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6篇

時間:2024-04-10 作者:Trick 備課教案

詳細的教案可以幫助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和工具,有了教案有助于教師深入思考課堂教學的目標和意義,以便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6篇

《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篇1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tǒng)。

2、了解課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材料的特點。

3、體會重要語句的含義,賞析背誦精彩的段落。

設計說明:這個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和紅軍一起長征,感受紅軍的革命精神。達到這一目標的具體方法就是感知課文,體會作者合理的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抓住重點句子進行賞析背誦。

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景,閱讀思考。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來寬,一翻身就會掉下懸崖,路上的石頭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覺的感覺如何?組織學生交流。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過夜,而且還沒吃飽,他們的感覺如何呢?為什么會這樣?一起來看一下課文。

二、分析文章,體會精神,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在《七律長征》中的主題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想想紅軍在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難?

(2)紅軍在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中遇到了“四難”,戰(zhàn)士的態(tài)度如何,試從文中選擇恰當?shù)恼Z句說明。

(3)紅軍戰(zhàn)士為什么能表現(xiàn)出這樣的態(tài)度?結合你的理解談談你的感受。

三、精致品讀,揣摩細節(jié)。

人物的精神風貌往往是通過細節(jié)表現(xiàn)的。勾畫文中你欣賞的細節(jié)進行賞析,并和同學交流,說說他們是如何為中心和塑造人物服務的。

四、研討課文,繪制行軍圖。

(1)根據(jù)課文完成紅軍爬山的簡要行軍圖,引導學生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一件完整的事件的方法。

(2)學生展示行軍圖,教師引導交流評價,并且說說作者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那里,為什么?

五、課后學習:摘抄、背誦文中的優(yōu)美段落。

活動課設計

設計說明:設計的核心是片段仿寫。仿寫可以使閱讀和寫作結合成一個整體,以寫促讀。最后一個版塊引導學生帶著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再次進入閱讀,使閱讀和寫作更有針對性,教學目標可以落得更實些。

教學步驟:

一、摘取精彩片段,進行仿寫練習。

(1)仿寫用聲音表現(xiàn)寂靜的方法:示例:寫寂靜可以以靜寫靜,也可以以聲寫靜。課文既說“寂靜”又說“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運用的是以聲寫靜。因為靜極了,才會聽到一般聽不到的聲音,才說明實在是靜極了。

練習:你在生活中曾有過這樣的感受嗎?試用一二百字寫出來,練習用比喻。

(2)仿寫一個博喻的句子。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這個句子用四個喻體表現(xiàn)耳朵里不可捉摸的聲響,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加強了文章的氣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練習:寫一個比喻句,用幾個喻體表現(xiàn)一個本體。

(3)仿寫變換立足點和角度觀察景物、描寫景物的方法。

示例:課文第一次寫火把,立足點在山下,觀察角度是仰視;第二次寫火把,立足點在山腰,觀察角度是既有仰視又有俯視。

練習: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張照片,說說攝影者是站在什么位子,從什么角度拍攝的。

(4)仿寫巧妙生動的詞語運用。

示例:遠遠的還聽見敵人的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嘆息”一詞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對敵人的蔑視,洋溢著強烈的自信和樂觀主義精神。

練習:打開自己的作文本或日記本,仔細品讀自己的文章,看看能否在一些句子中換用更加生動、形象,富有趣味的詞語。

(5)從課文中自主選擇一個你認為精彩的句子或片段,進行仿寫。

二、小組交流,評價作品。

三、帶著寫作問題,再次品讀文章。

《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和掌握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2、學習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敘事情的方法

2、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

自學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提示

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開始,到1935年io月結束,是為了突破國民黨“圍剿”,爭取北上抗日而進行的戰(zhàn)略大轉移。這篇課文寫的是紅軍于1934年冬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難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位于廣西東北和湖南新寧邊境。

一、學生通讀全文

閱讀這篇課文,注意課文的記事順序,劃出描述山勢險峻和表現(xiàn)作者在山上過夜的細膩感受的一些生動句子,想想文章為什么這樣寫。并注意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查工具書,掌握下邊加點的字的讀音:

驚惶、欺侮、嗚咽、咀嚼、酣然入夢、矗立、蜷、陡、落得很遠、苛捐雜稅。綴。

三、 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時間 地點 人物 所做的事情

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上半夜

半夜

第二天 黎明

下午

四、指導學生復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二課時

一、 分析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敘述翻山的經過。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二、 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1、 抓住事物的特點,寫得具體、逼真、動人。

2、 在寫法上,前面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后面處處呼應,層層相連。

3、 圍繞中心,多方面描寫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

三、課堂練習(解決難點)

1、判斷下列加點字注音的正誤。

驚惶(huāng) 繳(jiǎo)租 欺侮(fu) 嗚咽(wūyiè)

咀嚼(zǔjiáo) 骨碌(gūlu) 渾身打著顫 (chàn)

2、紅軍翻山遇到的許多艱難險阻,可以分為哪幾個方面?是怎樣對待的?

3、寫寂靜,可以以靜寫靜,也可以以聲寫靜。這篇課文既說“寂靜”,又說“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正是以聲寫靜。恰恰因為靜極了,才聽到一般聽不到的聲音;恰恰因為聽到了一般聽不到的聲音,才說明實在是靜極了。你在生活中曾有這樣的感受嗎?試用一二百字寫出來,練習用比喻。

4、描寫景物要注意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角度。課文第一次寫火把,立足點在,——觀察角度是仰視;第二次寫火把,立足點在,——觀察角度是既有( )視,又有( )視。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張照片,說說攝影者是站在什么位置,從什么角度照的。

5、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準”改成“不要”,行嗎?為什么?)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飛機會“嘆息”嗎?這里為什么用“嘆息”?)

