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5篇

時間:2023-01-01 作者:Fallinlove 教學計劃

作為教師提前制定好教學設計是很有必要的,教師在教學中一定都養(yǎng)成了定期寫教學設計的好習慣,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5篇,供大家參考。

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5篇

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篇1

一、說教材地位和作用

作者范曄以質樸通俗的語言,粗線條地勾勒了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的一生,展現(xiàn)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著重強調了他在科學上的重大貢獻。本文不僅是學生進行文言文學習、傳記文體學習的重要載體,還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與情感。

因此其作用與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了解傳記文章的特點,學習本文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2.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3.了解張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學、文學、政治各方面的貢獻,學習他刻苦求學、科學務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說重點難點

文言文,首先是“文”,學習實詞、虛詞(于、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傳記寫法,還有承載的人文精神是重點,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專有名詞、文化常識,會對學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難度,不僅是本課時的難點。

四、說教法

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薄敖處煹狞c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閱讀。”針對本文特點,本人設計一方面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通過自主閱讀、合作學習,疏通文意,利用學案導學實現(xiàn)對文言知識梳理和鞏固;另一方面,通過討論分析,文章結構及人物形象分析。

五、說學法

我設計了自學整理法,完成對文言知識掌握;用朗讀法、討論法、提問法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分析作品的內容、結構,總結傳主精神,探究本文寫法。依據(jù)是新課標在必修課“閱讀與鑒賞”方面,建議“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5分鐘)

在中國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與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開普勒齊名并提,他就是東漢時期的文學家、科學家張衡。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為張衡山;1977年又將太陽系中一顆編號為1802的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1959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現(xiàn)代郭沫若題詞: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在世界上亦罕見。

這是當今世界對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學巨匠表達出的一種*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張衡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偉人?《張衡傳》中給了我們*好的解釋。今天,我們要一起來閱讀這篇文章,從而走近張衡,了解張衡。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好的導入,能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2.傳記簡介

1)傳記的特點:作為傳記,除了介紹人物姓名、籍貫之外,還必須選擇人物一生中*具有特征的事件,敘述他的為人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由于傳記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須“活躍”,有可感性。傳記的基本特點:翔實而典型的文字記錄和樸實而形象的文學色彩。

2)傳記的種類:自傳、傳、小傳、評傳、別傳、外傳等。

本文屬評傳:既記敘人物的事跡,又評介與探討人物的思想狀況、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思想發(fā)展過程和對人類的貢獻。

注意:傳記敘述一個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的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下來,只能記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時顯示他的品格特點。

3.知識梳理結合學案導學,自學整理,小組交流。(10分鐘)(重點)

難點的解決通過借助工具書,進行自讀預習--課上教師講解--課后歸納整理資料卡片的方式進行。

4.三步閱讀(20分鐘)

1)誦讀課文?!皶x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反復誦讀,才能領會文章的要旨。大聲朗讀、口熟能誦也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預習中已經(jīng)要求學生讀過課文,現(xiàn)在要求學生齊聲誦讀,旨在規(guī)范讀音、句讀,體會文章韻律,熟悉課文內容。

2)自讀全文,思考重點問題一:張衡*重要的成就是什么?(屬文、機巧、術學、政事)此問設計用利對全文內容的掌握。

思考二:為什么張衡在各個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慕當世、憂國憂民)此問既可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個性化解讀,又能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3)速讀全文,思考全文按什么順序組織材料,又如何組織材料?此問目的在總結傳記特點。

教師提醒學生找文中表示時間的短語,學生即可發(fā)現(xiàn)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寫作的。其次引導學生比較材料,不難發(fā)現(xiàn)天文歷算方面的成就進行了詳寫。

學生通過對這兩個有梯度問題的探究發(fā)現(xiàn),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以時間順序介紹人物,剪裁詳略得當。

同時,也明確了人物傳記寫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時間為序組材來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點活動,詳略得當。*步是第二步探究發(fā)現(xiàn)的基礎,第二步是*步感知內容的深化。

這樣三步走,學生的閱讀體驗經(jīng)經(jīng)歷了一個從音樂美--人物美--人性美--形式美的層層提高的過程。

5.作業(yè):收集資料,自選一人,寫篇小傳。

總結:

張衡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功,決不僅僅是由于他的天才,那些優(yōu)秀品質,都是支撐成就大廈的堅固根基。今天,我們來讀偉人的傳記,不單單是為了知道他們的生平,更重要的是從偉人的身上去汲取智慧和力量。*后,我想用張衡的一句勵志名言來結束這堂課,“人生在勤,不索何獲!”讓我們共勉!

