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教學反思往往會比別人進步更快,寫好教學反思也是教師們提升自我指導能力的一種方式,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篇1
本課的魂是在教學過程中要自始至終營造一種溫馨、祥和的氛圍,引導學生用情學用情唱。
初一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是一個大孩子了,是不太容易回憶起兒時躺在搖籃里、躺在媽媽懷里的感覺了,所以在一開始導入新課時,我特別注重音樂情景的創(chuàng)設,希望能讓學生一下就能融入到這一節(jié)課中來。并能希望將這種安寧、溫馨的氣氛,貫穿于整節(jié)之中。另外,在我的導語中還說道“你們想不想為媽媽唱上一首《搖籃曲》,讓她睡一個好覺?”其實,這一導語不但是順利的過度到下一個新授環(huán)節(jié),還與拓展部分“簡單的改變兩個地方的歌詞,成為一首獻給媽媽的《搖籃曲》”相互聯(lián)系。使整節(jié)課前后呼應比較連貫。
在新授的第二次聆聽中,我要求學生跟著音樂,把躺在媽媽懷里、躺在搖籃里的那種感覺,用動作表現(xiàn)出來。其實律動教學在六年級的日常教學是不太用的,而且學生也不是很喜歡,不太愿意去動。但是我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一是為了讓學生多一次聆聽來感受歌曲;二是為了通過動作的變化,讓學生感受兩個樂段的不同。
在難點前倚音的解決中,從唱譜到唱詞一直都有問題。在唱譜時我采用聽唱法教學,有同學會唱的就讓小老師教一教。在歌詞教唱時,由于第一段歌詞有兩個“快”,所以把原來的難點更復雜化了。在試教中,我是問學生“第一個“快”唱幾拍?唱幾個音?第二個“快”唱幾拍?唱幾個音?”。然后再讓學生跟我小啞巴唱再到輕聲唱。但是這樣的效果不太好在后面鞏固的時候問題還是存在,所以我進行了改變。通過聆聽我演唱難點,然后在尋找第一個“快”唱幾個音?第二個“快”唱幾個音?這樣學生聆聽的注意力就更為的集中了,也可以很自然的增加了聆聽的次數(shù)。
在歌曲情感處理中,我是主要通過自己的演唱和動作,提醒學生歌曲的兩個樂段。同時我的演唱也可以節(jié)省時間,因為播放音樂的話一下子就是兩段。另外更加的突出兩個樂段的變化。以便學生的尋找和演唱。因為這首歌本身的兩個樂段變化不是很大,所以學生在演唱時也不是非常的明顯。但能感覺到學生還是去這樣努力去做了。
課堂拓展我主要設計了兩個:一、中外《搖籃曲》的對比,尋找異同。讓學生增長了音樂知識,開拓了眼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加入適當?shù)恼n外知識,來充實課堂。二、通過最少、最簡單的改動,使學生能夠體會媽媽的愛,同時也作為學生獻給媽媽最珍貴的禮物。
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篇2
由于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較調皮的特點,對于感受和聆聽音樂,還處于未知階段,并且他們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積極調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聆聽習慣、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美成了我們最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通過這堂課的實踐,使我有了這樣的體會:
1、教學中,我用優(yōu)美的語言、音樂和教室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寧靜的夜晚”的美妙情境。首先聆聽音樂,在音樂中讓學生進入一個安靜優(yōu)美的氛圍。不光是聽覺,而且學生跟著音樂“搖”起來,用他們的方式去表現(xiàn)兒時熟悉的感覺。令他們在輕松美好的氛圍中順利參與了音樂活動。然后教師以親切、動聽的語言,情真意切的語感,把學生帶入到小的時候,回憶起那甜甜的,溫暖的懷抱,抓住這份感覺從學生感興趣的律動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聲中學生輕輕的搖晃身體或者做出自編的動作,感受靜靜的夜,回憶的翅膀也越飛越遠。
