大學里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相信你的前途將會是一片光明,圍城再高,只要我們能給心安上一對翅膀,我們就一定能飛出圍城,感受天地的磅薄大氣,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將圍城擊化解與無形之中。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3
第一次讀錢鐘書先生的小說《圍城》還是在高中讀書期間,那時對《圍城》這部小說的體會停留在讀語言的欣賞上,錢先生的妙語橫生,幽默犀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說中蘊含了太多讓人回味無窮,忍俊不禁的文字,像才女蘇文紈的那句話名言,“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像“夜仿佛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后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著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是太忙了,不許我們?nèi)褙炞?,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于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發(fā)笑,時而又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
二十多年來《圍城》一直陪伴在我床頭,夜深人靜時不時翻閱,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早已不再是當年青春年少,對社會人生有了自己的思考,《圍城》總是能帶給我精神慰藉,對這部錢先生的著作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圍城》是錢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jīng)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悵然若失的內(nèi)在美。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diào)侃語調(diào)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書中方鴻漸與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的感情糾葛,每每因自己的怯懦,不敢多言,言亦不由衷,甚至一步步陷入工于心計的孫柔嘉的婚姻陷井之中,最后自食婚姻苦果。這座感情圍城,曾經(jīng)令方鴻漸向往,之后又無奈于城中的無聊。而在三閭大學著實是一座事業(yè)的圍城,這里面充斥著爾虞我詐、明爭暗斗,時刻讓人感到壓抑,令本性善良卻怯懦的方鴻漸不堪忍受,但當他離開那里,面對的卻是一個集父母的封建思想,家庭的責任,事業(yè)的衰敗,多層混雜的社會大圍城之中,讓他更加覺得無所適從,似乎所有的一切都被一只無情的大手掌控著。本就無才的方鴻漸也只會牢牢地屈服于這只手,逆來順受的承受朋友的施舍,義無反顧得踏入愛情陷阱,事業(yè)低谷。
?圍城》描寫的是生活中的種種細節(jié),極其普通的瑣事,然而正是在這些瑣事中,在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中,一個個活生生的生活場景,一個個活靈活現(xiàn)的人物,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是那樣生動和逼真。文中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著筆很少,所謂的歷史容量,時代風云只是點到為止,一筆帶過,我卻覺得這正是本書的成功處,因為它不以特定社會下的典型人物為目的,而是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態(tài)。我敢說,象方鴻漸的不學無術(shù),董斜川的附庸風雅,曹元朗的庸俗無聊,褚慎明的欺世盜名,孫柔嘉的胸府心計,鮑小姐的輕浮膚淺,李梅亭的厚顏無恥,高松年的老謀深算,這一類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后還會有;至于“文化沙龍”的無聊,三閭路上的奇聞逸事,學校里的人情世故,大家庭內(nèi)的口舌是非,無不這樣真實,又這般深刻。
