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5篇

時間:2022-12-14 作者:Iraqis 教學計劃

只有寫好教學設計,才能促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在制定教學設計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定好同學們的學習目標,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5篇,供大家參考。

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5篇

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59—60頁 例5、例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決問題。

2、使學生體驗由算術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維轉化過程。

3、形成解題多樣化技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正反比例方法解決問題。

難點:在具體情境中區(qū)別用何種比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師: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學習有關正、反比例的知識。下面,請看復習題。

(出示題目)

1、a×b=c(a、b、c均不等于0)

當a一定時,b和c成什么比例?

當b一定時,a和c成什么比例?

當c一定時,a和b成什么比例?

2、速度×()=路程

工作總量÷( )=工作時間

( )×數量=總價

總本數÷( )=每包本數

每袋重量×( )=總重量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用解決問題。

二、 新授

1、出示例5

① 學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結,這是用的我們以前學的歸一的辦法。

② 教師引導由加油站汽車加油付款比較,找出單價不變,建立關系式。

水費:噸數=單價

③ 學生述說,教師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書寫過程。

④ 出示書上第二問,學生回答列式。

鞏固練習:

(1)、小明買了4枝圓珠筆用6元。小剛想買3枝同樣的圓珠筆,要用多少錢?

(2)、我國發(fā)射的科學實驗人造地球衛(wèi)星,在空中繞地球運行6周需要10.6小時,運行14周需要用多少小時?

(3)、師徒合作加工600個零件,8天加工了100個零件,照這樣計算,剩下的零件還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

小結:首先找相關聯的量,判斷成什么比例;接著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檢驗。

2、出示例6(學生自己解答)

① 抓住不變的東西----總的本數判斷成反比例關系

② 建立關系式:每包本數×包數=總數

③ 學生述說,教師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書寫過程。

④ 出示書上第二問,學生回答列式。

鞏固練習:

(1)學校小商店有兩種圓珠筆。小明帶的錢剛好可以買4枝單價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買單價是2元的,可以買多少枝?

(2)車隊向災區(qū)運送一批救災物資,去時每小時行60km,6.5小時到達災區(qū)?;貋頃r每小時行78km,多長時間能夠返回出發(fā)地點?

(3)生產一批水泥,原計劃每天生產150噸,可按時完成任務。實際每天增產30噸,結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務。原計劃完成生產任務需要多少天?

3、深化練習:

一輛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計劃每小時行60km,9小時到達。但實際上2.5小時只行了125km,照這樣的速度,汽車要幾小時才能到達乙地?

三、全課小結

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有余數除法”,教學例4,練習十三的第2、6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索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數學到數學問題的抽象過程,感受知識的現實性。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結合商和余數在實際情境中的含義正確寫出相應的單位名稱。

教學難點

運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表格。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教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猜做個游戲好不好?

出示課件:想一想,第十六個圖形是什么樣的?第35個呢?第98個呢?

教師:咱們運用有余數的除法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教師:同學們真厲害,猜得非常準確,其實這就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就是“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

二、嘗試問題,自主學習。

(1)顯示例4的主題圖,讓學生觀察。

教師:在同學們的體育活動當中也會出現有余數的除法的實際問題,大家請看!

提問:從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據圖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1:有32個同學

生2:老師要求每6人一組

生3: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課件同步出現:可以分幾組,還多幾人?)

師: 你能幫老師解決這個數學問題嗎?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開始吧。

(2)自主學習,嘗試解決問題。

教師:小幫手們動作可真快!請兩位小幫手給大伙兒說說你的計算方法。

師:哪位同學給大家說說自己的算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口述板書,

如果有的學生沒有寫出單位,這時提問:

師: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數2呢?那單位各是什么呢?(根據商和余數的單位提問:

教師:你們知道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嗎?余數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組,余數表示還多2人。)

(3)出示練習十三的第2題。

師:下面這道有關跳強繩的問題怎么解決呢?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9-8=11(米) 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繩,還剩1米。

三、探究合作,解決問題。

教師:同學們,當你的練習本用完后,你一般會怎么處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賣給廢品回收站。師:你可真會節(jié)約再利用資源。

教師:這些紙是可以重復利用的。

播放課件。

看完后出示:

據調查統(tǒng)計,在一所有一千名小學生的學校里,一個月可回收廢紙約2萬張。按1000張紙重約1千克計算,賣給廢品回收站可得人民幣20元。如果同學們平時收集牛奶盒、礦泉水瓶、飲料瓶等可利用資源,可換得人民幣35元。今年我省不少地區(qū)遭受到了洪災,我們可以拿這些錢為災區(qū)小朋友做些什么呢?