(3).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zhàn)勝了。

(“笨重”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shù)秸麄€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這“意志”指什么?)

(5).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

(刪去“照著習慣”行不行?為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背誦“半夜里……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

八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多讀

就是反復讀。據(jù)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為“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后讀22遍之多,并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后,就會漸漸地從唇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并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后更易理解,理解后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yǎng)成樂于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并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注、整理摘抄都屬于這個范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并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八年級語文學習技巧

課文預讀“兩步法”

學習語文的第一步就是預習。預習的好處很多。你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學習新課,而且還能提高自學語文的能力。有人作過這樣的比喻:掌握好預習的方法,就像獲得一把“金鑰匙”一樣重要。在這里,“金鑰匙”就是指自學能力。

《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體會領悟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通過反復閱讀,弄清各種敘述方法的特點,體會本文運用順敘方法和插敘方法的好處。

3.通過討論的方法,讓學生清楚本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整體感知本文的思想內容。

2.通過研討,掌握本文主要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怎樣理解在非常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中,描寫優(yōu)美景物的心境和作用。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首先朗讀詩歌《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描寫紅軍長征的著名詩歌中,寫到:險峻的五嶺綿延起伏,可在紅軍眼中只像水面吹起的細小波浪。這是何等的氣勢!這五嶺就是: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其中的越城嶺,土名叫“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今天,就讓我們一同看看紅軍戰(zhàn)士是怎樣翻越這第一座難走的山的。

二、閱讀課文,理清脈絡

學生閱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重點是落實課后“積累”一題中所列的字詞讀音和意義。然后研討問題。教師提出問題或者啟發(f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再通過同桌討論、分組討論,或師生共同討論方式,解決下面問題。

1.紅軍為什么要進行萬里長征?長征有什么意義?

明確:紅軍長征,是在抗日救亡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中國面臨民族危亡的情況下發(fā)生的,也是在黨和紅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危機的情況下發(fā)生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停止內戰(zhàn)、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主張,但反動派仍頑固堅持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政策,調動100萬大軍“圍剿”紅軍和各蘇區(qū),其中以50萬兵力直逼中央蘇區(qū)。

長征勝利表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是一支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具有更深遠意義的是,形成了中國革命成熟的堅強領導核心。

2.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哪些詞語可以表明這些順序?

明確: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屬于時間順序。表明時間順序的詞語:“下午”“天黑了”“半夜里”“黎明”“下午兩點多鐘”等。

3.按照這樣的順序,文章的結構層次可以怎樣分析?

明確: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段)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2——33段)記述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一層(2——11段)翻山前在山腳下訪瑤民。

第二層(12——32段)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

第三部分(33段)寫作者翻山后的感受。

4.這篇課文屬于哪種敘述方式?這樣的敘述方式有什么好處?

明確:順敘,還有補敘。好處:層次清晰,敘事描寫合情合理,前后照應,扣人心弦,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三、整體感知,理解主旨

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采用提問、討論等方法,探討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1.讀了這篇課文,老山界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從課文中哪里表現(xiàn)出來的?

明確:難。表現(xiàn)在:走路難(懸崖峭壁,山路險峻);睡覺難(夜宿峭壁,寒氣逼人);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處境難(敵人追擊,槍聲密集)。

2.紅軍面對種種艱難險阻,是憑著怎樣的態(tài)度和精神翻越過老山界的?

明確:面對走路難,“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過山去”,沒有絲毫的膽怯;面對睡覺難,“橫著心躺下去”,毫無怨言;面對吃飯難,“鼓著勇氣前進”,忍饑爬山;面對處境難,“慰問和幫助傷員病員”,譏笑敵人飛機的無能。

3.作者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為了表現(xiàn)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記敘了中國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的經過,表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4.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為什么這樣表現(xiàn)紅軍呢?

明確:陸定一(1906年~199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宣傳部工作,后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建國后,是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中顧委常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文化部長等職,是中國共產黨宣傳戰(zhàn)線的卓越領導人,被譽為中國共產黨內的大秀才。陸定一長期在宣傳思想戰(zhàn)線擔任重要領導職務,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發(fā)展,傾注了全部精力,為黨的理論建設和宣傳思想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作為親歷長征的紅軍戰(zhàn)士,作者對自己的隊伍充滿著無限熱愛的感情,對紅軍的精神極為敬佩和贊揚,作者寫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就是對紅軍精神的熱情謳歌。

四、布置作業(yè)

在課文中畫出所有景物描寫的句段,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下節(jié)課我們將具體探究賞析。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回顧上節(jié)課的內容,我們理清了文章的結構層次,知道了全文是寫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也明確了文章的主旨。那么,我們今天再看看作者是如何圍繞主旨選材組材的。

二、研討選材組材

圍繞結構層次和文章主旨,討論哪些內容不是直接寫翻山的,這些內容和主旨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探究分析。

1.全文重點圍繞紅軍翻越老山界來寫的,這當然是直接表現(xiàn)文章主題的。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內容不是直接寫紅軍翻山的?

明確:與瑤民母女攀談,醫(yī)務隊的女同志,敵人的飛機聲和槍聲。

2.翻山之前,寫與瑤民母女攀談,這與表現(xiàn)主旨有關系?

