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與教學工作是不可分離的,所以制定十分重要,教師必須要會寫詳細的教案,這是教師必備的技能,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江南k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江南k教案篇1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詞是我國文學藝術(shù)中的瑰寶,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詞教學應讓學生在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引領(lǐng)學生走進民族文化的殿堂,從而熱愛古詩詞。在新課程標準中也對小學生提出了要背誦古詩詞不得少于80篇的要求。由此可見,使孩子們潛移默化的陶醉于其中從而陶冶孩子們的情操是很重要的。
?憶江南》是古詩詞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真切有力地表達了對江南的思念眷戀之情。然而,江南之春,無所不在,美不勝收?!敖虾谩保昂谩痹谀膬耗??并不是“紅勝火的江花”和“綠如藍的江水”所能概括的。詞中的一個“好”字,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遐想,也只有真正理解了這個“好”字,才能欣賞到真正的江南之春。以下是龍港一小市教壇宿將張文燕教師的課堂教學實錄:
【片段】
師:古典詩詞我們光知道它的意思還不夠,要懂得通過語言來品味,來欣賞。那么你認為這首詞那里寫得好?
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師:好個綠更綠,紅更紅,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老師來到這江邊走走,你能從中看到了什么色彩?
生:紅、綠。
師:我們看到的什么是紅的?
生:花、火、太陽。
師:紅紅的太陽,照著紅紅的花。
生:那么紅,那么熱烈。
師:什么是綠的?
生:江水。
師:江水是那么…………
生:那么綠,那么清澈,帶著春天的氣息。
師:多美呀!你就是站在這江邊的詩人,請你讀─??
生:聲情并茂的誦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p>
分男女聲讀 個別讀…………
師:這美令我們陶醉…………是不是就是這些花和水?
生:還有“好”,因為江南是美的,是好的。
師:這個“好”是最普通的字,可又是最傳奇,最傳神的,誰能用“江南好”說說江南的風景?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
生:江亭有孤嶼,千載跡猶存。孤嶼亭何處?天涯水氣中。
生:…………
師:真厲害!讓我們聽《江南絲竹》想想白居易還憶什么?
師:請同學們拿出老師給的作業(yè),根據(jù)要求寫一句話,寫出江南的美景。
憶江南,憶江南!
曾經(jīng)的歲月怎能忘?曾記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憶江南?
生:交流。
師:“能不憶江南?“能不憶江南?“能不憶江南?詩人對江南有無限懷念之情,于是又寫下了另外兩首。出示:
?憶江南》之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憶江南》之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師:從這兩首詞中,你又看到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生:自學、感悟、誦讀。
【評析】
本課的教學,老師注意在課堂中喚起兒童的思維想象,通過適當?shù)囊龑?,點撥,在品味詞句的過程中,把誦讀、吟誦、想象融匯其中,進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詞的畫面美,意境美,語言美。
通過仿寫詞,把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能體現(xiàn)出新課程的新理念,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不僅領(lǐng)悟詞的大意,感悟詞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還學習到了許多新的知識,信息量大,極大地擴大了知識面,在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把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
古詩詞燦爛輝煌的寶藏,不應止于課本、課堂的學習的局限。老師教《憶江南》時,借助課堂教學拓展延伸,把同是白居易寫的三首《憶江南》組合起來,以開頭的一首,帶動學習另外的兩首。讓學生更深入地感悟白居易對江南無限的贊嘆和眷戀之情。
風景舊曾諳,能不憶“課改”?──《憶江南》教學反思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西城實驗小學 蔣壽軍
教學十幾年,教白居易的《憶江南》這首詞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謂“風景舊曾諳”。剛開學,學生的課本還沒來,我就想先讓學生學習自認為我比較熟悉的《憶江南》這首詞,結(jié)果孩子們給了我一份不曾預約的精彩,讓我感慨,讓我欣喜,讓我“能不憶課改”?
【教學片斷】
(投影出示《憶江南》這首詞,指導學生讀通,讀正確,讀出感情。)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自己以前理解詩詞意思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生1:江南風景優(yōu)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陽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還要紅,春天來了,碧綠的江水像藍草一樣綠。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風景優(yōu)美,都是我過去就很熟悉的。太陽出來,把江邊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燒的火焰還要紅,春天到了,綠綠的江水像藍天一樣。我怎能不懷念江南呢?