生1:把這些錢捐給他們。

生2:用這些錢購買學習用品送給他們。

教師:同學們可真有愛心!

出示課件。

教師:這里出現了什么問題?你能解決嗎?

教師:第二個問題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各小組可以先討論,再寫下各位購買方案。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表格,將自己認為最好的購買方案進行整理,填寫在表格內。開始吧!

學生一邊討論教師一邊巡視,學生討論完填寫好表格后,老師提問。

教師:誰愿意來展示自己的解決方法?

教師:同學們覺得這個同學的方案好嗎?好在哪里?你認為不足之處在哪?你有什么好的設計方案?

學生說完后老師小結,進行思想教育。

教師:廢物再利用可以給我們帶來這么好的效益,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大家可得注意回收,這樣既可以保護環(huán)境,還可以節(jié)約能源,讓我們來爭當環(huán)保節(jié)能的小公民吧!

四、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師:三年級一班的同學們也利用廢物回收,換來了一些班費,組織大家進行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他們遇到了一些問題,請看!

出示第6題的情景圖。

先讓學生觀察“叢林探險”情景圖。讓學生從兩名同學的對話以及圖中的指示牌,獲得數字信息,解決“坐車”和“租船”問題。

師:從圖中同學們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生:叢林探險活動每輛小車坐6人。

生:我們班有44人。

生:激流勇進游戲每條船坐5人。

師:小男孩小女孩提出了什么問題?

生:如果全班都玩“叢林探險”,最多可以坐滿幾輛車?會有剩余的人嗎?

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進”,應該租幾條船呢?

師:請同學們自己先自個兒想想,然后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方法,并列出算式,說明理由。

(1)坐車問題:44÷6=7(輛)……2(人)

答:最多可以坐滿7輛車,還剩余2人。

提問:剩余這2人怎么安排呢?

生:再坐一輛車。

(2) 租船問題:44÷5=8(條)……4(人)

教師:你對這種租船方法有什么看法嗎?

教師:你可真會發(fā)現問題。

教師:剩下的4個人不去了嗎?怎么辦呢?

師:應該租幾條船呢?為什么?

教師:你為什么要把8加1呢?

8+1=9(條)

答:應該租9條船。

教師:你考慮得可真周到!

教師:同學們在外游玩的時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五、結束課題。

教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感今天受?對自己和他人有何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篇3

解 決 問 題 (一)鞏固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9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2~9題。

教學目標:

1、讓生進一步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觀察找出題目中數學信息并獨立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聯系

1.聽算

2.p102 5題 生獨立解決 指名訂正 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3.p102 6題 生獨立解決 指名訂正 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二、指導練習

1. p103 8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說,指名評價,鼓勵。

2. p101 2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強調:一個圓桌可坐3人。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通過這道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三、集中練習

1. p102 7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2. p103 8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3. p103 9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四、發(fā)展練習

讓生自編一道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

同桌說,全班說。

課后反思:

教學內容:第100頁例2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10-12題

教學目標: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       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運動會廣播操表演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6人圍成一圈,__________?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補充后,讓其列式,師:為什么除法計算?

二、新課研究

1.創(chuàng)造情景,引出問題

師出示團體操圖片

師:觀察圖片,你從中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

指名說。

師:誰能提出問題?

生:每個小圈多少人?

2.探討解決方法

師:人數的總量是多少?能夠怎樣求出每個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來嗎?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為什么?

小組討論

指名匯報,評價

鼓勵正確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

3.列式解決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師:還有不同的列式嗎?

605=6(人)   60/(2*5)=6人

這兩種都正確,師強調列綜合算式。

4.反饋練習

p100做一做

先讓生認真審題,同桌說先算什么?