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篇2

(一)張衡的生平和成就。

在世界史上亦屬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敬仰”。

(張衡碑題詞)

(摘自沈祺文)

(二)關于渾天儀。

漢時,天文學已經(jīng)形成體系,分有蓋天、渾天和宣夜三家。蓋天說以周髀算經(jīng)為代表,認為天圓地方,天在上,像傘蓋,地在下,像棋盤,是一種舊的傳統(tǒng)說法。宣夜派認為天體為元氣構成。渾天說比較進步些,認為天地都是圓的,天在外,像雞蛋殼,地在內,像雞蛋黃;這種說法雖然也不完全正確,但比較接近實際。渾天派最大的代表者和卓越的發(fā)明家張衡指出,日有光,月沒有光,月光是由日光照射而來的。所以向日則光盈,背日則光盡。他還推測月食是地球遮蔽的結果。他還繪制了一部星圖,叫《靈憲圖》,創(chuàng)制了許多重要的天文儀器。

渾天儀是銅鑄的,內外有幾層圓圈,都可轉動。各層圓圈分別刻有赤道、黃道、南北極,二十四節(jié)氣,二十八列宿,以及日月星辰的位置,凡張衡所知道的天文現(xiàn)象都刻在上面。為了使渾天儀能自己轉動,張衡又設計了一個“滴漏”,作為渾天儀的動力。渾天儀被滴漏帶動,它轉動時恰好與天空中日月星辰的起落時間完全吻合。可惜這座精巧的渾天儀在西晉戰(zhàn)亂中失傳了。留下來的只有《渾天儀圖注》和《漏水轉渾天儀注》兩份說明書的部分說明。

(摘自《中國古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

(三)譯文。

張衡,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曾到“三輔”一帶游學,接著進了京城,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jīng),貫通六藝,雖然才華高于世人,卻沒有驕矜的情緒。(他)常常(顯出)穩(wěn)重、淡泊、寧靜的情態(tài),不喜歡與庸俗的人交往。永元年間,被推薦為孝廉,卻不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沒有去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直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分奢侈的。張衡于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作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guī)勸。(這篇賦,他)精心構思潤色,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駕認為他的才華出眾,屢次召聘(他,他也)不去應召。

張衡善于器械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于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數(shù)方面的學問,命公車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兩次調動官職后,擔任太史令。于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核天文、氣象、歷法諸科學問,精妙而透辟地研究出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制成渾天儀,著有《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明了。

(漢)順帝初年,(張衡)兩次調動官職,又任太史令之職。張衡不羨慕當代(的達官顯貴),所以,他所擔任的官職,多年得不到提升。自從他離開太史令這一官職,五年之后又恢復原職。

(漢順帝)陽嘉元年,(他)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種候風地動儀)是用純銅鑄成的,直徑八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間隆起,形狀像酒尊,(外面)用篆書文字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里面有一根總的銅柱,銅柱的旁邊延伸出八條槽道,并裝置樞紐,用來發(fā)動機件,(儀器的)外面雕有八條銅龍,每個龍頭上都銜著一個銅球,龍頭下面又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正可接住銅球。(那些)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都隱藏在“酒尊”中,覆蓋嚴密,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fā)生了地震,“酒尊”就震動著銅龍,機件撥動,(龍頭)吐出銅球,蛤蟆銜住它。振動的聲音清脆響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發(fā)生了地震),雖然一條銅龍撥動機件,而另外七個龍頭不動,循著龍頭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實際情況來驗證它,完全附合,靈驗如神。自從有書典記錄以來,不曾有過(這種儀器)。曾有一次,一個龍頭機件撥動了,而(人們)沒有感覺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怪它不靈驗。過了幾天,驛使來到,果然在隴西一帶發(fā)生了地震,于是(人們)都嘆服它的絕妙。從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記載地震發(fā)生的方位。