2、多種方式聆聽,啟發(fā)深層體驗。音樂藝術離不開聽覺,離開了聽覺思維,音樂就失去了意義。于是吸引學生去聆聽、培養(yǎng)聆聽時的習慣、在聆聽中啟發(fā)深層的體驗,成了要解決的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聆聽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學生聆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還可能會收到學生們充滿創(chuàng)意的回答。還有種方法便是反復聆聽,如果每次聆聽都沒有新的主題和要求的話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只有不斷挖掘提升才能引發(fā)深層的體驗,能讓學生體會歌曲情緒、速度、旋律等音樂元素,使歌曲學唱變得事半功倍。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多種不同方式的聆聽,聽音樂回憶、聽音樂律動、聽教師范唱等等,讓學生不僅一直沉浸在安靜的“夜”中,讓學生懷抱布娃娃做一次小爸爸和小媽媽,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從音樂和語言中感受到甜甜的、溫暖的懷抱。
3、“動情”--筑起師生間的情感連接線。
音樂課要讓孩子動起來--從生理到心理,從內容到形式,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從教學要求到教學組織--通過一系列充滿關愛的教學活動,調動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使孩子的思維動起來、身體動起來、情感動起來。沒有學生思維的活躍、興趣的投入、精力的傾注、情感的升華和音樂審美經(jīng)驗的形成,就決不是一節(jié)優(yōu)秀的音樂課。因此,唱歌、欣賞,等音樂教學活動一定要強調學生的“動”--“動情”。而“動情”的關鍵是要找準音樂的動情點,喚起學生對美的感受及對愛的體驗。那么,要使學生動情,先得教師動情。教師要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感動學生,就先得感動自己。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處處動情--動情的語態(tài),動情的示范,動情的鼓勵……學生只有在充滿情感的環(huán)境中才能得到深切的情感體驗,得到豐富的審美感受。如在本課教學中,通過師生之間動情的對唱,以及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和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中,讓師生之間的“情”得以體現(xiàn),得到升華。孩子們的人格在音樂情感的滲透中,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完善。
當然,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我將在今后的教學中慢慢地探索,力求爭取做得更好!
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篇3
我在預設,編寫《搖籃曲》教案的過程中,力圖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構建一個多方位、多視角的立體化的教學思路,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學中,我把音樂與美術、語文等與其他非藝術課程適當結合起來進行,跨科整合,激勵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在音樂實踐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鋪墊→掌握新課→實踐拓展”的課堂結構模式完全成了教學任務,我自己比較滿意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讓學生感受音樂,一般的做法是;通過多媒體音響播放音樂讓學生感受,或是憑借教師良好的專業(yè)基本功激情范唱感染學生,這些做法都是無可非議的。在學生初聽《搖籃曲》時,我采用了“閉目聆聽”的方法,讓學生在優(yōu)美抒情、安寧溫馨的情形下,激發(fā)想象,學生很自然地入情入景,結合媒體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濃厚的音樂氛圍,在初步感知搖籃曲的風格的同時,為學生積蓄情感,激發(fā)求知欲起到很好的作用,為落實情感目標做好了鋪墊。
二、挖掘教材中的一個“情”字
情感是激起興趣的火花。音樂教育是人的情感教育,學生情感的觸發(fā),往往與一定的情景有關。在教學中利用題材相似,表現(xiàn)主題一致的音樂來引出課題不僅為教學作好鋪墊,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觸動了學生內心深處對音樂的喜愛之情。學生在課的導入部分已積蓄的情感,必然轉化為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了能量。
