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是為了更好的將知識傳播給學生們,教案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們肯定要強調(diào)聯(lián)系實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四上語文教案及反思5篇,感謝您的參閱。
四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1
——《師恩難忘》一課文質(zhì)兼美、情感至深。記敘了作家劉紹棠童年時代的啟蒙老師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生動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做人的道理。從而培養(yǎng)了作者對文學的熱愛,引導他走上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道路。文章內(nèi)容雖然簡單,且只舉了一個故事的例子,但是字里行間透出的是老師的智慧、老師對學生的負責與關心以及作者對田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如何讓學生理解“作者為何難忘師恩”這個問題并激發(fā)起學生的感恩之火呢?
教學中,我緊扣關鍵詞語“娓娓動聽”、“身臨其境”、“引人入勝”等想象田老師把古詩改編成動人的故事來講課的經(jīng)過,引導學生細心體會老師不僅教給了學生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不忘教導學生做人……使學生深入體會到老師的“恩”和對學生的愛。然后,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帶著學生感受作者對老師的喜愛、敬佩和感激之情,理解感悟文中重點句子——“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p>
抓句子和抓詞語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一個重點句:“我在田老師那里學習了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這個唯美的句子是一個比喻句,學生很容易就發(fā)現(xiàn)了這點;然后,讓學生通過句子理解田老師對作者影響之大后。學生談了很多,也表現(xiàn)出了對文中田老師的敬佩。這時的學生便與課本產(chǎn)生了共鳴,也就更明白這也是令作者難忘的“恩情”。而最后一小節(jié)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句,學生本來不明白,我指導學生先理解兩個“樹”的不同意思,再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理解句子的意思,學生從中感受到培養(yǎng)一個人才的不容易,從而對老師的敬佩之情更深了。課后,我抓住第29個教師節(jié)即將來臨的契機,讓學生完成一些與“謝師恩”有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如做一張祝??ǎ瑢懸粚懽约旱睦蠋煹?,相信學生從內(nèi)心迸發(fā)的對老師的感恩之心會更讓人感動!
四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2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力,激發(fā)主體意識的前提。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我就設計了讓學生表演課本劇的方式,用形象的肢體語言來再現(xiàn)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采取這種方式:
一是,寓言本身故事性強,情節(jié)簡單,適合學生表演;
二是,讓學生在學習群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進行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三是,可以通過形象的語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利于正確的理解寓意;
四是,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是,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
在課前我布置女同學完成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就在科代表的主持之下,精心策劃,分工合作,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她們采取啞劇的形式,還準備了道具,表演很成功,贏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作為初一的學生這是很難得的,而且學生很有興趣上臺表演。從課堂上其他同學的反應來看,學生都比較喜歡這種形式。因此師生就在一種輕松、融洽的氣氛中開始了課堂學習。
因為這則寓言故事情節(jié)簡單,寓意不難理解,在“整體感知”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兩個小題目,訓練學生用簡單語言概括故事的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從文中找出關鍵的語句并能分析提煉出寓意。我抓住了“凡是”這個關鍵詞語讓學生認識到遇到厄運具有普遍的意義,因此我們要對自己遭遇苦難有足夠的精神準備,切不可懷僥幸心理,認為苦難只會落在別人頭上。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得很順利。
四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3
首先回顧一下自己備課的過程。雖然選講這一課,但是總覺得這篇課文并不好講。我多次閱讀了課文,上網(wǎng)查找了別的老師的教案想要從中獲得啟示。但是網(wǎng)上的教案大都如出一轍,覺得不是很滿意。所以決定不使用或借鑒別人的教案,自己獨立來備這一課。如果找到了備課的一個明晰的思路,備課的其他過程就會非常流暢。但是我想了很長時間沒有找到一個明確的思路。真有那種“苦苦思索,求之不得”的挫敗感。尋找思路的這個過程是艱苦的,整整想了兩天的時間,講課的思路才逐漸在腦子里形成了。思路一旦形成就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然后根據(jù)思路設計了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組織語言。頭天備好了課,第二天再拿出來看看又發(fā)現(xiàn)有不少地方設計得不合理,反反復復修改了幾次才最終確定了教案。周二時又進行了說課,聽取了幾位領導老師的意見,又再次進行了修改。