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二十三10-11

1.10題 先讓生認真審題 說發(fā)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師:總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決?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2、11題 生獨立審題,獨立解決。

指名板演,說解題思路,評價

四、課堂總結(略)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解 決 問 題 (二)鞏固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科書練習二十三第12~16題。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進一步學會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 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學過程:

一、基本聯系

1.聽算

2.p104 13題 生獨立解決 指名訂正 師:你是怎么想的?還有其他方法嗎?

2*7/7=2元

二、指導練習

1. p104 12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較嗎?為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說,指名評價,鼓勵。

師:通過這道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2. p105 14題

師:觀察題目,你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同桌說,指名說

師強調: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你準備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獨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師:通過這道題,你明白了什么?

三、集中練習

1. p102 15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2. p103 16題

讓生自己獨立獨題、審題、分析,列式解答,

師:圖中隱含了一個條件,是什么?

師巡視,輔導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評價。

四、發(fā)展練習

讓生自編一道兩步計算的連除應用題。

同桌說,全班說。表揚鼓勵。

課后反思:

設計校園教學內容:

教科書(新課標)三年級下冊第106~10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 通過活動,讓學生更加理解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

2. 通過讓學生自主調查、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3. 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分析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自主調查、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出自己喜歡的校園。

教具、學具準備:

電腦投影儀。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一、           復習鋪墊。

1、早晨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說說本校校園里八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畫在紙上一般按什么規(guī)律來畫?(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二、           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電腦展示某校校園平面示意圖,說說校園的各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學設施。

師:這個校園設計得漂亮嗎?合理嗎?你有什么建議?

師:如果能在設計漂亮、合理的學校里面學習,你們會有什么感想呢?你們想不想也自己設計校園呢?今天我們就自己來設計校園。(板書課題)

三、小組活動

1、小組交流:說說每人調查的本校和其他學校都有哪些設施。

2、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的情況。(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敘述。)

3、小組討論:本校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的?必須添置哪些設備等。

4、集體反饋:請幾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

5、出示本校的校園示意圖,討論:

(1)    應該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設備?

(2)    綠化上面你有什么見解?

(3)    操場的大小或形狀如何?

(4)    你還有哪些設想?

6、利用手中的畫筆來設計自己的校園。(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合作動手設計,教師巡視指導。)

7、每個小組各派一名同學介紹自己設計的校園示意圖。(利用學過的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位來描述。)

8、展示每個人的設計圖,讓同學們去參觀交流。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活動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多請幾個同學發(fā)言。)

師:同學們,生活中有許多問題都跟數學有關,如設計校園。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思考,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認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不斷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設計出自己滿意的校園。

教學反思:

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會列上述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價值。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會列方程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如何指導學生在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過程中,將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導入:同學們,經調查,我們班大部分同學的年齡是12歲(虛歲),也可以通過推理推算出來,7歲入學,在學校學了五年,正好是12歲。老師今年是39歲,師在黑板上板書39和12。下面請同學比較一下老師和你的年齡,并用一句話把比較的結果說出來,注意啟發(fā)引導學生說出:“老師的年齡比我年齡的3倍還多3歲”,“老師的年齡比我年齡的4倍少9歲”。兩種說法都可以。接著問,明年呢?“老師的年齡比我年齡的3倍還多l(xiāng)歲”。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年齡話題引入,并訓練學生對兩數大小比較,為新課分析數量關系作理解鋪墊。把抽象的數量關系分析生活化,利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一、在現實問題情境中分析數量關系,列出方程,探索解方程的方法——教學例1

(一)在情境中分析數量關系、提出問題

1、師談話進入情境:孫悟空跟隨師父歷盡千辛萬苦從西天取來大量經書,藏在古城西安的大雁塔中。大雁塔和小雁塔是著名的古代建筑。(出示大雁塔和小雁塔的圖片)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一個與這兩處建筑高度有關的數學問題。(出示例1的一部分“西安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暫不出示所求的問題)

2、師讓生讀出這段文字并提問:誰比誰少22米?讓學生明白“大雁塔高度和小雁塔高度的2倍比,少22米,可以把小雁塔高度的2倍看做一個整體。”

師進一步啟發(fā):這句話清楚地說明了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關系,請同學們用數量關系式表示出大雁塔和小雁塔高度之間的相等關系。

出示學生可能想到的等量關系式: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3、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等量關系式。師:經測量小雁塔高度是43米,你能利用這個關系式口答出大雁塔的高度嗎?學生口答,師板書:2×43-22=64(米)。

