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需要結(jié)合實際的教學經(jīng)歷的,寫一份有意義的教學反思肯定要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隨意杜撰的反思是沒有意義的,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1
教學內(nèi)容:
一年級音樂《草原就是我的家》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用優(yōu)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突出學生為主體,通過情感體驗和肢體語言的融合互動,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調(diào)交往能力。
2、拓寬思維,豐富知識,為學生自主發(fā)展提供一個開放的空間與平臺,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
3、借助多種手段讓學生在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同時,感受集體創(chuàng)作帶來的樂趣,結(jié)合教學激發(fā)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jié)。
教學重點:
能用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唱歌,會創(chuàng)編協(xié)調(diào)大方的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難點:讓學生體驗把握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 教具準備:鋼琴、課件、部分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感受蒙古風情。
1、導入:
師:今天馬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想知道去哪里嗎?(想)我先不告訴大家,一會到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們不坐汽車火車,也不乘飛機,那讓我們一起騎上馬兒出發(fā)吧?。ǚ鸥枨恫菰褪俏业募摇罚蠋煄ьI學生做騎馬的動作。)
2、觀賞課件,了解蒙古風情。
師:我們到站了,請看!我們到了什么地方?(課件依次展示:藍天、大草原、牛羊群、蒙古包、奶酪、奶茶、馬。)生:(內(nèi)蒙古大草原)
師:叔叔阿姨都在等著我們呢,去看看他們吧,他們住在什么地方?(課件展示:蒙古包)
師:老奶奶為我們準備了奶酪,來,嘗一嘗,還有熱騰騰的奶茶,來,吹一吹,比一比,看誰的氣息最長(課件展示:奶酪,奶茶)
師:再來看,他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課件展示:馬)
師:蒙古族人民熱情好客,勤勞善良,他們能歌善舞,喜歡騎馬射箭。平時上學,走親戚的時候都用馬,所以又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
生:欣賞課件畫面。
師:更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達慕盛會,非常熱鬧,我們看看他們都干些什么?(課件展示:那達慕大會——摔跤、騎馬、射箭三幅圖片。)你想?yún)⒓訂幔?
生:想。
3、創(chuàng)編,聲音創(chuàng)編同時進行。
師:誰想來為大家表演摔跤、騎馬、射箭的動作呢?
生:試著表演創(chuàng)編的動作。
師:誰能為這些動作配上聲音呢?
生:創(chuàng)編聲音并上臺表演。
根據(jù)學生回答課件展示:摔跤:嘿—嘿—
騎馬: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 射箭:嗖0嗖0
4、游戲:找朋友
師:這些動作下面有幾種節(jié)奏,這些節(jié)奏應該和那個動作交朋友呢?(出示動作名稱、節(jié)奏與象聲詞的課件,引導學生找出相應的節(jié)奏。)
5、課件三幅畫面,師選擇不同畫面,請學生作出相應的表演。(表演是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設計意圖】
1、創(chuàng)設情景是導入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的必須手段。我根據(jù)主題內(nèi)容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情景進行教學,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產(chǎn)生興趣,積極參與,并能產(chǎn)生相關的聯(lián)想、想像。
2、借助觀看蒙古族那達慕大會的課件,讓學生在模仿摔跤、、射箭、賽馬等動作來體驗民俗的同時,進行節(jié)奏練習,以及學生的即興創(chuàng)編能力的培養(yǎng),使之在玩玩跳跳中輕松達到教學目標。
3、在體驗民俗、節(jié)奏練習及即興創(chuàng)編時都采用本課歌曲做為背景音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反復感受、體驗蒙古民歌《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風格特征,提前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面的歌曲教學做準備。
二、新授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1、欣賞歌表演,再次感受歌曲。
師:蒙古族的那達慕盛會熱鬧又動人,這里的人民熱情善良又勇敢,這里的小朋友們更是熱情,還為我們準備了一首歌,我們趕緊去聽聽吧?。ㄕn件展示:歌詞圖片,播放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生:欣賞歌曲。
師:歌怎么樣,還有個好聽的題目,叫《草原就是我的家》跟著老師有感情地讀一讀。
師:我們再來聽一聽小朋友們用什么樣的心情去演唱的。
生:高興的、開心的心情。
師: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老師提醒一下,從速度和旋律上聽一聽。)
生:速度很快,旋律優(yōu)美動聽。
師:聽老師來唱一唱
師:再聽,仔細聽老師都唱了什么?
