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的教案優(yōu)秀7篇

時間:2022-11-02 作者:Fallinlove 備課教案

教案在制訂的時候,你們需要注意邏輯思路清晰,寫一篇教案可以幫助每位老師把控自己的教學節(jié)奏,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六年級的教案優(yōu)秀7篇,供大家參考。

六年級的教案優(yōu)秀7篇

六年級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喜歡的詩句。

2.理解兩首詩的內容,明白兩首詩中描寫的狐貍的不同之處。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在讀中感悟,交流體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們對事物的認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的內容。

突破方法:反復朗讀,比較感悟。

難點:體會作者的不同情感,提高我們對同一事物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的能力。

突破方法:在比較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探究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關于狐貍的相關資料。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在你們的心目中,狐貍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交流對狐貍的印象,或講述有關狐貍的故事)

2.看來你們對狐貍的看法有些片面,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關于狐貍的詩,你的看法一定會有變化的。

3.出示課題《詩二首》。

二、初讀感知

1.自讀《詩二首》,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準節(jié)奏,感知詩的`主要內容。

2.小組交流。

3.班內匯報。

(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

(2)感知詩的內容。

?狐貍的清白》中的狐貍是虛偽、貪婪、奸詐的。

?可愛的狐貍》中的狐貍是聰明、樂于助人、拼搏不息的。

三、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自讀、思考:《狐貍的清白》中,你從哪此詩句中感知到狐貍的虛偽、貪婪、奸詐?《可愛的狐貍》中,你從哪此詩句中感知到狐貍的可愛?

2.學生自讀,在書上圈點批注。

3.小組討論。

4.班內匯報。

(1)《狐貍的清白》通過土撥鼠的詢問、狐貍的自述、土撥鼠的回擊,辛辣地諷刺了一只自陳清白的狐貍。

狐貍自陳“冤枉”,“犧牲了安寧的健康”、別人“造謠中傷”、自己“清白”,一只虛偽、奸詐的狐貍鮮活地暴露在我們的面前。

土撥鼠說“……你滿嘴里都是雞毛?!边@是最好的見證,揭穿狐貍虛偽、貪婪、奸詐的真面目。

?可愛的狐貍》圍繞“可愛”展開,通過詩人為小狐貍鳴冤昭雪,歌頌了一位聰明、樂于助人、拼搏不息的小狐貍。

從偏見誤解入手,然后將誤解一一解除,來表現(xiàn)小狐貍的可愛。

“指責你騙取烏鴉的奶酪……誰讓它喜歡奉迎貪圖小便宜?”來歌頌小狐貍的聰明。

“你在農家偷過雞……那些危害人類的東西”表現(xiàn)小狐貍的樂于助人。

“你在白天奮力捕鼠……為生存你拼搏不息”表現(xiàn)小狐貍的拼搏不息。

5.有感情地朗讀,感悟作者的感情。

6.學生再讀兩首詩,思考:同寫狐貍,作者的感情不同:一個贊美,一個批判、揭露。我們有何看法,受到什么啟示呢?

(1)自讀、感悟。

(2)交流探討。

作者不同的感情來自作者不同的觀察、不同角度的認識,因而讓我們對同一事物可從不同低度去觀察認識,這樣才能真正地認識、了解事物。

四、課堂小結

學生自己總結這節(jié)課的收獲。

六年級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六年級下冊第107~108頁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研究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規(guī)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會利用圖形來解決一些有關數(shù)的問題。

2.讓學生經歷猜想與驗證的過程,體會和掌握數(shù)形結合、歸納推理、極限等基本數(shù)學思想。

重點難點:

探索數(shù)與形之間的聯(lián)系,尋找規(guī)律,并利用圖形來解決有關數(shù)的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探究了圖形中隱藏的數(shù)的規(guī)律,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有關數(shù)與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課題:數(shù)與形)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簡潔明了,有利于學生清楚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和方向。

二、探索發(fā)現(xiàn),學習新知

(一)教師與學生比賽算題

1.教師:你知道等于多少嗎?(學生:)

教師:那等于多少呢?(學生計算需要時間)教師緊接著說:我已經算好了,是,不信你算算。

2.只要按照這個分子是1,分母依次擴大2倍的規(guī)律寫下去,不管有多少個分數(shù)相加,我都能立馬算出結果。有的同學不相信是嗎?咱們試試就知道。為了方便,我請我們班計算最快的同學跟我一起算,看看結果是否相同。誰來出題?

在學生出題后,老師都能立刻算出結果,并且是正確的,學生感到很驚奇。

3.知道我為什么算得那么快嗎?因為我有一件神秘的法寶,你們也想知道嗎?

