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的教案7篇

時間:2022-11-20 作者:Cold-blooded 備課教案

提前寫好適合自己教學任務的教案對于提升我們的教學效率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制定教案能夠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憶江南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憶江南的教案7篇

憶江南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生字“諳”。能正確讀寫“江南、風景”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看注解、閱讀相關資料等方法,理解這首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整首詞的意思。

4、通過對這首詞的理解、誦讀和欣賞,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這首詞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整首詞的意思。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情境巧導入

1、請學生說一說對江南的了解。

2、(播放課件)請學生欣賞江南的美麗景色。

二、解背景了解“詞”

1、理解題意: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說說這三個字的意思。

2、介紹寫作背景:白居易曾經(jīng)擔任過杭州刺史,在杭州生活了兩年,后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有一年多,很受當?shù)厝罕姷膼鄞?。晚年,回到故鄉(xiāng)洛陽。在他67歲時,寫下了這首《憶江南》,可見江南美麗的景色在他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3、了解“詞”:讓學生比較這首《憶江南》與以往學過的詩有什么不同。請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說一說對“詞”的了解。

三、明詞意悟深情

1、自主合作解讀整首詞:請同學們輕聲讀這首詞,然后借助書下注釋和閱讀資料讀懂這首詞的大意,并與同學交流學習所得。

2、集體交流探究:

(1)請學生說一說,通過讀這首詞你了解了江南的哪些景色?(品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品重點詞:請學生說一說,你覺得詞中哪個字用得好,最值得研究?(重點品析“勝”“藍”“紅勝火”“綠如藍”的意思)

★朗讀指導

層次一:請學生按照自己的朗讀習慣讀詞。

層次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古人讀詞的方法朗讀。

層次三: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2)遷移拓展:“異色相襯”寫作手法在其他詩詞中的應用。

(3)品析“諳”“好”。體會作者為什么不說江南“美”,而說江南“好”呢?

(4)品析“能不憶江南?”一句,講述作者揮淚告別江南的感人故事。

四、激情讀誦全詞

1、激情朗讀整首詞,讀出詞中蘊涵的情感,讀出詞的韻味。

2、背誦整首詞,不會背的可以適當?shù)目匆豢词种械膮⒖假Y料。

五、巧拓展重積累

1、欣賞歌曲《憶江南》,請學生邊聽歌曲,邊加上恰當?shù)谋砬楹蛣幼鳌?/p>

2、拓展《憶江南》其二、其三,請學生課后搜集資料,弄懂白居易在這兩首詞中還“憶”了江南的什么?并把這兩首詞抄寫在自己的積累本上。

憶江南的教案篇2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誦讀兒歌、古詩時,要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同時要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表演和觀察讀物中的圖畫等方式閱讀。本課內容淺顯,課文插圖形象傳神,意境高遠,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使人讀起來心情愉快,便于陶冶兒童的審美情操。

本著“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fā)展”的原則,本教案設計利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做到讀詩字正腔圓,并能用兒童化的語言描繪情景,體會江南的景美物豐。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發(fā)揮想象,充分表演,調動各種感官,深入古詩情境,對古詩進行理解和再創(chuàng)造;而后鼓勵學生與他人分享所學知識,學以致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前準備

1.(1)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2)制作荷葉、荷花、小魚頭飾。(教師)

2.(1)預習生字、新詞。(學生)

(2)讀熟課文。(學生)

(3)收集有關江南和荷花的圖片或詩句。(學生)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1.啟發(fā)談話:同學們去過江南嗎?你去過江南的哪些地方?(學生自由談話,分享快樂。)

2.過渡:人人都說江南美,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吧!(多媒體課件播放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學生觀看。)

3.引導學生談談觀后感。

預設:

生1:那兒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魚兒。

生2:那兒的荷花粉紅粉紅的,特別漂亮。

生3:碧綠碧綠的荷葉像大圓盤一樣,美麗極了。

4.導入:是啊,江南水鄉(xiāng)就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曾經(jīng)有一位詩人看到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江南》。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程資源,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讓學生初步感受江南的美好,初步了解江南水鄉(xiāng)景物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二、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學習“江”。

(1)導學:誰來說說這是幾拼音節(jié)?怎么拼讀?

(2)引導學生明確這是三拼音節(jié),然后練習拼讀,最后在班內展示拼讀。

(3)導學: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記住這個字?

