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筆讀后感6篇

時間:2023-02-22 作者:Mute 讀后感

在進行讀后感的寫作時,相信大家對于原作一定有了自己的理解,撰寫一篇讀后感能夠加強同學們對名著理論的領會,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馬克筆讀后感6篇,供大家參考。

馬克筆讀后感6篇

馬克筆讀后感篇1

在圖書館看書,看到有相關著作,即題目所提到的《馬克思恩格斯論教育》,其中有恩格斯對共產(chǎn)主義原理的描述。其總結說:"在廢除私有制之后,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lián)合體而有計劃的盡量利用生產(chǎn)力;把生產(chǎn)發(fā)展到能夠滿足全體成員的需求的規(guī)模;消滅犧牲一些人的利益滿足另一些人的需求的情況,徹底的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就得分工,進行生產(chǎn)的教育,變換工種,共同享受大家創(chuàng)造出來的福利,以及城鄉(xiāng)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他為我們描繪了沒有私有制以后的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這個描繪很好,有一些方面我贊同,但有些方面我有疑問。下面一一闡述。

贊成的方面:在他的描述中恩格斯說:"廢除了私有制的社會進入繁榮的新時代,并將給社會提供足夠的產(chǎn)品,可以組織分配以滿足全體成員的需要,這樣的社會為各個不同的相對敵對的階級也就是多余的,甚至是和新社會互不相容的。"我認為但社會發(fā)展到那樣一種高度發(fā)到的階段,沒有了私有制,也就不存在剝削與被剝削,同樣的社會各個階級也就會消失,所有的人享有同樣的平等,也就不會允許有特別的階級出現(xiàn),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是不會容許有不平等的。這一點我是肯定的,也是很支持的。

懷疑的方面:恩格斯在書中又說:"由于整個社會共同的和有計劃的經(jīng)營工業(yè),就更加需要各方面的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曉整個生產(chǎn)系統(tǒng)的人,分工將會完全消失。教育可使年輕人很快的熟悉整個生產(chǎn)系統(tǒng),使他們根據(jù)社會的需要或個人的愛好,輪流的從一個生產(chǎn)部門到另一個生產(chǎn)部門。不會再有一類人從事農(nóng)業(yè),一類人從事工業(yè),一類人從事其他事業(yè)的想象"。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現(xiàn)在的人不能夠完全的了解整個大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在社會共產(chǎn)主義社會,智力的增加就一定能夠使人完全了解共產(chǎn)主義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即使教育水平發(fā)展了很多,就真的能使每個人完全了解掌握共產(chǎn)主義的生產(chǎn)系統(tǒng)能力?一個是教育的不可能性,再有就是人本能的不可能性。教育在于培養(yǎng)整個人類在普遍學識上的共性,而在專業(yè)方面的額特性,教育在于培養(yǎng)各方面的人才,而不是全能的天才;人不是一部只用來儲存的機器,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識,要是人能夠掌握全部的知識的話,那就違背了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在于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事,一切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是都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要是真是可以那樣的話,只要少量的人就可以使整個生產(chǎn)系統(tǒng)在全球運轉起來,何必來那么多的人?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共產(chǎn)主義不是分工的消失,而是分工的細化與專業(yè)化。

這就是我對恩格斯"共產(chǎn)主義原理"的一些不成熟的認識。

馬克筆讀后感篇2

在復習馬原時,我才第一次較為認真地閱讀了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內容,因而有幸了解到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我個人知識水平而言,我覺得他的哲學還是很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這激發(fā)了我對馬克思主義的興趣。再加上生活在一個據(jù)說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政黨領導下的國家,被眾多的自稱是為最廣大人民利益服務的共產(chǎn)黨員帶領走向傳說中無比美好的共產(chǎn)主義社會,我不得不對這泛濫的而又神秘的馬克思主義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