自然,70多年前的事,如今再提似乎也是陷入了歷史這座懷舊圍城之中。錢先生以這樣幽默的語調(diào),除了批判當時之人或頑固不化或崇洋媚外的種種行為,調(diào)侃當時老人的迂腐、留學生的傲氣,揭露無謂的婆媳之爭、妯娌之爭、情敵之爭、同事之爭外,真正要闡明的就是:生活本就是一座大圍城,人永遠逃不出無盡的壓力和束縛,永遠要在無形的四堵墻下過完一生。每一個人都逃不出這樣的命運,只是在于你在這圍墻下是否活得精彩,假如你始終想著去沖出圍城,那你永遠只能獨守空城,更加失去了生命中的價值。
生活本就是一座圍城,婚姻與事業(yè)、學習與娛樂、發(fā)展與落后、成功與失敗,都是這座七彩城中的一種顏色,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種元素。只是錢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當代社會,競爭激烈,高手如云,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學校、家庭、社會,每一個環(huán)境都是一座圍城,每一種行為都處于一個圍城。同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光明與黑暗,從我們出生起就建造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
我們不會也不可能逾越這座城墻,因為只要我們有生活,那我們就永遠處于一座圍城之中。我們只有在其中不斷拚殺,始終保持著一顆積極的心去創(chuàng)造這座圍城里的異彩,讓圍城中的生活變的豐富。當一切人和事因為努力和樂觀而變得美好,當城中的色彩都均勻和諧時,那么這座圍城就不再是一種可怕的束縛和壓力,而是一個幸福的樂園。沒有人會試圖離開她,即使是自憐自哀的方鴻漸也會喜歡,假惡丑也會被同化為真善美。《圍城》就不再是禁錮和束縛,而是和諧的樂園。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4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边@是我看錢鐘書先生《圍城》感受最深的一句話 。
前段時間趁著無聊打發(fā)時間就把錢鐘書先生的《圍城》粗略的拜讀了一下。看的不是很認真,但是感受挺深的。這幾天因為要準備讀書交流會,所以又把這本書再次看了一次,兩次真的會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這次我感覺自己從書中得到的更多,可能不太能理解書中主人公的感受,不能做到感同身受,也大概可以知道一點。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這句話“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逼鸪跷疫€以為這只是被利欲占據(jù)心靈的表現(xiàn),后來小說以方鴻漸的生活道路為主線,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心理的變遷浮沉。在感情上,方鴻漸是一個徹底的失敗者,在和他有過關(guān)系的幾個女人面前都是如此;對于鮑小姐,他失敗于無力抵抗,對于蘇小姐,他失敗于優(yōu)柔寡斷,對于唐小姐,他失敗于無所行動,對于孫小姐,他失敗于沒有判斷力。雖然說圍城存在,但大多數(shù)感情的圍城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但同時,他也是承認自己的失敗的,當他拿到了克萊登大學的假學位,卻不肯以假亂真,實際上就承認自己做了賊,做人 還是強勢一點好。
整本書中,除了他對唐小姐的追求尚顯出些他試圖征服命運的思想外,其余的只是方鴻漸徒勞的思想斗爭和軟弱的行為罷了。所以也就有了如此悲涼的結(jié)局。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有著圍城,我們都是被困在城中的人,無形的城太多了。只是錢鐘書先生把30年代的這座城具體形象化了,讓身處21世紀的我們看清了書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說得如此那般真切其實也是為了使我們看清我們身邊同樣的一座圍城?,F(xiàn)如今的社會,競爭激烈,存在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比書中更加激烈也更兇險。同學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家庭里的親情和壓力、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壓得我們透不過氣,我們出生開始就有著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諸多圍城。我們能做的不是隨遇而安,我們需要反抗,需要去拼搏,與命運作斗爭,只有這樣,我們的這座圍城才不至于是困擾我們,說不定可以變成我們的烏托邦呢!