面對出現(xiàn)的這兩種理解,這是我未曾預設(shè)到的。也許以前學生手中有課本,根據(jù)課后注釋沒有出現(xiàn)過這種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會按參考書的.解釋一一給孩子們訂正,但是這次我沒有馬上判斷誰是誰非,受新課改理念的影響,我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教學資源。
師:同學們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暫且不評說這兩種理解哪一種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還是“江邊的花朵”?;“藍”到底是“藍天”?,還是“藍草”?我們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研究性課題,給你們一天的時間去探究好嗎?
第二天的語文課上,孩子們都躍躍欲試,看來他們的收獲真不少:
生1:我在網(wǎng)上查到了這樣一段話說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邊的花朵”。這段話是這樣說的:“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以“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xiàn)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課本,課本上的注釋是:藍:藍草,一種植物,它的葉子可以用來制作青色的顏料,所以這里的“藍”應該是藍草。
生3:白居易還有一首詩《暮江吟》,其中有這樣一句“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從這句詩看,白居易善于寫江水的“紅”,所以我認為這首詞中的“江花紅勝火”應該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覺得這首詞中的“江水綠如藍”,這個“藍”的意思是“綠”。如果把它說成顏色,顯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認為“藍”應該是一種綠顏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藍草”這種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爺爺探討了這個問題,我們認為把“藍”解釋成“藍天”是不合理的,因為詩人在這里皆在點明江水的“綠”,而藍天代表的是“藍”,所以我認為這里的“藍”應該是一種能代表“深綠色”的物體,到底是不是“藍草”,爺爺說只有問問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學語文教師,我們認為這里的“江花”應該是指“江邊的花朵”。因為下一句寫的是“江水綠如藍”,如果這一句還是寫江水,不就重復了嗎?古詩很講究對稱,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襯。
生7:我從《小學生必背古詩》本上查到的是這樣的注釋:“這首詞抓住早晨紅艷艷的鮮花及春天綠得發(fā)藍的江水來概括江南地區(qū)的美麗風景,誘發(fā)讀者對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淺白順暢,概括力強?!边@段話把“藍”說成了“藍色”,也不無道理。
生8:老師,對不起,我沒有查到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資料。但是我在網(wǎng)上搜索時發(fā)現(xiàn)了一篇寫江南的很優(yōu)美的文章,我想讀給同學們聽一聽:“我喜歡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灣;我愿意讀柳永詞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張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記憶深處留一個美好的回憶:一個寧寧靜靜,清清爽爽的江南;一個楊柳春風,杏花煙雨的江南;一個小橋流水,玉人吹簫的江南;一個詩一般靈秀,夢一般瑰麗的江南?!?/p>
【我的反思】
一樣的內(nèi)容,一樣的孩子,一樣的教師,為什么以前沒出現(xiàn)這樣的課堂?這樣的學習?這樣的精彩?
1、教輔資料課后用:
如果說這次學生課前手中有課本,有其他工具書,我感覺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課堂現(xiàn)象,因為孩子和老師都相信課本,相信權(quán)威。所以給我們的啟發(fā)是:一些教輔資料,我們應該用在出現(xiàn)問題時,需要探究時,用在課后。在課前查閱資料有時有必要,但是更多地會形成孩子們思維的惰性,在課堂上就很難聽到他們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更多的是復制拷貝課前看到的資料上的東西。
2、允許差異,注重生成:
本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誰是誰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探究問題的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tài)度。查閱資料,求教爺爺,上網(wǎng)瀏覽,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個孩子在這一過程中都會享受到語文學習的美好。如果我在課堂上和以前一樣,以課本和參考書為準,一棍子把學生“砸死”,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學習過程。所以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每位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感悟,允許差異,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學習資源。
3、課堂是“問題生成器”:
如果把語文學習說成是一座“冰山”的話,我感覺課堂學習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語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的獲得都得益于課外的自主學習,我認為40分鐘的語文課堂只能當作“問題的生成器”,更多的問題需要孩子們課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個人用一生的時間去研究。所以我感覺以前的“堂堂清”已經(jīng)不適合新的課改形勢和精神,我們應該讓每個孩子帶著問題下課,帶著問題回家,帶著問題生活。做一個“問題意識”的教師,培養(yǎng)一個個“問題意識”的學生。
江南k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會寫“牌、煌、副、仙、宋、仲、憂、誦、猶、君、皇、湘”12個生字,正確讀寫“岳陽、瀟湘、金碧輝煌、水天一色”等詞語。了解“總—分—總”的文章結(jié)構(gòu)。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好的語段。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
體會岳陽樓景色的優(yōu)美,了解為什么人們稱岳陽樓為“江南第一樓”,從而培養(yǎng)學生賞美愛美的情趣,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生字的音、形、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岳陽樓的壯美氣勢和悠久歷史。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
教具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學內(nèi)容: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總—分—總”的文章結(jié)構(gòu),體會岳陽樓景色的優(yōu)美。
教學難點:
學習按游覽順序進行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誰來說說。
二、再讀全文,理清結(jié)構(gòu)
1、默讀課文,想想人們?yōu)槭裁捶Q岳陽樓為“江南第一樓”?