再來說說我授課過程的感受,這節(jié)課我授課的理念就是:“以讀代講”。雖然在課堂上有提問,但是提問的量不多,問題也不深,主要是通過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來感悟到居里夫人的美。講課過程中,在課前我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我自己深深受到了感動,并且為居里夫人身上的精神所折服。在授課過程我把這種感動化為激情帶到課堂中,我的這種深情在感動自己的同時也感染了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朗讀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這是自己做的比較成功的地方。當然自己也感到了明顯的不足,比如學生的思維并不活躍等。
講完課之后牟校長給我進行了評課,讓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從牟校長的評課中我才認識到了自己的課在設計上是存在很大缺陷的。“一個人的眼界和智慧難免囿于一隅,不夠開闊?!薄犊缭桨倌甑拿利悺肥堑谄邌卧牡谝黄n文,第七單元的主題是 “科學精神”,單元導語中非常明確地給出了學習要求。從單元導語導入課文的設計可能簡單,可能不夠精彩,但是確實是最貼切的。沒有從單元導入課文,是一個考慮不周的地方。
在引領學生體會居里夫人的美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居里夫人的外表美,直接出示了后來她變得不美的語段,并把這種美總結(jié)為“勇于探索的忘我之美”。從文字上看從第二自然段跳到了第四自然段,這是一個明顯的跳躍;然后再回到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居里夫婦發(fā)現(xiàn)的鐳的語段,并把這種美總結(jié)為“堅定執(zhí)著、勇于探索之美”。學生沒有辦法清楚地區(qū)分這兩種美。從實質(zhì)上看先是因為居里夫人在發(fā)現(xiàn)鐳和研究鐳的過程中,才損害了健康與美麗;而并非失去了健康美貌之后才再去發(fā)現(xiàn)探尋鐳??梢哉f自己把這種本末的關系弄反了,這既不符合學生的的思維規(guī)律,也不符合教學規(guī)律。這又是一個明顯的缺陷。
?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我處理了幾句,但對有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則采取了回避態(tài)度。特別是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是直接描寫居里夫人科學精神的句子,這一句直擊主題,這一句沒有處理是非常失誤的。如果這一句處理得當,主題會進一步深化,也會無形中加深學生對居里夫人的了解。
課文中沒有指明鐳的作用和應用,使學生對居里夫人在科學上的巨大貢獻的感受非常單薄,如果能夠補充鐳的應用,居里夫人一生所獲榮譽等相關資料,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這一點我雖然想到了,但是在備課時也沒有體現(xiàn)出來。一節(jié)課上完學生已經(jīng)對居里夫人充滿了欽佩,但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同學認為居里夫人為了科學研究而失去了健康美麗甚至是生命是不值得的。所以如果布置學生閱讀《瑪麗.居里傳》會讓學生更為全面的認識和了解居里夫人,這樣他們就會真正理解和認同居里夫人的做法了。
牟校長在評課過程中反復提到了一詞“打磨”,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一節(jié)好課是要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打磨的。。 “我踩到荊棘,才曉得它不是花朵。”這節(jié)課中的許多地方是自己精心設計的,如果不講,不能發(fā)現(xiàn)這樣的設計是不好的。講課不能怕講得不好,不能怕錯,只有錯過了,經(jīng)過嘗試才能知道如何講是對的,是好的。打磨過程中必須有取舍,把自己精心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去掉,真有不舍的的心情!但這正體現(xiàn)了我們對一節(jié)課的“打磨”?!按颉笔谴蛟欤蛟熳约旱娘L格,也是打倒,打倒自己認為精彩但其實不好的設計。正如《詩經(jīng)》中所提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只有做到一次次的切磋琢磨,才能把一塊頑石變成美玉,才能把一節(jié)課打造成精品課例。
泰戈爾曾經(jīng)說過:“只有經(jīng)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創(chuàng)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我想一個師者也要經(jīng)過一次次的磨練才能把課講好。完美并不存在,但是我們可以走在一直追求完美的路上!
四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4
字:醒、祝、忘、熊、拿、按、送
詞:可愛、禮物、生日
重點句子:
1、媽媽走過來,祝小云生日快樂。小云問媽媽:“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媽媽笑著說:“我忘了?!?/p>
2、吃過早飯,媽媽要去上班,拿起包一看,里面裝著一只布熊。
3、她正要往外拿,小云跑過來按住媽媽的手,說:“媽媽,這個布熊是我送您的生日禮物。您總是忘了自己的生日,今天我把生日借給您!”
主要內(nèi)容:
?借生日》主要講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只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并將布熊送給媽媽,體現(xiàn)了母女真情。
小學一年級語文《借生日》教案
教材分析
課文說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個小故事,小云生日那天,媽媽送給她一只布熊。因為媽媽總是忘記自己的生日,小云就想把生日借給媽媽,并將布熊送給媽媽。全文語言淺顯,體現(xiàn)了母女真情。
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今、正、雨、兩”4個字。認識2個偏旁“饣、牛”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中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具準備
?生日歌》錄音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饣、?!?/p>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小云借生日給媽媽的原因。
教學重點
認識生活和朗讀課文,從故事了解母女間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1、放生日歌曲,提問:誰知道“生日”是指哪一天,每個人都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
2、平日里,你們會向別人借東西,也會把東西借給別人,聽說過借生日嗎?出示課題18、借生日
二、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2、提問:課文中誰把生日借給誰?“我”指的是誰?