明確:與瑤民攀談是翻越老山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從瑤民那里了解到了瑤民們的悲苦生活,宣傳了紅軍的主張,把自己本身就很缺乏的糧食送給瑤民,貼標語保護瑤民的籬笆等,這些說明了紅軍是一支關心百姓、愛護百姓、為天下窮苦人謀利益的好隊伍,說明了紅軍的走到哪里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哪里的好作風,這也是紅軍能夠取得人民大眾支持、最終奪取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這樣,雖然看似與翻山關系不大,實際上是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紅軍長征的經過及意義,更加豐富了文章的主題。

3.快到山頂時,作者又寫了醫(yī)務隊的女同志,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醫(yī)務隊也是整個隊伍的一個部分,是長征隊伍里必不可少的后援支持。翻越老山界中普通士兵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堅強和勇敢,那么帶著傷員翻山的醫(yī)務隊呢?他們則更需要有著更大的勇氣和毅力,表現(xiàn)出更大的堅強和勇敢,何況他們中很多人是女性。這種堅強和勇敢就更讓戰(zhàn)士們欽佩,她們也是紅軍長征隊伍中的一個特色和寫照。

4.補寫敵人的飛機聲和槍聲,目的是什么?

明確:補寫敵人的機槍聲和飛機聲,就更突出了紅軍所面臨的艱難困苦,他們不單是要翻越一座高山,而是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翻越高山,其艱難的情境可以想見。在敵人飛機的“嘆息”聲中,我們看到的是紅軍的戰(zhàn)無不勝的高大形象。

5.小結:

在直接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時,還寫了這么多內容,不但沒有沖淡主題,而且從不同的側面豐富了主題,使文章更加充實、豐滿。

三、賞析景物描寫

請同學朗讀自己畫出的景物描寫的句段,每個同學讀一處。讀完后,討論以下問題。通過反復朗讀,體會感悟景物描寫的作用。

1.兩處“之”字形火把的描寫,具體有什么作用?

明確:通過兩次“之”字形火把的描寫,描繪出了一個星夜行軍圖,火光與星光相接,暗示了山勢陡峭。而此時戰(zhàn)士還有說有笑,互相鼓勵,更表現(xiàn)了紅軍不畏艱險、堅強勇敢的豪邁氣概。

2.夜宿半山腰時很險要也很艱苦,但作者描寫的夜景卻很美,這樣寫景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段景物描寫,寫夜色的美好,突出山勢的險峻,特別是寫靜夜的聲音,通過四個形象的比喻寫出聲響的起伏變換,形象地寫出了人在困倦之時,耳邊的聲音似有非有,朦朧變化的情景。紅軍戰(zhàn)士雖然處境艱苦,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他們前進的動力。這些景物描寫,也正是表現(xiàn)了他們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3.下山路上的景物描寫,意在表現(xiàn)什么?

明確:景色明朗清新,表達了克服困難后的愉快,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歡暢、輕松的心情,集中展現(xiàn)了一種前景光明的意境。

4.小結:

描寫景物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寫景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為表現(xiàn)人物心情和精神,豐富文章的主題思想。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繼續(xù)查閱有關紅軍長征的資料,全面了解長征的過程及意義,進一步加深對紅軍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2.背誦半夜醒來景物描寫的一段,學習這種景物描寫的方法,并在自己的寫作中能夠加以運用。

《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熱愛長征的革命傳統(tǒng)。

2、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事件、安排層次的方法。

2、難點:理解生動描寫對表達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介紹作者

陸定一,生于1906年,江蘇無錫市人。曾任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

2、導語

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一年,震驚中外。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千山,勝利到達陜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zhàn)斗的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二、放朗讀錄音,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討論、明確: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學習

??明確順序安排

1、寫文章首先得有條有理、順序清楚。本文以什么為順序呢?(時間變化、地點轉移)

2、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句。

??了解事件經過。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時間地點人物活動

第一天上午

傍晚

天黑

夜黑

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

下午

??理清結構層次。

1、提問:記敘一件事,文章結構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記敘經過,說明結局。

2、本文是不是這樣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記敘翻越老山界的經過(2—33段);說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順序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同時我們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難翻的山。其“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全面思考。

走路難、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

??對于這些困難,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要求學生跳讀、勾劃、概括)。

走路難:懸崖峭壁、山高路險。睡覺難:路窄石硬、寒氣逼人

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處境難:敵人追擊、槍聲密集。

??面對這般重重困難,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是如何對待的呢?

打趣逗笑、奮勇登山。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鼓著勇氣、繼續(xù)前進。毫不畏懼、嘲笑敵機

??這些描述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思想性格?

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

??首尾兩段的作用。

1、文章主要記敘翻山的艱難,首尾兩段說了這個意思沒有呢?

2、研讀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高度(三十里高)名稱(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說明山難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題為何用土名“老山界”?(聯(lián)系與瑤民攀談一段)

通俗親切:暗示紅軍是人民的軍隊。

3、研讀尾段。

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細加體會。

三、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

第三教時

一、復習舊課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揣摩生動描寫

1、 本文把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刻畫得具體形象,靠的是什么?

生動的描寫。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

行動、語言、場面、景物

3、揣摩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貫穿全篇,只要求學生抓住幾個典型細節(jié)加以領會。

4、揣摩語言描寫

細讀文中的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如“別掉隊、做烏龜、頂著天、哈哈笑”等,表現(xiàn)了相互鼓勵,豪邁樂觀。

5、揣摩場面描寫

⑴找出最典型的場面描寫。 “之”字奇觀

⑵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奇觀的?

著重于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場面的雄奇壯觀。

⑶這樣描寫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

烘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

6、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⑵“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么為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見”景象給人什么感受?“聞”突出了什么特點?