討論,交流:因為岳陽樓有“浩瀚的洞庭、壯美的樓閣、不朽的詩文、動人的傳說”。
2、這些詞語分別是對課文哪些段落進行了內(nèi)容的概括?
3、文中哪部分把全文內(nèi)容作了精練的概括?(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三、美讀鑒賞,融入文境
1、小組學習。
你最喜歡岳陽樓的什么景點?選擇一個景點,讀給同學聽,并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2、閱讀、交流“樓閣”部分。
(1)指名讀,樓閣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作者用什么方法來描寫樓閣的呢?說說這樣寫的作用。(用列數(shù)字、比喻的方法來描寫,讓我們感受到岳陽樓的壯美。)
(3)分組比賽朗讀。
3、閱讀交流“詩文”部分。
(1)說起岳陽樓,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來到這兒,你會不由自主地吟誦: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2)歷代很多詩人、畫家都來過岳陽樓,李白、杜甫、白居易這些大詩人都曾到此登高遠望,那么他們?yōu)樵狸枠菍懴碌牟恍嘣娢模阌种蓝嗌倌?
(3)齊讀這一段
4、欣賞洞庭美景。
(1)從屏風后的樓梯登樓,最吸引我們的是什么?
(2)配樂朗讀:樓四周回廊環(huán)繞,憑欄遠眺,洞庭湖水天一色,碧波萬頃,使人心境格外開闊。
5、動人的傳說也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誰來為我們講講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四、領(lǐng)悟中心,情感升華
1、作者站在這兒,有感而發(fā),齊讀課文結(jié)尾。
2、要是你來到岳陽樓前,看到這些景色,你會怎么樣?
五、拓展延伸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名勝景點比比皆是,那么除了岳陽樓之處,你還知道哪些名樓?請模仿課文的作者寫作方法,向大家介紹你到過的地方。
板書設(shè)計:
27 江南第一樓
浩瀚的洞庭
壯美的樓閣
岳陽樓 不朽的詩文
動人的傳說
江南k教案篇3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4.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具備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欣賞《憶江南》歌曲(dvd),
同學們,喜歡這首歌曲嗎?這首歌曲贊美的是什么地方?江南留給你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說一說嗎?
是啊,江南風光秀麗,景色宜人,古往今來有許許多多詩人留下了贊美江南的詩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憶江南》,并認識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詞。
2.介紹詞。
3.出示《憶江南》。學生抄寫在國學本上。
4.介紹作者。學生交流資料后,屏幕出示。
其實,不少人寫過《憶江南》。但是流傳最廣,深受大家喜愛的,還是白居易的這首《憶江南》。這首詞究竟有什么魅力,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憶江南》。
5.范讀《憶江南》(配樂以明麗昂揚為基調(diào));
二、讀通讀懂
同學們,我們讀古詩詞,一般要經(jīng)歷這三步:讀得通順;讀懂意思;讀出韻味;(課件出示) 自由練讀
1、讀準字音,讀通順、流暢。
2、指正讀音(注意“諳”這個生字)
3、齊讀。
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句的意思。
你讀懂了什么?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憶”是什么意思?(回憶、思念)
1、詩人憶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紅勝火” 說說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紅艷、激烈、熱情)[嬌艷欲滴、熱情似火、爭奇斗艷的江花]
(2)“春來江水綠如藍” 說說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導朗讀(樸素、典雅、溫婉、平靜)[水平如鏡、波光鱗鱗、微波蕩漾、的江水]
(3)紅與綠的映襯之美
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江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綠者更綠。
(3)“風景舊曾諳” 理解“諳”與“曾”的含義。
2、想象說話:曾經(jīng),詩人在這迷人的江畔做過什么?
