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會讓你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都可以得到提高,教師必須要掌握寫教學反思的技巧,這也是督促我們不斷成長進步的關鍵,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1
?蝴蝶的家》是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組課文的第四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是燕志俊。這篇課文是一篇言辭優(yōu)美的散文,以問題與思索為線,以雨天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著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
一、教學效果
本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激趣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出示美麗的蝴蝶的圖片,讓學生們認識蝴蝶,并說一說看到蝴蝶圖片后的反應,緊接著向學生提出問題,“這么漂亮的蝴蝶,它的家會在哪兒呢”引導學生思考,并發(fā)揮想象,說一說,引起學生閱讀下去的興趣。
2、引導學生品讀讀課文,提煉重點。
老師配樂泛讀課文,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感受一下作者所描寫的情景,后出示問題“你是從文中哪里體會到作者為蝴蝶著急的,讀的過程中,你又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細讀課文尋找答案,讀的時候勾勾、畫畫、寫寫,小組分享并完善問題的答案。
3、引導學生深化理解課文,體悟文中蘊涵的感情。
我在教學中,運用大屏幕出示重點的語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歸納、理解。例如第一自然段對于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更加突出蝴蝶的家的重要性,蝴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必須要有家,不然會使蝴蝶的生存受到威脅,這樣的環(huán)境描寫讓我們的心提起來開始為蝴蝶擔憂,為下一步的描寫做了鋪墊。
二、成功之處
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成功的,現(xiàn)在把成功的幾方面總結如下:
1、以學生的多樣的朗讀為主,以老師配樂泛讀為輔。
在教授本課時,我泛讀一遍之后,讓學生們充分的理解詞語,例如“喧嚷”“震撼”等詞語,我再讓學生通過集體讀、個人讀、男生女生分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蘊涵的情感。
2、品讀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中各種修辭及寫作手法。
本文的寫作中,作者運用了擬人、反問、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語言清新,優(yōu)美,讓學生們畫出有關句子,并當堂進行仿寫,效果和突出,學生們收獲很大。
3、我在教學中適當?shù)刂笇Ю首x的語氣,從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我一想起來就為蝴蝶著急:這樣的天氣它們都躲在哪里呢?它們的身體是那樣輕盈,載不動一個水點;它們身上的彩粉是那樣素潔,一點兒水都不能沾污上的;它們是那樣的柔弱,比一片樹葉還無力,怎么禁得起這猛烈的風雨呢?想到這里,我簡直沒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樣著急?!边@段話在讀的時候語氣要急促,讀出心急如焚的語氣,從中體會作者對幼小的蝴蝶的關愛之情。
三、不足之處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課上講解的有點兒多,對于一篇自讀課文來說,自讀自悟是學習方法,但我卻有些越俎代庖,大包大攬,沒有給學生活動的主動性。
四、改進措施
如果重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重新安排課堂內容,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主自悟,自己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解決,想來效果會更好。
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2
今天進行了6、7減幾的教學,雖然學生學會了得數(shù)是6、7的加法,知道了一圖兩式的表示方法,還理解了求兩部分合起來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計算(會用加法解決問題了)。這節(jié)課教材是個難點,學生不僅要學會計算6減幾和7減幾的計算方法,而且還要理解圖畫表示的減法解決問題(讓學生來理解從總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就是另一部分)。雖作了較充分的準備,但教學效果也還是不如意?;厥妆敬握n有以下幾點想法:
1、 本節(jié)課例圖的內容是小朋友們植樹,這一素材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并能進行一些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課上是讓學生先觀察情境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看圖說說要求什么?如何列算式?課上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在解答的時候還是用加法計算。分析原因主要是受圖中條件的影響,因為男生的人數(shù)、女生的人數(shù)以及一共得人數(shù)題目中都能通過觀察情境圖找到。有些人認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數(shù)合起來一共有6人,列成了加法算式而忽視了問題是什么?關鍵在于要根據問題合理來選擇條件,所以我把圖中要求的部分給遮住了,學生理解起來就容易了,知道男生有4人,求女生有多少人,就得把總人數(shù)減去男生的才能得到女生的。從一共得6人中去掉男生的4人就是女生的人數(shù),應該用 減法計算。要求學生先說圖意再列出算式6-4=2,再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加深理解。同樣在7減幾這樣的算式中也是要求學生先看圖列出算式,再說說算式表示的意思。小結看圖能寫出兩道減法算式。老師一定要多出示圖畫表示的減法解決問題,讓學生反復說圖意和算式做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的看圖讀題的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題解題的習慣。能訓練學生的有序思維,為今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打下較好的基礎。但在實際課堂中,仍然發(fā)現(xiàn)學生的差異較大,有些學生不愿意說圖意,不喜歡表達。針對這一情況,我想以后教學中練習的形式還可以再多樣些,給學生再多一些時間和指導,讓學生再充分的表達他對圖意的理解,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訓練才能更加扎實有效。
