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閱讀后感模板6篇

時間:2023-05-15 作者:pUssy 讀后感

在寫讀后感之前,我們需要熟讀書籍中的內容,撰寫一篇讀后感有助于加深人們對名著理論的領悟,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學閱讀后感模板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學閱讀后感模板6篇

國學閱讀后感篇1

這一階段,我認真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頗深。 書中還有關于學習的,如“尺璧非寶,寸陰是競?!闭f明古人很早就認識到光陰的可貴,“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篤初誠美,慎終宜令?!笔前。奚?、求學,重視開頭固然不錯,但始終如一堅持到最后更是難能可貴。做學問不可以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應該堅持不懈,最終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笆卣嬷緷M,逐物意移?!闭f的是每個人要保持善性,學習要專一,不要轉移意志,甚至玩物喪志?!肮侣崖劊廾傻日V?!睂W問淺薄,見識少,就會被別人恥笑。我們不能只讀死書,還要多增長見識,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 。書中還寫了許多歷史傳說,經典故事:如夜明珠,盤古開天,讓我大開眼界。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屛覀冊诙嘧x、多背中享受這部經典美文帶給我們的樂趣吧! 再如讀《論語》時,我對《論語》及其作者也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們的很多風俗習慣、禮貌用語原來都來自于《論語》,《論語》在2500多年后仍能擁有如此深的影響,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廣為流傳。《論語》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的確,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學習要動腦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題海

戰(zhàn)術,要學會思考和總結。只有在努力的基礎上,學會思考,自己的學習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如果僅僅思考而不學習,那就像種莊稼想不勞而獲一樣。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時刻提醒著自己,學習要講究方法,不要一股勁走到頭,才發(fā)現(xiàn)是個死胡同,要經常反思自己的學習,從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時刻提醒著自己,只有親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報,不要有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嘗試,去付諸行動。《論語》不僅教會了我學會學習,還教會了我做人。所以,我堅信,只要大家能夠理解《論語》的真諦,你的人生一定不會遺憾。

同學們,閱讀《國學經典》吧!《國學經典》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著我們的思想、行為,讓優(yōu)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著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成為德才兼?zhèn)涞男乱淮?/p>

國學閱讀后感篇2

今天我發(fā)了一本《國學》書,老師教了我們第一課《孝為根本》。

講的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卻愛冒犯上級,這種人特別少;不愛冒犯上級,這種人是從古至今沒有的。孝敬父母,尊敬兄長是人之根本??鬃舆€告訴我們,侍奉父母,若他們有不對之處,要委婉地勸阻。父母不聽從我們的意見,仍要態(tài)度恭敬,而不要冒犯,更不能心生怨恨??鬃舆€告訴我們,不能不知父母年齡,要因為他們長壽而高興,又要為他們歲數大而擔心。

我讀完之后,我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不讓父母為我學習擔心,生活擔心,在家完成作業(yè)之后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父母有更多精力去完成他們自己的工作。

國學閱讀后感篇3

我是一個愛讀書的人,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書,今天我就來說說禮儀方面的《三字經》吧,禮儀三字經讀后感?!度纸洝?,這本書雖然不長,但對我來說可是意味深長??!

我感受最深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彼钦f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

但隨著各自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每個人的性情就會產生差異。每個人都會有一些芝麻綠粒大的壞習慣,只是這種壞習慣在有些人眼里并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比如亂扔垃圾,有些父母看見了并沒有嚴肅地進行批評,而是隨手拿走了,這樣下去這個孩子哪里還有什么衛(wèi)生意識啊!而有些父母看見孩子隨手亂扔垃圾之后會很嚴厲地進行批評,不僅要他把垃圾放進垃圾桶,而且還會進行小小的懲罰,比如我媽媽就會罰我負責一周的垃圾清理,受罰當然不是好事情,但是我也因此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還有兩句話我也挺喜歡的:“融四歲,能讓梨。悌于長,宜先知。”它是講漢代人孔融四歲就能讓梨,這種謙讓尊重他人的禮儀,每個人都該先知道。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千百年來的這種傳統(tǒng)美德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我每一次拿到新玩具都要給弟弟先玩,或者每次有好東西都要讓大人先品嘗。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禮儀。古人說:“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薄度纸洝?,讓我懂得了許多的道理,我喜歡《三字經》這本書。