?設計意圖】運用數量關系直接求出高度,體會順向思維。既感受數量關系的價值,又為下面的逆向思維作出對比準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下面列方程時也要像這樣順向思維進行思考。

4、師:如果知道大雁塔的高度是64米,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小雁塔的高度是多少米?(出示“大雁塔高度是64米”和“小雁塔高度是多少米?”把例1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在清楚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學生已經把問題遷移到需要用逆向思維考慮解決的問題上。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突出解決問題是學生自己的學習需求,也為他們探索解答作出心理準備。

(二)根據等量關系布列方程,同時喚起有關方程的舊知

1、生觀察第一個等量關系式,師提問:在這個等量關系式中,這時哪個數量是已知的?哪個數量是我們去求的?

追問:讓你求小雁塔的高度怎么辦呢?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可以列方程解答。如果學生列出正確的算式進行解答,師給予肯定,再引導學生用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師明確方法,并提示課題:這樣的問題可以列方程來解答。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師談話:我們在五年級已經學過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誰來說一說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一般要經過哪幾個步驟?

生能大概說出“寫設句、列方程、解方程和檢驗等即可。

3、讓學生先自主嘗試設未知數,并根據第一個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解:設小雁塔高x米。

2x-22=64

?設計意圖】經歷由現實問題抽象為方程的過程。在建構數學模型的過程中,先由情境抽象成數量關系式,再根據數量關系式列出方程,實現了學生在逐步抽象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的方法,體現了數學的簡潔性和學習數學的必要性。

(三) 自主探索解方程的方法,體會轉化的思想

提問:這樣的方程,你以前解過沒有?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你能解出這個方程嗎?

交流中明確:首先要應用等式的性質將方程兩邊同時加上22,使方程變形為2x=?,即把用兩步計算的方程轉化為一步計算,變新知為舊知,再用以前學過的方法繼續(xù)求解。

要求學生接著例題呈現的第一步繼續(xù)解出這個方程。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解方程的完整過程,核對求出的解,并提示學生進行檢驗,最后讓學生寫出答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方程解法的過程中,體會運用轉化策略,把兩步轉化成一步、復雜轉化成簡單、新知轉化成舊知。

(四)思考其他方法,感受解法的多樣化

1、提問:還可以怎樣列方程?

學生列出方程后,要求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各自列出的方程,并說說列方程的根據,以及可以怎樣解列出的方程。如果學生不能列出其他方程,師不能作硬性要求。

2.引導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列方程解決了一個實際問題。你能說說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大致步驟嗎?其中哪些環(huán)節(jié)很重要?

引導學生關注:(1)要根據題目中的信息尋找等量關系,而且一般要找出最容易發(fā)現的等量關系;(2)分清等量關系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字母表示未知量并列方程;(3)解出方程后要及時進行檢驗。(師板書:找等量關系;用字母表示未知數并列方程;解方程,檢驗。)

?設計意圖】通過解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明白可以根據自己學習實際和思維習慣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同時訓練學生思維,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二、自主嘗試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注意比較例題,進一步形成解決問題模式——自主合作學習“練一練”

“杭州灣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全長大約36千米,比香港青馬大橋的16倍還長0、8千米。香港青馬大橋全長大約多少千米?”

談話:我們已經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下面就請同學們試著解決一個實際問題。做“練一練”。

1、先讓學生讀題,并設想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合作交流。交流前要出示交流順序提示:(1)說說找出了怎樣的等量關系;(2)根據等量關系列出了怎樣的方程;(3)是怎樣解列出的方程的;(4)對求出的解有沒有檢驗。

3、最后讓學生核對自己的答案,檢查自己的解題過程。

針對學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包括用算術方法),教師在提出主導意見的基礎上要予以肯定。

4、啟發(fā)思考:這個問題與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提煉出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和解形如ax±b=c方程的一般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獨自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解決問題,在探究中學會合作。

三、運用方程策略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牢固形成解決問題模式(建構牢固的數學模型)——做“練習一”的第1~5題

談話:在列方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兩個方面要引起我們重視,一個是尋找等量關系,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具體數量;另一個就是解方程。下面我們就對這兩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和訓練。