2、熟悉歌詞。
師:不用唱,用你的動作告訴老師,你都聽到了什么?(教師帶領學生按節(jié)奏讀歌詞)
師:誰來給大家表演一下。
師:聽歌曲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你最美的聲音贊美一下大草原
3、用身體為歌曲伴奏,再次熟悉歌曲。
師:這么好聽的歌曲還想再聽嗎?
生:想
師:不過這次老師是有要求的,請你們用自己的身體為歌曲伴奏,比如:拍手、跺腳、拍肩等都可以,請欣賞!
生:一邊欣賞,一邊用身體來伴奏。
師:有幾個音唱的還不太準確,再來聽
師:歌曲有幾句?四句都用一個感情唱出來嗎?
師:我們加上動作來表演好不好?
4、跟鋼琴直接唱歌詞,教師伴奏。
師:在唱的時候,你認為那一句最難唱呢?(引導學生自己找問題,并思考解決辦法。)
生:第三句。(八度音程大跳和附點)
師:誰來當小老師,幫他唱好這一句?(指名兩名學生上臺教唱,老師在一邊點撥)
5、師生對唱一遍。(教師伴奏)
6、直接跟鋼琴完整的唱歌詞,教師伴奏,穿插歌曲的處理。
師:剛才大家唱得不錯,請說說我們應該帶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情來唱呢?是唱得強一些還是弱一些?
生:討論問題后按自己的方法表現(xiàn)歌曲。 (教師伴奏,學生唱)
7、教師帶領學生逐句創(chuàng)編動作,最后放歌曲完整的表演唱。
師:大家已經(jīng)會唱歌詞了,想不想和老師一樣給他配上好看的舞蹈動作?
生:想。
8、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學生選擇并說明理由)
師:除了唱歌、舞蹈你還有別的方法來表現(xiàn)這首歌曲嗎?
生:樂器。(自選樂器并試著演奏。)
最后師生一起邊唱邊用打擊樂器伴奏。(放歌曲錄音)
【設計意圖】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重點,集情感體驗、知識認知、能力培養(yǎng)為一體。由于有前面的鋪墊,學生對蒙古風情已有所了解,并產(chǎn)生喜愛之情。當學生有了較為深刻的情感體驗時,再進行認知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片段采用了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注重引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之從小養(yǎng)成主動學習、互動、關注、欣賞他人的品質(zhì)。
三、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一起游覽了美麗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你有哪些收獲呢?(學會了唱歌、舞蹈,為歌曲伴奏)今天大家的表現(xiàn)都很棒!熱情好客的小牧民還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我們一起去吧?(在集體歌表演中結(jié)束本課)。
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我創(chuàng)設了四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了解風情,體驗音樂。
3、學習歌曲,挖掘歌曲。
4、拓展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學生積極參與,興趣盎然,情緒隨著教學的推進不斷高漲,快樂地歌唱舞蹈,通過“看——說——聽——唱——演”的教學活動,一步一步加深對“蒙古族”的了解。特別是他們高歌的同時騎馬揮鞭表演,仿佛是真的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還情不自禁地在歌曲的間隙加上“駕”的襯詞,恰倒好處地表現(xiàn)了蒙古族兒童騎上小紅馬奔馳草原的情景以及他們對草原、家鄉(xiāng)深深的摯愛之情。他們的情緒深深地感染了我,不知不覺中我也和他們一起盡情高歌舞蹈了。因此我覺得我們的課堂教學過程應將學生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創(chuàng)設最大的空間去感受、體驗、想象、表現(xiàn)和創(chuàng)作,從而使他(她)們能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課上也有許多不足和缺點,如:學生在進行律動時,相互之間的距離太擠了,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提醒學生。在摸索中不斷前進。
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2
?草原》是一篇精讀課文。老舍先生記敘了自己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表現(xiàn)了大草原的美麗景色和蒙古族人民對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在這次教學中,學生讀出草原的美及對草原的情是我的教學目標之一,將要進入朗讀訓練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羊群走在哪里都象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教師在《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音樂課件伴奏中,隨著課件展示的草原美景,聲情并貌地向?qū)W生描繪著草原的美麗景色。從學生們的臉上能看出他們對草原美景的迷戀,從他們的眼中能看出他們對草原生活的向往。我想,這時我的教學目的已經(jīng)達到了,我要運用視覺、聽覺的沖擊及音樂感染的多種方法,去挖掘?qū)W生發(fā)自肺腑的感情。讓他們一次到位的愛上草原,只有愛上草原,才能對草原有情,只有對草原有情,才能真正讀出草原的美,及對草原的情。圖片展示完之后,孩子們的眼睛一直盯在最后一張圖片上,久久不愿離開,《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還在耳邊飄著……這時,我輕輕的問著:“你有什么感受?”孩子們這時才回過神來,將眼睛游到了我的臉上?!安菰懒?!我一定要到草原那里去看一看!”“草原真是美極了,感覺像走進入了人間仙境?!薄鞍?!老師,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仿佛已經(jīng)聞到了草兒的清香,花的芬芳了!美!太美了!”