?設計意圖】一方面,教師通過與學生比賽計算速度,且每次老師勝利,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再通過教師幽默的語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為接下來學習例題做好鋪墊。

(二)借助正方形探究計算方法

1.這件法寶就是(師邊說邊課件出示一個正方形),讓我們來把它變一變,聰明的同學們一定能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2.進行演示講解。

(1)演示:用一個正方形表示1,先取它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紅),再剩下部分的一半就是正方形的(涂黃)。

六年級的教案篇3

?藏戲》

學習目標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yōu)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通過網(wǎng)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 出示黑格爾的話: 哪個民族有戲劇,就標志著這個民族走向成熟,戲劇是一個民族開化的民族生活的產物。

——黑格爾

2.中華民族戲曲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有據(jù)可考的就有275個劇種。你知道哪些劇種呢?下面我們來聽幾段戲曲,看看你能不能說出他們分別是什么劇種?(課件播放,學生猜一猜他們分別是什么劇種。)

3.你能說說戲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4.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了解的這個劇種啊,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比國粹京劇還早400多年,被稱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戲(板書課題,齊讀),跟其他劇種相比,藏戲有著怎樣的表演特色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5.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讓我們先來讀讀學習提示,想一想這段話告訴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戲?(根據(jù)回答板書:形成、特色)

二、讀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注意默讀的速度。讀后劃出文中不懂的詞語,利用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讀懂的詞語。

3.速讀課文,思考:課文哪些段講了藏戲的形成,哪些段介紹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讀后交流、梳理:4-7段講的是藏戲的形成,8-20段講的是藏戲的藝術特色。

4.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三、朗讀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一)讀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戲的特點

1.指名讀前三自然段。

2. 這三個都是什么句?回憶一下反問句的作用,那么作者連用三個排比式的反問句,想強調什么? 又想表達強烈的什么感情呢?再讀讀句子,看誰能讀出

問號背后的東西?

(強調藏戲的特點,表達強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情感再讀一讀這三個句子。

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二)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

1.課文哪幾段具體描寫了這三個特點?

2. 默讀8—20小節(jié),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體會藏戲的面具不但每一種顏色都有它的象征意義,顏色和形狀還非常地夸張。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這在戲曲表演中是多么獨特的現(xiàn)象啊,難怪作者一開始就這么贊嘆——齊讀課文第1句。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臺的藏戲簡陋到什么程度?從那里體會到?結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臺與華麗的燈光做背景的其他戲曲比起來,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伴奏,在觀眾團團圍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戲顯得多么質樸、多么大氣、多么豪邁啊!齊讀17、18小節(jié)。難怪作者會這么贊嘆—齊讀課文第二句話。

5.自由讀19、20小節(jié),你還了解到藏戲的什么特點?

6.沒有舞臺,席地而唱,演出時戴著面具,一部戲一唱就是三五天,這在戲曲表演中是多么獨特、多么稀有啊,難怪作者開篇就用了三個排比反問句來表達心中強烈的贊嘆和自豪之情(齊讀1—3小節(jié))

四、了解藏戲的形成

這么獨具特色的藏戲是怎么形成的呢?這里面還有一個美麗感人的傳說故事呢,(板書:傳說)請大家自由讀讀4—7小節(jié)。

六年級的教案篇4

消失了的恐龍

過程與方法:●能夠對生物的進化、適應和滅絕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

科學知識:●對有關恐龍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到人應與環(huán)境和諧相處。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有關,有關恐龍種類、生活方式及絕滅原因的圖文資料?!駥W生準備:紙板、石膏粉、布條、水粉顏料、鐵絲、報紙、膠紙帶等制作恐龍模型的材料。

教學步驟:本課教學時間為兩課時。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有關恐龍和其他滅絕及瀕危動物資料。

1、研究與恐龍有關的問題。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進行研究,最后寫出一份研究報告,然后在班級內交流。

2、搞一個恐龍博覽會。每個小組可根據(jù)愛好選擇其中的活動,做一兩件作品。

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恐龍頭骨復印件、恐龍爪子的制作過程圖。

如有條件,教師最好課前制作好樣品。如果課堂教學時間不夠,教師可鼓勵學生課后完成。

3、了解其他已滅絕或瀕危的動物,并調查它們滅絕或瀕臨滅絕的原因。教師一定要要求學生通過各種信息源,調查相關資料,讓他們有一次心靈上的震撼。

4、討論:恐龍等物種的滅絕給我們什么啟示。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到環(huán)境對生物的制約作用,使他們感悟到,如果人類再無視自然規(guī)律,肆意破壞自然環(huán)境,那么,人類也終將退出生命的舞臺。

六年級的教案篇5

一、說教材

?百分數(shù)的應用(三)》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有兩個層次的基礎:用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和百分數(shù)知識的學習。同時,本課的學習還將是學生初中代數(shù)學習的知識基礎。