莊嚴、奇?zhèn)?。寂靜

⑷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進一步要求學生談談自身感受)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采用什么方法寫出?

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

⑹這段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zhàn)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zhàn)士的鎮(zhèn)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刻畫。

三、小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布置作業(yè)

《老山界》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陸定一(1906 — 1996)江蘇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7年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長征途中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為建設和發(fā)展我軍的政治宣傳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當年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為華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嶺極頂,華南之顛”之美譽。1934年12月,中央紅軍在湘江與國民黨軍隊經過慘烈的激戰(zhàn),損失慘重,退入了山高路險的貓兒山,開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艱難歷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朱德、葉劍英等一代革命偉人率中央紅軍三軍團、中央軍委縱隊、后衛(wèi)五軍團、八軍團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盛:chéng(盛飯)shèng(茂盛)

嚼:jué(咀嚼)jiáo(細嚼慢咽)

覺:jué(覺得)jiào(睡覺)

四、理解詞語

驚惶:驚慌,恐懼。

苛捐雜稅:指當時反動政府強迫老百姓上繳的各種稅費。

繳:①交納,交付,繳公糧。②迫使交出:繳了敵人的械。

攀談:本文是找些話題與他人交談的意思。

酣然入夢:甜美、暢快地入睡。

蜷:彎曲。

嗚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聲。

五、課文結構

第1部分: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記敘翻越老山界的經過(第2—33段)。

第3部分:說明翻越老山界的意義(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fā)。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搶”形象地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為了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時間吃飯的動人場面。

2、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

“鼓著勇氣”含有戰(zhàn)勝自身某種弱點,從而迎戰(zhàn)某種艱難險阻的意思,表現(xiàn)了紅軍的堅毅頑強和無畏精神。

3、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嘆息,這里是指飛機發(fā)出的聲音,是一種擬人的說法,既表現(xiàn)了敵人飛機對紅軍戰(zhàn)士的無奈,又表現(xiàn)了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zhàn)的極端不滿。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shù)秸麄€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一個堅強的意志”是指紅軍指戰(zhàn)員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灌輸”不是通?!拜斔汀钡囊馑?,是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每個戰(zhàn)士受到了堅強意志”的影響,從而也培養(yǎng)了堅強的意志。

七、問題歸納

1、這一些對于火把的描寫,傳達給了讀者怎樣的信息和精神?

表現(xiàn)山的陡峭、險峻,突出紅軍登山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2、半夜露宿的情景寫得非常生動感人,作者是怎樣寫夜景和感受的?

(比喻、排比)由遠到近的順序寫景,先寫星星,次寫山峰,再寫四周的山;反復地運用比喻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現(xiàn)了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3、怎樣理解“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這句話。

(擬人)“嘆息”指飛機發(fā)出的聲音,既表現(xiàn)了敵人飛機對紅軍戰(zhàn)士的無奈,又表現(xiàn)了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zhàn)的極度不滿。

4、怎樣理解24段“搶了一碗吃”?

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并沒有互相爭奪之意。為了說明吃飯的迅速。

5、本文是以什么為順序的?并在文中畫出表明時間和地點的語句。

《老山界》教學反思

根據(jù)這篇課文特定的歷史背景,我在課前利用多媒體進行了充分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蕩起學生的感情;引導學生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體會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廣度,把思想精華牢牢抓住,揭示闡發(fā),啟發(fā)學生深思并聯(lián)系、擴展,增添感情濃度和知識趣味性;盡量發(fā)揮課堂教學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識、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響,融思想、語言、認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于一爐。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師上課要有激情(首先要讀透文本,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這樣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學生。

其次要會靈活地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用生動的語言、動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學生,在這過程中變換提問的角度,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語句、交流討論問題,從中訓練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

再次就是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教材中優(yōu)美的語言、鮮活的紅軍戰(zhàn)士形象、新穎的'寫作手法(如以動寫靜)、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為樂、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奮發(fā)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創(chuàng)造美!

還有就是要利用好適當時機,拓展有關的內容,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打開學生的思路,放開學生的手腳,“歡迎質疑”、“歡迎發(fā)表與教材的不同見解”、“歡迎發(fā)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其獨立思考、暢所欲言,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充分發(fā)揮。

一、作者簡介

陸定一(1906 — 1996)江蘇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7年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長征途中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為建設和發(fā)展我軍的政治宣傳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當年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峰海拔2141、5米,為華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嶺極頂,華南之顛”之美譽。1934年12月,中央紅軍在湘江與國民黨軍隊經過慘烈的激戰(zhàn),損失慘重,退入了山高路險的貓兒山,開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艱難歷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朱德、葉劍英等一代革命偉人率中央紅軍三軍團、中央軍委縱隊、后衛(wèi)五軍團、八軍團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盛:chéng(盛飯)shèng(茂盛)

嚼:jué(咀嚼)jiáo(細嚼慢咽)

覺:jué(覺得)jiào(睡覺)

四、理解詞語

驚惶:驚慌,恐懼。

苛捐雜稅:指當時反動政府強迫老百姓上繳的各種稅費。

繳:①交納,交付,繳公糧。②迫使交出:繳了敵人的械。

攀談:本文是找些話題與他人交談的意思。

酣然入夢:甜美、暢快地入睡。

蜷:彎曲。

嗚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聲。

五、課文結構

第1部分: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記敘翻越老山界的經過(第2—33段)。

第3部分:說明翻越老山界的意義(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說是準備出發(fā)。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搶”形象地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為了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時間吃飯的動人場面。

2、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

“鼓著勇氣”含有戰(zhàn)勝自身某種弱點,從而迎戰(zhàn)某種艱難險阻的意思,表現(xiàn)了紅軍的堅毅頑強和無畏精神。

3、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嘆息,這里是指飛機發(fā)出的聲音,是一種擬人的說法,既表現(xiàn)了敵人飛機對紅軍戰(zhàn)士的無奈,又表現(xiàn)了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zhàn)的極端不滿。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shù)秸麄€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一個堅強的意志”是指紅軍指戰(zhàn)員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肮噍敗辈皇峭ǔ!拜斔汀钡囊馑?,是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每個戰(zhàn)士受到了堅強意志”的影響,從而也培養(yǎng)了堅強的意志。

七、問題歸納

1、這一些對于火把的描寫,傳達給了讀者怎樣的信息和精神?