孩子們高興的交流著,好象真正的游了一次草原。這時,我給學生配上音樂,讓學生們讀一讀課文,體會文章中的美,學生們忘情地讀著,讀書聲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飛揚。
反思:
如果在處理這一部分時,一上課就讓學生干巴巴的讀,那種感受只能是生硬的,只觸及到文字層面的感受。而一旦創(chuàng)造出與課文境界相和諧的課堂教學意境,就一下子觸及到文字的內(nèi)在意蘊——作者、課文及草原的“心靈”。這里,用課件展示出草原的風光,加上老師在音樂伴奏下的范讀,巧妙地實現(xiàn)了學生與草原的“心靈”相會。有了這心靈碰撞,就會擦出學生與草原間愛的火花,孩子們既然愛上了草原,那么讀出草原美及對草原愛的問題就迎刃而解。
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3
郭楓先生以優(yōu)美的筆調(diào),把平常人們忽視了的草蟲世界描寫得情趣猛然,讀完《草蟲的村落》后,好像身臨其境,有點樂而忘返的感覺。教學本課,要教會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要體會作者是怎樣聯(lián)想和想象,表達這些獨特感受的。但是,在設計教案時,發(fā)現(xiàn)落實這樣的目標,有點難度。我在上課時,干脆就改成:①哪個場景非常富有想像力,深深第吸引了你?②作者哪些詞寫的很生動?③你有什么感受?請學生做批注閱讀。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學生學得很主動,多數(shù)學生學會了批注法,但是后進生們還是敗在感受上,要么沒有,要么簡單,要么不對。但總算高興第邁出了一大步。符合學生的口味才對勁。
但是,有些口味,卻不能遷就。課前,我就擔心,解讀小圓蟲引得黑甲蟲們駐足癡望,學生會走入歧途,黑甲蟲們喜歡看美女,美女非常吸引人。上課時,我想盡量避開這個話題,但是學生哪壺不提偏提哪壺。我一時無法,只好遷就了這種說法,但是心里直發(fā)毛。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解釋嗎?下課,翻閱資料,果然有比這好很多倍的解讀,
這里以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色斑斕的小圓蟲的嫵媚多姿,也寫出了蟲子們懂得欣賞美的一面。小小的圓蟲,也是那樣的迷人!
這解讀多好啊,可惜,課前沒有深入解讀到這點,深入淺出有道理啊!老師沒有做足課前功夫,簡直就是誤人子弟啊!