(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門大戶,與河間王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一上任就樹立(自己的)威信與尊嚴,整飭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于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國政治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退職回家,朝廷卻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62歲,于永和四年去世。

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篇3

“雙減”政策給學校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它聚焦了作業(yè)、教學質量、課后、校外培訓等,特別是作業(yè),作業(yè)原本是教師學校日常教學中“小事”,如今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大事。雷老師提到:“有減必有加”。作業(yè)改革勢在必行,xx市小學數(shù)學一線教師在優(yōu)化作業(yè)方面負重前行,此次雙減背景下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的實踐活動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

在“雙減”進行時,如何玩轉小學數(shù)學作業(yè)呢?華羅庚曾說:“學數(shù)學不做題,等于入寶山而空返?!弊鲱}當然要做,就看做怎樣的題。一線教師根據(jù)教學用書,合理利用起課堂作業(yè)本,個人認為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我認為朱小青老師建議的錯題收集就非常適合我們去實施:收集本周數(shù)學課本與課堂作業(yè)本上學生出現(xiàn)的錯題,分析原因后,優(yōu)化設計周末作業(yè),學有余力的學生只需完成拓展部分的作業(yè),學生作業(yè)的量明顯減少,質在不斷提升中。對于作業(yè)設計,我們要把力氣花在刀刃上。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合理作業(yè)評價,認真批改作業(yè),及時反饋,加強面批講解,認真分析學情,做好答疑輔導都是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在批改作業(yè)時,盡量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尊重,如果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學生的每一份作業(yè)都是一件作品,哪怕是一道簡單的習題。

從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的角度看,人人可以做不同的作業(yè),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優(yōu)化作業(yè)能促進學生充分吸取數(shù)學的養(yǎng)分。我們是普普通通的教師,做的卻是重大的事,任重道遠且阻,感激此次xx市小學數(shù)學“基于雙減背景下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的實踐活動”的舉辦,在這條路上,我們相伴而行!

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篇4

本文記敘了我國東漢著名文學家、科學家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學、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學成就,表現(xiàn)了作者對張衡的由衷敬仰。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四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這種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范曄的生平和《后漢書》的情況;

2、疏通課文大意,歸納文言知識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

深入全面地認識張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張衡刻苦鉆研和注重社會實踐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張衡在文學、科學、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從而了解傳記文學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評價傳主的人格、精神。

學習時間4學時

教學方法

誦讀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準備

ppt課件。

ppt課件。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早在1700年前,當西方各國對地震尚處于迷惘無知的時候,張衡已經(jīng)能準確地測知地震了。張衡開創(chuàng)了世界地震學的先河。歷史和人民對張衡作出了多高的評價呢?1956年10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闭埧捶稌显凇逗鬂h書》中是如何記載張衡事跡的。

二、了解作家作品。

范曄(398~445),字蔚宗,順陽(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歷史學家、文學家。少勤奮好學,善寫文章,精通音律,做過宣城太守。他編寫的《后漢書》詳載了劉秀起兵推翻王莽到漢獻帝禪位于曹丕的東漢195年的歷史。該書既具史家識見,又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司馬遷(西漢)的《史記》、班固(東漢)的《漢書》、范曄(南朝宋)的《后漢書》、陳壽(西晉)《三國志》合稱為“前四史”。

