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師都應該將教學反思提前備好,老師通過教學反思來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口a教學反思優(yōu)秀5篇,供大家參考。
口a教學反思篇1
?田家四季歌》一課以簡練的筆墨勾勒了四幅田園四季的風景畫,重點是在介紹農事,讓學生了解農民在四個季節(jié)里的主要農事活動。
本節(jié)課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自行選擇喜歡的季節(jié),并說一說它的特點,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讀出各個季節(jié)特點,讀出自己的情感。大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能積極主動地參于到學習活動中,敢于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觀點成或見解。
一、訓練說話,激發(fā)興趣
在課的導入部分,我設計了一個說話練習:
1、你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請用句式“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闭f話。
2、簡單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季節(jié),請用句式:“我最喜歡,因為?!?/p>
3、將上述兩個問題連起來說一段話:“一年有...四個季節(jié)。其中我最喜歡,因為?!痹谟袑哟蔚恼f話訓練中,出示本課要學的四個生字:春、夏、秋、冬,進行學習,記憶更扎實。
二、想想畫面,朗讀感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笔枪湃俗x書經(jīng)驗的總結?!耙宰x為本”,在課堂上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跟讀、引讀、自讀、對讀、賽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做到“讀中有悟、讀時有情、讀后能仿”,使學生做到文熟字悉,為下一步學習生字,創(chuàng)編兒歌打好基礎,在不知不覺地獲取知識、陶冶情操。
復習鞏固四個游戲的設計獨具匠心,從拼音到字到詞再到句,最后回歸課文,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課件生動形象,富有童趣,充分展現(xiàn)了課文的思想意境美、藝術形象美、語言結構美,學生為之動情、愉快振奮、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三、仿寫句子,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因此,最后我設計了“我當小作家”的環(huán)節(jié),讓小朋友仿照課文說句話。這樣,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改進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學中,更好地設計教學評價,使評語更有針對性、靈活性。
2、隨文識字方面,由于時間的關系,還需找到重點去講解。
口a教學反思篇2
?老人與海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中的第七單元“人與動物”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過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與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一節(jié)課上下來,同學們都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在執(zhí)教這一課時,我緊扣“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真實、寫具體的”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改變了以往閱讀教學面面俱到、串講串問的傳統(tǒng)做法,引導學生感受情感,揣摩寫法,并以學生研讀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研讀過程中,最大限度地開放課堂,還課堂給學生,在交流中,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豐富課文的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深入文本,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漲,所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以讀代講,以讀悟情
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以讀為本。閱讀教學,如果離開了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是理解內容,那樣的閱讀教學是殘缺的。閱讀教學一定要要以讀代講,以讀悟情。課文中描寫海鷗的句子寫得非常生動傳神,也十分感人。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整體感知情感、從析詞析句中理解情感、從課外拓展中升華情感皆是緊扣文本展開,圍繞情感教學,展開的是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如:“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理解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親人離別的悲痛。學生說:“外婆去世的時候,親人們就是海鷗那樣站成兩行為外婆送行?!蔽伊⒖套穯枺骸澳苷f說你當時的感受嗎?”她的眼睛里閃爍著淚光,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葬禮的情景。“我外婆對我最好了,她離開了我,再也不會和我玩了。所有人都哭了?!彼穆曇暨煅柿?。一種同情、悲痛之情油然升到在座每個同學的心里。如果我能繼續(xù)讓其他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那么情感的升華將到達頂點,體會親人離別的痛苦會更加深刻。我即時讓學生把這種情感融入到課文的朗讀之中。讓他們帶著各自的體驗讀一讀這段話,讓學生用心靈誦讀,用心體驗。
另外,在研讀老人愛海鷗的段落時,我讓學生抓住老人喂海鷗動作的詞語“小心地放”“退開一步”“撮起嘴”“順著欄桿邊走邊放”,學生在找出這些表示動作的詞語后,我又引導學生在這些詞語的前面加個“為什么”,以促進學生對詞語所表達情感的深入理解,從語言入手理解文本、理解人物感情、學習文章表達方法,從而激起了學生朗讀的興趣,真正達到以讀代講,以讀悟情的目的。
二,感受情感,升華主題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課文為學生展現(xiàn)了豐富的情感世界。課文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xiàn)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會作者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教學這部分,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老人與海鷗的和諧畫面,然后讓學生來描述畫面,并暢談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種涂抹在作品表層上的附麗品,而是深深地滲透在構成作品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個標點和每一個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鷗的重點段落,通過教師范讀,學生有聲有色地齊讀,讓學生展開想象,練習老人與海鷗之間可能會有的對話,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與海鷗的那份和諧快樂,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無私的愛。