表現(xiàn)山的陡峭、險峻,突出紅軍登山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2、半夜露宿的情景寫得非常生動感人,作者是怎樣寫夜景和感受的?

(比喻、排比)由遠到近的順序寫景,先寫星星,次寫山峰,再寫四周的山;反復地運用比喻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現(xiàn)了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3、怎樣理解“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這句話。

(擬人)“嘆息”指飛機發(fā)出的聲音,既表現(xiàn)了敵人飛機對紅軍戰(zhàn)士的無奈,又表現(xiàn)了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zhàn)的極度不滿。

4、怎樣理解24段“搶了一碗吃”?

這里有“搶先”“爭先”的意思。并沒有互相爭奪之意。為了說明吃飯的迅速。

5、本文是以什么為順序的?并在文中畫出表明時間和地點的語句。

《老山界》教學反思

根據(jù)這篇課文特定的歷史背景,我在課前利用多媒體進行了充分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蕩起學生的感情;引導學生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體會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廣度,把思想精華牢牢抓住,揭示闡發(fā),啟發(fā)學生深思并聯(lián)系、擴展,增添感情濃度和知識趣味性;盡量發(fā)揮課堂教學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識、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響,融思想、語言、認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于一爐。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師上課要有激情(首先要讀透文本,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蘊,這樣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學生。

其次要會靈活地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用生動的語言、動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學生,在這過程中變換提問的角度,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語句、交流討論問題,從中訓練學生讀寫聽說的能力。

再次就是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教材中優(yōu)美的語言、鮮活的紅軍戰(zhàn)士形象、新穎的寫作手法(如以動寫靜)、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為樂、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奮發(fā)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創(chuàng)造美!

還有就是要利用好適當時機,拓展有關的內容,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打開學生的思路,放開學生的手腳,“歡迎質疑”、“歡迎發(fā)表與教材的不同見解”、“歡迎發(fā)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其獨立思考、暢所欲言,這樣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充分發(fā)揮。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熱愛長征的革命傳統(tǒng)。

2、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事件、安排層次的方法。

2、難點:理解生動描寫對表達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學時數(shù)]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介紹作者

陸定一,生于1906年,江蘇無錫市人。曾任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

2、導語

二萬五千里長征,歷時一年,震驚中外。英勇的紅軍戰(zhàn)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千山,勝利到達陜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zhàn)斗的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二、放朗讀錄音,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討論、明確: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學習

??明確順序安排

1、寫文章首先得有條有理、順序清楚。本文以什么為順序呢?(時間變化、地點轉移)

2、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句。

??了解事件經過。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時間地點人物活動

第一天上午

傍晚

天黑

夜黑

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

下午

??理清結構層次。

1、提問:記敘一件事,文章結構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記敘經過,說明結局。

2、本文是不是這樣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記敘翻越老山界的經過(2—33段);說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順序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同時我們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難翻的山。其“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全面思考。

走路難、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

??對于這些困難,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要求學生跳讀、勾劃、概括)。

走路難:懸崖峭壁、山高路險。睡覺難:路窄石硬、寒氣逼人

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饑餓。處境難:敵人追擊、槍聲密集。

??面對這般重重困難,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是如何對待的呢?

打趣逗笑、奮勇登山。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鼓著勇氣、繼續(xù)前進。毫不畏懼、嘲笑敵機

??這些描述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思想性格?

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

??首尾兩段的作用。

1、文章主要記敘翻山的艱難,首尾兩段說了這個意思沒有呢?

2、研讀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么?

高度(三十里高)名稱(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么作用?

說明山難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題為何用土名“老山界”?(聯(lián)系與瑤民攀談一段)

通俗親切:暗示紅軍是人民的軍隊。

3、研讀尾段。

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細加體會。

三、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

第三教時

一、復習舊課

二、繼續(xù)學習課文,揣摩生動描寫

1、 本文把紅軍戰(zhàn)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刻畫得具體形象,靠的是什么?

生動的描寫。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

行動、語言、場面、景物

3、揣摩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貫穿全篇,只要求學生抓住幾個典型細節(jié)加以領會。

4、揣摩語言描寫

細讀文中的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了紅軍的什么精神?

如“別掉隊、做烏龜、頂著天、哈哈笑”等,表現(xiàn)了相互鼓勵,豪邁樂觀。

5、揣摩場面描寫

⑴找出最典型的場面描寫。 “之”字奇觀

⑵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奇觀的?

著重于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場面的雄奇壯觀。

⑶這樣描寫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

烘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

6、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⑵“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么為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見”景象給人什么感受?“聞”突出了什么特點?

莊嚴、奇?zhèn)?。寂靜

⑷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進一步要求學生談談自身感受)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采用什么方法寫出?