本課教學我從“情”字入手,利用了音樂的導入方法,很自然地將學生引入情景,結合媒體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濃厚的音樂氛圍,使學生主動而快樂地參與音樂活動,培養(yǎng)了樂學精神,挖掘其豐富的藝術感染力,積極有效地實施情感教育。教學中,讓學生體會作者巧妙運用4/4拍強弱節(jié)奏、附點音符、前倚音等知識來塑造母愛之情,圍繞母愛這個話題展開“唱唱我的好媽媽”、“媽媽,我想對你說”等活動,讓學生回憶母愛,說說母愛,體驗母愛,表現(xiàn)母愛,回報母愛,表達出孩子對媽媽虔誠的情感,把孩子內心的情感演染得淋漓盡致。一首《搖籃曲》把“音樂與人”聯(lián)系在一起。
我有這樣的感受,每節(jié)課后都會留下遺憾,本課存在著很多不足,假如讓我再上一次,我會更多地留給學生創(chuàng)作音樂與表現(xiàn)音樂的空間;我會把主動權交給學生,運用音樂的主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xiàn)歌曲,讓學生更好地體驗音樂,我會讓更多的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來創(chuàng)作、表演,充分展示學生的才華……總之,我將繼續(xù)努力,上好每一堂課,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素養(yǎng),進一步挖掘音樂財富的潛力,發(fā)揮音樂在培養(yǎng)人的全面素質中的功能。
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表演,體會歌曲所表現(xiàn)的甜美、寧靜的情緒;
2、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搖籃曲》;
3、通過表演活動,掌握搖籃曲的節(jié)奏特點,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自然甜美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搖籃曲的意境;
難點:歌曲中襯詞的學習,節(jié)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學用具:電子琴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星空圖),師:老師給大家?guī)硪环鶊D,看了這幅圖,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靜靜的、輕輕的……
師:這節(jié)課老師將和大家在靜靜的夜里度過,大家要靜靜地去學習,好不好?
2、師:現(xiàn)在老師先跟大家做個游戲,游戲規(guī)則是我來當媽媽,你們當老師的小寶寶,我來唱歌,并且用手輕輕地推你們,你們邊聽邊跟著我手推的方向輕輕擺動,明白了嗎?來試試看
3、師哼唱著舒伯特的《搖籃曲》,溫柔地做著推的動作,生邊聽邊順著老師的手勢進行搖擺。
師:你知道老師剛剛唱的是什么嗎?(搖籃曲)
搖籃曲是用來做什么用的?(搖籃曲是母親哄小寶寶睡覺的樂曲)
你聽過的搖籃曲是怎樣的?
生回答(靜靜地、溫柔地、輕輕地……)
二、寓教于樂
1、初步聆聽
師:在這靜靜的夜空下,也有一位媽媽正在哄小寶寶睡覺呢,現(xiàn)在請你幫她一起哄,你會想出什么辦法嗎?(引導用搖擺的動作)
師要求:注意節(jié)奏,一定要用剛才的辦法小心地哄
(播放伴奏,師唱歌曲,改編第一段第一句“睡吧睡吧小寶貝耶啰啰吔”,生跟伴奏進行律動。引導孩子投入)
師:小朋友們把老師都快哄睡著了,那這個音樂是不是搖籃曲?為什么?
生回答,(是,哄寶寶睡覺、輕輕地、溫柔地)
2、復聽(完整)。
師:小朋友們太棒了!現(xiàn)在有一位小朋友也學著她的媽媽唱起了搖籃曲,大家要靜靜地、仔細地聽,聽一聽,小朋友究竟給誰唱搖籃曲呢?
生聆聽,回答(是給布娃娃唱的)
3、再次聆聽(第一段)。
師:請再仔細聽一聽,寶寶用了哪些話來哄布娃娃?
(師彈唱第一段)
生回答(你會夢見啰,小星星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
引出難點一:你會夢見啰,小星星,在聽月亮講童話,講童話
師:一起來學一下寶寶給布娃娃唱的這一句。
(先念一遍,再隨師邊唱邊搖。)
要求:唱時就像媽媽對寶寶說的那樣親切的、甜美的
(再用甜美的聲音唱一次)
4、學唱第一段。
(1)聽原唱,進行律動(展示大譜表)
(2)跟琴輕唱
師:現(xiàn)在來跟老師的琴聲輕輕地學一學寶寶唱的《小小搖籃曲》,老師有個要求:就是老師在唱到綠色字體“吔啰啰吔”時,小朋友們就搖動起來,其它時候不用搖。能做到嗎?