(4)學生自由交流識記的好辦法。

預設:

加一加:氵+工=江。

字謎:工人在水邊——江。

換一換:“紅”的部首換成“氵”就是江。

(5)在電視上或班級的點名冊上認識“江”。

(6)導學:我們來看看這個字是怎么演變的。(課件出示“江”的漢字演變過程。)

(7)課件演示書寫過程,學生跟著課件演示書空。

(8)引導學生擴詞并說一句話。(如,江水:我看過江水滾滾向前的樣子。江邊:小孩子最好不要在江邊玩耍。)

2.學習“南”。

(1)提出自學要求:先讀準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記住這個字。

(2)學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學“南”。

(3)交流自學情況。重點交流識記方法。

設計意圖:在重點指導“江”的讀寫的基礎上,出示自學提示,要求學生自學“南”,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學生字的方法。采用“先扶后放”的教法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借助媒體,初讀感知

1.導學:下面讓我們隨著詩人到江南水鄉(xiāng)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詩范讀的多媒體課件,學生觀看、傾聽。)

2.導學:你看到了什么?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貼圖片。

3.導學:我們小朋友知道荷葉也叫蓮葉,那么荷花也叫蓮花。誰來做小老師把你知道的有關蓮花的知識向大家介紹介紹?

4.學生自由介紹。

預設:

生1:我知道蓮花在夏天開放。

生2:我昨天上網(wǎng)查過,蓮花有好幾種顏色,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

生3:蓮花可以結出蓮蓬,蓮蓬里面有許多蓮子。

生4:我還知道《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都寫到了江南的荷花。

……

5.感知內容。

(1)過渡:作者是怎么寫江南的荷花的呢?讓我們走進詩歌吧!

(2)導學:下面請同學們借助拼音把《江南》這首詩讀正確,讀通順。

(3)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大聲地讀詩,遇到拼不準的字可以請教同桌、老師、字典等。

(4)指名讀全詩,學生評價。引導學生重點從字音是否正確和語句是否通暢兩個方面來評價。

(5)導學:你感覺江南怎么樣?(學生自由說出讀文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學生對江南并不了解,所以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感知詩文的主要內容并展示收集的資料,增加了學生對江南及荷花的了解。

四、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集中識字

1.字卡出示課文中的生字:采、蓮、魚、東、可、西、北,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認。

2.鼓勵學生互相交流記字方法,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認記生字。

預設:

謎語:(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請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生字卡片并組詞。

4.組織學生分組比賽讀,教師隨機正音。

5.分男女生兩大組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依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征,在識字環(huán)節(jié)教師重點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參與自主識字、創(chuàng)造性識字、小老師領讀識字、賽讀識字等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識字學習的主人,提高識字的效率與識字的積極性。

五、示范引領,自主寫字

1.課件演示“可、東、西”三個字的書寫過程,引導學生自由觀察。

2.組織學生交流觀察結果。(重點引導學生交流筆順和筆畫占田字格的位置。)

3.教師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可”的最后一筆是豎鉤。)

4.教師示范書寫生字,學生仔細觀察,并跟著書空。

5.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

6.投影展示,師生共同評議。

設計意圖:按照規(guī)范要求認真寫好漢字是教學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師強調練字應在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師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抓住重點對學生進行了書寫指導。

六、自主學習,邊演邊悟

1.提出自學要求。課件出示:

(1)給生字找朋友,用喜歡的詞語說話。

(2)小組合作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邊表演邊讀,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讀。

2.各小組匯報自主學習情況。

(1)引導學生說說生字的組詞情況。

(2)組織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語句讀給其他同學聽。

(3)組織學生試著表演讀。

(4)引導學生談收獲并質疑,為第二課時做準備。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和課文內容,進行有效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在小組內、班內匯報學習成果,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合作意識,體會成功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復習詞語,由景入文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字詞。

(1)導入:(課件出示生字闖關游戲)首先,我們來做闖關游戲。

(2)組織游戲。

第一關:讀生字并自由組詞。(課件出示八個生字。學生以開火車的形式認讀生字并組詞。)

第二關:從“南、西、北”中,任選一個字說一句話。

第三關:讀詩句,說感受。(課件出示全詩)

(3)過渡:我們闖關成功!讓我們一起再次走進《江南》。

2.利用媒體,由景入文。

(1)導學:同學們把生字掌握得這么好,老師讓大家欣賞一幅圖,作為獎勵。(課件出示江南美景圖,古箏伴奏)此時你有什么感覺?

(2)學生自由暢談觀后感受。

3.過渡:是呀,江南景美,江南詩更美。下面請同學們打開教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一開課就進入游戲闖關情境,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復習字詞的熱情,不僅對上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的復習,而且抓住重點詞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和運用。教師保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課件從感官上和心理上激發(fā)學生的讀文熱情,并為詩文的理解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礎。

二、誦讀詩歌,感悟意境

1.導學:剛才同學們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了課文,課文中一定有你喜歡的地方,把它找出來,讀一讀,多讀幾遍,讀出你的喜愛之情。

2.學生先畫出自己喜歡的詩句,然后反復朗讀畫出的句子,讀出自己的理解。

3.引導學生班內交流:你最喜歡哪幾句詩?說說理由,并讀出自己的理解。

隨著學生的交流,重點點撥以下詩句:

(1)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①導學:(課件出示蓮葉圖)你看到了什么?