1、做“練習一”第1題

“解方程。4x+20=56 1.8+7x=3.9 5x-8.3=10.7”

先讓學生說說解這些方程時,第一步要怎樣做、依據是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交流反饋時,要在關注結果是否正確的同時,了解學生是否進行了檢驗。(三個同學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同學選做一題。)

2、做“練習一”第2題

在括號里填上含有字母的式子。(1)張村果園有桃樹x棵,梨樹比桃樹的3倍多15棵。梨樹有( )棵。

(2)王叔叔在魚池里放養(yǎng)鯽魚x尾,放養(yǎng)的鳊魚比鯽魚的4倍少80尾。放養(yǎng)鳊魚( )尾。

學生獨立完成后,再要求學生說說寫出的每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別表示哪個數量,是怎樣想到寫這樣的式子的?(把題目中的多、少改成少、多讓學生再表示)

3、做“練習一”第3題

“獵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時速能達到110千米,比貓最快時速的2倍還多20千米。貓的最快時速是多少千米?”

談話:同學們,我們既能準確地找到等量關系,又能正確解方程,那么我們就具備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就請同學們獨立解決一個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進一步突出要根據題中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4、課堂作業(yè):做“練習一”的第4題和第5題。

“北京故宮占地大約72公頃,比天安門廣場的2倍少8公頃。天安門廣場大約占地多少公頃?”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最大的鳥是鴕鳥。一個鴕鳥蛋長17.8厘米,比一只蜂鳥體長的3倍還多1厘米。這只蜂鳥體長多少厘米?”

?設計意圖】在鞏固訓練和應用策略階段采用先部分后整體的練習步驟,進一步深化認識,并在體驗中達到知識和技能的內化。

四、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體會方程的思想和價值——學生拓展設計

1、學生拓展設計

師:請同學們回到課前,我們師生關于年齡的對話中,看39歲和12歲,你能設計一個用今天所學的策略和方法解答的實際問題嗎?

師要多聽學生的發(fā)言、考慮學生所說數量之間的關系以及提出問題的貼切性并作出評價和概括。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還有沒有疑惑的地方?教師同時總結,方程是我們解決問題很重要的一個策略,正確地運用方程,能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尤其是用算術方法不容易解決的一些問題。我相信同學們經過今天的學習,對方程會有更深的認識,并在以后的學習和運用中進一步學好和用好方程。

?設計意圖】在照應課前學習和學生拓展運用的基礎上,充分體會方程的思想和價值,把學生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對方程有較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假問題和真問題教學設計篇5

教學內容:課本應用題例7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征,理解數量關系,并能解答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3、結合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求其中的一個速度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復習舊知

今天小紅打的去離家3600米的少年宮學習舞蹈,6分鐘就到了少年宮,汽車每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口答列式:3600/6=600(米)。

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量關系。

(板書:速度=路程/時間)

一輛客車和一輛貨車一小時共行115千米,其中一輛客車每小時行55千米,一輛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二、揭示特征,化解難點

讀讀 議議

出示: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小明每分鐘走60米,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

提問:你知道相遇的時候,小明行了多少米?小紅行了多少米?

如果只知道:兩地相距460米。小明和小紅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經過5分鐘相遇。你能求出什么?

460/5=92(米)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7(稍做改動)。弄清數量關系,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經過5分鐘相遇?!备某伞敖涍^4分鐘相遇?!?,其余條件不變,仍然小紅每分鐘走多少米?”學生讀題后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解法一:

分步計算:兩人每分共行多少米?

460/4=115(米)

小紅每分種走了多少米?

115-60=55米

綜合算式:460/4-60

=115-60

=55(米)

解法二:

分步計算:相遇時小明行多少米?

60*4=240米

相遇時小紅行多少米?

460-240=220米

小紅每分行多少米?

220/4=55米

綜合算式:(460-40*4)/4

=220/4

=55米

2、質疑小結,揭示課題。

①想一想,這兩種解法有什么聯系?

②概括“求其中的一個速度”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練一練 第1題

比一比 哪一種方法簡單一些?

2、變式練習

甲乙兩臺機床同時加工580個零件,經過10小時正好完成。甲機床每小時加工28個,乙機床每小時多少個?

五、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堂作業(yè)

練一練 第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