2、 這一課學生對純粹的6減幾、7減幾這些計算題掌握還可以的,基本能說出想6、7的分成來計算6減幾和7減幾的減法,部分學生計算不熟練 ,教師要加強他對6、7分成的復習鞏固。
3、總的來說,教材雖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生動有趣的、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事物,創(chuàng)設鮮明的問題情景作為學習素材,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與動機,調動學生相應的策略與機智。但本次課即安排了計算,還安排了用圖畫表示的減法應用題(第一次接觸求部分數(shù)),教學時感覺容量大,時間上不夠,學生對于用圖畫表示的減法應用題掌握也不夠扎實。還是感覺要分2教時來上比較好。
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3
臺灣的蝴蝶谷的語文教學反思
?臺灣的蝴蝶谷》是一篇描寫自然風物的優(yōu)美文章。它以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膩地展現(xiàn)了臺灣蝴蝶谷每年春季瑰麗而壯觀的奇異景色。
為了能讓學生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在讀中感知,感悟臺灣蝴蝶谷的美景,我采用了以下兩點方式:
一、抓重點詞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課文。
在第二自然段中,引導學生抓住“飛過”、“穿過”、“越過”進行品讀,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并讓學生演一演“飛過花叢,穿過樹林,越過小溪“的姿態(tài),體會蝴蝶這種輕松愉快的飛翔姿態(tài)和急于聚會的心理。通過品讀,演讀等形式讓學生體會到了蝴蝶“趕到山谷里來聚會”的生動情景。
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金光燦燦”、“十分壯觀”、“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花瓣”等進行充分想象,讓學生利用語言和插圖創(chuàng)設的`情境去體會,領悟蝴蝶谷“非常迷人”的景象。
二、創(chuàng)設情境,加深感悟。
在學生充分朗讀感悟課文的基礎上,我創(chuàng)設了“我來當導游”的情境,引導學生向游客介紹美麗的蝴蝶谷,進而把文本語言內化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領悟。
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4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寫西南邊疆一所美麗而充滿歡樂的民族小學,反映孩子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現(xiàn)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本文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們各族兒童的團結友愛和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這樣的情感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會,自己去感受。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學習,自主討論,自己感悟,不壓制學生的思想,給學生心靈放飛的權利,培養(yǎng)了學生的悟性、靈性。
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課文沒有寫孩子們是怎樣上課的,于是我讓學生自己來說說他們上課的情景。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說:他們聽得目不轉睛。有的說:他們積極舉手發(fā)言,還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有的說:他們讀得又整齊又動聽。……另外,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時我讓他們做動作并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非常起勁,再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全班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這時提醒學生: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于爬上了山頂。這樣的合理猜測,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此外,我還把知識延伸到課外,在立足于課內,打好語言文字的基礎上,把語文知識聯(lián)系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學完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來畫畫這所民族小學,同學們都興趣高漲,動起手來了,畫的是各有千秋。我挑選幾幅比較出眾的作品展示給全班的學生,并讓作品的主人脫離課文來向大家介紹一個你所畫的民族小學,使學生真正把課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東西。接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小學,來說說我們自己的學校。經過小組討論后,同學描繪了自己所在的小學,而且講的十分生動有趣。例如有的同學講到:我們的學校多美啊!紅旗高高迎風飄揚,特別引人注目。平坦的操場,是我們玩游戲的樂園。青青的草坪可以讓我們當床一樣睡覺。明亮的教室是我們學習的地方,你聽!教室里傳來了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大家學得多起勁啊!……講完后,我讓學生課外把自己的學校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樣主動、自主的學習,給了孩子們一片開放的園地,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講,講自己喜歡的,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也使得課堂上的知識進一不得到了升華。