②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在班內交流自己看到荷葉后的感受。

預設:

生1:我看到很多蓮葉,長得很美、很綠。

生2:我覺得蓮葉像帽子、像傘。

③導讀: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想象可真豐富!詩人是怎樣描繪荷葉的?(蓮葉何田田)

④導學:原來詩人是這樣夸荷葉的。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夸一夸嗎?(課件出示“蓮葉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預設:

生1:蓮葉真美呀!

生2:蓮葉真綠呀!

生3:蓮葉真多呀!一層連著一層!

⑤導讀:詩人看到這層層疊疊、一片連著一片的蓮葉,心里也非常喜歡。他是這樣來描繪的(課件出示詩的前兩行):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老師看到這一片連著一片的蓮葉,也想來夸一夸。請聽老師讀這句。(教師范讀)

⑥導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你能像老師這樣來夸一夸這些蓮葉嗎?(指名讀)

⑦引讀:采蓮人劃著小船來了,她們看到這么多、這么美的蓮葉,她們也夸起了蓮葉。(學生模仿采蓮姑娘讀)

⑧小結:好一個“何田田”,它讓我們看到了一片連著一片的——蓮葉,真——美。

(2)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①導學: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幾句嗎?

②學生自由暢談喜歡的原因。

③啟發(fā)想象:這么美的荷花、蓮葉也吸引了好多小魚。小魚在水里干什么呢?

④學生大膽想象。

預設:

生1:小魚在水里捉迷藏呢。

生2:小魚把蓮葉當成雨傘,在它下面躲雨呢!

⑤組織學生表演:你們想當快樂的小魚,在蓮葉間游來游去嗎?趕快游起來吧。要按照詩中的方向游啊!先向東,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

⑥學生一邊按方位表演,一邊背誦詩句。

⑦再次引發(fā)學生想象,體會情感:小魚們!你們游得開心嗎?下面,我來采訪幾條小魚。這條小魚,你游到哪兒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

⑧學生大膽想象,再次體會小魚的自由自在和荷花、蓮葉的美麗。

⑨導讀:那就讓我們做快樂的小魚,讀出小魚的快樂吧。

⑩學生先獨自練讀,再分組讀、班內展示讀,最后教師引讀。

引讀:這真是一群快樂的小魚,到處游——魚戲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魚戲蓮葉東,一會兒游到西——魚戲蓮葉西,一會兒游到南——魚戲蓮葉南,一會兒游到北——魚戲蓮葉北。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1)導讀:是呀,蓮葉是美麗的,小魚是快樂的,讓我們連起來讀一讀這首詩,讀出江南的美。(課件出示完整的課文)

(2)學生先練習朗讀,然后在組內賽讀,最后指名在班內展示朗讀。

5.引讀背誦,積累語言。

(1)導學:看著黑板上的生字寶寶想象畫面并練習背誦,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背誦。

(2)指名展示背誦,并激發(fā)想象:你剛才在背誦的時候想到了什么?

(3)導讀:下面,讓我們當一回采蓮姑娘,來美美地吟誦這首詩,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

(4)(播放古箏曲《漁舟晚唱》)學生隨著音樂背誦。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發(fā)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地參與,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朗讀過程中,教師進行了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

通過師讀生評、生讀師評的方式,教師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不足,發(fā)展了特長,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與文中的景物對話,并背誦積累詩句,不僅使學生升華了情感,還內化了語言,使教學扎實有效。

三、布置作業(yè),適度拓展

江南水鄉(xiāng)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學完了《江南》這首詩,請同學們把它背給家里人聽,并請爸爸、媽媽幫忙搜集關于江南或荷花的詩詞,帶到班里來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積累的詩背給家長聽,不僅鞏固了所學內容,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試著在家長的幫助下有目的地搜集資料,鍛煉了孩子的信息處理能力。

板書設計

江南

教學反思

1.本課采用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教師以閱讀訓練為“經(jīng)”,語言文字訓練為“緯”,使教學過程立體化,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的說、演、讀來代替枯燥的講解,在藝術的熏陶下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達到激發(fā)興趣、啟迪心智的目的。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生動形象的情境,使學生對所學古詩有很好的感知,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學、個人悟、自由暢談、表達情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給他們無拘無束地創(chuàng)造、探索的天地。教師通過讀讀、想象、演演、伴樂背誦等學習方式,使學生理解、再現(xiàn)、創(chuàng)造詩歌的意境,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憶江南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第一篇詞,引領整個小學階段詞的學習。這個詞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這首詞中,詩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物,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最后用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有力地表達了作者對江南的贊嘆和思念。

【學習目標】

1、深入理解詞意,感受江南春景之美,體會作者贊美與思念之情。

2、初步了解詞的特點,掌握學習詞的方法。

3、有感情誦讀。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

2、有感情誦讀。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簡介相關資料

1、背誦有關描繪春天景色的詩句。

2、齊讀詩題:憶江南 (播放江南春景圖)

3、介紹詩人和創(chuàng)作背景:

教師補充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他曾在蘇杭為官,江南的旖旎風光給他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氐铰尻?2年后,他對江南依然魂牽夢繞,六十七歲那年,創(chuàng)作了一組千古絕唱──《憶江南》。

二、初讀全詩,感知詞的特點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暢。

2、初步感知詞的特點:

⑴ 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首詩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同?