本課的編排是這樣的,教材呈現(xiàn)出一幅笑笑媽媽記錄的家庭消費情況統(tǒng)計表以及針對表格提出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和課后閱讀資料主要是體現(xiàn)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而第二問則是本課的重點所在。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本課編排特點,我將本課目標設定為以下兩點

1.通過探索、交流、比較,使學生掌握根據(jù)百分數(shù)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體會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與人交流以及運用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根據(jù)百分數(shù)的意義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找準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二、說教法與學法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一堂好的數(shù)學課,最終目標是學習能力和數(shù)學思想的培養(yǎng),而應用于生活則是這個目標的價值所在。為此,在本課中我將主要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探究交流自主構建。

2.聯(lián)系生活體驗價值。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較、聯(lián)系生活都是學習本課的有效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分為3大塊:閱讀資料,導入新課自主探究,分析比較拓展思路,學以致用。

課始,閱讀資料,導入新課。課件出示教材中的閱讀材料關于恩格爾系數(shù)的介紹。請學生帶著下列問題獨立閱讀恩格爾系數(shù)指什么?結合課前收集的數(shù)據(jù)你能計算出你家的恩格爾系數(shù),并對此做出科學解釋嗎?,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反饋并小結得出:百分數(sh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百分數(shù)的應用(三)。

選擇這一導入而沒有選擇復習導入有以下3點考慮:1.這樣導入一下子拉近了數(shù)學與學生生活的距離。2.對恩格爾系數(shù)的學習能更好的體現(xiàn)教材的編寫意圖。3.如果選擇前面學過的列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shù)問題或用分數(shù)問題復習導入,雖然能幫學生尋找知識的生長點和鏈接點,以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但壓縮了學生的探索空間。所以不設相應的復習題就是為了讓學生主動尋找新的知識生長點,感悟新的學習方法以達到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課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較分為3個層次:循序漸進,動態(tài)示題探究交流,夯實基礎比較優(yōu)化,激活思維。

首先:循序漸進,動態(tài)示題。笑笑也調查了一份他們家的食品支出情況,我們去看一看然后運用課件將表格中的第一排數(shù)據(jù)一一出示,讓學生分別判斷處于什么生活水平,然后再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樣逐一出示,能夠讓學生的觀察視野隨著時間的推移,直觀的發(fā)現(xiàn)笑笑家生活水平從貧困溫飽接近小康的巨大變化,感受到這些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張表格。這時,我將問題(1)去掉,因為它已經在動態(tài)出示表格的過程中完成了,直接將問題(2)改成(1)隨著表格一起出現(xiàn):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這個家庭的總支出嗎?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環(huán)節(jié)和比較優(yōu)化環(huán)節(jié)。

探究交流,夯實基礎。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以下4步完成

1.獨立審題,并嘗試畫圖、列式、解答。

2.小組內交流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饋。

獨立完成有利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親歷知識的形成,以達到自主建構。交流想法則是用語言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再一次論證,展現(xiàn)。

而在展示方法這一步,由于前面的學習基礎,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用方程來解這道題,主要有65%X-35%X=210,也有可能會出現(xiàn)這一種(65%-35%)X=210,當然也不排除少數(shù)同學用算術方法---210(65%-35%)。所以將這三種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饋的時侯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尤其是對等量關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種65%X-35%X=210根據(jù)要求,學生一般都會先畫出線段圖,那么首先要讓學生根據(jù)線段圖說出圖意,其次說出列方程的根據(jù):你是抓住哪句話來分析的?通過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關系:食品支出的錢數(shù)-其他支出的錢數(shù)=210元,再根據(jù)等量關系說出所列方程的含義:65%X、35%X分別表示什么?以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并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于(65%-35%)X=210雖然從算式來看只是在第一種的基礎上運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實際上他們所依據(jù)的數(shù)量關系是完全不一樣的,可適時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程方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期間對于學生因為粗心比較容易犯的錯誤,要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討論錯的原因。總之,對于基礎好的同學多放手,給他們探索的空間,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基礎差的學生既要讓他們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時給予引導。

比較優(yōu)化,激活思維環(huán)節(jié):新課標倡導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此類問題,因為這種順向思維的方法,既化難為易,又加強了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銜接。因此,針對學生展示出的列方程和算術2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比較評價你喜歡哪一種方法?討論得出列方程的方法可根據(jù)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直接列出方程式,便于理解;同時指出列方程這種方法在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實際生活中將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試一試的第2題(2)20xx年,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兩項支出一共540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

來鞏固所學。由于第一題(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這個家庭的總支出是多少元?與例題是重復的,所以刪掉。而第(2)題作為例題的延伸和對主題資源的有效利用做為課堂練習。