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開發(fā),變封閉為開放,教學活動猶如放飛快樂的翅膀,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飛向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向課外,多形式和多渠道,高效地發(fā)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
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5
?陶罐和鐵罐》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生動搞笑,情節(jié)富有變化,它講述了國王御廚里鐵罐自恃堅硬,瞧不起陶罐。許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不復存在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在反復的試教過程中,我對課文的思考、想法在加深,教學理念在變化,教學設計也隨之改善。
一、課文主線的把握:體會人物性格挖掘做人道理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tài)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鮮而易見。開始,我一向把抓人物性格作為學習的主線,讓學生在尋找人物神態(tài),反復朗讀對話的過程中加深對陶罐和鐵罐的印象。于是乎,大家對鐵罐的傲慢、輕蔑、惱怒很感興趣,他們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動作、語氣,把盛氣凌人的鐵罐表現(xiàn)地活靈活現(xiàn)。而對謙虛溫和的陶罐,大家則表現(xiàn)得不溫不火。因而整堂課的反面人物形象過于強調,突出了鐵罐而忽略了陶罐,輕重倒置,難怪學生在結尾對陶罐鐵罐說的話中,寫到:“我喜歡鐵罐,因為他很威風?!边@都是一味感受傲慢、輕蔑與惱怒的結果,其實這些詞語都是我們生活中貶義詞,只是幫忙體會人物性格,無須過分強調,陶罐才是一個正面的,讓學生有價值去體悟的人物形象。
朗讀對話是為理解人物性格服務,而人物不同性格正因對待問題,處理問題的角度、方法所引起的,這才是整堂課的核心。于是,在之后的教學中,學生不只是簡單地朗讀課文,停留在理解人物性格的表面層次中了,大家都有了更深的感觸,陶罐的謙虛溫和是因為他看待問題很全面,因此他也有了好結果。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超多具體形象的、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資料,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會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篇課文帶給學生的不只是兩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教給他們就應正確地看待問題,要明白“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
二、教學理念的轉換:按部就班讀對話順水推舟入情境
傳統(tǒng)的教學總是在教師設計一套完整的教學設計后,學生按照教師的步驟,跟著問題一步步串著走,這主要體現(xiàn)了教師是主導而完全忽視了學生是主體。我們說,教案要板塊設計,非線形的一問一答,而是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引發(fā)各種多元化的思考,閃爍出課堂的亮點。應對陶罐和鐵罐來一回的對話,我以前試過先讀鐵罐所有的話,體會他情緒的變化,再讀陶罐應對鐵罐說的所有答話,烘托出陶罐的氣概。但是這樣的朗讀脫離了對話情境,對話對話,本來就是對著說話的,一味讀一個人的語言,使得課文學習支離破碎。之后我又設計了一組組對話朗讀的模式,請三組同學模仿人物,分別讀好這三次對話。但是這三次對話平鋪直敘下來,均勻指導,層次又不明顯。學生在朗讀人物對話時也總是少了一份神韻。之后,經過許多老師推薦,教師在課堂中不要按部就班地指導朗讀對話,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為什么不把他們帶入到故事搞笑的情境,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自然展開對話呢?老師不是在背教案上課,而是在與學生共同學習,探討、感受這個生動的故事。于是在之后的課堂中,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我與學生們一齊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鐵罐,
三、教學設計的變化:單一地側重由面到點
在我的觀念中,一堂好課就要有重點,有需要突出,出彩的環(huán)節(jié),因此,幾次試教的過程中,我一向把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作為設計重點,用不同步驟和方法來烘托這個亮點。但是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整堂課讀對話,學生容易疲倦,課堂的氣氛就像先上坡,又下坡似的,讀到最后雖然感情是有了,但是總覺得有點索然無味,學生興趣減弱,整堂課的資料含量也很單薄。之后有聽課的老師提出,教師上課需要大氣,不能過重計較一些細節(jié),過于強調對話,使得整篇文章失去了前后聯(lián)系,學生感受不充分自然越讀越沒興趣。于是我改變了原先的教學設計,使對話部分變得粗線條一些,在品讀對話前加入一個全文感知的填充課文資料的小練習。學生在自由讀文后,看著資料提示,很簡單地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資料,這對后面的學習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既要富有人文性和又要具備工具性,為了充實課堂,讓學生能在這堂課中學有所獲,實現(xiàn)人文與工具的結合,在課堂尾聲時,又有一個寫話的練習——陶罐,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鐵罐,我想對你說_______________。學生在感悟文章,認識兩個人物后,對他們的性格,對他們的品質,對他們看待問題不同的態(tài)度,都有了或深或淺的想法,請他們寫寫想對這課文人物說的話,這是一個人文性的綜合練習,在寫話中學生充分表達出了自己的感受。
陶罐,我想對你說:“你真了不起,既看到了自己的缺點,也看自己的優(yōu)點,你還能看見別人的優(yōu)點,我要向你學習?!?/p>
陶罐,我想對你說:“你真謙虛,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那么好,我也想和你交朋友?!?/p>
陶罐,我想對你說:“應對鐵罐的傲慢,你還那么心平氣和的說話,你可真有風度啊!”