明確今天我們學習的其實是一首詞。

⑵ 師生交流對詞的初步認識。

3、指名讀。

(重點提示諳這個生字的讀音)

4、教師范讀激情,評議導學。

三、自學交流,探究詩意

1、學生自學,理解字意、句意:

教師引導,遷移學法:

同學們可用學習古詩的方法來學習這首詞。

2、同桌交流自學收獲。

3、全班集體交流,整體感知詞意。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你從哪幾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

⑴ 賞讀:

日出江花紅勝火

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

紅勝火:體會江花的紅艷;花的數(shù)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氣。

勝可否換成似?

什么時候江邊的花更紅,更艷?(日出圖)

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江花圖)

體會后指名有感情朗讀、評讀。

⑵ 賞讀:

春來江水綠如藍

這句給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綠如藍:體會水的青綠,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機。

為什么江水這樣清綠?讓我們聯(lián)想到了什么?

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江水圖)

⑶ 引導學生想像并對比兩句詩所描繪的不同畫面,感悟兩句詩紅與綠相互映襯之美。

⑷ 學生結合想象誦讀:

① 指名讀。

② 合作讀:

(師:日出時分,花開的如此熱烈,男生讀:日出江花紅勝火)

(師:春來碧水悠悠,純凈、清幽,女生讀:春來江水綠如藍)

2、體會前兩句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江南春景的如此美麗、絢爛,作者用一個字就表達了由衷的贊嘆,那就是──好,

這個好字是在贊美江南的什么好?讀出自己的體會。

作者贊嘆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親自感受到的,理解風景舊曾諳一句。

3、對比引申,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

⑴ 引入作者另一首詩《魏王堤》:

當江南花紅勝火,水綠如藍的時候,而北方的洛陽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出示七絕《魏王堤》。

⑵ 引讀體會:在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季節(jié),洛陽卻花寒懶發(fā),只有魏王堤 上的柳絲,才透出那么一點兒春意。

⑶ 再次朗讀體會能不憶江南? 一句的含義。

4、拓展引申,深入體會作者情感:

⑴ 賞讀白居易其它兩首《憶江南》。再次深刻感受詩人對江南的贊美和思念。

引導:作者回憶了哪里?又在懷念江南的什么?

⑵ 師補充:詩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離任時,蘇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著來為他送行。詩人劉禹錫曾在《白太守行》中寫道: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

帶著對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讀能不憶江南?

⑶ 江南不僅景色優(yōu)美讓作者懷念,還有純樸的人民讓作者牽掛,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們再來讀讀這句。再看這個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義?

⑷ 感情朗讀,讀出贊美之情、讀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業(yè)

展開想象,把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兩句詩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可以寫,也可以畫。)

【板書設計】

贊美

憶江南────好詞

思念

憶江南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通過朗讀、觀察插圖等方法,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

3、激發(fā)學生對江南和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熱愛之情。使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體會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詩文。教學難點:理解“何田田”。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揭示課題今天,我們要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的小河一條接著一條,池塘一個連著一個,一到夏天,池塘里的蓮花就全都開了,這個地方就是——江南。(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個美麗的地方在哪里?讓我們去找找它吧!

2、了解江南地理位置

(出示中國地形圖,指出長江)長江是一條很長很長的河,自西向東,流經(jīng)我國好多個省市。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qū)就是江南。一般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這個地方既沒有北方的干冷,也不像嶺南的濕熱,它往往代表著繁榮發(fā)達的經(jīng)濟和美麗富庶的水鄉(xiāng)景色。)

3、音樂渲染創(chuàng)設情境

人人都說江南美,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吧!(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邊聽邊觀看江南水鄉(xiāng)的美景)

預設:

生1:那兒的水很清很清,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魚兒。

生2:那兒的荷花粉紅粉紅的,特別漂亮。生3:碧綠碧綠的荷葉像大圓盤一樣,美麗極了。

二、再讀課文

過渡:是呀,江南美得像一副畫,美得像一首詩,美得讓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贊美連連,為它寫了很多很多作品,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流傳了很久很久,幾乎每個人張口就來的詩歌,看看它是怎么描述江南的美的。學生聽課文配樂朗讀,想想這首詩寫了江南的什么?