3、于是,詩人忍不住贊美:江南——好。
引讀: 江南好——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好——春來江水綠如藍;
同學們,這兩句詞啊,我們越讀越有味!這味道,其實不僅僅來自風景,還來自詞句本身的魅力,大家將上下句對照起來讀,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字數(shù)相等,上下對稱)
告訴學生,這是對偶。
同桌對讀——男女生對讀,體會對偶句的獨特魅力。
4、正因為江南是如此美麗,因此,作者在詞的最后深情地說:能不憶江南?
請大家關(guān)注這句詞中的標點符號。書上用的是什么標點?(問號)指名讀,讀出反問的語氣。 其實啊,在古代,詞是沒有標點的,這個問號,是今天人加的。如果讓你加,你覺得應該加什么標點? 加上后讀出語氣來。
將這首詞連起來讀。自讀——男女生讀——師生引讀。
四、讀出韻味
1.讀出詞的韻味。(范讀——自讀——指讀——齊讀——師生回聲讀
2.同學們,詞越讀越有味。但是老師一個問題,一直想問大家:這江水,這江花,本是很平常的事物,為何到了白居易筆下,顯得那樣的美呢?是不是白居易當時所在的洛陽不美麗呢?
出示資料鏈接1:
3.可見,洛陽,也是一個很美的地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白居易覺得這平常的江南景物是如此的美麗呢?
4.出示資料鏈接2:
師:讀了這段文字,你知道了嗎?是什么原因呢?
因為杭州的山山水水都已經(jīng)融入了白居易的生命,因此,他覺得特別的美麗。
同學們,把我們剛才的理解,融進這首詞,我們再來讀讀,你一定會讀出獨特的韻味——學生齊讀。
5.聽大家動情地朗讀這首詞,我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在洛陽,在香山腳下,滿頭華發(fā)的白居易,癡癡地凝望著南方,他昏花的老眼中浮現(xiàn)出了一幅又一幅畫面,是什么呢? (教師伴隨著課件畫面,深情敘述:可能,是江南的小橋流水;可能,是江南的桃紅柳綠;可能是江南的荷葉田田;可能,是紅勝火的江花;也可能,是綠如藍的江水出現(xiàn)得更多的,也許是江南歲月的點點記憶;離開江南時,父老鄉(xiāng)親的淚眼朦朧
師:這首詞和它作者白居易,的確值得我們好好敬畏!就讓我們懷著敬畏之心,將這首流傳千古的詞,背誦下來。
4、情境表演。
——師:在作者眼里,江南就是故鄉(xiāng),江南就是故人,江南就是一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思念。
五、課后作業(yè)
課后去找到《憶江南》的另外兩首
江南k教案篇4
一、復習導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搜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致,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指名讀,讀準生字,結(jié)合注釋理解意思。
指名看圖說出意思。朗讀領(lǐng)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根據(jù)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后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jié)
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那么,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jīng),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風景好在哪里?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后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于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于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八{”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里,所以詞的結(jié)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朗讀的感情基調(diào):
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語調(diào)處理:
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zhuǎn)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diào)高昂,“春來”句聲調(diào)柔合平緩,最后一句聲調(diào)稍抬高,仿佛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在熟讀基礎(chǔ)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江南k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及新詞,能正確讀寫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詞,默寫《憶江南》;
2、學習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fā)愛美的情趣。
第一板塊 賞歌導入新課
播放《憶江南》
1、簡介江南。
自古以來,江南,就以她的美麗和富饒,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他們游歷江南,寫下了大量歌詠江南的詩詞。但是,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還數(shù)白居易的這首只有27個字的《憶江南》。那么,這首《憶江南》,究竟有著什么樣的獨特魅力呢?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作者———白居易
第二板塊 讀出詞中美景
讀通詞句 感受節(jié)奏美
1、初讀詩詞 ,說一說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的古詩有什么不一樣?