鐵罐,我想對你說:“你不要太驕傲了,驕傲是沒有好下場的?!?/p>
鐵罐,我想對你說:“陶罐對你那么好,你還那么傲慢,你必須交不到朋友的?!?/p>
……
這樣豐富精彩的寫話是學生基本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后,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所有的感觸。這樣的語言文字綜合性練習是新課程課堂所需要的。
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始終想體現(xiàn)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但是在課件出示對話部分,我把表示人物神態(tài)的詞語,直接打在說的話后面,原本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看著課件上的提出神態(tài)語,更快、更好地讀出人物語氣,但是這樣急于發(fā)揮語文工具性的做法,卻起到畫蛇添足的反作用,讓學生失去了在對話中親身感悟的經歷,教師直接給學生,而不是學生自己悟到的,這是嚴重喪失語文人文性表現(xiàn)。這樣單獨出現(xiàn)神態(tài)語,讓它脫離文本存在的做法是不適宜的。
在教學《陶罐和鐵罐》一課的經歷中,我學習到,體驗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陶罐和鐵罐的對話就是這樣一步步練成的,雖然還有許多不足與遺憾,但是我所學到的經驗都是我今后教學生涯寶貴的財富。作為新課程教師的我,還要不斷刻苦鉆研,看更多,聽更多,想更多,在永不停歇的學習中充實自己。
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6
?蝴蝶的家》是一篇精讀課文。本文是一篇言辭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以問題與思索為線,以“雨天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著急”的情感貫穿,真切地表達了作者對幼小生靈的關愛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痹诮虒W時,結合課文內容,在理解內容的同時,注重語言的訓練,并抓住重點詞句去品讀悟情,讓學生圍繞“你從文中哪些地方體會到作者為蝴蝶擔心的急切心情”這一問題,讓他們交流討論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并畫出重點詞句結合上下文理解,寫寫自己的感受。利用各種方法讓學生體會文章的主旨,孩子們猜想著,朗讀著,用他們的理解的、同情的感情為蝴蝶暢想著他們可以躲藏的家的地方,這是多么無私的、善良的想法呀。
在教學中,我遵循著教學目標,先播放一些有關蝴蝶的圖片,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本課是一篇散文,文章語言優(yōu)美,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美,在教學過程中,我都是以讀為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將讀與品相結合,讀與想象相結合,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通過反復誦讀,齊讀、領讀、師生配合讀、分讀,去體會作者對弱小生命的關愛之情。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搭建展示平臺。學習課文時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因而,在本文的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明白文中的主要內容及蘊含的道理。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認真?zhèn)湔n,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蝴蝶的家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7
教學本課,我用一個問題貫穿全文的教學——民族小學和我們的學校有哪些不同學生找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例如:民族小學的學生是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來到學校的,而我們是從開闊的馬路上來到學校的。同學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這樣的景象:早晨,民族小學的同學們歡快地走在上學的路上,空氣多么清新,景色多么美麗。接著又有學生找到了:民族小學有古老的銅鐘掛在打青樹上,鳳尾竹的影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曳,而我們的學校沒有這些景物。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想象古老的銅鐘掛在大青樹上發(fā)出的聲音是多么悠長,清脆,想象鳳尾竹的樣子在潔白的粉墻上搖晃又是怎樣的美麗的畫面,這樣,同學們體會到了這所學校是多么美麗,讀起來也就美美的。
同學們也找到了"大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都成了好朋友",我們的學校有少數(shù)民族,但不能稱為民族小學,因為學校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漢族的,我們穿同樣的衣服,說的都是普通話,這和民族小學是不同的。他們也找到了"上課了,不同民族的小學生,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我們是在不同的教室學習,他們卻在同一間教室學習,可見他們人數(shù)很少,這也是一個不同之處。
從這些語句中,我們體會到他們很團結,他們雖然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他們卻成了好朋友,他們還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這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他們的團結。同學們還找到了其他不同之處:我們在教室里讀書,外面只有轟鳴的汽車馬達聲,他們讀書時卻有小鳥,蝴蝶和猴子在旁邊好奇地聽著;下課了,他們跳孔雀舞,做游戲,可以把小鳥,松鼠和山貍都吸引過來,我們不跳孔雀舞,也沒有小動物能被吸引過來,通過比較不同,我們羨慕他們的無憂無慮,感受到他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