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參考7篇

時間:2023-06-13 作者:Indulgence 讀后感

讀后感是大家為了抒發(fā)個人情感而寫的一種書面文體,讀后感是記錄個人感受最直接的方式,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參考7篇,感謝您的參閱。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參考7篇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篇1

一個人走在濕漉漉的街上,雨還在下,5個小時過去了。我只穿了一件t恤,感覺很涼。

天是灰的,房子的墻壁是白的,滿眼的生機都逃掉了。我低著頭行走,看著滿街的雨水無聲流著,滑過我赤腳穿的拖板鞋,淌過整條大街。哈哈,真是個孩子的樣子。我卷著褲腿在街上玩水,想起半個月前讀過的那本兒童文學(xué)《草房子》。

??

最先使我想起的是紙月。她是整本書中最靈動的一只精靈,像這滿街還沒落地時的雨水,如一個遙至童年而不可觸及的夢。她是清新又空透的,就像一株老樹錯落的樹蔭下亮著的琥珀。她也是神秘的,像琥珀生成的年代里的秘密,會一步之隔,但更多的只是模糊到讓人去記憶中尋找。她不入世,不染世俗和喧嘩,僅是安安靜靜,在默默中為你擔憂并祈禱。

我感覺:她從不會去打擾人,也不會讓人感覺到被打擾。如一方凈土。在喧囂中矜持的一方讓人感覺到安寧的凈土。而這,需要有一顆不只裝著自己還裝著別人的平凡心。

其次閃出的形象是禿鶴。他依然光著頭。頭發(fā)對他似乎很吝嗇,從不輕易的長出一根來。他為自己是個禿子的形象感到尷尬??蛇@是他的現(xiàn)實,即使這讓他覺得自己在同學(xué)中是個另類。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樣的詞是不適合他來用的,因為在雨天他都不可以和雨傘劃為一類。每當有同學(xué)撐著傘從他身邊走過時,他都要裝作不羨慕,并且還要挺起胸走去。除了這種硬撐的勇氣外,他得到的僅剩離群索居后的孤獨和學(xué)校對他的不公平對待。

于是,他由一個另類上升為斗士。在現(xiàn)實中為了自尊和自我價值的證明奮斗;這個在現(xiàn)實中掙扎的形象讓我看到了離開集體后的尷尬和被集體肯定并接納時的歡欣?;驋暝Y(jié)局是可喜的,他證明了:一個人長的”丑“不要緊,出來用自己的才能證明”不丑“才是對的。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篇2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古人早就說過,書籍之多,浩如煙海。我們沉靜在書的海洋中,收獲著豐富的知識。每讀一本好書,就是對人生的一次感悟。在此,我推薦一本書:《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每個人對于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界的更變,對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這是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事情,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里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窮苦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界更變的戲劇。是悲劇?是喜劇?也許都有一點,書中沒有華麗的藻飾,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jié),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時候?qū)O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他有堅韌的毅力,強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氣,從學(xué)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jīng)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在痛苦和磨礪中,他形成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苦難的哲學(xué),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他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nóng)民多讀幾本書的人,一個對生活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他寫給他妹妹的信中充分體現(xiàn)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于貧苦的農(nóng)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他帶給我們的好處將使我們一身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的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被判農(nóng)民的狹義性,追求更高的意義…….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平凡的世界,讀完了這本書,人的靈魂也許得以凈化,不在為平凡的出身感到羞恥,而會為了人生的不平凡而奮斗。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篇3

這是我在大學(xué)期間讀過的一本書,依稀記得讀這本書的時間里明白了許多道理。作者趙美萍的人生經(jīng)歷是痛苦的充滿磨難的,但是也是不屈的、勵志的。家境貧寒的她在幼年喪父后靠著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著整個家,蒼白的文字難以表達她所經(jīng)歷的苦難,但是這就是她的人生。她也告訴了我們生命中的痛苦是鹽,缺少了它,生命就會變得蒼白無味,沒有人的生活是坦途,要把生活中的不幸、苦難當做人生中的調(diào)味劑。

作者的一生中災(zāi)難總是是不期而至的,猝不及防的災(zāi)難的來臨,摧毀了她懵懂幼年的平靜與溫馨,父親的倒下使得作者與母親相互扶持,她一邊守著母親一邊就著煤油燈看課本,在漫漫長夜中,習慣了在黑夜中思索或閱讀。那些知識也成了她孤寂的寒夜中惟一讓她感到溫暖和不再害怕的精神撫慰。這也是我們讀書的目的所在,既是我們修身養(yǎng)性的方式,也是文化見識的積淀??嚯y的終點終會是美好的,作者從小學(xué)文化到記者、編輯,打工的同時也沒有放棄對文學(xué)的熱愛,這也讓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不能先把困難想在前頭的,否則就沒有信心了。

無論怎樣,先做了再說,如果因害怕失敗而不做,就連可能的希望都沒有了。她用親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一個顛撲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難,是一所人生的大學(xué)。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篇4

