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讀后感7篇

時間:2024-03-13 作者:Brave 讀后感

一篇優(yōu)質(zhì)的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書中的美學價值和藝術(shù)魅力,欣賞作品的藝術(shù)之美,在書寫讀后感中我們可以探討書中文化和歷史背景的意義和影響,深入思考作品與時代的關(guān)系,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第十三章讀后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第十三章讀后感7篇

第十三章讀后感篇1

在我所看過的書中,給我印象最深,也最讓我感動的就數(shù)去年寒暑假看的《青銅葵花》了。書的作者是曹文軒。這本書描述的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的故事。

年僅三歲就失去母親的小女孩葵花跟著爸爸到和大麥地僅隔一條河的干校干活。她的爸爸是個藝術(shù)家庭,制作了著名的青銅葵花。一天她的爸爸去大麥地的葵花田里畫畫,坐船過河時不幸被淹死了??ǔ闪藷o依無靠的孤兒。但是大麥地最窮的人家――青銅家把葵花領(lǐng)養(yǎng)了。青銅從此成了她的哥哥,青銅是個啞巴,但對妹妹也照顧的無微不至。家里人在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放棄青銅的學業(yè),而把機會留給了葵花。村里人也給了這個特殊的家庭許多幫助。一家人過著清貧而幸福的生活??ㄉ衔迥昙壍臅r候,青銅奶奶染上了重病,不幸仙逝。在這不久后,葵花爸爸的單位來人,要把她接到城里去,養(yǎng)父養(yǎng)母全家聽到這個消息后悲痛萬分,在多年的朝夕相處中,他們視葵花為自己的親骨肉,青銅也把她當自己的親妹妹……

葵花被領(lǐng)走后,一連數(shù)日,青銅沒有哭,也沒有鬧,從早到晚就坐在河邊的大草垛上。望著葵花離去的方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他在等妹妹歸來!終于有一天,他看見葵花向他跑來,激動的使出平生的力氣,大喊了一聲:“葵——花!”路過的人都驚呆了,因為對葵花的思念,竟然使多年的啞巴開口說話了!

這本書最讓人感動的是:人與人之間無私奉獻的精神,真摯的關(guān)愛之情,還有兩位小主人公純真而深厚的友誼。書讀完很久了,文章中美妙的文字,動人的情節(jié)還時不時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

第十三章讀后感篇2

沒有讀過《紅樓夢》的時候,對“紅學”的說法是有些懷疑的。那時候我沒有辦法想象,一本書可以成為一門學問。直到自己也品讀過、學習過,才知道其中的深意。

?紅樓夢》當中詠柳絮的詞便是如此。古人寫狀物的古詩詞,并不是單純?yōu)榱嗣枋鰬?yīng)該物件,而是為了托物言志,達到寓情于景、寄情于物的效果,因而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來寫,便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立意,寄托不盡相同的感想和寓意。大觀園中的幾次詩會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

薛寶釵筆下的柳絮是堅強、積極、主動的,盡管柳絮沒有根,但它“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不僅如此,柳絮不甘于被命運擺布,它要積極借助于外界的力量,做到“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詞語之間的豪情壯志讓人拍案叫絕,一改女子詩詞中的哀艷。這種與眾不同的寓意,也是寶釵性格的體現(xiàn)。

林黛玉筆下的柳絮是悲涼的,如同那些漂泊無依的女子,和她一樣沒有自己的家園。柳絮沒有自主性,因而它“漂泊亦如人命薄”,那有如棉桃一般的白色又勾起了黛玉的愁緒:“韶華竟白頭”,年紀輕輕的她,卻是身體虛弱,自知命不久矣,所以才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吧。柳絮嫁與東風,她的生命在風中消散。

作者能夠?qū)M腔熱血與多愁善感拿捏得如此準確精到,且一人同時作出多首不同題材的詩詞,這一方面就已經(jīng)令人驚嘆。而“柳絮”這個意象在全書中也有著明確的寓意,它指向著榮國府、寧國府當中美麗女子無依無靠的命運,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悲劇。這一意象與全書的主旨立意相契合。

如柳絮一般的人生,終究是無奈的悲涼。

第十三章讀后感篇3

今年斷斷續(xù)續(xù)的又讀完了一遍《紅樓夢》,掩卷而思,真有一種“云深不知處”之感,紅樓中那些可愛又可憐的女孩兒,牽動著古往今來多少人的心啊。

曹雪芹筆下的人物都獨具人性,千人千面,沒有絲毫的雷同首先要說的就是黛玉,黛玉多愁善感,體弱多病,身世孤單,精神壓抑,加上寄人籬下而又性情高傲敏感,使得自我十分脆弱。黛玉初進賈府時,時時細心,事事謹慎,言談舉止慎之又慎,恐怕被別人恥笑。