的確,我們生活中也是處處都有“圍城”,事業(yè),愛情,家庭,學習,生活都與這座圍城密切相關(guān),看你自己如何取舍。人性本惡亦或是人性本善?這都交由我們自己去探究。
只有一點,我覺得我們是不能改變的,就是身處這樣一個大世界,不管人心不管世道如何險惡,重要的是我們始終要保持一顆善良單純的心。雖然很多事實證明,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堅信:只要我們自己想,沒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吧硖巵y世,心亦不變”。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踏入社會,還沒有真正嘗到社會的滋味。在學校里我們也不能迷失自己,與人交往我們不能見人就掏心掏肺,但是至少要真誠相待。我自認為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不管是誰,我覺得只要我真心真義對你,時間久了你也會一樣對我。做人這樣,做事情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道理呢?做事情我們絕對不能心存僥幸,一定要踏踏實實老老實實去做好,去盡全力完成上面分配的任務。
書中的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出身小富家庭,留過洋,沒什么理想,不善交際,一介書生,也很單純,這個故事到最后給我們呈現(xiàn)的無疑是個悲劇,起初,我以為方鴻漸和蘇文紈會是一對,可惜現(xiàn)實很殘酷,方鴻漸不喜歡蘇文紈。這讓我想起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好像外人看似很般配的一對往往走不到一起。最后方鴻漸和孫柔嘉成了一對,他們都是很單純的,他們經(jīng)常為很瑣碎的小事爭吵,這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兩人都不愿意認輸,小氣,斤斤計較,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大家都向?qū)Ψ秸故竞玫囊幻?,浪漫,收起自己的脾氣,一旦在一起,柴米油鹽,朝夕相處,矛盾自然爆發(fā)了,圍城心理,是人性吧,這也是這部小說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原因。現(xiàn)實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現(xiàn)在80后結(jié)婚有多少是能如自己所愿的,很多都有來自親友雙方父母的因素,最后都不得而終。其實我不夠資格在這里說到感情,畢竟自己少不更事,但是自己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也有一定發(fā)言權(quán),他們很多都是被房子和金錢弄得不能走到最后。
看完圍城,我總有一種很壓抑的心情,總覺得回味悠長,以后有時間一定再讀一遍,看看是否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是否可以給我其他啟發(fā)。我也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這本書,說不定可以讓正困于心的你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呢?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5
想了很久究竟這篇讀后感應該怎么寫,究竟應該叫一個什么名字,延誤了很久,想著不能再拖了,畢竟時間它只有那么多,也不會等我。
關(guān)于方鴻漸這個人,現(xiàn)在我腦中除了關(guān)于他的幾段感情經(jīng)歷以及那個落后愚鈍的家庭,似乎也沒有太多其他的記憶再存在了。寬恕無才,不得不引用古希臘先賢亞里士多德的名言來作為這篇文章的標題,"讓優(yōu)秀成為一種習慣"這句話早已經(jīng)是老生常談,從小學時候就開始被身旁人念叨念叨,一定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之前一直覺得是虛言,聽一聽也就罷了,沒事的時候拿出來激勵激勵自己也就罷了——不過,等我讀完錢鐘書先生的著作《圍城》之后,我開始問自己,自己真的讀懂了這句話嗎?