(師邊彈邊唱,生輕唱,律動)
(3)指導難點二
(4)師生接唱
生唱有意義的詞,師唱襯詞。
(5)指導每一句吔啰啰吔的音高。
(6)師指導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輕。
(7)生完整唱第一段
師:你就把我當成布你們的娃娃,一起唱給我聽聽吧。
5、學唱第二段歌詞。
(1)師彈琴,生演唱第二段。
師:小朋友們哄得真好,如果我是布娃娃,我就覺得聽不夠,那這里還有一段,那你們愿意再唱給我聽嗎?
師進行指導
(2)認識“結束句”,指導最后一句的音準
師:這一句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情緒去唱?師用更加高興的表情現(xiàn)場演唱結束句,請生判斷。(更加快樂的情緒)
(3)完整演唱第二段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1、完整演唱歌曲。
師:想象一下,靜靜的夜里,我們手里抱著布娃娃,用最美的歌聲將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嗎?
2、請個別孩子表演唱
3、欣賞舒伯特《搖籃曲》
師:其實搖籃曲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全世界的許多媽媽都會唱搖籃曲,奧地利著名音樂家舒伯特就寫了一首非常動聽優(yōu)美的《搖籃曲》。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下。
四、完美結課
今天我們學會了《小小搖籃曲》,我們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為你們的爸爸媽媽唱一唱呢?
請生聽著《小小搖籃曲》音樂有秩序地靜靜地離開教室。
課后反思
由于低年級學生具有活潑、好動、較調皮的特點,對于感受和聆聽音樂,還處于未知階段,并且他們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積極調動學生積極地投入學習、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聆聽習慣、使他們感受到音樂的養(yǎng)成成了我們最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篇5
本節(jié)教學內容主要偉大、無私的母愛為主線。將本節(jié)教學內容共分五個部分:
一、導入:
創(chuàng)設意境進行導入;用不同的風格的唱法來唱同一句歌曲,讓學生對搖籃曲有初步的定位。
二、新內容教學:
學習勃拉姆斯創(chuàng)作的《搖籃曲》;掌握搖籃曲這音樂體裁的特點,體驗并進行升華到感恩教育。
三、拓展:
老師演唱中國東北民歌《搖籃曲》;讓同學聽不同體裁的歌曲,辨別出各自己的體裁;欣賞廣東兒歌《月光光》。
四、小結。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我注意堅持了“把課堂還給學生”的教學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力求培養(yǎng)學生勤唱、勤練、大膽展示自我的學習習慣。通過設計一些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律動和表演,使學生在動嘴(唱)、動手(劃拍子)、動耳(聽)、動腦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了音樂美,也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
在這節(jié)課,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沖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積極參與,讓學生有更多自我展示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縱觀全課,反思如下:
一、課堂特點:
1、全課以平凡而偉大的母愛為主線,音樂與情感相融,給人美的享受。
2、從歌曲中體驗情感,再從情感體驗升華到思想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之心。
3、課堂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學生參與性強。
4、教師大膽地張揚個性。
二、不足之處:
1、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能顧及到各個方面,還有些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還沒解決。講解知識點不夠細,沒有注意到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音準節(jié)奏上的錯誤。特別是男同學的聲音訓練比較欠缺。有些男同學用低八度來唱。
2、有些班的同學要求要輕聲唱,但一輕就沒聲了。
3、有些班的同學做律動時不大方,放不開,經(jīng)老師鼓勵有所好轉。
4、由于時間有限,音樂要素處理不夠細致。
經(jīng)過同行的建議,自己在不斷反思——修改——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經(jīng)過修改后的教學設計,教學質量更好,效果更佳。
現(xiàn)在更加認識到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能力。作為一名教師就是要在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和積極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總之言之,教學中,我由始至終都貫穿一種理念:賞識學生,鼓勵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把課堂還給學生,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音樂的美,體驗歌曲的情感,讓學生更多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同時讓我發(fā)現(xiàn)更多好苗子。而且促進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并使得課堂氛更加活躍,課堂效果較好。
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篇6