三、了解傳主事跡

張衡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還是偉大的文學家,他才華橫溢,知識淵博,詩文俱佳,造詣精深,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見的全才。在自然科學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歷法、數(shù)學、機械、氣象;在社會科學方面,歷史、文學、經(jīng)學、哲學、禮法、繪畫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學方面為我們留下了震驚世界的渾天儀、地動儀、獨飛木雕等偉大發(fā)明,又在社會科學方面留下了熠熠閃光的理論著作和文學作品。他的《二京賦》,達到了漢代大賦長篇巨制的極致;他的抒情小賦為賦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新的途徑;他的詩是我國七言詩由發(fā)展到成熟的一個標志,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郭沫若稱贊張衡說:“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

四、正音辨形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標注拼音。

少善屬文(shào)(zhǔ)不好交接俗人(hào)辟公府(bì)

累召不應(lěi)五載復還(zǎi)乞骸骨(hái)逾侈(chǐ)

輒積年不徙(zhé)璇機(xuán)篆文(zhuàn)驕奢(shē)

蟾蜍(chánchú)驛至(yì)帷幄(wéiwò)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禽”通“擒”捉拿

合蓋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酒杯

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員”通“圓”圓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傍”通“旁”旁邊

與武決去“決”通“訣”辭別

五、疏通全文字句

1、學生對照注釋看課文。

2、師生共同疏通,明確重點詞語。

3、落實文句翻譯。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梳理結構

明確:

第一部分(1)記述張衡的學業(yè)、品德和文才(文學的成就)。

第二部分(2~4)介紹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在政治上的成就)。

二、研習第1段

1.張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其“從容淡靜”又表現(xiàn)在哪里?

明確:張衡的高尚品德表現(xiàn)在:(1)“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寫作上“精思傅會”,科學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貢獻卓越;(2)“從容淡靜”,不慕世俗的虛榮,“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不慕當世”;(3)品行端正,憂國憂民,作《二京賦》諷諫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黨。

2.聯(lián)系上下文說一說,何以見得“才高于世”?

明確:張衡“才”高于世,表現(xiàn)在:一、“善屬文”,作《二京賦》;二、“善機巧”,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三、“善術學”,著《靈憲》、《算罔論》;四、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斷,不畏權貴,稱為政理。

三、研習第2~4段

1.《張衡傳》全文的重點在哪里?作者這樣安排合適嗎?

明確:全文寫了張衡的品格和文才,寫了張衡的政治才干,寫了張衡在科學技術上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記述張衡取得的科學成就,是文章的重點。又可分為兩層:一是仕途情況,以及制作渾天儀和著《靈憲》、《算圖論》的情況;一是專門介紹候風地支儀。顯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點。作者這樣處理文章的詳略安排,無疑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張衡一生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而他在科技方面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最為突出,理應成為本文記敘的重點。

2.文章是從哪些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的?

第四段不到二百字,作者是如何介紹候風地動儀的?請概括要點。

明確:作者依據(jù)事物內在聯(lián)系,簡明而具體地介紹候風地動儀的制造和使用:

①制造時間和儀器名稱(1句,陽嘉元年,候風地動儀);

②材料、尺寸、形狀、裝飾(2句,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③機件、內外構造(3、4、5句,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

④功能和作用(6、7、8句,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

⑤精確程度及評價(9、10句,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⑥實踐證明靈敏度和準確性(11、12句,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

⑦交代儀器正式使用(13句,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四、研習第5~6段

1.在第5、6段中,為了表現(xiàn)張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寫了哪兩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明確: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賦》的由來,突出了張衡的心思細密、小心謹慎;另一件是寫張衡出任河間相時和奸黨斗爭的事。

2.“陰知奸黨姓名,一時收禽”說明什么?

明確:說明張衡很聰明,很有政治才干。

3.“上下肅然,稱為政理”又說明了什么呢?

