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7篇

時間:2022-12-06 作者:tddiction 教學計劃

通過寫教學反思,我們可以記錄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相信教師在寫教學反思中,都能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之處來改正,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7篇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篇1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

課文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課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對“終于”一詞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讓學生讀到這里,能聯(lián)系上文理解“終于”的意思,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克服了種種困難爬上天都峰的。課文中的許多兒童語言,內(nèi)涵豐富,細細咀嚼,令人回味。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對話,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我”由開始的猶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堅定信心,再到戰(zhàn)勝困難,登上天都峰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從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中體會到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繼續(xù)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體會一些句子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過程。難點是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本篇課文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應(yīng)該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梢酝ㄟ^圖片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天都峰,引導學生對故事的興趣。學習本課之初,要幫學生理清本文層次,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對文章大致內(nèi)容有整體把握。其次,要采取分角色朗讀和表演集合的方式,使學生親身體會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咀嚼回味文中精彩的語言。同時,要指導學生練習生活實際,從小培養(yǎng)不怕困難、堅決克服困難的品格。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篇2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通過青蛙與小鳥之間生動有趣的對話,寫了青蛙和小鳥為了天的大小而進行了幾次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優(yōu)點之處:

我以識字寫字為重點,進行了第一課時的教學設(shè)計。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鐘內(nèi),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課文,我在教學上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趣字當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

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設(shè)計,我的教學分為四個步驟進行:讀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如何讓學生樂于識字寫字,進而輕松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課以游戲貫穿,點燃孩子學習的火花。開課伊始,以生動有趣的謎語引入,讓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進行認識會認會讀的生字的過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為切入點,設(shè)計了闖關(guān)游戲。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方式:開火車順讀,小老師帶讀,男生女生賽讀,齊讀等方式,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指導,又關(guān)注了全體學生,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感受識字的快樂。

二、分層閱讀,進行有針對性指導

從第一關(guān)的生字關(guān)到第二關(guān)詞語關(guān),學生們學習的興趣盎然。課文中的知識點不僅僅是讀一讀就能落實的,還需要方法的指導。因此,在通過自由讀、聽范讀以后,讓學生們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小鳥和小青蛙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為了降低難度,我設(shè)計了句式:課文主要講了青蛙和小鳥為()而爭論起來,青蛙認為天,小鳥認為天()。讓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進行思考后的再整理。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整體概括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在進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引導孩子們抓住兩個小動物在不同的位置,進而理解“井沿”一詞。同時,關(guān)注了兩個動詞“坐”和“落”,通過指名讀、評讀,指導讀出感情。而后面的對話通過分角色師生合作朗讀,讓孩子們弄明白什么是對話。

三、尊重個性理解,關(guān)注寫字教學

寫字教學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除了之前對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識記呢,教學中主要教學四個生字“沿、信、抬、際”。在全班指導“沿”字以后,給予孩子自主識字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選擇自己想要教學是生字,當當小老師,說說你是怎么記的,怎么寫的好看,一則訓練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訓練了孩子的觀察和表達能力。

不足之處:

雖然整堂課孩子們上的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教學設(shè)計條理清晰,但是還是有不少遺憾。例如課時內(nèi)容可以更豐富些,教學“井沿”時,應(yīng)該進行更多的聯(lián)系實際,進行遷移練習,進一步理解“沿”的意思。還有在生字指導中,可以加入展示環(huán)節(jié),更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書寫。

改進措施:

在授課結(jié)束時,指導學生延伸第四次對話: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會說些什么,

首先,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啊?!毙▲B為什么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理解小鳥嘆天很“大”。

第二,提出一個問題: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學生們眾說紛紛,因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除了一抬頭只看見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外,井面的東西都沒有看見。通過這樣的提問、比較,學生終于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坐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通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第三,寫一寫。指導學生把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通過自己的想象,把話寫下來。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篇3

?白樺》以白樺為中心意象,從不同角度描寫它的美。滿身的雪花、雪繡的花邊、潔白的流蘇,在朝霞里晶瑩閃亮,披銀霜,綻花穗,亭亭玉立,豐姿綽約,表現(xiàn)了一種高潔之美。詩中的白樺樹,既具色彩的變化,又富動態(tài)的美感。白樺那么高潔、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這首詩流露出了詩人對家鄉(xiāng)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開課時,我用課件播放白樺樹的圖片,讓學生感受白樺的形體美,再結(jié)合詩歌的語言,讓學生可以十分深刻地介紹白樺的形態(tài)美。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熟讀詩歌,然后開始品味詩歌的修辭手法,如“仿佛涂上銀霜,披了一身雪花”這句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樺樹被雪覆蓋的真實情景,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按ㄋ臊R綻,潔白的流蘇如畫”這句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白樺在雪花的映襯下像朵朵花穗爭相開放,潔白的流蘇就像一幅畫一樣美,學生學習起來可以理解詩歌更深刻一些。