最近,我跟女兒閱讀了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自傳三部曲。這本書很值得現(xiàn)在的孩子學(xué)習,也對我的感觸很深,所以在教育孩子學(xué)習方面,“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之句話,永遠都是真理。

?我的大學(xué)》則講述16歲的高爾基夢想進入大學(xué)讀書,最終通過努力進入社會學(xué)習,受到了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社會這所大學(xué)為他展現(xiàn)了一個色彩斑斕的廣闊世界,使他的思想越來越成熟起來。

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遇到挫折也不會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更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只要是自己想要的反正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和孩子一起閱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感受到了高爾基的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和他卓越的的文學(xué)成就幾乎是相映成輝的。從這三本帶有自傳色彩的書中可以看出高爾基在經(jīng)歷了這些苦難表現(xiàn)出的積極樂觀的精神給人一種力量,這就是三部曲的魅力,也是帶給讀者以震撼之處。在和孩子交流讀后感受時,孩子也談到了這些,這讓我很高興,當孩子寫下這篇讀后感,也真的很欣慰。

親子閱讀真的是一項有意義的活動,在讓我們家長重拾書本的同時,和孩子一起親近經(jīng)典,讀中增智,共同成長。

這本書告訴我:每個小孩子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我們作為父母的應(yīng)該適當?shù)胤攀肿尯⒆幼约喝オ殦跻幻?,每到一個年齡階段就讓他自己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其實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無限的。如果我們事事包辦只會給他帶來依賴的思想,長大后準會讓社會給淘汰。

這本書不厚的書,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讓孩子學(xué)會獨立生活。適當?shù)纳顨v練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有同情心的人,未來的生活也會更精彩!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篇5

最近,我在家看了本書,叫《童年·我的大學(xué)》,是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寫的,是個感人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寫阿列克塞一家人所發(fā)生的事。我看的是第一章,這章主要寫在一個昏暗狹小的房子里,阿列克塞的父親永遠的走了。他的母親跪在父親的旁邊,為他梳理著頭發(fā),眼淚從眼眶中不停的掉落下來。一會兒,阿列克塞的母親和姥姥在地上打滾,這是多么感人的一面??!最后阿列克塞的父親被埋藏在地底下去了,這是使阿列克塞家人最后一次見到父親的時刻,也是最傷心的時刻。阿列克塞的家人肯定傷心透了。幾天過后,他們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可母親卻有時坐在地上發(fā)愣。直到有一天,姥姥的一舉一動使母親重新做人。姥姥正在餐桌上,突然叫道:“瓦利婭,你快看看??!尼日尼!”母親看著終于笑了!從中我懂得了什么叫喜怒哀樂,他們快樂,我也感到快樂,他們傷心,我比他們還要傷心。通過這篇文章,我體會到不管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或傷心的事,總會有快樂的明天的,希望讀過這篇文章的小朋友,也要知道這些道理,這會讓小朋友們真正的變成懂事的孩子!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篇6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這個耳熟能詳?shù)拿裕浞煮w現(xiàn)了高爾基對書的重視,對知識的重視?!锻?。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這部高爾基的自傳體充分體現(xiàn)出了他對知識的渴望以及他孜孜不倦的求精神。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實為三本書,每一本《童年》主要寫的是主人公阿廖沙兒時在社會的所見所聞?!对谌碎g》講述的則是阿廖沙在社會的艱苦環(huán)境下開始不斷求學(xué)并開始孜孜不倦的讀書以增加自己的知識?!段业拇髮W(xué)》講述的是阿廖沙在“社會”這所大學(xué)里所懂得的知識??偟膩碚f,這三本書講述的就是阿廖沙在“社會”這所學(xué)校的所見所聞以及所學(xué)到的知識,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學(xué)精神以及當時俄國青年反抗沙皇統(tǒng)治的故事。

看完這三本書,我被阿廖沙那孜孜不倦的求學(xué)精神,那廢寢忘食讀書的毅力給折服了。在《在人間》里有這樣一段:阿廖沙在主人家里發(fā)現(xiàn)了很多書,在經(jīng)過主人同意以后,他就天天在打工的空隙和夜晚看書。但是主人家里的人不準他“浪費”蠟燭,因此,阿廖沙只好收集蠟油,然后點了來看書。但是蠟油點火以后會讓人眼睛感到很澀,會不斷流淚,而且光也很微弱。很難想象,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阿廖沙把主人家里堆積成山的書全部看完了,這是需要多么強大的毅力才能完成的?。∪绻麚Q做是我,我一定受不了這樣的環(huán)境。極度的困意加上白天的勞累以及微弱的光和十分澀的眼睛,這樣的樣子想想都讓人感到害怕,感到難受。但就是這樣,阿廖沙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讀完了一本又一本的書,是什么在支撐他的意志?是那孜孜不倦的求學(xué)精神吧,是那急切地想要獲得知識的心吧。也只有這兩樣?xùn)|西,才能讓那時的阿廖沙擁有頑強的毅力。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這三部高爾基的自傳體作品,充分的描寫了高爾基當時那孜孜不倦的精神,也正因如此,才會有現(xiàn)在的高爾基,如果他當時不想獲得知識,那么就會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也就沒有我們現(xiàn)在所熟知的高爾基了,也就沒有“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這句話了,更不會有《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xué)》的自傳體三部曲了。高爾基用這自傳體三部曲告訴了我們:唯有孜孜不倦,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作文