?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類的書一般都涵括了馬克思、恩格思、列寧、斯大林和當家的胡boss的著作。我讀的這一本有點不一般,它沒有包括斯大林的著作,不過鑒于他已經(jīng)被二十大打倒,沒有他也就無所謂了。讀完這本書后,我對這些革命家的寫作風格有了很直觀的感受。

馬克思與恩格思的文章言簡意賅,理論性極強,具有鮮明的攻擊性和批判性,理解他們的作品需要一定的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歷史基礎(主要是西方的),由于我在這些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讀起來十分吃力,耗時長卻沒有完全理解。

列寧的文章主要是對兩位思想先驅者的作品的詮釋,不過不得不說,他的詮釋比原著更理論,讀他的文章就好像在讀康德的哲學著作,晦澀難懂。列寧先生的作品在我看來,比較適合作研究文獻,而不適宜作閱讀材料。

的文章是我最喜歡的,語言通俗易懂,舉例豐富洽當,聯(lián)系中國實際,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解讀、宣揚。他的《認識論》、《實踐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一步、更深入的理解,我們的馬原課本上關于矛盾論,辯證法,實踐論等講述都取自他老人家的著作。他的其它作品,如《新民主主義論》、《論十大關系》等,針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提出了很多富有指導性的意見,他同樣也認識到經(jīng)濟的重要性,認為要先發(fā)展經(jīng)濟,才能發(fā)展社會主義,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就單看這些作品,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哲學家和理論家了。讀他的作品輕松愉快,又能充分理解。

的文章很實際,他是在之后思想混亂、經(jīng)濟蕭條之際,根據(jù)這些現(xiàn)實國情,把自己的意見用比較通俗的語言發(fā)表出來,這些意見現(xiàn)在看來可能理所當然,可在當時真可算的上是石破天驚了。在改革開始之前,他還寫了《完整地準確地理解思想》,對思想進行自己的解讀,這樣解開了左傾主義者的思想包袱,也統(tǒng)一穩(wěn)定了全國思想,消除了改革可能帶來的一些混亂。作為改革的總設計師,他又根據(jù)改革中現(xiàn)實情況,見招拆招,提出了很多指導性的意見。因而,鄧小平同志的文章實用觀很強,語言口語化,其中很多獨特觀點都具有重要意義。要想了解中國,他的文章不可不讀。

江總的文章就開始變成死板的官樣文章了,比八股還無聊,最可怕的是,這些無聊至極的文章還要全國黨員去學習、體悟,唉,可憐的干部!他的文章不能確定是否出自其本人,閱讀時只需看小標題和段首句就可,其它的就是對這幾句的反復翻譯。但可喜的是江總的書還不是最無聊的,胡boss的書延承并發(fā)展了中國的官樣文章,評價他的文章是味同嚼蠟都是高估了。不過這些文章也不是出自親筆,這也不算是對他的不敬了,這些以胡boss為名發(fā)表的文章只用看標題就行了,瀏覽小標題就是浪費時間。

總的來說,我對馬克思主義中的科學社會主義持懷疑態(tài)度,但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還是很贊同的,我認為他的哲學符合人類的科學。而對于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我不太了解,就不敢胡亂評價了。

馬克筆讀后感篇3

馬克思曾經(jīng)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眼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創(chuàng)作《資本論》是在1943年開始的,為了完成這一劃時代的巨著,他耗費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這是個驚人的時間長度。馬克思在創(chuàng)作《資本論》歲月里,不是在平靜的書房和優(yōu)越的條件下度過的,而是經(jīng)歷無數(shù)艱難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說的"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

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chǎn)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后地誹謗他,詛咒他。"馬克思僑居倫敦的許多年里,經(jīng)濟上常常貧困到?jīng)]錢買面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當衣物和家具來維持生活,連他夫人的陪嫁銀器也忍痛送進了當鋪。

他在1859年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說道:"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走向自己的目標,不允許資產(chǎn)階級社會把我變成制造金錢的機器。"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的那種求知熱情和勤奮精神,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寫作,強忍著病痛奮斗終身,實在令人敬佩!

