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5篇

時間:2023-03-30 作者:Fallinlove 教學計劃

教學設(shè)計寫好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在寫教學設(shè)計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將教學過程寫得全面具體,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5篇,供大家參考。

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5篇

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篇1

教學目標:

1、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guān)系和形狀;

3、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并且學會分類討論的方法;

4、學會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標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時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來的。)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位置關(guān)系和形狀;

教學難點: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或盡可能多的說出結(jié)論;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課題

1、講盲人摸象故事

2、師:他們說的都不對,這個典故比喻看問題以偏概全。

3、師:盲人因雙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說象什么,而我們比盲人幸運多了,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觀察物體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們就觀察一些物體試試。---板書課體——觀察物體

4、以問題形式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目標

師:你已經(jīng)知道了關(guān)于觀察物體的哪些知識?還想知道什么?

二、新課(習得階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較大的長方體模型

(1)小組活動

師: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動觀察你能看到幾個面?(老師準備各側(cè)面形狀問學生:從下面看是什么形狀?從側(cè)面和上面看呢?)

可以活動:你能找到一個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嗎?(最少看到一個面,最多能看到三個面)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2)啟示::

師:不只是學數(shù)學還要從數(shù)學中品出點有價值的東西來,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個面”想到什么?

2、看一個立體圖形(準備三個立體圖形:正方體、圓柱體、球體,課前發(fā)給小組)

從不同角度觀察三個立體圖形,看看觀察到的是什么形狀?

3、看兩個立體圖形(例2)讓學生看書回答(先試后導)

4、練習八3題

5、請兩個一組現(xiàn)場找物體也可以到外面找,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jié)果和同學交流(找一個或兩體物體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戲:老師出示實物一部分,讓學生猜可能是什么物體?(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礎(chǔ),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難?!案鶕?jù)從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判斷是哪兩個物體”)要比“給出兩個物體,辨認從某一個方向看到的圖形”所要求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更高。

師:這個游戲讓我們知道:不能只根據(jù)一個方向看到的形狀,就確定是什么立體圖形,只有把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才能下結(jié)論。剛才我們說:不僅是學數(shù)學,數(shù)學中還隱藏很多有價值的東西要我們?nèi)テ?,那從猜想中又能品出點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結(jié)論,要多角度看再下結(jié)論。人們在評論一個人、一部電視劇或一種社會現(xiàn)象,往往因為只看到局部而下結(jié)論,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這種現(xiàn)象,唯一的辦法是多觀察,多了解,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如一個學生成績不好就說不是好學生?還要看其方面----體育、唱歌、熱心、遵守紀律。從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說;用什么方法能想出盡可能多的結(jié)論;記錄共有幾種;想的多的小組或有創(chuàng)意的小組每人一個獎品。可把學具發(fā)給學生,借助學具去找可能是哪兩個物體。)

2、總結(jié):用分類討論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還不漏不重。

3、出示幾個平面圖(讓學生應用分類討論方法找),想可能是哪兩個物體?

三、欣賞

1、出示古詩----題西林壁

2、配樂朗讀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準備兩個圖)

3、看書回顧講的內(nèi)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來問老師或同學。

四、對照反思訓練單進行反思

反思訓練單:

1、我知道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了嗎?

2、我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cè)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或兩個立體圖形的位置關(guān)系和形狀嗎?

3、我能由兩個平面圖形推想出可能是哪兩個物體嗎?我學會分類討論的方法了嗎?

4、我學得快樂嗎?我收獲數(shù)學之外更有價值的東西了嗎?