情感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領學生正確體悟文本情感,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課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我充分引導學生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意會、感悟、體驗、產(chǎn)生同感,讓學生盡可能的進入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海鷗對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三、注重讀寫結合,進行超文本閱讀
寫應成為閱讀教學中不該淡出的環(huán)節(jié),讀寫應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我趁熱打鐵,順勢遷移,注重讀寫結合,在學生充分品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學生想象海鷗的鳴叫在訴說什么,特別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那群海鷗中的一個(“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設身處地的想象海鷗在傾訴些什么。想一想,再寫下來。寫話的過程,是練筆的過程,也是對文章感情的體會和升華的過程。
當學生在準確地領會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隨著情感蓄積加深情勢加劇,會產(chǎn)生急于噴發(fā)的動機,即出現(xiàn)了“情滿而溢發(fā)”的現(xiàn)象。我把握了學生急于瀉情的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達情意的途徑和佳機,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課文后,當學生們深深地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時,我設計了一個寫話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為老人寫一句祝福的話。這時學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點,完全迸發(fā)出來了?!白@先嗽谔熘`能夠安息,您放心地去吧,還有許多的人會來喂海鷗,會照顧您的兒女們的?!薄袄先耍m然走了,但是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活在海鷗們的心中。祝你在天堂開心快樂!”……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學生在課文學完后進行創(chuàng)編獻給海鷗老人的碑文。這是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智力發(fā)展情況設計的課文練習。特別拓展延伸閱讀,貫穿了“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的超文本閱讀,這也是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分層教學的需要而精心設計的。
這節(jié)課中,也暴露了我的一些教學中的不足,尤其是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還不夠精準,有時候重復了學生的發(fā)言,有時候僅僅對學法上作了指導,沒有圍繞目標做有效的評價。并且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需要對學生即性的、瞬時的評價,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的發(fā)展。怎樣才能獲得評價的客觀依據(jù)呢?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學會傾聽。我在這節(jié)課中傾聽學生的發(fā)言作的還不夠,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教師唯有用心傾聽,才有發(fā)言權,也能進行應時應地的評價。
口a教學反思篇3
課程分析:
在現(xiàn)實世界中,隨機現(xiàn)象是廣泛存在的,而隨機現(xiàn)象中存在著一定的規(guī)律性,從而使我們可以運用數(shù)學方法來定量地研究隨機現(xiàn)象;本節(jié)課正是引導學生從數(shù)量這一側面研究隨機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性。隨機事件的概率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諸如自動控制、通訊技術、軍事、氣象、水文、地質、經(jīng)濟等領域的應用非常普遍;通過對這一知識點的學習運用,使學生了解偶然性寓于必然之中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學習和體會數(shù)學的奇異美和應用美.
學情分析:
求隨機事件的概率,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接觸到一些類似的問題,所以在教學中學生并不感到陌生,關鍵是引導學生對“隨機事件的概率”這個重點、難點的掌握和突破,以及如何有具體問題轉化為抽象的概念。
設計思路:
對于“隨機事件的概率”,采用實驗探究和理論探究,通過設置問題情景、探究以及知識的遷移,側重于學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學習,促使學生多“動”;引導學生注重體驗,積極思維,通過探索理解隨機事件概率的本質.
教學媒體設計:
利用powerpoint制作課件,激發(fā)學生興趣,爭取使學生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時間.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隨機事件的定義和隨機事件的概率;
(2)過程與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化歸思想;
(3)情感與價值:使學生認識到研究隨機事件的概率是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幻燈片1)請同學們思考下列所述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學生觀察思考、感知對象??學生活動)
(師生共同活動)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運輸船隊常常受到德國潛艇的襲擊,當時,英美兩國限于實力,無力增派更多的護航艦,一時間,德軍的“潛艇戰(zhàn)”搞得盟軍焦頭爛額.
為此,有位美國海軍將領專門去請教了幾位數(shù)學家,數(shù)學家們運用概率論分析后得出,艦隊與敵潛艇相遇是一個隨機事件,從數(shù)學角度來看這一問題,它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一定數(shù)量的船(為100艘)編隊規(guī)模越小,編次就越多(為每次20艘,就要有5個編次),編次越多,與敵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美國海軍接受了數(shù)學家的建議,命令艦隊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體通過危險海域,然后各自駛向預定港口.結果奇跡出現(xiàn)了:盟軍艦隊遭襲被擊沉的概率由原來的25%降為1%,大大減少了損失,保證了物資的及時供應.