三、感知了解“蓮”

1、江南到處是蓮花!板書“蓮葉”、“蓮花”、“魚”。師邊范寫“魚”邊述:這是魚頭,“田”是魚身,魚尾巴在水里就是“—”。其實,字寫好了,也是一幅漂亮的畫。

2、這首詩有幾行幾句?(七行兩句,前一句寫蓮葉,后一句寫魚)

3、我們先學習第一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闭l知道關于蓮的一些知識?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預設:

生1:我知道蓮花在夏天開放。

生2:我昨天上網(wǎng)查過,蓮花有好幾種顏色,有紅的、白的、黃的、紫的……生3:蓮花可以結出蓮蓬,蓮蓬里面有許多蓮子。

生4:我還知道《小池》《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都寫到了江南的荷花。

4、老師導入:蓮花分布范圍很廣,包括我們左云的十里河就有,但是要說長得最好的地方,還得數(shù)江南,我們去看看,那里的荷花,看看那里的荷葉。(出示課件)

(1)學生仔細觀察,然后在班內交流自己看到荷葉后的感受。

預設:

生1:我看到很多蓮葉,長得很美、很綠。

生2:我覺得蓮葉像帽子、像傘。

教師導讀:你們觀察得可真仔細,想象可真豐富!詩人是怎樣描繪荷葉的?(蓮葉何田田)教師導學:原來詩人是這樣夸荷葉的。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夸一夸嗎?(課件出示“蓮葉真啊!”)

預設:

生1:蓮葉真美呀!

生2:蓮葉真綠呀!

生3:蓮葉真多呀!一層疊著一層!

荷葉長得茂盛鮮亮,層層疊疊,荷花開得嬌艷欲滴,層出不窮,怪不得作者說江南最適合采蓮了。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用你的朗讀來分享這美麗的風景吧!

我們還陶醉在美蓮圖中時,采蓮姑娘卻發(fā)現(xiàn)了別樣的風景,是什么呢?(教師范讀第二句)

四、學習第二句。

1、啟發(fā)想象:原來這么美的荷花、蓮葉也吸引了好多小魚。小魚在水里干什么呢?引發(fā)學生想象,體會情感:小魚們!你們游得開心嗎?下面,我來采訪幾條小魚。這條小魚,你游到哪兒去了?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樣?我看到有采蓮人泛舟湖上,你們不害怕嗎?(組織學生表演:你們想當快樂的小魚,在蓮葉間游來游去嗎?趕快游起來吧。要按照詩中的方向游啊!先向東,再向西,然后向南,最后向北。)學生一邊按方位表演,一邊背誦詩句。

引讀:這真是一群快樂的小魚,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滑到北面??鞓纷栽冢h忽不定,逗人喜愛!

2、(播放古箏曲《漁舟晚唱》)學生隨著音樂背誦。)整體感知:讓我們抬起頭看看那一望無際的荷葉,低下頭找找那快樂自由的小魚,在這一動一靜中欣賞江南的美,感受水鄉(xiāng)人們采蓮時的快樂。

五、知識拓展

1、出示白居易的《憶江南》,這也是一首描寫江南的詩,聽老師配樂范讀。

2、簡單介紹詩意,學生自由拼讀。

3、江南水鄉(xiāng)美,江南的荷花尤其美。學完了《江南》這首詩,請同學們把它背給家里人聽,并請爸爸、媽媽幫忙搜集關于江南或荷花的詩詞,帶到班里來交流。

板書設計

3、江南,蓮葉田田北魚西東南

憶江南的教案篇5

設計理念:

1.突出低年級教學生動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積極引導學生做到人到、眼到、心到。

2.課堂教學力求循序漸進,層層遞進,每個環(huán)節(jié)各有側重

3.重視古詩教學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古詩所描繪的美麗畫面。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還能說說這一首古詩的意思。

2.認識九個漢字,會寫“田、東、南、西、北、魚”六個生字和豎彎鉤、豎彎兩個基本筆畫。

3.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所描繪的魚兒在蓮葉間嬉戲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還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這一首古詩的意思。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所描繪的魚兒在蓮葉間嬉戲的畫面

教學方法:

情景創(chuàng)設、游戲、

教具準備:

cai課件、蓮葉、小魚、蓮花的制作卡片、字卡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

1.看插圖。

2.談話引入:江南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風景秀麗,風景如畫。你們看,那美麗的蓮池中,蓮葉茂盛,蓮花飄香,蓮蓬多飽滿啊!還有許多人在其中采蓮呢。唐代詩人盧龜蒙就用詩歌寫下了這動人的一幕。

3.出示課題齊讀。

二、自讀古詩,感知意境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生字,集中拼音多讀幾次,把字音讀準確。

2.結合詞句認讀詩句,把你會的生字讀出來,再讀出帶生字的詞語或者詩句。

3.請個別學生朗讀古詩,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認真聽,并且?guī)椭m正讀音。

4.同桌互讀,練習把古詩讀流利、讀通暢。

三、合作學習,主動識字

1.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四個人。各組小組長把課前準備的卡片拿出來讓大家一起讀一讀。

2.每一個同學選一個字,給大家說說可以用什么辦法記住它,并且試著組一個詞。

3.指導學生書寫六個要求會寫的漢字。

①仔細觀察每一個在田字格當中的位置,說說他們各有幾畫。

②說說每一個字的筆順。

③老師范寫“南、魚”

④學生在書上書寫,教師說筆順

⑤講評書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創(chuàng)設情境

1.小朋友在我國長江以南有個美麗的地方,那里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有清清的河水流過,一到夏天那里就盛開著美麗的蓮花,活潑可愛的小魚在水里游來游去,這就是美麗的江南。今天就讓我們坐上小船一起去游覽美麗的江南吧!