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篇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02、105頁。

學情分析:

復習米和厘米,使學生對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認識,并能對一些實物的長度進行估算和測量,對于角和直角的復習,則使學生學會在幾何圖形中發(fā)現(xiàn)角和直角,并會用三角板判斷直角。

復習觀察物體,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簡單物體的形狀,而復習認識時間,讓學生認識時、分和間隔5分鐘的時間的讀寫,并會運用時間解決簡單的生活問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物體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

教學準備:

課件,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啟發(fā),明確目標

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知道物體的長度。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

二、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一)米和厘米的復習

1、回顧梳理

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guān)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學生小組交流,回答。

2、表象與進率

(1)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學生理解表象與進率,教師積極評價學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活動:演示米和厘米的長度。

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

3、估計與測量

(1)看書上第105頁第10題中的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

學生估計長度并匯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

學生活動。

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的錯誤。

(3)引導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

學生先自己估計。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線段,再次請學生估計黑板的長度并測量出黑板的實際長度。

4、組織完成104頁第9題

(二)觀察物體(課件出示汽車觀察圖)

1、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觀察物體時,要多

從幾個方向觀察。

1、 觀察圓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長方體,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狀?

2、 觀察球和正方體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狀?

3、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體?

三、變式練習,檢測目標

1、學生獨立完成105頁第11題。

教師巡視,對畫法不規(guī)范的學生及時個別指導。

2、想一想,填一填。

(1)測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作單位。

(2)一枚圖釘?shù)拈L約1()。

(3)過兩點可以畫()條線段。

(4)學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數(shù),數(shù)()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四、總結(jié)評講,升華目標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的什么?

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篇3

教學內(nèi)容: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觀察物體例1與做一做,練習十六第1、第2、第3題。(教材第68、第70頁)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究物體的形狀、位置關(guān)系和交換過程,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3、憑借動手操作,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會辨認簡單物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察能力。

教學難點: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準備:寫上不同文明用語的大正方體,實物數(shù)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師拿出寫了文明詞語的正方體。

談話: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正方體的每個面都寫著不同的文明詞,請你坐在你的位置上,頭不搖動,告訴老師,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學生說。(學生有的說“您好”,有的說“謝謝”,有的說“對不起”。

2、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他們向我們介紹得不一樣呢?誰說的正確的?你能說說他們分別是從那一面觀察嗎?(板書:前面 后面 側(cè)面)

教師指出:側(cè)面有兩個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們稱為左側(cè)面,右面看到的我們稱為右側(cè)面。

3、揭示課題:雖然是看到同一個正方體但是因為觀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個面的文明詞也就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shè)計意圖】談話引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初步感知、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1、構(gòu)建新知。

(1)本位觀察:

談話:(出示玩具熊貓)這是什么?

老師為每一組同學也準備了一只熊貓,請每個同學仔細觀察,你看到了這只熊貓的哪一面,是什么樣子?(出示從正面、左側(cè)面、右側(cè)面、背面拍攝的熊貓照片。)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張照片是一樣的?

生1:我從正面看,和第一幅圖是一樣的。

生2:我從右側(cè)面看,和第三幅圖是一樣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圓圓的尾巴,和第四幅圖是一樣的

生4:我從左側(cè)面看,和第二幅圖是一樣的。

談話: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老師想統(tǒng)計一下人數(shù),請看到熊貓正面的同學站起來??吹絺?cè)面的同學也站起來。沒有站起來的同學,你們看到的是哪一面?

(2)換位觀察:

要求:聽老師口令,全體起立。請每組同學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教師做手勢表示)走到本組的下一張位子上去。你們現(xiàn)在看到的熊貓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那你現(xiàn)在看到了熊貓的那一面?

生1: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側(cè)面,剛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現(xiàn)在看到的是背面,剛才看到是側(cè)面。

質(zhì)疑: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看到的和剛才不一樣呢?這是怎么回事?(學生討論,交流。)

生1:我們繞了一圈。

生2:我們繞了一圈,我們一大組的同學位置都改變了。

小結(jié):對!原來我們換了座位,位置發(fā)生了變化,觀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貓的形狀也不一樣了。

(3)情感交流:

教師:看過之后,你都想對熊貓說些什么?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熊貓”,再交換位置,進行觀察,這樣的設(shè)計符合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2、連一連(完成教材第68頁“做一做”)。