2、(出示幻燈片2)
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隨機事件?(應用概念判斷,加強理解學生活動)
3、請同學們再分別舉出一些例子(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生動手寫,然后投影)
二、觀察探索:由同學們自己動手做拋擲硬幣的實驗,觀察正面朝上事件的規(guī)律性。
歷史上曾有人作過拋擲硬幣的大量重復試驗,結果如下(出示幻燈片3)
拋擲次數(shù)(n)
正面向上次數(shù)(m)
頻率(m/n)
20xx
1061
0.5181
4040
20xx
0.5069
12000
6019
0.5016
24000
12012
0.5005
30000
14984
0.4996
72088
36124
0.5011我們可以看到,當拋擲硬幣的次數(shù)很多時,出現(xiàn)正面的頻率值m/n是穩(wěn)定的,接近于常數(shù)0.5,在它附近擺動.(出示幻燈片4)一般地,在大量重復進行同一試驗時,事件a發(fā)生的頻率m/n總接近于某個常數(shù),在它的附近擺動,這時就把這個常數(shù)叫做事件a的概率,記作p(a).教師強調:對于概率的定義,應注意以下幾點:
(1)求一個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是通過大量的重復試驗;
(2)只有當頻率在某個常數(shù)附近擺動時,這個常數(shù)才叫做事件a的概率;
(3)概率是頻率的穩(wěn)定值,而頻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4)概率反映了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
(5)必然事件的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為0,
因此0≤p(a)≤1;
2、例題分析:(出示幻燈片5)對某電視機廠生產(chǎn)的電視機進行抽樣檢測的數(shù)據(jù)如下:
抽取臺數(shù)
50
100
200
300
500
1000
優(yōu)等品數(shù)
40
92
192
285
478
954
優(yōu)等品頻率
(1)計算表中優(yōu)等品的各個頻率;
(2)該廠生產(chǎn)的電視機優(yōu)等品的概率是多少?
(學生自己完成,然后回答,教師通過投影再給出答案,比較后加以肯定)
四:總結提煉:1、隨機事件的概念,2、隨機事件的概率,3、概率的性質:0≤p(a)≤1(由學生歸納總結,老師補充.)
五、布置作業(yè)(出示幻燈片6)
教學反思
課上完了,心里一陣輕松:任務完成了。由于學生在生活中,初中數(shù)學學習中接觸過一點概率的內容,對于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定義,比照隨機事件自己總結,事實證明,在課堂上,任務都交給學生處理,同學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效果很好。
這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能夠通過拋擲硬幣的實驗,獲得正面向上的頻率,知道大量重復實驗時頻率可作為事件發(fā)生概率的估計值。在具體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義,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思考,認識概率是描述不確定現(xiàn)象規(guī)律的數(shù)學模型,發(fā)展隨機觀念。具體的方法應用圖表以及多媒體等工具,逐步認識到隨機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性;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并積極參與對數(shù)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交流中獲益。
概率研究隨機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這里既有隨機性,更有規(guī)律性,這是學生理解的重點與難點。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節(jié)課就從學生熟悉并感興趣的拋擲硬幣入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相同條件下重復進行試驗,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對隨機事件的隨機性以及隨機性中表現(xiàn)出的規(guī)律性的直接感知,從而形成對概念的正確理解。在課堂上學生們做實驗十分積極,基本上完成了我的預先設想。比如在事件的分析中,因為比較簡單,學生易于接受,回答問題積極踴躍,在做實驗中,有做的,有記錄的,分工合作,有條不紊,熱鬧而不混亂,回答實驗結果時,大膽仔細,數(shù)據(jù)到位,在總結規(guī)律時,也能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思慮很敏捷,說明學生真的在認真思考問題??傊?,效果明顯。但是在具體的問題上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學生們做的實驗結果并沒有在1/2左右徘徊,有的組差距還比較大;因為時間問題,實驗做的并不很仔細,對實驗的分析沒有想設計中那么完美等等.