2.首先我們要對號入座?!菊n件出示拼音】誰來讀一讀——全班齊讀

3.學生根據(jù)音節(jié)寫生字。

4.講評學生的書寫情況。

5.把生字寶寶送回家。(出示字卡,東南西北,學生讀后請他貼在黑板相應的位置上。)

6.過渡:小船緩緩地向前劃,隱隱約約我們能聽見有人在唱詩呢!你聽——【播放課件】

二、學習詩文,賞析古詩

1.引入,這么好聽的古詩,我們也來讀一讀吧!翻開書,自由大聲讀課文。

2.檢查讀書情況。

3.過渡:伴隨著小朋友瑯瑯的讀書聲我們已經(jīng)來到了美麗的江南【移動黑板上的小船,點擊課件】你們看,這里有清清的河水,碧綠的蓮葉,鮮紅的荷花。

憶江南的教案篇6

第22課 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教案之一教學目標

一、基礎知識目標

東晉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二、能力培養(yǎng)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政權更迭比較頻繁,各朝疆土范圍也多有變化,指導學生閱讀地圖冊中的相關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

2.通過對東晉南朝的經(jīng)濟為什么能夠發(fā)展的分析,培養(yǎng)綜合事物的能力,理解生產(chǎn)力的決定作用。

三、思想教育目標

1.東晉南朝時期,北方南遷的勞動人民與南方勞動人民共同開發(fā)了江南地區(qū),進一步增加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除了勞動力增加這一原因外,主要是因為先進生產(chǎn)技術的傳入,由此進一步認識生產(chǎn)力決定作用在社會進步進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教學要點

一、東晉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1.江南農(nóng)業(yè)開發(fā)的主要原因和表現(xiàn)

2.江南農(nóng)業(yè)開發(fā)的影響

3.江南手工業(yè)的顯著發(fā)展

4.江南商業(yè)貿(mào)易和城市的發(fā)展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課重點:江南經(jīng)濟開發(fā)的主要表現(xiàn)。

本課難點: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

二、講授新課之前,可引導學生溫習上節(jié)課所學內容,了解八王之亂后我國社會出現(xiàn)的一些新的情況。特別要指出,八王之亂的破壞,西、北各族勢力的沖擊,不僅直接導致西晉滅亡,而且引起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人口遷徙,由此導入新課。

三、“東晉的偏安”一目,在修訂大綱中,是閱讀內容。教師不必細講。但是,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后邊的內容,也可略作串講。包括講述東晉建立的時間、開國皇帝、都城;概括出東晉王朝的特點,突出它的軟弱性。造成軟弱的原因,一是政權的基礎是建立在北方南下的貴族官僚地主與江南大地主支持上,皇室受其左右。二是東晉政權時刻受到來自北方十六國的威脅,偏安江南,茍且偷生。課本中的插圖是反映東晉社會生活的,有助于學生對東晉政治加深認識。

四、“南朝的政治”一目,也是修訂大綱中所列的閱讀內容,教師可作靈活處理。如時間充裕,學生基礎較好,也可串講。如可以懸掛反映南朝宋、齊、梁、陳朝代更替的《南朝表》,突出講解兩個問題:1.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強迫東晉皇帝讓位,自稱皇帝,建立宋。宋是南朝的第一個朝代,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另外,宋武帝劉裕也是南朝眾多帝王中在治理國家方面卓有成效的一個。2.概括一下南朝(宋齊梁陳)的特點,一是政局動蕩,王朝更替頻繁;二是南朝統(tǒng)治時期,江南社會經(jīng)濟得到了迅速的開發(fā)與發(fā)展(原因后面再講,這里暫不進行分析)??傊攸c里突出四個字:動蕩、發(fā)展。

五、“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也是本課的難點所在。在講此目前,教師可制作一張祖國政區(qū)圖,在江蘇南部、浙江涂上深綠色;湖北、湖南、江西涂上淺綠色;福建、廣東、廣西涂上淡綠色,表明這些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的早晚和快慢,并把此圖懸掛在黑板上。在這一目中應講清的問題,一是江南地區(qū)開發(fā)的原因,這是本目的重點;二是江南經(jīng)濟開發(fā)的地區(qū)。在講原因時,要突出南北勞動人民共同開發(fā)江南,江南的開發(fā)是各族勞動人民的功勞。講之前可先讓學生回憶三國時期吳國對江南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的貢獻,以及西晉以后北方勞動人民南遷,對江南開發(fā)所做出的貢獻。他們帶去了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和生產(chǎn)工具,大大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在開發(fā)的原因里面,還有一點即南方社會相對安定為生產(chǎn)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在講開發(fā)的地區(qū)時,可結合本目開始時提到的那張地圖來講解。南方各省在這一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只是存在著早晚、快慢以及程度上的差別。在江南的開發(fā)中,各族人民互相學習,加深交往,促進了融合。本目中的'小字主要介紹了江南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具體情況,可讓學生閱讀,不作要求。講完此目教師可做一小結,讓學生歸納一下南朝時期江南社會經(jīng)濟得到迅速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資料和注釋