三、鞏固新知。

1、說一說。(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1題)

小動物們用照相機幫大象拍照,(出示動物拍照圖)這四張照片分別是誰拍的呢?(指名學生說一說。)

2、連一連。(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3題)

3、猜一猜。(完成教材“練習十六”的第2題)

學生填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shè)計意圖】通過練習,展學生的思維,還給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看到自己的成果,體驗到創(chuàng)新的樂趣,進一步激發(fā)了他們的探究意識。

四、課堂小結(jié):

說一說,今天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學生積極發(fā)言。

小結(jié):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同一物體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板書設(shè)計

觀察物體

側(cè)面 正面 后面

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38頁例1、以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構(gòu)建簡單的空間想象力。

3、加強學生之間交流互助。

教學重難點:幫助學生構(gòu)建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教具學具:長方體、正方體、盒子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自學課本p38頁內(nèi)容。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么觀察物體的?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新授課

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生觀察并提問。

1、你觀察到的長方體是什么樣的?

2、你至少能看到幾個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幾個面?

3、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至少能看到長方體的一個面,也可能看到兩個面,最多一次能看見三個不同的面,那么請四人小組討論當我們看到兩個或三個面的時候,這些面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

抽小組匯報,師點評,“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相對的面,運用這個知識可以解答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推理問題”。

三:構(gòu)建空間想象力

1、師出示一個正方體要求生正面觀察,并想象畫出從左面,從上面,從右面觀察正方體的樣子。

2、師再次出示一個一組對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給學生從不同角度先進行初步觀察,再將牙膏盒橫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樣子。

再將牙膏盒豎對著學生,要求學生想象畫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樣子。

四:鞏固練習

完成練習八的1-2題。

五:興趣探索,根據(jù)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反饋檢測:

(一)、判斷

1.從不同方向觀察圖形,看到的形狀是相同的。()

2.觀察正方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多只能看到4個面。()

3.從不同角度看一個球體,觀察到的形狀都是一樣的。()

(二)、填空

從正面看是個長方形,從左面看是個正方形,從上面看是個長方形,這是一個()物體。

總結(jié)、評價:今天的學習,我學會了()。

我在()方面的表現(xiàn)很好,在()方面表現(xiàn)不夠,以后要注意的是()。

課后反思:教參上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是例題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這些教學內(nèi)容,整節(jié)課就顯得比較單薄,沒有訓練的深度和廣度?,F(xiàn)在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wù),教學例題和想想做做1-4,從上課的情況來看,正好是一節(jié)課教學時間,比較充實。另外對書上的題目進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書上原來是從上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我把它改成了從正面看到的是三個橫著的正方形,一字改動,提高思維的難度,調(diào)動了整個教學氣氛,原來只有三種擺法,改了一下就有8種擺法,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39頁例2,從不同角度觀察兩個物體。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觀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從形象構(gòu)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學具:一個球體、一個圓柱體、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jié)合問題自學課本第39頁,用紅筆勾畫出疑惑點;獨立思考完成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任務(wù),并總結(jié)規(guī)律方法。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對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觀察,也發(fā)現(xiàn)了從中的奧秘和樂趣,今天我們將兩上物體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體驗從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課

1、師將一個球體和一個圓柱體按例2擺放在講臺上,抽生的小組為單位上臺觀察,燕記住從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觀察到的樣子記下來,再回到位置上把從四個面觀察到的畫出來,并同方交流。

師抽生把畫出的圖形展示出來,集體評議。

2、完成39頁例2及做一做(展示評議)

三:構(gòu)建空間想象力

1、將兩個完全一樣的正方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強調(diào)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見一個正方形)。

2、將一個正方體和圓柱體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畫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樣子。

完成練習八第3題。

這是8個小正方體拼成的形狀,請畫出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狀。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