相信大多數(shù)人其實都知道錢鐘書先生的這本書,也都知道里面的一句名言——"城內(nèi)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沖進來",不過,我想,可能也就僅限于此吧……整本書下來,剔去細枝末節(jié)的劇情,關(guān)于方鴻漸這個人設(shè),讓我想到了一句話——"男子無能,勿生它念"。
"男子無能,勿生它念",這句話是我自己杜撰的,可能也會有出處或者借鑒的地方,只不過我不知道,但是那并不重要——大學進學以來,多多少少也讀了一些書,看了一些電視劇、電影之類,結(jié)合對現(xiàn)實中男女關(guān)系的體會,就本心而言,作為一個男生或者一個男人,最起碼的能力要具有,諸如責任感之類毋需多提,尤其是在當代社會,本來當今社會對人的要求就高,更何況是一個需要雙肩扛負重擔的男子呢?一直以來都是秉持著一種沒有能力就不要輕言"愛與自由"的觀念,單就這一點來說,從方鴻漸的角度出發(fā),一方面,他沒有真實的文憑、學位,在國外也并沒有達到什么切實際的高度,更沒有什么成就,并不是一個合格的"海歸",所以他就不應當在歸國之后繼續(xù)頂著這樣一個名號行事,拔高一點這是對知識與學術(shù)的不尊重,說樸素一點是一個人的誠信道德品質(zhì)問題;另一方面,表征在他的幾段愛情故事中,歸國途中萍水相逢的鮑小姐不需多說,至于蘇文紈與唐曉芙,總是在愛與不愛之間掙扎,應該說清楚的話想說而未說,一直拖到最后終究搞得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可悲可嘆!處于矛盾核心的是孫柔嘉,從陌生到相熟到最后在一起再到結(jié)婚,其間究竟經(jīng)歷了多少情緒上的變化不需要作過多闡釋,只不過是本來沒有,說得有,便有了而已——用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說,一杯沒有雜質(zhì)的水被人說成了是有雜質(zhì),那便是真正的有雜質(zhì)了,也可以說是"三人成虎",不過還沒那么嚴重。
關(guān)于他們兩個的婚后生活,可能是由于家庭教養(yǎng)、生活方式、性格磨合等等方面的差異,兩個人之間的矛盾摩擦從未斷過,直至最后故事定格在那個慢走了的時鐘上,爭吵完了,兩個人之間的故事也結(jié)束了——如果時間和時鐘上的一樣,該多好,該多好!文中發(fā)出如此感嘆,讀書之人也不禁發(fā)出同樣感慨,"如果當初我怎么怎么樣,現(xiàn)在也不會是這個樣子,那該多好啊!"——正在閱讀的你又曾幾何時在生活中發(fā)出過這樣的感慨呢?但是,世間不存在如果,站在方鴻漸的角度來看,本就是模模糊糊的愛情,為什么要聽信他人的謠傳而將其變成捆綁自己自由身的憑證;本就沒有照顧他人的性格與能力,為什么不等自己修煉完成之后再選擇對將終身托付于己的人負責,完全一副小孩子的性子怎么能夠去選擇照顧他人;本就無能,怎么那么多心中想法?站在孫柔嘉的角度——女孩子生于世間總是要找一個寵愛自己、將自己視為"小公主"、"小仙女"的男子再托付一生以求幸福……"男子當有能,方可付一生"。
說到最后,跳出人物和整個故事,書中說婚姻是"圍城",其實,在我看來,并不僅僅婚姻而已,世間多少事是如此,總會有一雙看里面的眼睛和看外面的眼睛一起存在……至于如何消除那種不安的情緒,現(xiàn)在能做的……恐怕只有努力提升自己,使得自己更加優(yōu)秀吧,希望我自己可以做到,也衷心希望現(xiàn)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可以做到。
順便也摘錄一下《圍城》中的最后幾句話,與君共賞:
明天要去找那位經(jīng)理,說妥了再籌旅費,舊歷年可以在重慶過。(鴻漸)心里又生希望,像濕柴雖然點不著火,而開始冒煙,似乎一切會有辦法。不知不覺中黑地昏天合攏、裹緊,像滅盡燈火的夜,他睡著了。最初睡得脆薄,饑餓像鑷子要鑷破他的昏迷,他的睡也堅實得鑷不破了,沒有夢,沒有感覺,人生最原始的睡,同時也是死的樣品。?
那只祖?zhèn)鞯睦乡姀娜葑栽诘卮蚱饋?,仿佛積蓄了半天的時間,等夜深人靜,搬出來一一細數(shù):"當、當、當、當、當、當"響了六下。六點鐘是五個鐘頭以前,那時候鴻漸在回家的路上走,蓄心要待柔嘉好,勸她別再為昨天的事弄得夫婦不歡;那時候,柔嘉在家里等鴻漸回來吃晚飯,希望他會跟姑母和好,到她廠里做事。這個時間落伍的計時機無意中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感傷,深于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6
