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老師都需要在上課前寫好自己的教案,教案的內容一定要圍繞我們的教學目標進行思考,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教案精選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的方法,提高計算能力,會用除法估算和
口算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能根據倍的意義,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鞏固用一位數除的口算、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合理地進行除法估算;正確解決有關倍數關系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前兩節(jié)課我們分別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和估算,這節(jié)課我們專門來進行有關練習,來進一步鞏固除法口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還要用口算或估算
的辦法解決實際問題,看誰最有收獲。
二、組織練習
1.專項練習
(1)口算
第一組:
30÷3400÷29000÷3
60÷2800÷45000÷5
學生先口算,再從各列中任選一個算式說說口算方法。
第二組:
16÷2=30÷5=21÷7=
160÷2=300÷5=210÷7=
1600÷2=3000÷5=2100÷7=
第三組
6÷2=8÷4=9÷3=
72÷9=36÷6=32÷8=
先口算,再觀察每列中三道算式,說說有什么發(fā)現;比一比第一、第二列,說說有什么變化,為什么?
(2)估算
第一組:
71÷8181÷2359÷6
440÷9138÷7323÷4
先獨立估算,有困難的可以找老師幫忙,或把難題直接寫到黑板上。集體交流,如果出現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第二組:用你喜歡的方法估一估。
125÷2297÷4378÷5435÷7469÷8194÷6
學生練習后交流。
2.解決問題
(1)教科書第17頁第4題。
學生讀題后問:本題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可以用哪種計算?(口算、估算)
指名板演,集體校對。
(2)教科書第18頁第6題。
學生獨立填寫空格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結:有關倍數關系的問題中,求一倍數的要用除法去計算。
(3)第18頁第7題。
有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會計算56÷4和64÷4嗎?我們后面將學習他們。
(4)挑戰(zhàn)題:a第18頁第8題。
b找規(guī)律填數
481632()
24381279()
25112347(),
824123618()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又有什么收獲?你現在是怎樣看待除法口算、除法估算的?
四、作業(yè)布置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9頁。
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方法,感受積的變化規(guī)律。
2、能比較熟練進行因數是整十的乘法計算,并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找到整十數相乘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難點
進行因數是整十的乘法計算。
教具準備
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說一說。
學生說出口算結果后,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特別是因數末尾有0的計算。
二、揭示課題
1、老師肯定剛才學生的回答。
2、指出復習題的題目特征:多位數乘一位數。
3、揭示新課題。
師:今天,我們接著學習乘法知識。
板書課題:乘法
三、講授新課
1、教學“找規(guī)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組算式。
1)學生獨立計算,回答結果。
2)提出問題:為什么50×10等于500呢?
這道算式的因數都是幾位數?(兩位數)
教師說明,多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規(guī)律是否適用于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有待于同學們去探索?,F在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說明。
第一:50×10表示50個10相加,從數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組算式:(學生回答算式結果,教師添上得數。交流30×20,12×40,120×40的計算過程。)
(2)探索規(guī)律。
1)引導學生觀察三組算式。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2)學生討論,交流。
3)小組發(fā)言。
4)教師小結。
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guī)律: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積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嘗試練習。
(1)根據大家發(fā)現的規(guī)律,我們來計算兩道題。
40×30140×30
(2)讓學生獨立完成,回答算式結果,教師巡視,輔導個別學生,了解掌握情況。
(3)最后歸納計算程序,明確步驟:如140×30,先計算14×3=42;再添上原來因數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試一試。
課文第27頁“試一試”的第1、2題。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yè)。
課本第28頁“練一練”的第1-4題。
先由學生獨立解答,然后口答結果,全班統(tǒng)一結果。
五、作業(yè)設計
課本第28頁“練一練”的第5題。
六、板書設計
找規(guī)律
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guī)律:先計算末尾0前面數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積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教案篇3
教案內容: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繼續(xù)教學三年級數學,通過兩年半的學習,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個別學生思維比較靈活,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較濃,但也有個別學生懶散,接受力不強,成績不太理想,本學期將重點抓好后進生的培養(yǎng)。
二、教學內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轉乘法觀察物體千米和噸軸對稱圖形認識分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統(tǒng)計認識小數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數與代數:
·會口算整百數除以一位數(商是整百數或整十數)、比較容易的幾百幾十除以一位數、比較容易的兩位數乘整十數。
·能筆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包括商中間、末尾有0的情況)、兩位數乘兩位數(包括列比較簡便的豎式計算兩位數乘整十數),能筆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能估計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是幾百多或幾十多,估計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大約是多少。能說出估計的過程與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初步理解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
·能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能讀寫一位小數和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認識年、月、日,能區(qū)分大月、小月,能判斷平年、閏年,能計算一個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數。
·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噸。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空間與圖形:
·能指出由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拼搭成的物體的三視圖,能根據比較簡單的視圖要求拼搭物體。
·結合實例感知生活中常見的平移、旋轉、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平移,能動手制作簡單的軸對稱圖形。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選用適宜的面積單位估計、測量、表達圖形的`面積。探索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計算或估計有關的面積。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統(tǒng)計與概率:
·結合實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
·會求一組簡單數據的平均數(限結果是整數)。
·會用平均數描述一組數據的狀況
會用平均數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2.數學思考方面。
·經歷在實際情境中認識分數、小數的過程.學習用數描述、表達現實世界中的現象,發(fā)展數感。
·經歷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探索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與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數加、減法的過程,發(fā)展抽象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在應用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發(fā)展抽象思維。
·在簡單的物體及其三視圖的相互轉化活動中,在研究平移、旋轉、對稱現象的數學活動中
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教案篇4
教學內容: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圓片數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導入新課
1、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三、教學例4、例5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是怎樣想的?/p>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guī)ё舆M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倍。
(4)在花帶子的后面再添上一段,現在花帶子的長有這樣的幾份,那么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赌兀吭偬砩?段呢?
(5)在灰?guī)ё拥暮竺婕由弦欢巍?/p>
我們把現在灰?guī)ё拥?長看作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現在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是怎樣想的?/p>
(6)我們把現在灰?guī)ё拥拈L看作是1份,那么花帶子的長就有這樣的幾份?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又是怎樣想的?/p>
四、應用拓展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數除兩位數、除整百整十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迅速地進行口算.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口算和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用一位數除的算理,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1.口答
(1)24是由幾個十、幾個一組成的?84呢?
(2)42個十,90個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課:
出示主題圖:
根據你的觀察,你看看這幅圖里面有哪些數學信息?
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識解決途中提出的問題嗎?
1.3次就能運完這60箱,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和你小組里的同學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們手中的工具幫助你說明你的思路。
小組匯報:解題思路
(1)想口訣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個問題輕松解決,第二個問題也沒問題
2.王叔叔有600箱西紅柿,他也運3次就運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里面說說。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運240箱黃瓜,也運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運多少箱?
240÷3=
這題如何考慮?
4.小結:除數是一位數的口算除法,在計算時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訣,還可以用以前學的乘法運算來思考,還可以用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只要能正確的計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課堂練習:做一做
知識介紹:除號的由來
三年級數學加與減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jié),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顒又写_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fā)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fā)嗎?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姆较?。——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 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