仿寫階段,學生熱情很高,但是段落很短,原因何在?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沒有好好對比這幾段話的構(gòu)段方式。仔細對比6與7自然段,可以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第一句是過渡句,寫我的目光在哪里看到了誰。接著寫他們在做什么?如何有趣?最后寫寫作者的觀察感受。這樣寫才會生動有趣,有血有肉。
歸根到底,主要是對教材的解讀不夠仔細。
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4
?草原》這篇課文記敘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熱情歡迎的情景。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積累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
課文用優(yōu)美、清新的語言將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盡致。為了讓學生領會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我設計了品讀優(yōu)美句子、美圖配佳句、看錄像感受人情美、上網(wǎng)查資料了解草原等環(huán)節(jié)。單純地通過語言來想像從沒見過的景色是比較枯燥的,而且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上課,我就把草原的圖片呈現(xiàn)給大家,讓學生一下子對草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然后讓他們用完整、優(yōu)美的語言說說看到草原后的感受,由于學生已經(jīng)預習了課文,能用一些優(yōu)美的語言來來形容,因此,再讀課文,學生將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最終讓學生在一種融洽的氛圍中自主學習,并得到全面發(fā)展,取得學與教的最佳效果。所以我重點設計了美圖配佳句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大量從網(wǎng)上搜集的草原風光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寫得十分優(yōu)美的、需要重點理解的句子。我首先要求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然后在小組中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為他(她)選的句子配上一幅圖片,制作成演示文稿,并結(jié)合圖片談談自己的理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所描寫的意境,使他們腦海中抽象的畫面具體地再現(xiàn)在同學們面前,利用網(wǎng)上大量的圖片資源,讓學生選出他們認為最適合所選句子的圖片。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個目的:一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像,在腦海中再現(xiàn)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并通過圖片再現(xiàn)在學習伙伴的面前;二是讓學生體會句子中含著的意思,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的是我們不是通過字典來理解什么是渲染、勾勒、一碧千里、茫茫,而是通過鮮活的、真正的草原風光讓學生感受到老舍先生所感受到的美景。但又不單純是感受,學生選圖片的過程,實際是他們對文章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交流意見時,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也都得到了鍛煉。
多媒體環(huán)境下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課件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復雜的、具有挑戰(zhàn)性、開放性的學習環(huán)境和問題情境中展開學習,展開討論,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學得自信。通過一個階段的實驗,我真切地感受到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單把知識呈現(xiàn)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與知識牽手,將學生帶入利用網(wǎng)絡自主學習的殿堂,為他們以后的終生學習提供一個更廣闊的知識海洋。
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5
也許是因為我很喜歡大草原,一直都很向往大草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在設計這課教學時比較投入,花了比較多的心思去備課,設計教案,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課堂上我首先一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想象美麗的大草原的景色和生活。在聽覺的刺激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他們帶進課文學習。
在教學中,我首先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掛圖展現(xiàn)草原的美麗,再通過深入閱讀理解找出草原的特點,使學生切實感受草原的廣闊、美麗與歡騰,激發(fā)學生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在理解感受的基礎上通過朗讀、背誦進行表達,開拓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學習野草這部分內(nèi)容時,學生們通過抓住“滿眼綠色”想到草很多,我問:“現(xiàn)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此時我們已來到美麗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們的腳下,我們興奮地向前奔跑著,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讓學生體會到草原的廣闊。而在教“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這句話時,我讓學生站起來,用手比一比,想象一下,草原上的草到底有多高,在里面捉迷藏是不是很有趣。指導學生讀出對草原的喜愛之情。
在學習湖水這部分內(nèi)容時,讓學生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是難點。學生通過讀句子了解了湖水的清透干凈,湖水很多,但并沒有感受到湖水的神奇,教學反思《錫林郭勒大草原教學反思》。于是,我引導學生想象那清亮的湖水還能映出什么呢?學生們說:“映出了圓圓的蒙古包”、“映出了青青的野草”、“映出了五顏六色的野花”……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草原湖水的神奇美麗,又突破了難點,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