讀完《圍城》給人的一種感覺是,整部小說描繪的社會中根本就沒有正派中人,不過短暫出場的唐曉芙除外。其中有慵懶作風、虛浮的留學生們,嘩眾取寵的哲學家諸慎明,虛偽下流的李梅亭,善于作態(tài)的詩人董斜川……甚至主人公方鴻漸也是一個懦弱無能的知識分子形象??此品比A卻空虛的大城市,閉塞骯臟的小鄉(xiāng)鎮(zhèn),腐敗的教育界和混亂的文壇,虛偽的、低賤的、骯臟的、庸俗的、惺惺作態(tài)的……各種情景,各色人物,都活生生的展示在我們面前,浮華的背后總會給我們帶來淡淡的悲哀。很明顯這種社會給人一種混亂和黑暗無法生存下去的感覺。那么,圍城中的社會與我們所在的社會對比如何呢?繁華的都市總是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在我們眼前是這樣,在電視里也是這樣,毫無差別。這一切給人的感覺是社會很簡單,然而我們只看到了生活表面的假象。
平靜的湖面下總有暗流涌動,真理的發(fā)現(xiàn)總需要貼身體會。現(xiàn)在看看我們周圍的人群,有幾個你認為是善良且正派的人呢?都市是更繁華了,但是卻依然虛空,官場依然腐敗,潛規(guī)則依然盛行,金錢永遠至上……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明爭暗斗。這所有的一切正如一團團的烏云籠罩著我們的天空……對比的結(jié)果是——社會的生活復雜的本質(zhì)是一樣的。
社會的復雜的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在平靜的校園里可能還感覺不到真實而復雜的社會,但生活會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為我們上這堂課。
然后,《圍城》告訴我們了生活本身是一個悲劇。
在戀愛和婚姻的“圍城”中,主人公方鴻漸先后遇到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孫柔嘉等并與她們發(fā)生了一段感情糾葛。仿佛印證了“自古多情空余恨”這句話,方鴻漸不斷的渴望擺脫“圍城”,然而沖出這個之后又發(fā)現(xiàn)陷入另一個“圍城”,永遠找不到理想的境地,永遠在渴望與失望中輾轉(zhuǎn)。在小說結(jié)尾那個古老的掛鐘鐘聲突然的敲響似乎宣告了方鴻漸這一悲劇的結(jié)束,但有似乎預示著新的悲劇的開始。給讀者的感覺是——小說繼續(xù)寫下去,依然是個悲劇。在圍城中有這么一段寫到,驢子望著眼前的蘿卜,以為再走一步就可以吃到,于是一步接著一步往前趕。人何嘗不也是一樣,總是幻想下一步就可以到達理想的地方,而其實下一步并不是理想的所在,于是又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而那希望就如同驢子眼前的蘿卜一樣可望而不可即,就這樣被命運牽著鼻子走,永無止境。
我們再回頭看看我們的生活,升學、考試、工作…難道不是一座座圍城嗎?在這些圍城中,我們每個人都努力掙扎著擺脫,好不容易沖出了一個,很快又陷入另一個,好像圍繞著一個固定的程序運行著。我們追求自由,卻發(fā)現(xiàn)越來越不自由;我們渴望美好的生活,卻永遠生活的不美好。就像那句話說的:生活是一張茶幾,上面擺滿了“杯具”。
總而言之,給人的感覺就是,人生是一座座圍城,引導著人們不斷追求,不斷落寞,輾轉(zhuǎn)不定。
最后,《圍城》也告訴我們生存的哲理。
“盡管每個人都是荒謬世界中痛苦而孤獨的人,但個人不是任憑擺布和無能為力的。每個人都有獨立意志,能夠通過行為選擇走自己的路,把握自己的命運,創(chuàng)造自己的未來?!?/p>
薩特圍城中讓人覺得懦弱無能的方鴻漸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選擇后,他不但沒有得到歡樂,反而落入更加痛苦的深淵,這也是他悲劇的所在。但是,從另一種角度來看,面對曲折的感情生活,他遵從了自己的意志,他在不斷的追求和失敗中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他在為了生存而不斷的努力著。
現(xiàn)實生活中,升學壓力、戀愛糾葛、婚姻悲劇、事業(yè)低谷…這些煩惱的瑣事都是現(xiàn)實而不可避免的。然而,有多少人帶著“世界荒謬,人生孤單”的思想被生活的失敗所擊垮;有多少人沒有目標的選擇,因此卑微而痛苦的活在黑暗之中;又有多少人逃避殘酷的現(xiàn)實而碌碌無為的過完自己的一生…
楊絳說過:“城外的人想沖進來,城內(nèi)的人想沖出去。婚姻也罷,事業(yè)也罷,大抵如是。”要在在這些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悲劇面前證明自己的存在,我們就應該退縮嗎?這不正是我們每天努力所要做的的嗎?這不正是我們每個人的生存意義的所在嗎?