馬克思的這種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是非常之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必須用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識的增長才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人生總是會遇到挫折困難,不順心,但是相信生活會教會我們很多,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用一顆執(zhí)著的心去面對,那么,一切都將不成問題。

馬克思懷著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不斷追求自己的事業(yè)。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yè)考試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就表達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認為給最大多數(shù)人帶來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認為青年人的擇業(yè)目標應該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被公認為古往今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典范,恩格斯的馬克思的"第二個我",他們一心追求同一個夢想,懷揣同一個理念,不斷奮斗著,努力著,合作著。他們兩人通過頻繁的通信來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幾封,他們談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二人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馬克思給我們帶來的偉大貢獻,可是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幫助,馬克思的創(chuàng)作還能繼續(xù)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有了恩格斯無私的幫助和二人對理論思想的探討,才使得馬克思走向成功。其實在很多方面恩格斯并不比馬克思差,他頭腦活躍、才思敏捷、知識廣博,他在語言方面的造詣很高,而且還深。

馬克筆讀后感篇4

卡爾·馬克思——古往今來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為人民和世界奉獻了一生,這位偉大人物的名字以及他的學說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他還被世人評選為“千年風云人物”,可見,他給后人留下的是無法估量的財富,世人才會給予他這么高的評價。

我覺得這項榮譽馬克思是當之無愧的,他生前的戰(zhàn)友左爾格這樣評價他:“他的一切功績是不需要立碑行傳的?!弊C實他業(yè)績的不是青銅白石,而是來自世界各個角落響應他不朽的戰(zhàn)斗號召——“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的無數(shù)工人階級隊伍。

?馬克思傳》,在那里我們能夠追尋到他的足跡,從點點滴滴的文字河流中,閱讀它就好像在與一位偉人對話,整個人都被深深的感動和震撼了。它帶領我們去了解馬克思的生活,他的一生就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去一同感受馬克思這個人,把他當成朋友,和他展開對話,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去理解他,進而理解他的思想。我相信只要你試圖面對、解釋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那么,你就無法繞開馬克思,并且通過研習他的思想說不定就能帶你走出事物的泥沼。

馬克思是一位理論家,一位學識淵博而又思想深邃的學者,他一生中的主要活動就是科學研究。我們在課堂上聽到更多的也是他的思想和認識有多么的正確,以至于我們產(chǎn)生了一種錯覺,總覺得他是高高在上的,把他想象成為一位刻板整日埋頭苦思的哲人,一位不識人間煙火的圣賢先知,我們太注重“偉人”的光環(huán)而忽視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看了這《馬克思傳》之后,通過作者樸實的文字,間單的描述,我的內心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我就不完全那樣認為了。我開始認為我們將馬克思的威嚴莊重的一面擴大化了,甚至將他“妖魔化”了。要知道他堅持自己的理論研究必然一定程度上對一些生活瑣事不太關注,只能說他不拘小節(jié)。他的確有作為偉人常人所不及的科學探究精神,可事實上,他也是是普通人,不是“神”,不是遙不可及的圣人。

拿馬克思自己的話說:“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彼彩莻€實實在在、真真切切生活著的人,他的生活也會有不修邊幅的時候,他也有自己的嗜好,他喜歡下棋、抽煙、喝酒,也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與恩格斯之間不俗的友情……親情、友情、愛情、事業(yè),他都不缺,他都擁有。

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一生從事人類解放事業(yè),并積極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他對真理的執(zhí)著追求,對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友誼的珍愛,對親情的眷戀,無一不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他的偉大不在于他是為自己,而是為整個人類事業(yè)孜孜不倦的工作。這本書使我對馬克思的整個人生經(jīng)歷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系統(tǒng)的認知,對他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生活習慣也了解的更多,這對于我理解馬克思的學說有很大的幫助。