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

⑹這段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zhàn)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zhàn)士的鎮(zhèn)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刻畫。

三、小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布置作業(yè)

【教學目標】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3、感悟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感悟紅軍戰(zhàn)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帮w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文(板書),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揭示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三、檢查預習

注意劃線字的注音和寫法

蜷縮( )嗚咽( )點綴( )

澎湃( )咀嚼( )

籬笆( )酣然入夢( )苛捐雜稅( )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老山界》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敘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半y”體現(xiàn)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軍戰(zhàn)士以什么態(tài)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2、討論明確

⑴時間順序:

“下午才動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里——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 “難”體現(xiàn)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睡覺難

③饑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處境難

⑶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群眾并同敵軍作戰(zhàn)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五、小結

寫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六、布置作業(yè)

朗讀全文,熟讀描寫的段落。

板書設計:

老山界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順吃飯難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后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生動的描寫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背誦一些優(yōu)美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感悟課文

1、作者描寫紅軍夜里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jié)(2)第23節(jié)

2、作者說:“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峰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xiàn)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xiàn)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么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jié)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jié)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shù)秸麄€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zhàn)斗能力的確信。

二、總結課文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積累、聯(lián)想

1、背誦第22節(jié)。

2、閱讀《草地晚餐》,比較回答:

(1)順序一樣(時間)

(2)重點不同(重記事、重寫人)

1、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

2、通過圈畫詞語來學習課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結構的方法。

3、感受紅軍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xiàn)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篇5

教材分析

作為一篇老課文,本文有許多值得重點學習的特點:內容上是關于歷史和世界奇跡的長征的回憶,可以以小見大,感受這一奇跡的偉大之處,感受紅軍的革命精神和優(yōu)良傳統(tǒng)。寫法上有基本的記敘文的時間和空間順序,精彩的描寫對敘事的幫助和作用等值得學習。

學情分析

作為遠離戰(zhàn)爭與動亂的新時代學生,對于文章的內容可能不容易感同身受。如何引導學生感受這種宏偉的題材,是教學應該注意的一個方面。精彩的描寫如何做到,需要在分析與體會中琢磨運用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了解文章所敘之事,揣摩詞語的運用。

2.了解并學習文章安排材料的特點。

3.通過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tǒng)。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tǒng)。

2.了解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

教學難點

1.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賞析背誦精彩的語段。

2.景物描寫的內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預習任務

1.了解作者大概情況

陸定一(1906—1996),江蘇省無錫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先后擔任過《解放日報》總編輯、宣傳部部長、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等職務。

2.了解寫作背景

1934年10月,革命根據(jù)地的紅軍開始長征,連續(xù)突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12月間越過廣西東北角的老山界,以超乎尋常的勇毅,突破烏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險,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跟陜北的紅軍會合,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二萬五千里長征。而老山界就是長征途中紅軍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活動過程

1.積累字詞

a.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驚惶()苛()捐雜稅繳()點綴()

嗚咽()酣()然入夢蜷()咀嚼()

盛飯()落()得很遠

b.理解下面的詞語,注意加點字的含義。

驚惶:

嗚咽:

攀談:

苛捐雜稅:

酣然入夢:

驚惶(huánɡ)苛捐雜稅(kē)繳(jiǎo)

酣然入夢(hān)蜷(quán)嗚咽(yè)

驚惶:驚慌,恐懼。

攀談:本文中是找些話題與他人交談的意思。

酣然入夢:甜美、暢快地入睡。嗚咽:本文中形容凄切的水聲。

苛捐雜稅:指當時反動政府強迫老百姓上繳的各種稅費。

2.背誦(或學唱)毛主席的《七律·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注:“五嶺”之一越城嶺,山高三十里,是“五嶺”中最險的一座山,也就是本文中的老山界。

合作探究

1.找出本文的記敘六要素。

時間:從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

地點:長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腳下和老山界的整個山路中

人物:紅軍某部的干部和戰(zhàn)士

起因:紅軍總部決定翻越老山界

經過:紅軍戰(zhàn)士歷經艱險翻山

結果:紅軍取得了翻山的勝利

概括故事內容: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2.在文中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句。并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時間地點人物活動

第一天下午山腳下(山溝)長征中的全體紅軍動身爬山

傍晚瑤民家“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的工作同志交談,吃粥,貼標語,燒水喝

天黑山腳長征中的全體紅軍繼續(xù)爬山

夜里山路上(山腰)長征中的全體紅軍露宿

半夜山路上(山腰)長征中的全體紅軍被凍醒,看夜景

第二天黎明山路上長征中的全體紅軍繼續(xù)爬山,寫標語幫助傷病員

下午山頂,宿營地長征中的全體紅軍看景致,煮粥吃

3.在文中勾劃出最能反映紅軍翻越老山界的艱難的語句,并說說你的感想。

示例:

(1)“果然陡極了,幾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寬;旁邊就是懸崖,雖然不很深,但也夠怕人的”一句,形象地表現(xiàn)了老山界山高谷深的特點,說明了紅軍的行路之難。

(2)“路只有一尺來寬,半夜里一個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及“半夜里,忽然醒來,才覺得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著顫”等語句,則形象地表現(xiàn)紅軍的睡覺之難。

(3)“昨天的晚飯,今天的早飯,都沒吃飽”一句,體現(xiàn)了紅軍吃飯之難。

4.仔細品味下列語句,并指出其表達效果。

a.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按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