王導

王導(276―339),東晉大臣。字茂弘?,樑R沂(今山東臨沂)人。出身士族。西晉末,為瑯王司馬睿獻策移鎮(zhèn)建康(今江蘇南京)。318年(大興元年),司馬睿稱帝(元帝),他任丞相;堂兄敦又握重兵,鎮(zhèn)長江上游,當時稱為“王與馬,共天下”。歷仕元、明、成三帝。他領導南遷士族,聯(lián)合江南大地主賀循、顧榮等,穩(wěn)定了東晉在南方的統(tǒng)治。

司馬睿

司馬睿(276―322),即晉元帝,晉代皇帝,317―322年在位。初襲封瑯王,307年(永嘉元年)任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在王導主謀下,出鎮(zhèn)建康(今江蘇南京),依靠中原南遷士族,聯(lián)合江南士族顧榮、賀循等,統(tǒng)治長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劉曜攻占長安,他在南方建立政權,史稱東晉。后因王敦擅政,憂憤而死。

王敦

王敦(266―324),東晉大臣,王導的從兄。西晉末,支持瑯王司馬睿移鎮(zhèn)建康,握重兵屯武昌。西晉滅亡,與王導等擁護司馬睿建立東晉政權,升任大將軍、荊州牧。后以司馬睿抑制王氏勢力,他于322年(永昌元年)起兵攻入建康。324年(太寧二年),明帝乘其病危,下詔討伐。他再次起兵進攻建康,在軍中病死。

祖逖北伐

祖逖(266―321),東晉名將,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北)人。西晉末率親黨數(shù)百家南移。313年(建興元年),要求收復中原,晉元帝任為豫州刺史,率部渡江,中流擊楫發(fā)誓,以示決心。他率軍進屯雍丘(今河南杞縣),收復豫州地區(qū)。其時匈奴劉曜和羯族石勒互相攻擊,時機對晉有利。

祖逖采取了正確的軍事與政治的斗爭策略,經(jīng)過幾年時間的艱苦斗爭,收復了大片失地,前鋒到達黃河沿岸,使石勒不敢進犯河南。在收復的區(qū)域內,祖逖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他自己的生活也很節(jié)儉樸素。這樣,收復區(qū)域內的經(jīng)濟便恢復、發(fā)展起來。一次,豫州群眾舉行盛大的宴會,用歌舞來贊頌祖逖的功績。正當祖逖在豫州群眾的支持下準備繼續(xù)進軍黃河以北、完成北伐統(tǒng)一大業(yè)的時候,已經(jīng)稱帝的司馬睿卻心懷疑懼,擔心祖逖的力量過分強大而不可制約,就派了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戴淵充當都督,節(jié)制北方六州諸軍事,來管轄和牽制祖逖。這時東晉朝廷內部又發(fā)生了王敦與劉隗爭權奪利的斗爭。祖逖憂慮交加,終于病死在雍丘,時年56歲。豫州百姓對祖逖的死十分悲痛,紛紛建立祠堂紀念他。

劉裕

劉裕(356―422),即宋武帝。南朝宋的建立者,420―422年在位。出身地主階級下層。祖先是彭城(今江蘇徐州)人,遷居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幼年耕過地、砍過柴、捕過魚,做過小買賣。后來成為東晉北府將領。405年(義熙元年),擊敗桓玄,掌握東晉的大權。出兵滅南燕,西收巴蜀。又出兵關中,消滅后秦。封宋王。420年(元熙二年),代晉稱帝,國號宋。當政時期抑制豪強地主勢力,禁止地方官吏濫收稅,注意減輕農(nóng)民負擔,召回逃亡農(nóng)民從事生產(chǎn),增強了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的力量。他建立的宋與北方興起的北魏,成為南北朝對峙的開端。

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劉裕建立的宋朝,北到山東半島,東到夷洲(今臺灣),南到漲海(今南海),西到今云南境內。包括青、冀、兗、梁、益、寧、交、雍、荊、相、廣、徐、鄭、江、南兗、南豫、東揚等州,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蕭道成

蕭道成(427―482),即齊高帝。南朝齊的建立者,479―482年在位。本為宋禁軍將領,乘宋皇族內戰(zhàn),掌握軍政大權,殺后廢帝,立順帝,封齊公。479年(升明三年),代宋自立。在位期間,注意提倡節(jié)儉,任用賢才,寬厚親族。