存在主義認為“如果我們不去賦予生活某種價值,某種價值得追求的目的,世界的存在就是荒謬的,生活就是毫無意義的?!斌w現(xiàn)在方鴻漸身上,他竭盡全力一次次地試圖擺脫生活的困境。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行動者;一個不愿做生活奴隸的不屈服于所謂“命運”安排的勇敢者。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使他的理想成為可能,而這正是方鴻漸的使命——使人生成為可能。事實上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努力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不管結(jié)局如何。
這樣看來,《圍城》深刻深刻揭露生活中存在悲劇的現(xiàn)實,并描繪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沖突。它旨在反映人的生存狀態(tài),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告誡人們一個道理:要勇于承擔自己的生活。
我想這也許就是《圍城》的精髓所在吧。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7
“荒煙蔓草的年代,權(quán)勢江山面前,是否還有愛情的一席之地?”
看到封面上的這句話時,我以為《迷霧圍城》會給出的答案是:沒有。如同慕容灃對靜琬,如同李承鄞對小楓,不是不愛,也不是愛的不深,只是堪堪比不過權(quán)勢天下。
只是我萬萬沒有料到城樓上的那一躍。自從小楓跳下城墻后,我對于城墻這一類建筑物,總有一種特別的忌憚?;蛟S是因為易連愷那狠狠一耳光,或許是因為易連愷摔碎的那對鐲子,也或許是因為易連愷說夫妻情分恩斷義絕,也或許僅僅是那句我累了,總透漏出一種絕望的氣息,仿佛走到無路可走,只得玉碎宮傾。
天下紛爭,總有離人淚,一邊深愛,一邊傷害。有時候不得不想,到底是多深的愛,才可以讓一個男人拋棄身家性命,拋棄三千里江山如畫來換取她平安離開。易連愷道是“不悔”,恐怕他在為秦桑付出時,真的是無怨無悔。只因見到了她,已是人世間最好的禮物,所以不顧一切只愿她安康和樂,所以寧肯她恨他,寧肯她不再念著他,也不要她葬身敵手。這世上有多少不會的愛情呢?司馬相如同卓文君轟轟烈烈的《鳳求凰》,卻抵擋不住“聞君有二意”;而蘇武“恩愛兩不疑”的誓言,唯換來妻子改嫁的訊息;霍小玉和李益的癡戀,也是以“使君妻妾,日夜不安”結(jié)束;連玄宗和貴妃如斯情深,亦只是“此恨綿綿無絕期”。想必都是悔的吧。紅顏何其之短,偷來須臾幸福時光,最后卻是花落人亡兩不知,一抔黃土,白骨森森。
當然書中還有另一個不悔,便是閔紅玉。初見這女子,她從林中縱馬出來,擋在馬路中央,不知是不是刻意為之,只教人心中不喜。像易連愷這樣的男人,若是不愛,怎會有半分憐惜之情。燕云尚且懷著他的孩子,他亦無情拋棄。后來見他毫不猶豫地槍擊閔紅玉的腳心,便可知他性情涼薄了。但閔紅玉真真假假,一腔謀算皆為他,彌留之際那句“蘭坡,我不后悔”總是讓人十分動容,她灑脫肆意,任性妄為,戲中名角,頗有心計膽識,可稱是一位奇女子,而她也同樣是尋常人,也會不甘心,也會被愛情所束。關(guān)于宏宇,恐怕無人忘記他見到日出時如同小孩子般的歡喜,她跳上巖石,浸在太陽的光輝之下,絢麗奪目,就像她的一生。說起她油豆腐的夢想,她雖是開心的,但叫旁人看來卻心不已,因為那樣的時光,是再也回不去了。
