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萬的教案5篇

時間:2022-10-14 作者:Mute 備課教案

想讓同學們對課堂感興趣,作為教師首先要有制定教案的意識,教案在撰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聯(lián)系實際,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認識萬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認識萬的教案5篇

認識萬的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知道它們的名稱:會辨認這幾種物體和圖形。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及觀察能力,建立空間觀念。

3、通過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難點: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與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教具準備:

種立體圖形的實物及圖形卡片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組活動。讓學生把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教師巡視。

(2)小組匯報。問: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3)揭示概念。教師拿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實物直觀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概念,并板書名稱。

2、摸一摸,感知特點。

(1)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實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在小組內(nèi)交流。

(2)匯報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1、由實物抽象實物圖形。

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讓學生辨認,然后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再出示相應的實物。

2、記憶想象。

(1)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先辨認,再把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貼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應的實物。

(2)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四種圖形的樣子(教師說圖形,學生想)。

(3)讓學生閉上眼睛按教師的要求摸出四種不同形狀的實物。

(4)先讓學生閉上眼睛,然后摸教師給出的一種實物,由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5)出示位置、大小、顏色不同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圖形,讓學生辨認。

3、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見過的形狀是長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四、分組活動,體驗特征。

1、做“做一做”l

(1) 讓學生拿出長方體和圓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學生發(fā)現(xiàn)圓柱會滾動。

(2) 讓學生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搭一搭。

2. 游戲:“看誰摸得準”。

(1) 每小組一人說出物體的名稱,看誰摸得準(做一做2)。

(2) 教師說物體形狀,學生摸。其他同學按指定要求摸,

(3) 數(shù)圖形。

五、小結。

六、游戲

認識萬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能用圓規(guī)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作圖能力。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shù)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重點:

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

解決措施:

通過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理解圓的基本特征及半徑與直徑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用圓規(guī)畫圓的原理。

解決措施:

通過展示學生用圓規(guī)畫出來的圓,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畫得不好看和畫得好看的圓里面的線段究竟分別有什么特征,然后師生共同驗證,讓學生充分理解利用圓規(guī)畫圓的原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猜圖形游戲。

2、對比橢圓和圓。

二、突出主題,探究新知

(一)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1、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練習1、2

(二)小組學習用圓規(guī)畫圓

1、介紹用圓規(guī)畫圓并認識圓規(guī)

2、根據(jù)要求學習用圓規(guī)畫圓

(1)解釋畫圓的原理。

(2)歸納畫圓的步驟

三、應用特征,解決問題

(一)判斷題

(二)拓展延伸

四、總結評價

五、作業(yè)

依據(jù)的理論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這是廣大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谶@樣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突出體現(xiàn)以下兩個特點

1、有機整合教學資源,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圓的基本特征及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2、能在不斷的設問中,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認識萬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3、示圓片圖形:(1)圓是用什么線圍成的?(圓是一種曲線圖形)

i.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二、認識圓的特征。

1、學生自己在準備好的紙上畫一個圓,并動手剪下。

2、動手折一折。

(1)折過2次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兩折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兩條折痕,看看圓心是否相同。

3、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征。(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4、討論:

(1)什么叫半徑?圓上是什么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徑?過圓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里,

6、鞏固練習:課本58做一做的第1-4題。

三、學習畫圓。

1、介紹圓規(guī)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guī)畫圓,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四、鞏固練習。

1、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

2、判斷,并說為什么。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4)圓的半徑都相等。()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五、布置作業(yè)。

書p60第1-4題。

認識萬的教案篇4

[設計思路]

幼兒起初對大于和小于不好理解,有一簡單的方法,就是只要讓幼兒記住〉和〈的開口方向,通過唱歌和身體姿勢來感知,以游戲的方式讓幼兒領會大于和小于,這樣就容易多了。

[活動目標]

1、認識大于〉和小于〈,理解不等式的含義,理解大小的相對性。

2、學習把不等式轉變?yōu)榈仁健?/p>

3、鍛煉幼兒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可塑性。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數(shù)字娃娃1-10

3、數(shù)字卡

4、猴子頭飾40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和〈

1、問: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出示課件)春天來了,蜜蜂和蝴蝶都飛來了,你們看一下,飛來了幾只蜜蜂、幾只蝴蝶?并出示相應的數(shù)字卡,它們之間能不能放=號?(不能)那么我們可以在它們之間放一個符號,讓人一看就知道那邊的數(shù)字大,那邊的數(shù)字小,我們給這個符號起個名字叫大于號〉,像張著大嘴巴,朝著大數(shù)笑,它表示前邊的數(shù)比后邊的數(shù)大。

2、春天來了,不但蜜蜂和蝴蝶飛來了,你們看,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出來干什么了?