靜下心來慢慢回顧這一堂課,感覺到整堂課很成功,課堂氣氛活躍而井然有序,充滿著探究的意境,尤其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草原是個歡騰的世界,我讓學生先找到描寫人和動物動作的詞,并問孩子們,你們從這些動詞中體會到了什么。接著,我再讓學生全體起立,在一曲《賽馬》中讓學生都跟這感受草原上騎馬的快樂,然后一邊背誦第四自然段一邊把人和動物的動作表演出來,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xiàn)了“學生本位”。在充分感受到草原的廣闊、美麗與歡騰后,我問學生:“我們即將要離開草原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對草原的喜愛之情?”學生說到:“我想用《敕勒歌》這首詩表達我對草原的喜愛之情。”“我想把這美麗的景色畫下來?!薄拔蚁胗谜障鄼C把這美麗的景色照下來?!薄渚浒l(fā)自肺腑的語言道出了孩子們對草原美景的真摯感受,這樣的方法讓他們?nèi)缟砼R其境般地感受到了錫林郭勒大草原不僅是美麗、廣闊的,更是充滿生機的。
通過這次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自己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課文內(nèi)容、重難點的把握得比較到位。但在教學中學生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這讓我對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陷入了思考,比如:我在引導學生通過想像感受草原的廣闊時,我問:“此時我們已來到美麗的大草原上,草就在我們的腳下,我們興奮地向前奔跑著,向前,向前,再向前。你的眼前是什么?”很多學生都回答看到了野花、牧民、百靈鳥等,并沒有感覺到草原的廣闊,之后,我只有再啟發(fā)學生,那你們在草原上跑著,看到了草原的邊嗎?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草原的無邊無際。現(xiàn)在再來回顧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覺得,我是不是換一種方式來啟發(fā)學生更好。
當然,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作為老師并不能事先一一預設好,一切都要以學生為本,但我真的很期待有機會的話再給學生們上這一堂課,通過課堂來驗證我的想法。
另外,在閱讀教學中我滲透了寫作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找出做橋梁作用的過渡段,認識過渡段的作用,這一步做得很成功.
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6
?草原》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散文,記述了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jié)。作者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來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lián)歡的情境。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結(jié)束,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回味空間。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先抓住本文的.線索,弄清課文的順序,了解課文描寫了: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通過這些畫面,表達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練的詩句總結(jié)全文。
品味課文的精美的語句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力與初步的審美能力,體會表達方法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作家老舍隨著場景的變化、、時間的推移,感情也在變化。但貫穿全文的是對草原及草原人民的贊美與留戀之情。這種情感與描寫的景物緊密交融在一起,要引導學生抓住這些的語句,,通過品味、吟誦、想象畫面、課件演示、角色扮演、抄寫等方法,來體會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語言。
總之,抓住本文的重點及難點進行教學,及時引導學生進入課堂的情境中,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初步了解本課的寫法對今后學生的作文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做好引導。
草原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篇7
這次小百花課我選擇的是《錫林郭勒大草原》一課,在課的設計、試教的過程中非常感謝師傅和同事們幫助和指導,課后,我對本課的反思如下:
本節(jié)課的合理、成功之處主要有以下方面:
1、課的設計思路清晰流暢,緊緊圍繞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兩個特點展開教學。
2、把思考的表達的空間留給學生,把朗讀的空間還給學生,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草原的美麗和歡騰,在熟讀的基礎上能夠清楚完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某處景物,找到哪些詞語能夠表現(xiàn)出草原的歡騰景象,提升了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
3、教師的評價語言富有激勵性,能夠具體地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用鼓勵的語言指正學生缺點,讓學生得到肯定,比如“你讀出了你對話多的喜愛之情,咬字清楚、朗讀有感情且流暢”“你的朗讀讓我們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等等,學生從老師的評價中能夠得到肯定,激發(fā)學習興趣。
4、課外拓展能夠和課文的寫作手法相統(tǒng)一起來,嘗試運用“過渡段”寫一寫校園的特點,這是一種新的嘗試。
5、過渡語銜接流暢,使整個教學過程一氣呵成,自然清晰。
上完課后,我對本課的不足之處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由于時間安排不得當,在講第二段時時間有些長,導致將“歡騰”這一特點時,時間不足,朗讀較少,再找哪些詞語體現(xiàn)草原歡騰時過于倉促,給學生的回答機會也少了,沒有將透徹,感受不夠深刻。
2、在講解“過渡段”的含義和作用時,沒有講太透徹,由于是初次接觸,應該再將詳細一些。
3、在拓展寫作之前,應該給一篇簡短的運用“過渡段”寫作手法的范文,領著學生再分析一下,感受怎樣運用,然后在寫之前再多找?guī)讉€學生說說香怎樣寫,然后再動筆,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