音樂欣賞中學生的參與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談談音樂欣賞教學的體會:
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說“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就是把音樂美的魅力傳送給他們的必要的先決條件”。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著密切的關系,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興趣,也能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使學生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和旺盛的經(jīng)歷參與活動。興趣,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能推動學生不懈的學習。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激發(fā)興趣的導入法很多:故事法、游戲法、提問法、討論法等,但要根據(jù)課題,做到新穎別致,豐富多彩,運用的好,會使學生產生獲取知識的欲望。而我在欣賞課《搖籃曲》中,就先用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再讓他們能用心去聽賞音樂《搖籃曲》,感受音樂,并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
音樂是聽覺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離不開聽。而音樂欣賞是培養(yǎng)學生提高感受、理解、鑒賞音樂的能力,發(fā)展學生想象力以及豐富情感,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它是整個音樂教學的核心。因此,我用不同形式讓學生去欣賞這首樂曲。初聽、復聽、再分段欣賞、最后完整欣賞。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整首樂曲的情緒。
音樂欣賞是一種審美活動,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于音響的天地之中。通過教學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美,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編故事、演故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生們也非常愿意的去想去做!整堂課在此達到了高潮!也只有以學生為審美主體讓學生參與音樂欣賞活動中去,也就是要求學生在欣賞活動中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審美功能———音樂審美知覺力和音樂審美判斷能力,更好的完成音樂的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lián)想、理解認識等活動。
而“動”是欣賞作品的一種表現(xiàn)。音樂的律動和節(jié)奏都體現(xiàn)了一定的流動性。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好動的特點,把欣賞音樂與表演相結合感受和表現(xiàn)樂曲的情緒和內涵。在欣賞樂曲《搖籃曲》時,我讓學生感受歡快的情緒,并將這種情緒通過動作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編來表現(xiàn)出來。
上述幾點只是自己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一些體會,參與的方法還有許多,有待通過以后的教學工作不斷的總結,探索。
搖籃曲反思教學反思篇7
幼兒沒有經(jīng)歷就沒有經(jīng)驗??梢娚钜延薪?jīng)驗對幼兒學習的重要性。尤其象音樂欣賞類型這種對小班幼兒而言相對較抽象的內容,更應顧及到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與需要?!皳u籃曲”中媽媽與孩子的愛撫、關愛等正是小班幼兒特別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經(jīng)驗。由于小班的孩子們對父母的依戀很敏感,常常會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媽媽。幼兒認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積累。因此在活動中老師的引導下,幼兒更能理解音樂性質、樂意表現(xiàn)音樂。在欣賞《搖籃曲》時,他們不僅能用安靜柔和的嗓聲演唱,而且能用動作表示對娃娃的關心:有的幼兒做拍娃娃的動作;有的幼兒做搖搖籃的動作;還有的幼兒做輕撫娃娃的動作,體現(xiàn)了美好的情感。這種生活經(jīng)驗的自然整合,是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積極豐富的情感是幼兒終身收益、也是他們當前非常需要滿足與發(fā)展的內容之一。
活動中創(chuàng)設了哄寶寶睡覺的場景。通過游戲,滿足幼兒各種情感的需要與發(fā)展。如讓幼兒扮演媽媽、爸爸。這樣在讓幼兒充分感受音樂性質的同時,滿足了幼兒非常想要模仿成人這類情感的需求?;顒咏o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寶寶睡覺的搖籃曲,更是一首讓每樣事物都入睡的舒緩、安靜、優(yōu)美的搖籃曲。這才是搖籃曲欣賞的更高價值。
不足之處:
但在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抱娃娃動作的時候,如果能再給幼兒多一點拓展的機會的話,也許孩子們創(chuàng)編出來的動作也就更加貼近生活了。
一次活動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讓孩子們真正有發(fā)展,讓孩子們擁有更多“愛”的情感體驗和“美”的生活感受、藝術感受,教師有責任在天長日久的日常教學中滲透“愛的教育”,讓這種愛的教育價值在孩子們成長的過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延續(xù)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