本節(jié)課遺憾的是少部分學困生不理解詩歌意思,不懂作者表達的情感。教學中在寫作技巧方面也沒有過多介紹,在今后的詩歌教學中,應(yīng)讓學生學習詩歌的寫作手法,讓學生仿寫詩歌。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篇4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jié)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shè)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chǔ),實際上現(xiàn)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jù)歌詞的內(nèi)容向?qū)W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xiàn)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jié)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diào)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于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diào),并鼓勵學生要經(jīng)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yīng)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于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jié)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篇5

?花鐘》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照“歸納現(xiàn)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時間開放及其原因。由于校舍改建,現(xiàn)在的教室沒有多媒體設(shè)備,課堂上無法給學生展示鮮花的圖片以及關(guān)于鮮花開放時間不同的資料。在教學《花鐘》前,我有意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去搜集有關(guān)花鐘和各種花的信息資料,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打破了順序式的教學模式,從最有趣的段落學起,并對文中的內(nèi)容進行了取舍,突出了重點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首先,我從課文的最后一部分學習入手,提出問題:課文中介紹的花鐘是什么樣的?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很快就會想這些制成花鐘的花是什么花呢?我相機提問“組成花鐘的花有哪些呢?你知道嗎?”學生踴躍舉手,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中描寫花開了的語言特別生動,同樣是寫“花開了”,課文里卻用了豐富多彩的語言表達方式:例如: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綻開了笑臉,從夢中醒來,欣然怒放,在暮色中蘇醒,舒展開自己的花瓣等,用詞十分優(yōu)美。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感受詞語的優(yōu)美,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去想象花兒開放時美麗的情景, 讓學生比較、理解、感受多樣的句子表達方式,并順勢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學習這種寫法,用形象的語言把事物描寫具體。

最后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花開時間不同的原因,并擴展想象其他花開的原因。鼓勵學生課下查閱不同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并模仿植物學家也做一面花鐘。

這節(jié)課學生的學習熱情較高,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求知欲。這說明這課比較成功。但是也有很多不足,本來我設(shè)計了第一自然段學習完成后,模仿作者描寫鮮花開放的寫法進行小練筆,由于急于趕課,只是簡單地說了一下,沒有落實到位。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篇6

上周我講了《小小的船》一課,審視整節(jié)課,我有了幾點體會:

一、重視識字教學

一年級最重要的就是識字寫字,因此每堂課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識字寫字教學。從我的這節(jié)課來說,我做到了這一點。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認讀生字,個讀、領(lǐng)讀、齊讀都沒落下,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會。從效果來看,大部分學生都完成了此項學習目標,只有極個別人還需要課下多輔導。

二、重視朗讀指導

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還不知道如何把一篇文章讀流利,這就需要老師起到師范引領(lǐng)的作用。在這節(jié)課中我的示范太少,學生朗讀的也較少,沒有做好這項工作。在學習初,老師就應(yīng)該范讀,讓學生有初步的閱讀感受;然后再學習好繩子的基礎(chǔ)上把難讀的短語或短句子摘出來,重點指導。老師領(lǐng)讀,學生跟讀,反復的去讀,去糾正學生的朗讀問題;最后是整篇課文的朗讀。教師要教會學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讀正確、讀流利。

三、重視課堂評價

課堂的評價對于學生有激勵的作用,應(yīng)該多給予學生正面的評價。在這節(jié)課上我對于學生的評價還是太少,還不夠及時。一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從哪里來,除了課堂形式的多樣性,就是老師的夸獎。學生為了得到老師的喜歡,會非常認真的去學習,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課堂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

一年級老師要做的事情真的太多太多了,我欠缺的東西也太多太多了,真是壓力巨大。俗話說有壓力就有動力,我還是要繼續(xù)前進,努力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收獲!

教學反思和課后反思篇7

新課標指出:學生通過義務(wù)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學習,“經(jīng)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shù)學活動,發(fā)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睂W生在具體的解決問題過程中,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在課程設(shè)置中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通過創(chuàng)設(shè)的現(xiàn)實情境,讓學生投入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jīng)歷數(shù)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shè)的數(shù)學思想的應(yīng)用與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關(guān)系。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形結(jié)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中應(yīng)注意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注重學生之間交流,使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yīng)用到生活中去,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這節(jié)課課主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最后全班共同研究討論。使同學們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開拓了思維,實現(xiàn)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關(guān)注每一個同學的發(fā)展。

在交流探討中,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最后優(yōu)選出一種方法,即當學生在了解不同解題方法的同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qū)W生重點介紹他們都能接受的一種解題方法——假設(shè)法,使學生明確解題時掌握一種基本的解答方法。

3、體會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學習,使學生知道了假設(shè)的數(shù)學思想不僅可以解答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還能解答我們身邊的問題。

4、提高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探究中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提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表達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的能力都有所增強。

通過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使我更加明白了“數(shù)學方法是數(shù)學的靈魂。”數(shù)學的學習,對學生來說,能使其終身受用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數(shù)學思想方法獲得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