國學閱讀后感篇4

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這是關鍵??鬃釉唬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為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币馑际亲x書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為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鬃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說明學無常師,作為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綿延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也是因為國學文化一直貫穿于每一個中國人的成長歷程。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后,又為這個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贊揚,對現(xiàn)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為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xiàn),沒有出息的表現(xiàn)。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么舍己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xiàn)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著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才是愛國?什么樣的行為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為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學習《國學》有以下感悟:首先,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毙奚硎且磺械母?,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xiàn)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fā)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xiàn)目標。再次,《國學》讓我學會感恩、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里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于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梢哉f,國學知識里面對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秶鴮W》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后,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松而灑脫。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并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閱讀后感篇5

耳熟能詳的《三字經》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闭f的是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隨著生存環(huán)境的變化和影響,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你瞧,晉朝的周處,天性并不壞,但是從小父母雙亡,沒有人去教育他,受到了不好風氣的影響,長大以后變成了一個非常粗暴、野蠻的人,動不動跟人打架,周圍的人見了他就躲,都惹不起他。后來他良心發(fā)現(xiàn),善良的天性彰顯出來,從此一路上進,當了很大的官,為老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同學們,“善”就是讓我們擁有善良之心,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會的事。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痹捳f漢朝有個叫黃香的人,從小就非常孝順。他九歲時,常常在冬天父親還沒有上床睡覺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溫熱了才請父親睡覺。夏天他先用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請父親歇息。“孝敬父母,尊重師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

在我們的書本中,還有許多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對待他人要用真心、真情和真誠。比如: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不計前嫌,與他同心協(xié)力,保衛(wèi)趙國;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見他待人誠懇,心中有志,輔助他建立了蜀漢王朝;管仲和鮑叔牙互相幫助,真誠相待,后人常用“管鮑之交”來稱贊他倆的友誼。

在頌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這些“真善美”的故事深深感動著我,給予了我許許多多的鼓勵與啟發(fā),鞭策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去努力發(fā)現(xiàn)真善美、學習真善美,踐行真善美,讓真善美伴隨我成長,一路前行!

國學閱讀后感篇6

李毓秀的《弟子規(guī)》是仿《三字經》體例,三言成語,名句疊韻的形式為古代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敬師規(guī)范,由《論語》《孟子》《禮記》《孝經》和朱熹語錄編纂而成,今天讀來仍然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當今發(fā)達的商品經濟社會和古代的社會環(huán)境不能同日而語,讀《弟子規(guī)》我想在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之間有沒有一個承繼關系?中國有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講得最多是一個“育人”的問題,所謂至樂莫如育人,怎樣教育人,怎樣增加修養(yǎng),做一個完善的人?這是我們應從傳統(tǒng)中繼承和發(fā)揚的。在物質豐富、科技發(fā)展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沒有依托,往往在紛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導原則,而在《弟子規(guī)》中所提到的做人的總綱“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教誨,以此成為做人的原則,那么我們在工作和學習時,就能加深自己的修養(yǎng),在物質社會的時代不迷失,不動搖,時時保持清醒,和諧和同事之間、領導之間、親人之間、朋友之間以及陌生人之間的關系,進而和諧整個社會成員的關系,那么共建和諧社會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弟子規(guī)》中講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學等方方面面的行為標準和作人準則,提倡正人先正心。我從中深刻領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從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嚴以對已,寬以待人,積極融入到團隊當中,要尊重領導,認真完成領導所交待的各項任務,忠于職守,互相幫助,協(xié)作共事,作為服務窗口工作,要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禮貌待人,微笑服務,做到百問不厭,應保持坦誠、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對人對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規(guī)》對和諧家庭也是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每個細胞的健康才能保證社會機體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親圖”在感化人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怎樣對待親人,也讓我們思考在當今社會怎樣去實現(xiàn)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試想,如果一個連父母長輩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個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對別人以禮相待?這樣的人能否讓人信服與尊重?

?弟子規(guī)》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們要從中領悟其精華,發(fā)揚中華美德,做一個完善的知禮儀、知廉恥、知謙虛、知恭敬、知忠厚的人。這樣,在我們繼承傳統(tǒng),發(fā)揚傳統(tǒng)中,才能體現(xiàn)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