2、介紹“詞”與“詞牌名”。
3、 再讀詩詞,讀準字音以及句與句之間的停頓。
4、指名讀。
5、教師指導讀“日出江花紅勝火”和“春來江水綠如藍”。
品讀詞句 感受風景美
1、“憶”是什么意思?(回憶、思念)
憶景
2、詩人憶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紅勝火”
說說自己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春來江水綠如藍”
說說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仿佛了什么)
(3)紅與綠的映襯之美
春天百花盛開,太陽出來了,使鮮艷的江花更紅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綠,而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這紅與綠相互映襯,于是紅的更紅,綠者更綠。
(4)男女生合作讀。
3、如此景致,作者是聽別人說的呢?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你從哪兒知道的?理解“舊曾諳”
4、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難怪詩人要由衷的贊嘆“江南好”。
讀著“江南好”三個字,我們還會情不自禁想起哪些關(guān)于寫江南的詩句來呢?
道不完的江南美景,誦不完的江南詩詞,但是白居易卻只用了三個字道盡了江南好。
5、學生齊讀一、二句。
第三板塊 體悟景中深情
憶人
1、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
2、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
出示資料:白居易任刺史滿三年,就要離開杭州了。三年來,他帶領(lǐng)百姓筑起了一道美麗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詩篇,結(jié)交了許許多多的好友。離別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離開杭州之后,白居易又在蘇州做過幾年官,晚年居于洛陽。公元838年,離開杭州整整13年的大詩人,已經(jīng)67歲了,他在洛陽香山腳下,深情地遙望江南。他多想重回杭州??!但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終未成行。他只能將一腔思念,托付于《憶江南》。直到去世,他魂牽夢繞的杭州,他親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沒有能夠舊地重游。
——節(jié)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3、江南景色秀麗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這叫詩人又怎能忘記?
4、曾經(jīng)多少次,詩人朝著江南翹首以望;曾經(jīng)多少回,詩人在夢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
5、學生齊背全詞。
第四板塊 課外拓展賞詞
1.詩人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但這一句“能不憶江南?”卻勾起了他對江南的無限懷念之情,于是便又寫下了另外兩首。
2.課件出示: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再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板書設(shè)計:
憶江南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古詩詞《憶江南》反思:
春天的美景直觀地帶給人美好的遐想,那么怎樣和學生一起品味春色呢?《憶江南》就是將春景與情結(jié)合在一起的詩,可以讀出詩人用“春”創(chuàng)造出一種“美”。它能非常透徹地講給學生聽,但背誦這首古詩,積累這首詩,給予學生不應該是單單一首詩,應該把思想還給學生。作者看到這一切,以詩歌的方式記載著歷史。詩人是創(chuàng)造者,創(chuàng)造者本身就具有敏銳的觀察力,通過點撥引導現(xiàn)在的學生做個有思想的人。在讀通詩句的基礎(chǔ)上,我引導學生說說“江南”、“舊曾諳”、“紅勝火”等詞語的意思,再讓學生自由串講詩意:千里江南,綠數(shù)紅花互相掩映。有臨水的江花,江中的水綠如藍,。那許多紅勝火的江花,再讓學生找一找江南的春天描繪了那些景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這樣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就容易了。
江南k教案篇6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詩人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江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淀。四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詞這種體裁,教師可以做簡單介紹。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chǔ),對作者描寫的江南美景能夠欣賞,對作者對江南景色的贊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淺的認識,透過短短27個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點和作者的江南情懷,對學生確屬不易。所以,教學中,分層次逐步推進深入的朗讀欣賞就顯得尤其重要。本節(jié)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讀中引領(lǐng)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能正確認識、理解生字新詞,正確書寫“諳”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誦讀,看注釋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教師準備
熟讀教材,熟讀課標、制作多媒體課件。
環(huán)境準備
網(wǎng)絡(luò)教學環(huán)境、白板軟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一)談話導入。
(二)簡介詩人“白居易”。
(三)揭題(板書課題:憶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詞。
1.出示古詩,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詞和詩的不同。
2.師相機小結(ji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外一種文學體裁——“詞”,因為句子的長短不一,所以我們又叫它長短句。
設(shè)計意圖
1.開頭先以談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接著介紹詩人,讓學生對作者有個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題,這樣既簡潔又明快。
2.對詞和詞牌名的簡單介紹,體現(xiàn)了對中國詩詞文化知識的滲透。
二、初讀感知,欣賞江南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并把課文讀通順)。
2.指名朗讀,評議后再讀。
(二)學習生字“諳”。要求:讀準音,認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確書寫。
1.指名讀。
2.分析字形。
3.理解“諳”的意思。
4.指導書寫。
(三)再次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詞的節(jié)奏感)。
1.指名讀(評議)。
2.范讀。
3.齊讀。
(四)反復誦讀,借助注釋、插圖,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方法:自讀、探討、思考、交流)
設(shè)計意圖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不僅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出詩詞的節(jié)奏感。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自己運用閱讀方法自主學習,理解詞意,逐步培養(yǎng)并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一)找詞眼。
1.品讀“好”。這首詞中哪一個字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贊美?