第一次見到寶玉其人時,油然而生了一種親切感。而寶玉眼中的黛玉,自然與眾人眼中的不一樣,“這個妹妹我曾見過”。所以當發(fā)現(xiàn)這個“神仙似的妹妹”沒有玉時,竟摘下自我的玉,狠命摔去。

很多人喜歡黛玉,不喜歡寶釵,我也佩服黛玉的美麗才情,但總覺得大家閨秀就應(yīng)當如寶釵般大度有氣量,不要像黛玉般小肚雞腸、尖酸刻薄。寶釵博學多識,深沉理智,端莊賢淑,然而也是一個苦命的女子,她的出嫁其實更多的是遵從母親之命,嫁給了一個不愛自我、亦不被自我所愛的丈夫。

賈母說她的一段話我很喜歡;“大凡一個人,有也罷沒也罷,總要受得富貴耐得貧賤才好。頭里他家這樣好,他也一點兒不驕傲,之后他家壞了事,他也是舒舒坦坦的。待他好,他是那樣安頓,一時待他不好,不見他有什么煩惱。我看這孩子倒是個有福氣的。”做人就應(yīng)當這樣,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紅樓女兒們個個個性鮮明、美麗可愛,《紅樓夢》這本書每次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它真是一本值得我用一生去品讀的好書。

第十三章讀后感篇4

?論語》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時期偉大作品。這本書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論?!墩撜Z》是一顆燦爛的明珠,在過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們最熟讀恐怕就是《論語》。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這部書,去感受里面無窮的智慧。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在自省也?!彼刮业男睦锞镁貌荒芷届o,,它像一面警鐘一樣時時刻刻提醒著我見到比自己還有賢能的人,應(yīng)該要虛心學習,以她為榜樣,不應(yīng)該存有嫉妒之心。如果是見了沒有才德的人,也應(yīng)該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沒有和他(她)一樣的缺點,以便及時調(diào)整自身的修養(yǎng)。

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同樣的我們也要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就像《論語》里面所說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盡力?跟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信的地方?老師所傳授的課業(yè),有沒有不用心溫習?總而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這一點,這樣才能讓我們自己不斷進步。

我還覺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求學不僅是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實踐以此為樂,如果我們把學習當成臆見無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難將課業(yè)學好,所以嘗試著用快樂的心情去學習,這樣必定會學得更好。我們的許多同學也像我說的這樣,把學習當成一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們讀了這句話一定會振聾發(fā)聵的。

正如宋朝宰相趙普所說的:“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有心的同學何不妨去讀一讀《論語》,相信你會比我的收獲更多的。

第十三章讀后感篇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里講的是如何調(diào)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買一本書回來,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而且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荀子也說過“吾常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所以,孔子告訴他的弟子,在學習中要把握好“學”和“思”這對矛盾。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話,我竟然不知出于《論語》。像“父母在,不遠游。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quán)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第十三章讀后感篇6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

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公元前552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建者、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論語》這本書流傳至今,歷經(jīng)了20__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驚,心想: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書,想必也有它的獨特之處吧,要不然它也不會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開書,開始細細的品味了。

我看見論語上有這么一句話: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意思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兩個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如果是缺點的話,就把它當成一面鏡子,看看自己有沒有一樣的缺點,如果有就要立刻改過來?!?/p>

是啊,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短處,反之,每個人也都有長處。所以,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學習別人的長處,并且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更進一步。

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級時,我們班里有幾個人寫的字蠻漂亮的,我十分羨慕,就有時候會去練練字,但是沒過兩個月就漸漸淡忘了,后來索性就不練了。

直到六年級下冊時,我才又下定決心練字了,因為雖然不算特別難看,可是有時候考試時會因為寫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開始把字形矯正過來,可是寫那些字的時候特別費力,常常寫了一會兒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當這時候,就會想起別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勵自己,漸漸地,漸漸地,我寫的時候就越來越順手了。

第十三章讀后感篇7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guān)注當代文化,更應(yīng)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yīng)該說是中國儒派的創(chuàng)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言論,大多關(guān)于學習,最適合我們小學生閱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并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jīng)常溫習,鞏固知識。

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

另一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币苍趶娬{(diào)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

從表面上看,要“溫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jīng)驗。

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xiàn)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過細讀《論語》,僅閱兩句話,就收獲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敝v的是積累的重要性。

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

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

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yǎng)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升華了。

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

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

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jīng)驗,最后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jīng)典古文中較優(yōu)秀的一部,經(jīng)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