教完之后,很多想法。我想下次如果再上這節(jié)課時,將給學生更多時間,讓學生們更充分的融會到自由學習,自主思考,交流合作中提煉結果的學習氛圍中。
在課堂上也有不如意的地方。教學大量使用多媒體,教師很少板書,可能使學生對個別問題的印象不很深刻,在學生做出實驗得到數(shù)據(jù)后,對數(shù)據(jù)的分析過快,對學生的分析點評不很到位,總結不多,這幾點沒有達到事先的教學設計。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需要以后教學中改進。
總之上完課后有一點讓我不再擔心:用新教材的理念,把課堂交給學生,把時間交給學生,也就把知識交給了學生。
口a教學反思篇4
上完課后,我問一個學習很認真的小姑娘,上完課后有什么感受,她說沒感覺。我好像覺得老師在課堂上白忙活了。下面我就在此反思這堂課到底問題出在何處。
這篇課文雖說難以理解,但本質上孩子是可以和印第安人在對大地的熱愛之情上產(chǎn)生共鳴的。如果能激發(fā)孩子們對大地純樸的珍愛情感,相信孩子們定會學有所獲或者說上完課后心靈有所觸動。
在教研組老師的幫助下,我備出了如下思路:
“眷戀”一詞貫穿全文,探討兩個問題: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文中為何會出現(xiàn)三次反復?
經(jīng)過幾次試課,我又做出了如下設計:
通過研讀第二自然段品味“這片土地”的美,通過研讀第三自然段體會印第安人與“這片土地”血脈相連的密切關系,再通過研讀三次反復讀出印第安人即將離開“這片土地”的復雜情緒,最后所有的眷戀與不舍都化作對白人的諄諄告誡,讓學生懂得“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我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在循環(huán)播報、檢查預習等環(huán)節(jié)中鏈接了課外關于印第安人生活的簡要資料,并通過學生交流希望學生能理解印第安人對土地的深深熱愛。然而,學生的確在老師的各種形式的渲染下朗讀了一遍又一遍,卻始終停留在文字的層面上,他們的情感上沒有任何共鳴。
課后,我想,如果我能在其中讓學生靜靜地想,靜靜地欣賞圖片,也許學生在內心沉靜之后會有些許感觸,印第安人也好,美國白人也好,中國孩子也好,所有人對純凈的大自然的愛戀應該是沒有民族和時空界限的,因此我不必為孩子們不理解印第安人或者美國西進運動那段歷史而過于擔憂,最關鍵的是孩子們也能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圣潔,珍愛這一切的情感理應油然而生。所以,就像我講課那天一早聽著校園里鳥兒枝頭歌唱,聞到割草機經(jīng)過后青草的新鮮味道,看到朝陽撒過綠葉紅花時的靜謐……我內心充滿對大自然的感恩,同時無比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如果我能讓孩子在課堂上也展開想象的翅膀,想到我感受的那些,用自己的話描述身邊美麗的點滴,也許他們自然就理解了印第安人對大地的情感。我應該在教學設計時尊重孩子的生活體驗,而不是自認為地去搜集一些資料、分析一些語句、灌輸給孩子一些情感。
另外,上課前,我還應在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設計之前,做一個純粹的讀者,用心感受這篇文章,再試著通過設計讓學生也能和自己有同感。當然,這種感受不是給孩子講明白的,而是通過引導具體語句讓他們自己體會到,所以我在課上犯了講得太多的毛病,這一點需要我今后有意識地去努力改正。
口a教學反思篇5
高二語文教學工作告一段落,感覺自己盡心盡力了,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仔細回顧起來,感覺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總結,需要提高。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甚至有些學生漠視語文,表現(xiàn)出了種種的消極心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夠,效率不高,確實值得反思?,F(xiàn)在我結合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不正確心態(tài)和解決方法做一下歸結。
一、學生的不當心態(tài)
1、漠視心理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文想寫多長就寫多長,不問質量與字數(shù),不關心老師給出的分數(shù)。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2、敷衍心理
一些學生學習被動,你讓他學點他就學點,你不說,他就不學。你讓他背書默寫,他磕磕巴巴也能背上來,但一寫就出現(xiàn)錯別字。這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滿足于老師提問時,有“我已學過了”的回答;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3、焦慮心理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焦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心理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雖然老師提出要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yǎng)語感,但其充耳不聞。真正遇到與教材有關的題目時,卻做不好。
二、自己的解決辦法
1、變更教學的內容
課堂上需注意充分調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所有學生的諸方面素質的主動、生動、全面、和諧、充分的發(fā)展,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主動把教師“一言堂”奪取的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本前提。如果只停留在滿足于口頭上、認識上的轉變觀念,不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變革教學行為,課堂上便不會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有鑒于此,我認為,應樹立“五不”意識,即: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不暗示;凡是學生能自主探索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不說;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教師應甘愿成為課堂的配角,不與學生搶風頭。
2、注重興趣的培養(yǎng)。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挂舱f:“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梢?,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chuàng)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時,《詩經(jīng)》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蔽蚁?,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進行成功教育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俗話也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二階段的學生更為重要。對于學困生,要鼓勵和引導他們,不能讓他們自暴自棄,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嘗試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自己邊教學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