課后反思:由于有例1的教學做基礎(chǔ),本課我僅有10分鐘不到的時間即完成了新授知識的教學,后面剩余大量時間都是讓學生做練習。效果很好!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41頁例3,從不同角度觀察多個物體。

教學目的: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物體。

2、能分辨較復雜物體不同角度所觀察的情況。

3、更一步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教學重難點:1、變形象思維為抽象思維。

2、明晰物體組合擺放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教具學具:小正方體若干。

教學過程

一、預習提綱:

1、結(jié)合課本第38---43頁,反思你都學會了什么,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2、針對自主學習中找出的疑惑點,課上小組討論交流,答疑解惑。

(一)導入新課

師出示由若干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正面圖形請學生們猜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合而成的,并說明理由。師:看來要了解物體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夠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較復雜物體的觀察(板書)。

(二)新授課

師出示四個小正方體按例3擺放在講臺上,以同方為單位,畫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抽生展示并說明其理由。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練習九1-3題。

(四)動手操作,思維拓展。

學生按老師要求擺小正方體。

(1)用5個小正方體擺從正面看到的圖形(你能擺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2)用四個小正方體擺出從正面看是,從左邊看也是的情況。

(3)根據(jù)下面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擺一擺,從正面看

從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種不同擺法,最少要用多少個小正方體,最多只能用多少個小正方體。)

五、課外作業(yè):練習九4-6。

課后反思:

對于根據(jù)指定的視圖要求拼擺出相應的物體,我鼓勵學生思考不同的擺法,鍛煉學生的直觀思考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組交流,啟發(fā)想象,在交流擺法時,我肯定了不同學生的擺法,有的學生擺了4種,有的學生擺了6種,有的學生上臺擺出了第七種擺法,第八種擺法,我都對學生進行了表揚,但我沒有讓所有學生都能拼擺出八種不同形狀的物體,這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讓不同的學生在數(shù)學上有不同的發(fā)展。

觀察葉教學設(shè)計篇5

設(shè)計提要:

“觀察物體”重在“觀察”。本課設(shè)計了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為學生展開空間想象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觀察物體”又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的層面上,本課讓學生經(jīng)歷了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意在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第三,本課中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xiàn)代化工具,恰倒好處地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義務(wù)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p41,觀察物體(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復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通過實際操作,結(jié)合學生的合理想象,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了解從不同方向觀察由兩組立體圖形組合而成的較復雜的物體時所看到的不同形狀。

2、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從某些角度觀察物體時,會發(fā)生遮擋的情況。

教學準備:攝像機、多媒體課件、正方體、正方形紙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層層推進

1、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從不同的方向觀察物體。

板書課題:觀察物體(二)。

2、觀察一個正方體

師:(出示一個正方體,如圖,并擺放到合適的位置。)同學們,這是一個正方體,我把它擺到這個位置上。請每個小組也拿出一個正方體,像老師這樣擺到你們桌子的正中央。開始吧!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個正方體,從你現(xiàn)在的方向看過去,你看到了什么?

應變預設(shè):

學生觀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師要注意:1、指導學生調(diào)整觀察角度,盡可能垂直于被觀察的那個面的視角出發(fā)來觀察正方體;2、學生的回答可能會不完整,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我從( )方向看到( )個( )形。

3、觀察二個正方體

師:(添加一個正方體,如圖,拼成一個長方體)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添上一個正方體。

師: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現(xiàn)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們都還是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嗎?

師:我們已經(jīng)在桌子上放了兩個正方體,為什么左、右兩邊的同學還是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應變預設(shè):

這樣的簡單的遮擋現(xiàn)象是第一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大部分同學應該能夠給出合理的解釋,如果還有人不清楚,可以適當給予提示,讓他們明白,這是由于遮擋的緣故。

4、觀察三個正方體

師:(再添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請同學們再加上一個正方體,繼續(xù)觀察,現(xiàn)在,從正面觀察的同學,你們看到了什么?

板書: 從正面看

師:從正面觀察到的到底是不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呢?請同學們都一起到正面來看看!