課尾拓展思路,學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學習比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練習題和例題基本處于同一層次水平,所以我在豐富練習的內容和形式以及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這兩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據(jù)此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

1.某班在一次數(shù)學單元訓練中這道題是從扇形圖的練習形式以及涵蓋了基本訓練、變式訓練、發(fā)散訓練的練習內容兩方面豐富了本課,其意圖是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數(shù)學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環(huán)保意識的培養(yǎng)。 第二道題選用的材料是《我國前三季度全國財政收入情況》的財經報道。

2.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大局面下,我國經濟率先崛起。截至9月份,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515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3%,其中中央本級收入27526.8億元,同比增1.6%,地方本級收入23992.07億元同比增長9.8% 問題: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知道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并列出算式? 這道題的數(shù)據(jù)雖然復雜不方便計算,但是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材料的真實性。其傾向性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搜集、提取信息并加以綜合運用的能力。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本課的板書: 因為本課本著放手讓學生探索的定位思想,所以板書的設計遵循黑板是學生的試驗田的原則,除了教師板書課題及一些重點要求外,主要是學生上來展示他們的解題方法。

就是這樣,一堂樸實數(shù)學課的探究與應用,就此結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專家與同仁的指導。謝謝!

六年級的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綜合解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準確計算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正確計算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教具學具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筆算下面各題。

24÷4+16×5-37 46+50×[(900-90)÷9]

提問: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2.計算下面各題。

二、教學實施

(5)分析運算順序。

提問:這兩個算式里分別含有幾級運算?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讓學生回答,并說明運算順序。全班同學各自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2.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33頁“做一做”。

學生說明運算順序。

3.變式練習。

學生可以先討論怎樣計算,再明確順序進行計算。

老師說明:一般情況下,在分數(shù)、小數(shù)混合的式子里,通常把小數(shù)化成分數(shù)進行計算。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填空。

四、思維訓練參考答案

思維訓練

1.d 2.略

教材習題

教材第33頁做一做

板書設計

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運算順序

(1)不含括號的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一個分數(shù)混合運算算式里,如果只

含有同一級運算,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先算第二

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

(2)有括號的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一個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算式里,如果既

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

備課參考教材與學情分析

例3以吃藥片為題材,通過解決問題,引出涉及分數(shù)除法的混合運算,使學生看到已經掌握的混合運算順序,同樣適用于分數(shù)運算。例3下面的“做一做”是需要用到分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課堂設計說明

1.加強意義理解,加強分數(shù)除法與整數(shù)除法、分數(shù)乘法的聯(lián)系,加強復習,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進行自主探索。

2.通過解決問題,理解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例3時,可以先復習以前學過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出示例題后,可以讓學生先說出已知條件與問題,再說說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梢詮膯栴}入手想,也可以從條件出發(fā)思考。列出綜合算式后,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3.注重直觀操作,滲透數(shù)學的思想和學習方法。

直觀操作——主要體現(xiàn)在計算方法的理解過程中。在例題教學和習題練習中,關注學困生的情況,需要多次演示,強化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

六年級的教案篇7

課 題

第四單元:通信技術初步 第二課:通信技術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現(xiàn)代生活中裳的通信技術;了解現(xiàn)代通信及其發(fā)展趨勢。

能力目標

學會使用生活中的通信技術進行交流,能因地制宜地選取通信工具。

情感目標

了解現(xiàn)代通信技術是每個人必須學習和掌握的,理解通信技術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必備技能和基本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通信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調試凌波電子教室

教學過程

情境創(chuàng)設

激發(fā)興趣

談話導課:你有事要告訴遠方的親人或朋友,你一般采用什么方法?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自學課本p54-57

探究

1、通信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

1)通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

書信、廣播、電視、絡來接受遠程教育資源和教育信息

常用的緊急求救電話號碼

2)通信技術在商業(yè)中的應用

絡銷售、電視銷售、電話銷售

2、通信技術與智能機器人

智能機器人的分類

3、健康地使用通信技術

合作學習

釋疑解難

1、現(xiàn)代通信技術對生活的負面影響,如何才能負責地使用通信技術工具。

2、手機或絡上的虛假信息有哪些?如何防止利用手機或絡進行的詐騙?

實踐創(chuàng)作

展示

1、常年在外的海員,你認為他們應該拾下列哪種通信工具?

a、 小靈通b、普通蜂窩移動電話c、衛(wèi)星移動手機

2、你在外地地姐姐想看一看你剛寫的文章,你如何用最快的方式傳遞給她呢?

3、談談你見過或使用過的手機,它有哪些功能,你希望未來的手機具備哪些功能?

梳理

拓展延伸

你能能說通信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