匪大給這本書“邂逅”二字,我特意翻了字典,上面寫著“邂逅:偶然遇見久別的親友”。開始我不懂,可是看到秦桑重回昌鄴,看到秦桑打開暗盒,看到那封短箋,看到那條手絹,那塊糖,心中方才恍然。原來真的是邂逅,原來有這樣的往事,原來是他,亦是她。
?來不及說我愛你》中慕容灃對靜琬說:“遇上你,這樣遲”而《迷霧圍城》卻是另一番光景:早早相遇,卻不相識。他一直在等她,卻偏偏蹉跎了歲月。
從秦桑到芝山找易連愷一直到結(jié)尾清淺的回憶,僅僅不過一年時間,可就是這一年里,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我心中留著一絲貪念,總以為那縱身一躍,易連愷是不會死的,哪怕是殘了身體,總也會留在這個世上,等待多年后的某一天,秦??倳鹊剿?,和他之手今生,永不分離。然而這樣童話般的結(jié)尾是不會有了,看到后記中“她到底會不會知道,鎮(zhèn)寒關(guān)城樓上那縱身一躍,自己已經(jīng)永遠等不到那個人”這樣一句話,我才不得不明白,這個人已經(jīng)消失了。
其實易連愷的心性極其堅韌,中槍傷,受酷刑,從未叫痛,然而離開秦桑時,他卻從來不敢回頭。他是不是擔心自己一回頭,見到秦桑的眼淚,自己就會舍不得離開,舍不得放手,舍不得留她一個人在這塵世間,漂泊獨自歸。在城樓上易連慎問易連愷:“你的雙手都被我割斷過,開槍時已經(jīng)絕少準頭,如果這一槍打死了她,你待如何?”易連慎怎會知道,即使手筋被挑斷,即使開槍之水平一部機往日之萬一,可易連愷怎么會打死秦桑呢?那是他珍視的女子,那是他拿命去換的女子,那是他愛的超過了江山天下的女子,怎么會失了準頭?怎么會允許子彈穿過她的心臟?
所以心中悵然若失。鎮(zhèn)寒關(guān),鎮(zhèn)得住關(guān)外的寒冷,怎鎮(zhèn)得住尸骨已寒?莫紹謙為童雪放棄一半家產(chǎn),可是最后童雪會回來的;雷二將紙條拋進了湖中,可是最后曉蘇依舊會出現(xiàn)??墒乔厣T僖驳炔坏揭走B愷了,我知道秦桑內(nèi)心深處是曉得的,那個人真的食了誓言,永遠拋下了她。
迷霧圍城,誰迷失在霧中?又圍住了誰的城?
圍城的讀后感2000字篇8
初讀圍城,還是小學五年級的那個暑假。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在大人的書柜上亂翻,翻到一本名字看上去酷酷的、像是武俠小說的書,便拿到屋中偷偷翻讀。時間過去這么久,當時便一知半解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全然忘記,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都記不清了,但是有一句話一直銘刻于心:“生離死別好過百年重逢,因為它能使人不老;不僅鬼魂不會老,連記憶中的老友都是曾經(jīng)鮮活的樣子?!?/p>
的確如此啊!再讀圍城時,當年小小的我趴在大木桌上一邊查字典一邊皺著眉頭硬啃的滑稽模樣,和曾經(jīng)的舊時光,就這樣一點一點在記憶中復蘇,變得鮮活了起來。
時至今日,我也沒有從《圍城》中提煉出什么中心思想,而我讀書也不是很喜歡上綱上線。在真理尚未顯現(xiàn)出來之前,我們都在鏡子上觀察和猜想。也許我們永遠無法和智者大家的思想共鳴,那不如在書中讀懂自己。我更喜歡和書中的驚喜與感動不經(jīng)意地偶遇。也許只是一詞一句,便足以打動我,點醒我,震撼我。
能夠感覺到錢鐘書先生真的是非常西化且開放的人了,行文風格很具有歐美作者的特點,主線劇情非常簡單,但其中摻雜著大量甚至和主題毫不相關(guān)的描寫記敘。而比喻句又是那么的精巧和恰到好處,不禁讓人感嘆這如同蝴蝶翅膀上的花紋一般渾然天成的才華。