明確:說明張衡政績顯著,也反映了他為民除害,深得人心。

五、歸納總結

1、本文在寫作方法上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本文的寫作特點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人物的寫法和詳略得當?shù)募舨梅椒ā?/p>

(1)本文是人物傳記,介紹人物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跡為緯。張衡一生經(jīng)歷了東漢章帝、和帝、安帝和順帝四個時期。時間雖較長,文章敘述的時間線索卻很清楚。從表達方式上說,以記敘為主。在第4段寫候風地動儀,又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2)本文介紹了張衡文學、科學、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為重點詳寫。在介紹科學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時,又突出了候風地動儀的研究制造,介紹特別詳盡,對其他創(chuàng)造的介紹則較簡略。這樣詳略得宜的安排,使文章重點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2、傳記是記述一個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著事無巨細都要寫進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樣處理人物的材料的?(這是上一問題的換一種問法)

傳記記述一個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個人一生的全部經(jīng)歷、事無巨細都寫進文章去,而只能記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時顯示出這個人的品格特點。

本文先介紹了張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學才能;重點寫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輝煌的科學成就,而在科學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創(chuàng)的候風地動儀,最后介紹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這樣處理材料,就使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六、布置作業(yè)

歸納整理本文關于古代官職的文化常識,進一步進行考點知識梳理。

1、列出關于官職任命、調動、貶謫等的詞語并解釋。

舉:推薦。(被)舉薦任官。(“舉孝廉不行”)

行:去應薦。

辟:征召,召來授官。(被)召。(“連辟公府不就”)

就:就職,任職。

召:召請來授官。(“累召不應”)

應:應職,接受官職。

拜:任命,授給官職。(“拜為上卿”)

遷:調動官職。(“再遷為太史令”)左遷,降職貶官。

轉:調動官職。(“再轉復為太史令”)

徙:調動官職。(“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出:離京去外地為官。(“出為河間相”)

下車:指官吏初到任。(“下國伊始”、“衡下車”)

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視事三年”)

除:拜官。除去舊職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乞骸骨:請求辭職,告老還鄉(xiāng)。(“上書乞骸骨”)

2、找出課文中官職專名用詞,并作解釋。

孝廉:被舉薦的品行端正的人。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東漢以太尉(掌管軍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為三公,是當時最高的官。

大將軍:位比三公。鄧騭位在三公之上。

公車:官署,總領天下征召事務。設公車令。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國史。

河間王(劉政)的相,類似太守。

國王:指河間王。國,諸侯國。

尚書: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官員。

3、官職變動用詞。

第一類:表示授予、提升的詞語。

征:由君王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員。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

薦、舉:由地方向中央推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

拜:授予官職。除:任命,授予官職;ナ:給予官職。

起:起用某人任以官職。ミ:在原官職上提拔。拔:提升沒有官職的人。

第二類:表示調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動官職,一般是提升調用。

轉、調、徙:調動官職。補:補任缺職。改:改任官職。

第三類:表示兼職、代理的詞語。

兼:同時掌管,兼任。領:兼任。署:代理,暫時擔任。

權:暫代官職。

第四類:表示降職、罷免的詞語。

貶:降職。謫:被罰流放或降職。

出:離開京城外調(與“入”相對,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為榮)。

左遷:降職。罷、免:罷黜、免去官職。黜、廢:廢棄不用。

第五類:還有一些不表示職官的變動,但常常與職官結合在一起,可靈活翻譯為執(zhí)掌、主持的意思。例如:

知:調清河丞,尋知大谷縣。行:遷左丞,行徐州事。

主:掌管。例如《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尉絳侯勃不得入軍中主兵?!保ú?,人名)

部編六上語文橋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shù)奶幚矸椒ā?/p>

2、能力目標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yǎng)語言感知能力。

(2)結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記人敘事詳略安排得當?shù)膶懛ā?/p>

3、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計藝術: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fā)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本文的內容和結構,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和郭沫若在張衡基碑上的題詞說起。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著候風地動儀的模型。早在 1800 年前,張衡發(fā)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個候風地動儀。這個儀器早已毀于西晉戰(zhàn)亂之中,現(xiàn)在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是現(xiàn)代科學家王振鐸等人根據(jù)《張衡傳》中對候風地動儀的介紹說明用木料制成的。

1959 年黨和政府重修張衡墓時,郭沫若在墓碑上題詞道:“如此全面發(fā)展之人物,在世界上亦罕見。”

二、解題

1、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jù)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2、 文史專名