3、再讀課文,共分幾個自然段?你想讀哪個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
1、指名讀1、2自然段
2、認識兩段中的生字
3、小云的媽媽說自己把生日給忘了,媽媽真得是忘了嗎?(小云的媽媽并非忘記了自己的生日,而是只想到別人)
4、指導朗讀
“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沒見過媽媽過生日,小云感到疑惑,要突出“從來”,讀出納悶的語氣。
四、學習三、四自然段
1、指名接讀三、四自然段
2、小云把生日借給媽媽前,心里會想些什么?(大家討論后,明白小云在媽媽的影響下,懂得了關心媽媽,同學們應該向她學習)
3、指導朗讀
最后兩句話是她經(jīng)過思考想出的辦法,要讀出肯定的語氣,表現(xiàn)出小云的天真可愛。
五、全文朗讀
1、分角色朗讀課文,師生讀,同學與同學讀
2、配《生日歌》讀
六、擴展活動
親手作一件小禮物送給爸爸媽媽,并說一句祝福的話。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書寫本課4個生字
3、指導完成課后練習讀讀說說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正、怎、飯、拿”等字的讀音
2、分析字形,用不同的'辦法來記憶
指導寫字
今:撇尖低,捺腳稍高,開口度大,撇捺相接處,點和橫收筆都在豎中線上。
正:注意橫,豎的長度,第二橫是長橫的一半,左豎是右豎的一半,最后一橫長,稍凸起托連豎。
雨:“冂”要寬,蹭的豎,不出框,最后四點兩兩對稱,如隔窗看檐下的雨水均勻滴下。
兩:“冂”內(nèi)兩個“人”字分布均勻,“人”的“捺”均變?yōu)椤包c”。
3、學生寫字,老師巡回指導
三、復習鞏固
1、復習課文內(nèi)容,完成課后練習題
⑴先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提示:紅花中的字可以做詞頭,也可做詞尾
2、分小組比賽
3、每組選出代表,全班比賽
四、想象故事的結(jié)尾
1、請同學們編出故事的結(jié)尾
2、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五、講評小結(jié)
四上語文教案及反思篇5
習作:大樹和小鳥(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豐富的想像,把想像到的寫下來。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將“大樹”和“小鳥”聯(lián)系起來想像,編出有簡單情節(jié)的故事。
教學難點:將“大樹”和“小鳥”聯(lián)系起來想像,編出有簡單情節(jié)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明確題目要求,啟發(fā)想像:
1、分別出示“大樹”和“小鳥”兩個詞語,請學生說一說:大樹什么樣?什么樣的小鳥?
(枝葉茂盛的大樹;瀕臨滅絕的大樹;很神奇的大樹;有了病蟲害的大樹……)
(美麗的小鳥;稀有的小鳥;會捉蟲的小鳥;暫時棲息準備遷徙的小鳥……)
2、要求學生把大樹和小鳥聯(lián)系起來進行想像,編一個完整的故事。
3、你還可以把什么聯(lián)系起來想像編故事,試著說說。
(大海和小魚;莊稼和土地等;小河與麥苗……)
二、口語表達:
1、學生用語言表達想象內(nèi)容
2、教師聽取學生匯報,規(guī)范學生語言,鼓勵大膽想像,提倡與眾不同。
重點指導:把故事情節(jié)說具體。
3、可采取追問
三、指導書寫:
1、提出書寫要求: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不寫錯別字。
2、學生進行。
四、修改習作:
1、寫完后讀一讀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主要看語句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
2、請一人讀習作,然后全班進行點評。
3、同桌互相讀習作,互相修改。
五、課堂:表揚想像豐富的同學,提倡與眾不同,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
六、作業(yè):進一步想像,使自己編的故事情節(jié)更合理,想像更豐富。
習作:大樹和小鳥(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對習作進行點評,讓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
2、培養(yǎng)學生修改習作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講評,使學生找出不足,學會修改,形成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講評,使學生找出不足,學會修改,形成能力。
教學過程:
一、點評習作:
1、習作整體情況。
2、表揚優(yōu)點,指出不足(舉例子)。
3、學生討論修改意見。
二、修改習作:
1、學生對習作進行修改
2、教師巡視,重點指導寫話困難的學生。
三、作業(yè):發(fā)散思維,進一步想想,你還能編出誰和誰的故事,試著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