蕭衍

蕭衍(464―549),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502―549年在位。曾任齊雍州刺史,鎮(zhèn)守襄陽。后乘齊內亂,起兵奪取帝位。他重用士族,對農(nóng)民剝削殘酷,多次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崇奉佛教,大建寺院,曾三次舍身同泰寺。547年(中大同二年),接受東魏大將侯景的歸降。次年冬,侯景引兵渡江,不久攻破都城,蕭衍饑病而死。擅長文學、樂律和書法。

陳霸先

陳霸先(503―559),即陳武帝。南朝陳的建立者,557―559年在位。小吏出身。549年(太清三年)在廣州起兵,受湘東王繹(梁元帝)領導,討滅侯景,任征虜將軍。555年,擊敗北齊的進攻,受封陳王,不久代梁自立。

陳是南朝最弱小的朝代

陳霸先在世時,地方割據(jù)勢力仍很跋扈。王琳盤踞湘州、郢州(今湖南、湖北境內),既勾結北齊,又勾結北周。此外,熊曇朗、周迪割據(jù)今江西一部分地方,陳寶應割據(jù)今福建一部分地方,留異割據(jù)今浙江一部分地方。這些割據(jù)勢力后來被陳文帝鏟除。陳宣帝時,北齊滅亡,陳朝疆域曾經(jīng)一度恢復到長江以北、淮河以南,但不久失去淮南,始終局促在長江以南、現(xiàn)在宜昌以東的地方。陳朝在南朝四個王朝中統(tǒng)治區(qū)域最小、力量最弱。

北方人民大量南遷

自西晉八王之亂以來,經(jīng)過東晉,直到南朝,北方人民南遷連續(xù)不斷。307年(永嘉元年),晉元帝時為瑯王,移鎮(zhèn)建業(yè),此前后有一批人南遷。311年(永嘉五年),洛陽不守,石勒南至葛陂(今河南新蔡北),又一次大量人民南渡。327年(晉成帝咸和二年),蘇峻、祖約之亂時,大量人民再度南遷。369年(晉廢帝太和四年),桓溫北伐關中和枋頭敗退前后,也有許多人民南遷。383年(太元八年),苻堅南下,淝水之戰(zhàn)時,許多北方流民渡江。東晉末年,劉裕北伐,中途退回,關中、河南得而復失,流民南渡者也很多。從西晉末年到南朝開始,北方南遷的農(nóng)民達九十萬之多,占北方總人數(shù)的八分之一。這就為南方經(jīng)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

南渡的人民帶去了中原先進的生產(chǎn)技術。南北方人民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開墾出大量良田?;鸶竦脑几鞣椒ǎl(fā)展到用糞來作肥料。牛耕得到推廣。麥菽在江南開始推廣栽植。適宜于旱作的區(qū)種法也開始在江南推行。水利灌溉系統(tǒng),也在過去的基礎上推廣和整理。東晉時,在曲阿(今江蘇丹陽縣)立新豐堰,溉田八百余頃;在吳興烏程縣(今浙江吳興縣)筑荻塘,溉田千頃;在會稽句章縣(今浙江余姚縣東南),修復漢時舊堰,溉田二百余頃。錢塘江西岸有柳浦(今浙江杭州市東南候潮門外江千)埭,錢塘江東岸有西陵(今浙江蕭山縣西北20里西興鎮(zhèn))埭,曹娥江東岸有南津埭(今浙江上虞縣梁湖堰),曹娥江西岸有北津埭(今上虞縣曹娥堰),均遏水為埭,作水楗數(shù)所,以為水位高低調節(jié)之用。

勞動人民在湖沼的四周筑堤塘,湖面縮小,無數(shù)良田被開墾出來。新開辟的湖田土壤肥沃,收獲的稻米比一般稻田高得多。

綠肥

綠肥,把植物的嫩莖葉翻壓在地里,經(jīng)過發(fā)酵分解而成的肥料。能增加土壤的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

水磨

水磨,用水力帶動的磨。多用來磨面。

憶江南的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初步知道古詩與詞的區(qū)別。

2、理解《憶江南》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4、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

背誦自己喜歡的古詩,大家欣賞。說說古詩的特點:有五言詩、七言詩。詩的字數(shù)很整齊。

二、初步理解詞與詩的區(qū)別

1、自讀"預習"。讀后明白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2、誰能找到詩與詞的區(qū)別?

三、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憶江南》理解詞意

1、《憶江南》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帶點字的意思。

江南好舊曾諳紅勝火憶江南

好:美好舊曾:以前、過去諳:熟悉

勝:勝過、強過憶: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如詩如畫的江南,風景還是以前熟悉的那樣。太陽光下,江邊的鮮花比火還要紅艷。春光里,江水碧綠如藍。如此美麗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總結升華

1、讀《憶江南》(邊讀邊想江南美景的畫面)

2、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江南美景大自然)

板書設計:

日出江花紅勝火

能不憶江南?

春來江水綠如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