(1) 五經(jīng):《詩》、《書》、《易》、《禮》、《春秋》

(2) 六藝:

①禮、樂、射、御、書、數(shù)。 ( 學問和技能 )

②《詩》《書》《禮》《義》《樂》《春秋》(說經(jīng)的經(jīng)文和傳文)

(3)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4)經(jīng)、舒心:“經(jīng)”批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傳”指注釋、解說儒家經(jīng)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

(6)史漢:《史記》、《漢書》。

(7)《漢書》:紀傳體、斷代史。

(8)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例如:《史記》;《資治通鑒》;《戰(zhàn)國策》)

(9)通史;斷代史。(例如:《史記》;《漢書》)

(10)《兩都賦》和《二京賦》:《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漢的都城長安和東漢的都城洛陽。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 連辟公府(bì) 鄧騭(zhì) 璇璣(xuán) 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 河間相(jiān) 乞骸骨(hái)

四、問題設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fā)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

第一部分(1節(jié)):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jié)):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jié)):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合注釋梳理文句(第一段)

4、質疑、點撥

實詞: 屬、貫、辟、奇、就

虛詞 : 乃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答案多元,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fā)展”,重點研讀了第一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

七、作業(yè)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計

張衡傳

一、品格、文學(1節(jié))

二、科學成就(2-4節(jié))

三、政治才干(5、6節(ji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積累重點文言詞句,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理清了課文結構,了解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才能,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了解張衡在科學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

二、問題設置

1、張衡在科學上有哪些成就?

討論明確:

(1)作渾天儀。

(2)著《靈憲》《算罔論》。

(3)鑄造地動儀。

2、默讀課文3-5段,思考作者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時,寫作方法有何不同?

(1)質疑、點撥:

實詞: 雅、征、再、遷、員、尊、發(fā)、制、方面、怪、征

虛詞 : 以 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

句式 :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

②.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③.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

④.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

(2)明確:第二段寫張衡善機巧,拜郎中,遷太史令,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以記敘為主。

第四段從時間、名稱、質地、大小、形狀、功用、驗證等方面介紹候風地動儀,以說明為主,輔以記敘。

這樣詳略得當?shù)陌才牛刮恼轮攸c突出,人物特點鮮明。

3、 默讀課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過哪兩件事表現(xiàn)張衡的政治才干的?

(1)質疑、點撥

實詞: 損、疾、目、出、不軌、下車、乞骸骨

虛詞: 為 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

又多豪右,共為不軌。

句式: 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

(2)明確:

一是《思玄賦》的由來——“政事漸損,上疏陳事,諷議左右,閹豎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表現(xiàn)了張衡憂國憂民、小心謹慎的形象。

二是出任河間相時與奸黨作斗爭一事?!爸瓮?,整法度”表現(xiàn)其治理嚴厲,“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表現(xiàn)其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表現(xiàn)其卓然政績。

4、選擇恰當?shù)脑~語對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給予評價。

明確:(板書)

(可貴的)品格 (輝煌的)科學成就 (卓越的)文學才能 (杰出的)政治才干

三、深入探討

本文寫了張衡的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的內容,它們之間有何聯(lián)系?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舉孝廉”“連辟公府”,“作《二京賦》”方能“鄧騭奇其才,累召”,“善機巧”“善術學” 方能“拜郎中,遷為太史令” 方能“作渾天儀”“造候風地動儀”,其特長與其官職二者互為因果。

另外,其科學發(fā)明、理論著作也與其“無驕尚之情”“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這種性情利于潛心科研 。

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著《靈憲》、《算罔論》”方能將從政的感觸“宣寄”而作《思玄賦》。

2、從全面發(fā)展的,提高綜合素質的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

四、課堂小結

本文用錘煉的語言,從品格、文學才能、科學成就和政治才干四個方面介紹了張衡,重點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與貢獻,層次清晰,從中讓我們充分認識全面發(fā)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性。

我們學大專家為大家準備的這份張衡傳教案,希望大家能多加的復習一下,相信大家對張衡傳這篇文言文會理解的更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