說到主人公方鴻漸,我總是會想到另外兩個“無辜的墮落者”,一個是《人間失格》中的葉藏,另一個是《德米安》中的辛克萊。只是辛克萊幸得指點迷途知返,而葉藏和方鴻漸則一步一步走向深淵。他們都不是十惡不赦之人,但卻都做了令人不齒之事,而且無一例外的都還在一片迷茫中胡亂奔走掙扎。也曾想過奮進,但沒有目標的努力終是在泥塘里打滾。我覺得暫時的墮落與迷茫是每個人生命中必經(jīng)的過程,而且都是在由孩提到成人,開始用尚未成熟的心智面對過于紛擾喧囂的花花世界之時。耽于耳目聲色,忘記了心之所想;追逐著表面繁華,到頭來只剩一身空虛。至于最后是墮落還是回歸,則完全看你是否能夠認清自己的心,看清腳下的路,或者是否有人拉一把。有時只因一時之念,人生便去之千里,著實令人嘆惋!
很多人迷惑為什么蘇小姐會愛上方鴻漸,明明要比他優(yōu)秀很多,身邊還有苦苦追求的趙辛楣,卻偏偏為這樣一個男人傾心。記得以前聽說過一種名為“情境愛情”的心理效應,在一個特殊的條件下,因為某些原因,一個人的優(yōu)點會被無限放大,以至于可以掩蓋他所有的缺點。而朝夕相處的人,彼此過分熟悉,則很可能對對方的優(yōu)點習以為常,甚至會因為一個小毛病而完全否定對方。在輪船這樣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里,蘇小姐只因“他不打牌”而對實則和打牌者一樣墮落的方鴻漸青睞有加;在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上,貴族小姐rose愛上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階層下也許一輩子不可能相遇的窮小子jack。至于愛情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也許是細水長流的日久生情,也許是某個瞬間的一見傾心,但它和婚姻,終究是兩碼事。人的一生中會有許多次的心動,但也總要受到道德與責任的約束,不然則與動物無異。
最后來說說《圍城》本身吧,許多人會說,為什么我覺得圍城仿佛在寫我自己。它穿越數(shù)十年的時光,為何依然能夠準確地描述著當今每個人生活中的困境與掙扎。我認為這與群體心理有關(guān),當一段話描述了一個群體絕大部分人共有的特征時,那么群體中的每個人都會覺得在說自己。錢鐘書先生對人世百態(tài)的洞察,讓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再平凡不過的人,這個再平凡不過的人犯了每個人都有可能犯的所有錯誤。而我們,或許沒那么墮落,抑或不夠偉大,沒有辦法在有限的生命中將那些錯誤都犯一遍。這些錯誤、迷惘與掙扎聚合起來,是著作;分散開來,則是每個人的人生。
社會有社會的圍城,每個人生活的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圍城。每個人的圍城聚合起來形成了社會的圍城,社會的圍城反過來,也會影響每個人的圍城。從一個圍城中掙脫,卻跳入另一個圍城,似乎是徒勞的;我們應該學會珍惜當下,但因害怕白費力而安于現(xiàn)狀的生活,也是沉寂而無望的。在不斷沖破的過程中自然難免頭破血流或徒勞無功,可是誰知道會不會就這樣看到天空了呢?
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你能理解作者的思想嗎?”這個問題我其實羞于回答。因為長久以來都是作者在理解我,他們的文字包裹著我的靈魂微茫的火焰,燃燒成紛紛無數(shù)純白的蝴蝶。而我由此,看到了更高遠的彼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