魚兒在水里快樂地游著,(出示課件)你們數(shù)一數(shù),有幾條小魚、幾只小蝌蚪,并出示數(shù)字卡,它們之間能不能放=號?那么我們可以放上一個別的符號,這個符號叫小于號〈,它表示前邊的數(shù)比后邊的數(shù)小。

3、 啟發(fā)幼兒找出內(nèi)在規(guī)律,熟記大于號和小于號(你們看一下,不管是大于號還是小于號,開口方向都朝著什么數(shù)?(大數(shù))尖尖的屁股朝著什么數(shù)?(小數(shù)),讓幼兒學習兒歌:大于號,開口朝著大數(shù)笑;小于號,屁股撅給小數(shù)瞧。(出示課件)

二、表演游戲:兩個小朋友戴上數(shù)字娃娃的頭飾,另一個小朋友用身體姿勢表演大于號和小于號。

三、鞏固練習:(出示課件)每人一張練習題,做完后進行訂正。

四、游戲:擊鼓傳包。鼓聲停止后,包落在誰的手里,就和他的同桌從包里拿出兩張數(shù)字卡片,大數(shù)幼兒先說幾大于幾,然后小數(shù)幼兒再說幾小于幾。

五、游戲《小猴學樣》。在做游戲之前,我們要先學樣本領:就是把不等式變成等式(出示課件),猴媽媽說,兩邊的小猴子不一樣多,沒法做游戲,我想讓兩邊的小猴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大于號變成等于號,有兩種方法4-1=3,3+1=4。

游戲做完了,猴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了它們喜歡吃的桃子(出示課件),猴媽媽想讓兩個盤子里的桃子變的一樣多,也就是把小于號變成等于號,請小朋友幫忙想辦法:5+2=7,7-2=5。

[活動結束]

繼續(xù)鞏固不等式轉變?yōu)榈仁?。小朋友戴上小猴子頭飾,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做《小猴學樣》的游戲,結束活動。

認識萬的教案篇5

教學內(nèi)容:第5961頁,練習十五第1、6題。

教學目的:1、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鐘表、秒表、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活動:計時系紅領巾。

問:你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知道的?

通過系紅領巾活動,你對秒有什麼感受?

師:計量比較短的時間,我們就要用到較小的時間單位:秒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秒的知識。板書:秒的認識

二、新授

1、你認為哪些鐘表可以計量秒?(出示帶秒針的鐘表、手表、電子表、秒表)

2、根據(jù)問題,分組學習。

1)、秒針走1小格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秒針走1大格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

2)、秒針從12走到3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從2走到4呢?

3)、秒針從12開始轉一圈又回到12,經(jīng)過了多長時間?從3開始轉一圈又回到3呢?

小組匯報。

認真觀察: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了多少?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3、體驗活動。

1)、1秒鐘有多長?把小鬧鐘放在耳朵上聽一聽,嘀噠一聲就是1秒。

你有什么感受?1秒鐘能干什么?

說明:1秒鐘確實很短,但有些現(xiàn)代化工具1秒鐘能干很多事情呢。

課件演示。

看了這些,你們對秒有什么新的感受?珍惜時間。

2)、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時間,一秒一秒積累起來就能做很多事情。

10秒鐘能數(shù)多少個數(shù)?數(shù)

10秒鐘有多長呢?春節(jié)晚會的倒計時,火箭發(fā)射倒計時

10秒鐘你能做些什么呢?

3)、1分等于多少秒?60秒鐘能干些什么呢?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

分組活動:拍皮球、跳繩、寫字、做口算。

生匯報。

4)、秒在體育比賽中用途非常廣泛,很多體育項目用秒計算。我這里有幾張奧運會冠軍的圖片,大家一起欣賞一下。課件演示。

三、看書,提問

四、鞏固練習

1、小明每分鐘打字56個,小亮每分鐘打字49個,他們誰打字的速度快?

2、在校運會100米比賽中,王浩用了16秒80,趙亮用了16秒08,李新用了15秒96,田輝用了16秒11,你能給他們排出名次嗎?

五、小結

下課鈴響了,請大家迅速將文具整理好,放在文具袋中,看看需要多長時間,相信大家今后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