示例:“之”字形說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與星光連接,寫山勢之高,表現(xiàn)了老山界的險峻;“許多”一詞,既說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說明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zhàn)士在攀登。這一景象的奇特罕見,表現(xiàn)紅軍隊伍的宏偉氣勢并頌揚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的精神。

b.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示例:“像春蠶在咀嚼桑葉”時連續(xù)不斷的細微聲音,比喻戰(zhàn)士們輕細的話語聲,說明戰(zhàn)士們被凍醒次數(shù)之多;“野馬奔馳”寫半夜山風之大,又喻寒風刺骨;“山泉嗚咽”用擬人化手法喻山泉時斷時續(xù),又暗指山路崎嶇;“波濤澎湃”形容林木被風刮動的聲音。人聲和大自然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機,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c.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面前。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山勢的高峻和連綿。

d.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兩次寫火把,第一次寫火把是以“之”字形狀,暗示山高路陡;第二次寫火把,側重于展示“奇觀”的細節(jié),描寫細致、生動。

山峰越是險峻,越能展現(xiàn)紅軍行軍場面的“驚心動魄”;越是“驚心動魄”的場面,越是能夠彰顯紅軍的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

e.這是一家瑤民,住著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從“照著習慣”和“躲”,你讀出了什么?)

“照著習慣”說明這里的百姓經常受到官兵、土匪的欺壓,男人“躲”起來是怕紅軍也像原來的隊伍一樣抓壯丁。同時顯示了紅軍是為人民謀福祉的軍隊,說明紅軍不但是戰(zhàn)斗隊,也是宣傳隊和播種機。從側面豐富了課文的中心意思。

f.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運用擬人修辭手法,既表現(xiàn)出敵人對紅軍戰(zhàn)士的無可奈何之情,也表現(xiàn)出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zhàn)的極端不滿。既構成了對敵人的嘲諷,同時暗示了紅軍北上抗日的目的。

g.第24節(jié)“搶一碗飯就吃”句中,“搶”字用得合適嗎為什么合適。說明對飯的要求不高,而且時間緊迫。

歸納總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敘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歌頌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拓展探究

你從紅軍戰(zhàn)士的身上學到了什么你打算怎樣具體地將這種精神運用到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來

示例:我從紅軍的身上學到了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并為之奮斗到底的精神,正如毛主席的名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要勇敢地面對困難,敢于接受困難和挫折的挑戰(zhàn),為了理想和信念,不斷奮進。

《老山界》優(yōu)秀教案篇6

[設計思路]

這個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和紅軍一起長征,感受紅軍的革命精神。達到這一目標的具體方法是感知課文,體會作者合理地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抓往重點語句進行賞析背誦。最后一塊是片斷仿寫。對閱讀的訓練應該多角度、有層次。仿寫可以使閱讀和寫作結合成一個整體,以寫促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詞。

2、理解生動描寫的作用。

3、學習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相結合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整體感知——品味鑒賞——以寫促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培養(yǎng)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tǒng)。

2、了解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

3、體會重要語句的含義,賞析、背誦精彩的語段。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寫法。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來寬,一翻身就會掉下懸崖,路上的石頭又非常不平,你睡覺的感覺如何?組織學生交流。

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在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難走的山”——老山界時,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過的夜,而且還餓著肚子,他們的感覺如何呢?為什么會這樣?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家陸定一的《老山界》。

二、分析文章,體會精神,默讀課文

1、排除字詞障礙

字:驚惶籬笆骨碌酣蜷綴矗咀嚼澎湃

多音字:嗚咽落得很遠

詞:攀談苛捐雜稅奇觀絕壁骨碌酣然入夢蜷嗚咽澎湃身手

2、思考下列問題

(1)毛主席在《七律長征》中的主題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匆豢矗t軍在翻越老山界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2)面對這些困難,戰(zhàn)士們的態(tài)度如何,試從文中選擇恰當?shù)恼Z句說明。

困難情況戰(zhàn)士的態(tài)度

走路難“向上看……就在腳底下?!薄岸笜O了……只有一尺多寬?!鄙铰冯U峻,懸崖峭壁?!岸枷肱话蚜?,好快些翻過山去。”沒有絲毫的膽怯。

睡覺難“路只有一尺來寬……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氣逼人……渾身打著顫”,露宿峭壁,半夜凍醒?!皺M著心躺下去。”,毫無怨言。

吃飯難“肚子很餓,氣力不夠”,糧食奇缺,肚子饑餓?!肮闹職馇斑M”,忍饑爬山。

處境難“傷員病號都下了擔架走,旁邊需要有人攙扶著”,“機關槍聲很密”,傷病員多,敵人追擊?!拔繂柡蛶椭鷤麊T病員”,譏笑敵人飛機的無能。

(3)紅軍戰(zhàn)士為什么能夠表現(xiàn)出這樣的態(tài)度?結合你的理解談談感受。

三、研討課文,繪制行軍圖

1、根據(jù)課文完成紅軍爬山的簡要行軍圖,引導學生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

2、學生展示繪圖,教師引導交流評價,并且說說作者把寫作的重點放在了哪里,為什么?