2.指名朗讀“江南好”。
3.齊讀“江南好”(體會詩人對江南景色的贊嘆之情)。
(二)品詞賞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反復誦讀,注意讀出節(jié)奏美。方法:指名讀,齊讀,師生合作讀。
2.想象畫面。
(1)我們通過這么多遍美美地讀,此時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學生想象畫面,并描述畫面,再有感情的朗讀。預設(shè)與相機點撥: “太陽出來了,江邊的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比火還要紅?!边@“紅勝火”是一種怎樣的景象?這鮮花怒放的景象,讓我們想到了哪些詞語? “我看到了綠綠的江水”——那是怎樣的綠??!這綠綠的江水靜靜地流淌著,這讓老師不禁想起了這個詞:綠波蕩漾,你又想到哪些詞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課件展示江南美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江南明麗秀美的風景。
(2)賞析“能不憶江南”。這句“能不憶江南”你體會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3)憶人。課件出示,資料鏈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當于杭州市長)滿三年,就要離開杭州了。三年來,他帶領(lǐng)百姓筑起了一道美麗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詩篇,結(jié)交了許許多多的好友。離別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誦詩韻。
1.師生合作讀(讀出詩韻)。
2.再次有韻味地朗讀,把這首詞里面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設(shè)計意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所以在這一板塊中,得從“好”字入手,體會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詩詞中的具體體現(xiàn)江南景致之“好”的詩句,想象美麗的畫面,進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感受詩詞意境。在此同時讓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以及師生合作讀,這樣的反復誦讀,既能體味韻律,又能悄然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既落實了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訓練,又能讓學生感受江南自然風光美,從而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積累語??
(一)我是小詩人。
憶海南
作者
海南好,風景()。
遙看遍地(),
抬頭望天()。
能不憶海南?
(二)欣賞佳作,教師講評。
江南k教案篇7
1、內(nèi)容結(jié)構(gòu)分析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七年級上冊第四章是“幾何圖形初步”.這一章是義務教育第三學段“空間與圖形”領(lǐng)域的起始章,在這一章,將在前面兩個學段學習的“空間與圖形”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進一步欣賞豐富多彩的圖形世界,看到更多的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初步了解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之間的關(guān)系,并通過線段和角認識一些簡單的圖形,并能初步進行應用.
2、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
⑴ 數(shù)學與我們的成長密切相關(guān);
⑵ 數(shù)學伴隨著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人類離不開數(shù)學;
⑶人人都能學會數(shù)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⑷將實際問題轉(zhuǎn)化為數(shù)學問題;
⑸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造,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及數(shù)學規(guī)律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
⑴體會數(shù)學與我們的成長密切相關(guān);
⑵學生剪圖拼圖的具體操作;
⑶嘗試發(fā)現(xiàn),提出并解決數(shù)學問題,體會與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3、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
直觀認識立體圖形,掌握平面圖形的基本知識;畫出簡單立體圖形的三視圖及平面展開圖,根據(jù)三視圖畫出一些簡單的實物圖;進行線段的簡單計算,正確區(qū)分線段、射線、直線.掌握角的基本概念,進行相關(guān)運算;鞏固對角得度量及運算知識的掌握,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⑵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學會在具體的2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數(shù)學原理;學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合理的想象,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驗驗證的方法解決數(shù)學問題.
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探索知識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及應用的過程中,體驗推理的意義,獲取學習的經(jīng)驗.
4、課時分配
4.1幾何圖形 4課時
4.2直線、射線、線段 3課時
4.3角 2課時
4.4課題學習 2課時
小結(jié) 3課時
單元測試與評講 3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