1818年5月5日這一天馬克思來到了人間,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日子??枴ゑR克思誕生于德國萊茵省摩澤爾河畔一個山清水秀的文化古城特里爾城,這座城市很早享受到了法國大革命帶來的成果,所以憎惡封建壓迫、崇尚自由平等的精神在那里的人們心里深深地扎了根。

而且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和寬松的家庭氛圍影響,馬克思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慢慢地,馬克思在踏入社會以后就看清了社會現(xiàn)實,看清了富有與貧窮的巨大差別,看清了剝削階級的丑惡嘴臉。他能明辨是非,同情貧苦的勞動人民,幼小的心靈就能盛裝人間的苦難。

他立志要為全人類謀取幸福。他認為能為全人類謀求幸福,才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為了全人類的解放事業(yè)他屢次被驅逐出境,流離失所,但是他仍不改革命的雄心壯志。馬克思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感染了許多志同道合的人,在他們眼中,馬克思是國際工人的靈魂,是無數(shù)貧苦人民心中的希望之燈。

馬克思的思想博大精深,他在政治、文學、歷史、哲學上及至自然科學方面都取得了卓著成就,他那不朽的思想,哺育了兩個半球的無產(chǎn)階級運動,被稱為世界社會運動的導師。

下面我將從馬克思對工作的不懈追求,與恩格斯深厚友誼和與其妻子的愛情婚姻三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

馬克思曾經(jīng)講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眼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馬克思創(chuàng)作《資本論》是在1943年開始的,為了完成這一劃時代的巨著,他耗費了40年的心血。40年的心血,這是個驚人的時間長度。馬克思在創(chuàng)作《資本論》歲月里,不是在平靜的書房和優(yōu)越的條件下度過的,而是經(jīng)歷無數(shù)艱難和坎坷的。正如恩格斯說的“馬克思是當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誣蔑的人。

各國政府—無論專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驅逐他,資產(chǎn)者—無論保守派或極端民主派—都紛紛爭先恐后地誹謗他,詛咒他。”馬克思僑居倫敦的許多年里,經(jīng)濟上常常貧困到?jīng)]錢買面包,付房租的程度,不得不靠典當衣物和家具來維持生活,連他夫人的陪嫁銀器也忍痛送進了當鋪。

他在1859年寫給朋友的一封信中說道:“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走向自己的目標,不允許資產(chǎn)階級社會把我變成制造金錢的機器。”為了寫作《資本論》,馬克思的那種求知熱情和勤奮精神,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他犧牲了自己的健康,抱病寫作,強忍著病痛奮斗終身,實在令人敬佩!

馬克思的這種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科學的嚴謹態(tài)度是非常之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必須用知識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學識的增長才是我們這一輩子最大的財富。人生總是會遇到挫折困難,不順心,但是相信生活會教會我們很多,只要我們肯努力,肯付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用一顆執(zhí)著的心去面對,那么,一切都將不成問題。

馬克思懷著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不斷追求自己的事業(yè)。馬克思在十七歲中學畢業(yè)考試時,寫的《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這篇作文中就表達了他的高尚的信仰。他認為給最大多數(shù)人帶來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并認為青年人的擇業(yè)目標應該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p>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友誼被公認為古往今來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典范,恩格斯的馬克思的“第二個我”,他們一心追求同一個夢想,懷揣同一個理念,不斷奮斗著,努力著,合作著。他們兩人通過頻繁的通信來交流思想,一天一封甚至幾封,他們談及的內容十分廣泛,二人可以說是無話不談。

世人更多的看到的是馬克思給我們帶來的偉大貢獻,可是如果沒有恩格斯的幫助,馬克思的創(chuàng)作還能繼續(xù)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有了恩格斯無私的幫助和二人對理論思想的探討,才使得馬克思走向成功。其實在很多方面恩格斯并不比馬克思差,他頭腦活躍、才思敏捷、知識廣博,他在語言方面的造詣很高,而且還深諳軍事之道,可是恩格斯為人謙虛,他將馬克思比喻為整個事業(yè)的“第一小提琴手”,自己是“第二小提琴手”。