師:那從上面觀察會看到什么呢?現(xiàn)在,也請大家一起從上面觀察觀察。

板書: 從上面看

師:請同學們再一起來觀察左面,還是看到三個正方形嗎?

板書: 從左面看

應變預設(shè):

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從正面觀察的同學,看到的是三個正方形;而從左側(cè)觀察的同學,仍然只看到一個正方形,這同樣是由于遮擋的緣故。

[評析: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這樣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又顯得自然、樸實、富有思考性。]

二、仔細觀察,探究規(guī)律

師:同學們真棒!不僅已經(jīng)學會了觀察一個正方體,而且還學會了觀察由一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并且還能正確認識遮擋現(xiàn)象,你們真的了不起!

師:如果我像這樣再加一個正方體(如下圖),這就成了一個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物體了。同學們想象一下,從正面、上面和左面觀察這個物體,你可能會看到怎樣的形狀呢?

師: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的同學。

師:現(xiàn)在,請各小組像老師這樣,再添加一個正方體。

師:擺好了嗎?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是否與你剛才的想象相同呢?

1、從正面觀察

師:好,同學們,從正面觀察,你們看到怎樣的形狀?

師:(把攝像機擺到正面,將這個物體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雖然這是由兩組正方體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擋的緣故,從正面觀察我們?nèi)匀恢豢吹搅诉@樣的三個正方形。

板書: 從正面看

2、從上面觀察

師:現(xiàn)在我想問問,從上面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嗎?

師:哦,“多了一個正方形”!好,老師這里就有一個正方形,誰能把它擺在黑板上合適的地方,拼出你從上面觀察到的形狀?

應變預設(shè):

一般會擺出如下圖的兩種形狀,老師都應給予肯定,不過,黑板上只保留從正上方觀察到的如上左圖的形狀。

師:(用攝像機拍攝這個物體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從上面觀察,我們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這一組有三個正方體,另一組有一個正方體,所以從上往下觀察,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

板書: 從上面看

[評析:充分利用前面的觀察成果,著眼于兩組與一組的不同展開教學,重點突出,學生的思維也更加集中。]

3、從兩側(cè)觀察

(1)從左側(cè)觀察

師:現(xiàn)在,我們再從左側(cè)來觀察,你們看到的仍然只是這樣的一個正方形嗎?

師:“不是”?那誰來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樣的形狀?

師:哦,你們看到了“兩個正方形”!誰能上來擺一擺嗎?

板書: 從左面看

師:(把攝像機擺到左側(cè))從左面看,我們清楚地看到這是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我們已經(jīng)知道前面一組是由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為什么從左面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

(2)從右面觀察

師:現(xiàn)在,請大家都到右側(cè)觀察觀察,看看你們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們看到的畫到紙上。開始吧!

應變預設(shè):

指導學生在觀察時明確:這是由幾組正方體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組各是什么形狀?它們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問題,學生就會把看到的形狀畫出來了。

師:畫好了嗎?誰愿意把你的作業(yè)拿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

師:(把攝像機擺到右側(cè))從右側(cè)觀察,我們?nèi)匀豢吹接袃山M正方體,我們看到的每一組都是一個正方形,它們組成了這樣的形狀。

板書: 從左(右)面看

應變預設(shè):

通過觀察這個立體圖形的右面,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也分別相同,這時,教師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師:請大家翻開課本p41頁,把例題3補充完整。

[評析:由于舊知識的鋪墊,例題自然呈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親身經(jīng)歷探究規(guī)律的過程,大膽利用先進的教學設(shè)備(攝像機),適時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困難。]

三、應用規(guī)律,拓展延伸

師:如果我們把這兩組正方體適當分開,再把這一組豎著擺放,這就組成了教材p41頁做一做圖中的樣子,請看大屏幕:

師:請同學們先仔細觀察,然后獨立完成。

提問:(1)從上面觀察,為什么紅色的這一組的正方體只看到了一個正方形呢?(這是由于遮擋的緣故)

(2)為什么從左面看,綠色的小正方體不見了呢?(因為綠色的小正方體被前面紅色的小正方體擋住了。)

(3)從右面看,會觀察到怎樣的平面圖形?(由上面兩個紅色正方形和下面一個綠色正方形組成的一個豎著擺放的長方形。)

應變預設(shè):

“做一做”與例題3中的物體都是由兩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們擺放的位置不同,所以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形狀和所發(fā)生的遮擋現(xiàn)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問題,學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變化。

師:(在綠色小正方體上面多加了一個綠色小正方體,課件出示)請同學們再次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和剛才的圖形比有什么變化?

師:請同學們先猜想一下:現(xiàn)在從各個方向觀察這個物體,你會看到什么?和剛才看到的圖形比,有什么變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討論討論。

[評析:利用了教材上的“做一做”來作為學生的鞏固練習,并對這題練習進行充分挖掘,使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chǔ)上拓展延伸,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四、動手拼組,大膽想象

師:(課件出示)我從正面觀察,看到了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同學們猜一猜我觀察的物體是怎樣的呢?請大家小組合作擺一擺。擺好之后,請老師看看!開始!

師:同學們真有創(chuàng)意,擺出了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物體。請問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每個小組的答案各不相同。因為從正面看可能有遮擋的情況,我們還不能確定到底是有多少個正方體組成的。請大家接著看屏幕,(課件出示下圖形狀)從左面看,老師仍然只看到了這樣三個正方形,同學們,請你們再想想,老師觀察的這個物體究竟是怎樣的呢?

從左面看 從正面看

師:請同學們互相合作,調(diào)整一下你們已經(jīng)擺好的物體,使它從正面看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從左面看也是這樣的三個正方形。

師:都擺好了!現(xiàn)在,請同學們告訴我,這個物體是由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呢?

師:看來呀,仍然不能確定!那老師再給一個條件,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

師:從上面觀察,老師看到了這樣的四個正方形。請你們根據(jù)這個條件,再次調(diào)整你們擺好的物體!

應變預設(shè):

學生擺的時候要明確:1、這個物體一共是由三組正方體拼組而成的;2、至少有一組是有三個正方體的。

師:看來,這次正方體的個數(shù)能夠確定了,每個小組都是用了五個正方體來擺這個物體。

師:現(xiàn)在,哪個小組愿意用攝像機來展示你們的作品呢?

[評析: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這里,教師設(shè)計了動手操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切實體驗空間觀念的形成。]

五、全課總結(jié)

1、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下面,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美麗的圖畫。(課件播放廬山美麗的風景圖結(jié)合古詩《題西林壁》,讓學生感受其中的數(shù)學知識!)

3、最后,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認識我們的世界,了解我們的世界,長大以后造福我們的世界!

[評析:引導學生將數(shù)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緊密聯(lián)系,同時尋找大自然中的數(shù)學現(xiàn)象,深切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

板書設(shè)計:

觀察物體(二)

在這篇教學設(shè)計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注重設(shè)計開放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學活動。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提供充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并利用攝像機這一先進的教學工具,使課堂變得新穎、有趣、更有實效!

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這篇教學設(shè)計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層次分明。從教學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從觀察一個正方體入手,再到觀察由兩個、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簡單立體圖形,最后到觀察由兩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這樣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教學活動富有趣味性和思考性

空間觀念不是憑空想象的。在教學中,我不僅設(shè)計多種多樣的觀察活動,而且注意設(shè)計需要學生進行想象、猜測和推理進行探究的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實實在在地進行觀察和操作,切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三、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使用

本課中,我大膽使用了攝像機這一現(xiàn)代化工具,將實物圖發(fā)展為平面圖,使抽象而難以描述的圖形具體呈現(xiàn),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同時,也恰倒好處的解決了學生“有觀察難表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