讀了大學(xué)讀后感篇7

?大學(xué)》總結(jié)了人一生實現(xiàn)遠大理想抱負的模式,這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為人生的第一大學(xué)問。 “修身” 就是我們所講的“做人”。一個人只有先學(xué)會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進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個國家,達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yè)。如果一個人沒有 學(xué)會做人,連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沒有資格去做官、去治理國家,否則,將會給他人、給社會造成損害。所以說,一個人如果不知道怎樣 做人,不管他學(xué)富五車,有億萬財富,他的人生最終都是失敗的人生。正如古人所說的:“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反過來講,那些懂得做人,具有高尚的人格 魅力的人,則永遠被懷念、被學(xué)習。

除了做人,《大學(xué)》中最具有借鑒意義的,就是誠意中“慎獨”了。所謂“慎獨”,說的就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現(xiàn)如一,而小人,卻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大學(xué)》中說:“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知,見君子而后厭然,人之視己,如視其肺肝然”。說的十分有道理。只有內(nèi)心真誠,表現(xiàn)才能端正,只有誠于中,才能形于外。

讀書自然不是為了統(tǒng)治國家或者從政,說親民可能扯得過遠,古代的大學(xué)指君子之學(xué),為人君,至于人,恐怕現(xiàn)在人或者學(xué)生早已忘了何為仁,當然我也承認,我從沒有認真考慮過仁是什么含義;我讀了《大學(xué)》這本書之后,并沒有從其中悟得太多哲理,只是學(xué)會了一種處世心態(tài)。

親民、至善——大學(xué)之道,強調(diào)的不僅是人們的道德實踐,它還要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應(yīng)用于社會政治實踐,是一個推已及人的過程。親民,說到底,就是將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普遍地施及于天下百姓,并使天下百姓都能提認到自己心靈中所具有的誠明性德?!耙阉挥?,勿施于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社會,這樣就能做到大學(xué)之道所謂的“止于至善”了。

大學(xué)短短的二千來字,深刻闡明了人生和社會的大學(xué)問,以及做學(xué)問的最高境界。學(xué)問不在于某一具體的技術(shù),不拘泥于世俗的瑣事。學(xué)問在于明辨世間的大是大非,在于促進社會進步,為天下人樹立榜樣?!熬觿佣罏樘煜碌?,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想想當今的大學(xué),早就忘了什么是大學(xué),一味的迎合社會的需要,屢屢降低教育標準、或調(diào)整方向。大學(xué)生不再是懂得“明德、親民、至善”等大學(xué)問的學(xué)子,而僅僅是有一技之長的工匠。匠氣十足,何能推動社會進步,促進技術(shù)發(fā)展。今天中國是最多的士人生產(chǎn)國,博士、碩士、學(xué)士數(shù)量都位居世界前列,甚至是第一,但在科學(xué)技術(shù)、社會哲學(xué)、文藝等等多個領(lǐng)域的成果卻遠遠少于國外。這是為什么呢?今之士,胸無大局,眼界狹隘,每日只為生計,缺少了獻身事業(yè)的精神。得一善則欣欣然,不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大學(xué)是時候認識到大學(xué)教育的本質(zhì)了,不是授人一技,而是授人以道。

現(xiàn)在的社會很復(fù)雜,處處充滿誘惑,刺激,和“殺戮”。而在這個環(huán)境中要做到獨善其身的卻很難,人和人之間的間隔和抵觸不信任越來越多,在外面幾乎每個人都是帶著面具在生活,偽裝、自我保護、缺乏安全感……如此多的不安定因素造成很多人沒有幸福感。更多可能是社會因素,但是我們不能改變社會但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自我的處世態(tài)度,讓一顆浮躁的心靜下來,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不管慮的是什么,能在忙綠浮躁的時候自我反思一下或者回憶一下過往的種種,不也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式。我們做不到圣人一樣可以考慮到天下,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修身,修身更多的不是為了國家,而是為了自我能活的更高尚。倘若一個個自我都能正其心,誠其意,國何能不治。

修身治國平天下,此乃中國傳統(tǒng)。以小見大,自身品德都修養(yǎng)不好何以治國,治國太遠,切說說齊家。每個身邊都可能出現(xiàn)一些就家庭不和睦的情況,有人說婚姻是愛情的墳?zāi)?,而我看來婚姻是愛情的升華和考驗,愛情在最后終將升華成親情,不離不棄,不會變質(zhì)。自古就有相近如賓,舉案齊眉的夫妻的關(guān)系。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忍讓的處事方式古人比我們現(xiàn)代人更看的透徹,因為他們懂得以修身為本。懂得明明德,懂得何為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