朋友就是這樣,當你快樂的時候可以與其分享,快樂就有了兩份,當你悲傷的時候向他傾訴,悲傷就少了一半。好朋友他會不斷地提醒你,讓你知道自己的不足,馬恩二人的友誼像我們中國的“高山流水”,是知音。在我看來,真正的友誼就像馬克思和恩格斯一樣,為同一個夢想去努力,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也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幫助,就算失敗了也沒什么,因為一路有你,我們一起成長了。

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故事也被世人稱頌,燕妮原本是出身貴族的小姐,是特里爾城迷人的公主,她不惜一切嫁給了馬克思,在經(jīng)受了窮困潦倒之后,他們的愛仍未減當年。燕妮在精神上給予馬克思支撐,在事業(yè)上給予他幫助與支持,在生活上給予他細致的照顧,燕妮將馬克思視為“我的大孩子”,對他一生不離不棄,可以算得上是完美的童話故事。

他們有著同樣美好的理想,他們在命運的激流中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為壯麗的共產(chǎn)主義而奮斗。從馬克思寫給燕妮的情信中,我們看到了馬克思的柔情,言語里都充滿了火一樣的炙熱和綿綿不盡得溫柔,那是對愛情與生活的深刻詮釋。當真令人羨慕不已!

?馬克思傳》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位“千年思想家”的一生的思想活動和生活細節(jié),通過對這位偉大思想家的描述,從中可以折射出那個時代、那個社會風起云涌的變幻,馬克思親身經(jīng)歷了這場跨時代的變化,同時他又以自己先進的頭腦指引著無產(chǎn)者前進的方向。

馬克思曾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蔽覀冃枰獙W會的是他們永不言棄的探索求知精神,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繼續(xù)自己的理想,終有一天會成為現(xiàn)實。

馬克筆讀后感篇5

今天,我讀了《百萬英磅》,幾乎是笑著讀完的,馬克·吐溫的文筆十分幽默,并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主人公一次又一次“用百萬大鈔把勢利眼斃掉的”情形。者用漫畫筆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萬英鎊”面前的種種丑態(tài),幽默滑稽,趣味橫生,就如同一幅世態(tài)諷刺畫,生動的表現(xiàn)了小市民的見聞,令人忍俊不禁。

?百萬英鎊》描述了一個流落倫敦的美國人亨利·亞當,因故迷失方向后,幸被輪船遇救,然后隨船來到英國倫敦。他身無分文,特別孤獨,兩個富有的兄弟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并以他在三十天內不將一百萬的支票兌換成現(xiàn)金而能否活下去打了一個賭。

他先去飯店吃飯,老板先對他很刻薄,之后,當他“小心翼翼地說“請找錢吧?!崩习寤謴土顺B(tài),連連道歉說他找不開這張大票,不論我怎么說他也不接。他心里想看,一個勁地打量那張大票;好像怎么看也飽不了眼福,可就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不敢碰它,就好像凡夫俗子一接那票子上的仙氣就會折了壽。我說:“不好意思,給您添麻煩了,可這事還得辦哪。請您找錢吧,我沒帶別的票子。”

他卻說沒關系,這點小錢兒何足掛齒,日后再說吧。我說,我一時半會兒不會再到這兒來了;可他說那也不要緊,他可以等著,而且,我想什么時候來就什么時候來,想點什么就點什么,這賬呢,想什么時候結就什么時候結?!笨吹竭@我忍俊不禁,也不禁對勢力眼的店主很鄙視。