四、作業(yè):完成《訓練與檢測》第一、二、三、四題。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一、走入《老山界》

請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本文記敘的是的故事。

明確: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二、品味鑒賞

再讀課文,從事件、段落、句子、細節(jié)四個角度感知文章。

1、品事件,了解紅軍的革命豪情。

紅軍戰(zhàn)士是依靠翻越老山界的。

明確:樂觀、團結、不怕苦、關心群眾……

2、品段落,反復吟誦,感知形象。

品讀你喜歡的段落,理解其內容,并揣摩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用下面的句式寫一句話:

我最欣賞第段,理由是:。

3、品句子,仔細體會,觸摸感情。

本文的句子有些質樸自然,如同紅軍戰(zhàn)士純樸的內心世界;有些則形象生動,富有美感,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的豪邁情懷。

例:“只得裹著一條毯子,橫著心躺下去。”

面對艱苦的環(huán)境,紅軍戰(zhàn)士毫無怨言,而是用意志和勇氣戰(zhàn)勝困難?!皺M著心”樸素自然地寫出紅軍戰(zhàn)士不怕艱苦的頑強意志。

我喜歡的一個句子是:。

我喜歡的理由是:。

4、人物的精神風貌往往是通過細節(jié)表現(xiàn)的。勾畫文中你欣賞的細節(jié)進行賞析,并和同學交流,說說它們是如何為中心和塑造人物服務的。

三、摘取精彩片斷,進行仿寫練習

示例: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這個句子用四個喻體表現(xiàn)耳朵里不可捉摸的聲響,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加強了文章的氣勢,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練習:寫一個比喻句,用幾個喻體表現(xiàn)一個本體。然后進行交流評價。

四、作業(yè)

1、完成本課的思維導圖。

2、背誦“半夜里……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這一段。

3、比較閱讀:《六月雪》與《老山界》(b組、c組同學完成)

課后反思:

試閱讀下邊這篇《六月雪》(有刪節(jié)),然后與《老山界》作比較,回答問題。

渡過金沙江,又經過幾天艱苦的行軍,到了雪山地區(qū)。

天黑以后,我們借著朦朧的月光,沿著蜿蜒曲折的山徑向上爬去。隊伍拉得很長,抬頭看,頭頂上有人;低眼瞅,腳底下也有人。戰(zhàn)馬在嘶叫,拉拉隊在前呼后應。喊聲,歌聲,震蕩著草木叢生的山谷,發(fā)出歡樂的回響。同志們的情緒實在高,但都走不快,因為路太難走了,又看不清,不小心就有滑下去的危險。

我們艱難地走了一夜,直到天亮還沒有到達山腰。前面?zhèn)鱽硇菹⒌拿睢N覀冊诘琅酝O聛?,吃了點炒面,又繼續(xù)前進。

越向上走,山勢越陡,小道兒幾乎要筆立起來了。山路雖然由前面的部隊做一番修補,但是騾馬走起來,仍然相當不便。道旁絕壁上懸著的石塊,若不注意撞到了就有砸破腦袋的危險。山澗里的水,湍急地向下傾瀉著,濺起幾尺高的白沫子,發(fā)出嘩嘩的吼聲,真叫人膽寒。

將近中午,我們才爬上半山腰。剛一拐彎,便見到兩座高山,好像要緊緊地偎依在一起似的,把小道夾在中間。兩邊石壁上伸出幾棵蔥綠的青松,路旁青嫩的小草剛長了兩寸高,幾棵黃色的小花驕傲地隨著溫和的山風擺動。這里完全是一片春天的景色。而背陰的地方,微風徐來,涼爽宜人,又給人一種秋天的感覺,使人完全忘記了當時正是夏天。

又往上走兩個小時,就好像進入冬天。白皚皚的積雪,越來越厚,道路滑溜溜的,行動更困難了。走在我后面的一個貴州籍同志,由于年歲大,身體弱,越走越喘,越走越吃力了。我順手去接他的槍,副班長也趕上來要幫助他拿背包,可是他說什么也不肯,還是艱難地支撐著身子前進。

再向上走去,好幾層雪凍在一起,差不多有兩尺多厚。雪底下的水還是在嘩嘩地流著。山勢更加陡峭,道路更加崎嶇狹窄,要是一步走不穩(wěn)滑下去,那就再沒辦法爬上來。草鞋早就被雪水浸透了,十個腳趾凍得又麻又木,深一腳淺一腳的,也不知道是冷是熱。

空氣也越來越稀薄了。胸口上好像壓著千斤重擔,透不過氣來,走幾步就得喘半天。我后面那位貴州籍的同志,額頭上汗直流,看樣子連往前爬的勁都沒有了。不得已,就坐下來。指導員忙搶到他的身旁,像慈祥的老媽媽一樣,把他的手架在自己肩上,慢慢地把他扶起來,耐心地對他說:"同志!在堅持一會兒,過了雪山就是勝利!在這里,說什么也不能停呀!"

"我自己還能走!"那個同志輕輕地推開指導員的手,激動地說了一句,又搖搖晃晃地走起來。

下午三點鐘我們到達了山頂。大家多么高興啊!

忽然西南方向涌起一塊烏云,迅速挨著山頭壓過來。接著暴雨挾著冰雹,劈頭蓋臉地打來。不一會,又變成了鵝毛大雪。真是瞬息萬變。我們身上的單軍衣浸透了,有的地方還結了一層薄冰。冷風一吹,把大家凍得上牙直打下牙。指導員和連長忙著叫大家打開被子,披在身上。

風好像故意和我們鬧別扭似的,越刮越大。我們的腳陷在一尺多深的雪里,費老大勁才能拔出來。被子被風吹鼓起來,像船上的蓬,拖得我們來回直晃蕩。我們幾個人就互相攙扶著,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動。

這時指導員自言自語地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簡直比蜀道還難!"后邊的小通信員不知道把這句話聽成個啥,就接著說:"指導員,我們不是已經上天了嗎?咱們的腳早就站在云彩上面啦!"一句話,說得大家都笑起來。

1、《六月雪》與《老山界》的敘事有什么相似之處?

2、《老山界》寫夜景,主要烘托紅軍行軍的氣勢,而《六月雪》寫夜景主要突出什么呢?

3、《老山界》以地名命題,《六月雪》則表現(xiàn)自然景象,以現(xiàn)成的戲目命題。你認為"六月雪"這個題目好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