之后,亨利去了服裝店,要買衣服,卻屢遭白眼,給他的衣服不合身也很不好看,當他拿出百萬大鈔時,“他笑著接了過去,這是那種無處不在的笑容,笑里有皺,笑里帶褶,一圈兒一圈兒的,就像往水池子里面扔了一塊磚頭;可是,只瞟了一眼鈔票,他的笑容就凝固了,臉色大變,就像你在維蘇威火山山麓那些平坎上看到的起起伏伏、像蟲子爬似的凝固熔巖。我從來沒見過誰的笑臉定格成如此這般的窘狀?!边@時店主來了,一臉諂媚的笑容“先生,請把這些東西脫了,都扔到火里頭去吧。請您賞臉穿上這件襯衫和這身套裝;合適,太合適了——簡潔、考究、莊重,完全是王公貴族的氣派……看看,喏!絕了——真是絕了!我這一輩子還沒見過這么漂亮的衣服哪!……您圣明,先生,圣明;我敢說,這套衣裳還能先頂一陣兒?!弊x到這,我不禁感嘆人們的勢利,有錢人就巴結,見到窮人就翻白眼。真是不平等的社會啊

馬克·吐溫著重揭露了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錢!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這些情節(jié)是滑稽可笑的,正體現(xiàn)人們的勢利眼。我不禁想到一些醫(yī)生為了錢,可以為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給病人吃不必要的藥,把假的弄得比真的還認真!在這種喪失醫(yī)德、人性的醫(yī)生眼里,金錢比生命更可貴!這種行為不知比《百萬英鎊》中的現(xiàn)象要惡劣多少倍!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中考優(yōu)秀生被冒名頂替,由于頂替人的父親有錢,便可以使自己的子女冒名頂替別人,不僅分數(shù)頂替,姓名、身份、戶口……全部被替代了。受害者十余年淪落為黑戶在外打工,因為是黑戶備受欺凌,另一個卻能受教育、拿工資……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其實,這個世界上比錢更珍貴的有很多:道德,友誼,誠信。所以我想,在金錢與良知,道德之間,大家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馬克筆讀后感篇6

那個家伙端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臉說:“啊,是嗎?哼,當然我也料到您沒有帶零錢。我看像您這樣的闊人只會帶大票子的?!边@可叫我冒火了,于是我就說:“朋友,對一個陌生人可別單憑他的衣帽來判斷他的身份吧。這套衣服我買得起,我不過不愿叫你們?yōu)殡y,怕你們換不開一張大鈔票罷了。”

這就是《百萬英鎊》里的精彩片段。當時店員對流浪漢亞當斯蔑視、譏笑后見到百萬英鎊的驚訝表情,作者描述的入木三分。這里面的幽默故事情節(jié)深深的吸引了我。

這本書是美國的馬克·吐溫經(jīng)典之作。書中講述了一個礦山經(jīng)紀人的辦事員因開游艇開的太遠,迷失方向,被一艘開往倫敦的雙桅帆船救起,并以作為水手來作為路費。抵達倫敦后,他仍舊身無分文。這時,一位年長的紳士,把它叫去,并給他了一封信,便叫他走了。他來到一個小飯店,打開信,他被信里的東西幾乎嚇暈了!里面有一張一百萬元英鎊的鈔票!就這樣,一夜間,他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在倫敦,誰都知道他。在一次晚宴上,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波霞·朗漢姆英國姑娘并和她結了婚,事后他才知道,那位給他錢的老紳士就是波霞的義父。在他和波霞的結婚典禮上,老紳士把那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作為禮物送給了他,他也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這本書諷刺了某些人抵制不住金錢對人的誘惑,認為金錢是萬能的,現(xiàn)實中我認為金錢絕對不是萬能的,金錢萬能論是非常錯誤的。金錢能買到床鋪,卻買不到睡眠;金錢能買到食物,卻買不到口味;金錢可以買到書本,卻買不到知識……金錢的確可以滿足人們的虛榮心,但是這些都是虛假的,最真實的還是人坦蕩的生活。就像亞當斯一樣,他失去了金錢,但是他依然樂觀的生活著。我們所要做的是用一顆坦然的心對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去爭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勤勞的人才會有收獲。即使你很有錢,也不見得你肯定得到你所想要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