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推薦6篇

時間:2024-07-25 作者:Gourmand 備課教案

預先寫好教案,我們才能讓課堂更加有秩序地展開,通過教案的準備,有助于我們更清晰地設定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果,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推薦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推薦6篇

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篇1

活動目的:

1、分辨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的突出特征。

2、理解簡單時間先后發(fā)生的時序關系。

活動內容:

活動一:早上和晚上

1、出示早上和晚上的圖片,請孩子觀察。

2、比較2張圖片上的.不同之處。

3、表述聯(lián)系:

早上,天亮了!太陽出來了!小朋友起床了!

晚上,天黑了!月亮,星星出來了!小朋友睡覺了!

提示:結合一日生活的具體細節(jié)給孩子進行相應的語言輸入。

活動二:我們的一天

1、結合家庭實際情況,把孩子和家人一天當中做的事情都記錄下來(照片式的圖片式的)例如:早晨———起床,洗漱,吃早餐,上幼兒園。

白天———孩子上幼兒園,爸媽上班。

晚上———回到家,吃完飯,看電視,做游戲,做家務,洗漱,準備睡覺。

黑夜———天很黑,天上有月亮,星星,大家睡覺了。

2、對話交流:

早晨起床之后要做哪些事情?

白天誰去上幼兒園?誰要上班?

晚上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

天黑了,大家都睡著了,這是什么時候?

提示: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理解水平,學習“先……然后/再……”,理解簡單時間的先后順序,比如:“早上起床,我先穿衣服,然后再洗臉刷牙?!薄拔蚁认聪词?,然后再吃東西?!?/p>

活動三:游戲

1、成人說情景,讓孩子判斷是什么時間。(白天,晚上,早上,黑夜)

如:天黑了,大家都睡覺了———黑夜

小朋友在幼兒園做游戲———白天

太陽出來了,小朋友坐在床上穿衣服———早上

洗澡,準備睡覺————晚上

2、成人準備不同時間的背景圖,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游戲。

活動要點:

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活動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

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了解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知道這些標志的含義。

2、樂于遵守交通規(guī)則,體會遵守交通規(guī)則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

1、交通標志調查表(幼兒完成)、小圈人手一個

2、課件:小豬過馬路;看標志開汽車;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景導入,引起幼兒認識標志的興趣。

1、師:今天早上,在馬路上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想)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播放課件:小豬一個人出去玩,走到十字路口,紅燈亮了,小豬看見前面沒車,就很快地往對面跑,結果被一輛摩托車撞倒了。只聽見砰砰幾聲響,小豬被撞到在地上,頭上流了很多血,小豬害怕極了,哇哇大哭起來。

3、提問:小朋友,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小豬這樣做危險嗎?那過馬路時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幼兒自由討論:要看紅綠燈,不能闖紅燈)

4、教師小結:在過馬路的時候,我們應該看好信號燈的標志,紅燈停、綠燈行,要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

二、交流分享:

1、師:那馬路上除了有信號燈的標志以外,還有很多的交通標志。最近老師請小朋友收集了許多交通標志的調查表,先請你們互相看一看,說一說,你認識哪些交通標志?這個標志告訴我們什么?

2、幼兒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調查表,教師巡回指導。

3、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教師出示相應的交通標志圖。

4、教師小結:原來生活中有那么多交通標志,它們都代表不同的含義,都有不同的`作用,有了這些標志,就使我們馬路上的交通更加有秩序、更方便。

三、游戲:小司機

1、師: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一起來當回小司機,看看誰最能遵守馬路上的交通規(guī)則,好嗎?看,這是什么標志?(機動車行駛)那就讓我們快快拿起方向盤,開起我們的小汽車,出發(fā)咯?。ㄓ變菏帜眯∪β犻_汽車音樂開始游戲)

2、教師演示課件場景,幼兒看標志玩游戲

馬路場景――汽車行駛標志――紅綠燈標志――人行橫道(注意行人)――禁止鳴喇叭――右轉彎――注意兒童(有兒童)――車輛慢行――停車場

四、結束游戲

小結:小朋友,你們都是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小司機,以后爸爸媽媽開著汽車帶我們出去玩的時候,你們也要提醒爸爸媽媽要看好馬路上的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安全,好嗎?

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運用兒歌幫助幼兒掌握猴子的基本畫法。

2、引導幼兒添畫猴子喜歡吃的食物。

3、啟發(fā)幼兒畫出猴子嬉戲等動態(tài)。

4、引發(fā)幼兒學習猴子的興趣。

5、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后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yǎng)成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自己制作的幻燈片,人手一支勾線筆、一盒蠟筆,紙。

活動過程:

1、引出課題。

師:誰來了?老師表演猴子眺望、撓耳、跳躍等動作,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師:猴子長的什么樣的?(幻燈片)請幼兒觀察,并說出它有哪些特征,喜歡吃什么?

2、提問,了解猴子的外形。

小結:猴子愛吃桃子,臉也長得像個桃子,猴子的耳朵是半圓形的,有一條靈活的長尾巴。

3、講解示范。

師:陳老師來畫猴子了,它就藏在一首兒歌中。(教師邊念兒歌邊畫猴子)

一個大蘋果,咬了一小口,點上小黑點,畫上小弧線,一塊方餅干,開始跳起舞,跳出三折線,折線加寬啦,蝸牛爬來了。

師:畫的是誰呀?

師:這只猴子在干什么?它的好朋友在跟它說話呢!又怎么畫呢?示范第二遍。

師:2只不同形態(tài)的猴子畫好了。瞧!那邊一只猴子在爬樹呢,我們又該怎么畫呢?

4、欣賞各種姿態(tài)、不同背景的猴子圖。

師:看,這兒來了幾只猴子,它們在哪兒玩呢?在干什么呢?

5、幼兒作畫。放優(yōu)美的伴奏音樂,教師巡回指導。

師:請小朋友畫出不同姿態(tài)的猴子,想想猴子在哪兒玩,把背景添畫好,比比誰的設計最巧妙。

6、講評。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猴子,它們在干什么?生活在哪里?(教師在評價時注意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有重點地進行講評。)

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篇4

【活動目的】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shù)量。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環(huán)境。

2.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時鐘。

3.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時鐘演變過程圖片。

4.可以用來自制鐘面的有關材料(如長短針、1~12的數(shù)字、各種形狀和造型的硬板紙或吹塑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嘗試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邊聽“在鐘表店”里的音樂,邊把幼兒帶進“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看、找找、比比這些鐘表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再想想,工人叔叔和阿姨為什么要設計、制造這些鐘表?

二、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比較鐘表上時針、分針的不同,認識12個數(shù)字以及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時鐘,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shù)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shù)字位置12、9、3、6)

三、幼兒第一次嘗試活動

讓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shù)字的關系(幼兒人手一只時鐘)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鐘面上時針和分針都指在哪一個數(shù)字上?(12上)

2.請小朋友把時針從12撥到1上,看一看分針有什么變化?(分針從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撥鐘試一試,然后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大家。

4.得出結論:當時針走一個數(shù)字(一格),分針就要走12個數(shù)字(一圈),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尋找和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規(guī)律。建立正確概念

1.教師操作演示:一只鐘兩根針都指在12上;一只鐘時針撥到1上,分針撥到12上;另一只鐘時針撥到12和l的中間,分針撥到6上。

2.提問:①三只鐘有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分別代表幾點鐘?②整點時,分針總是指在哪里?半點時,分針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點整時,時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分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1點半時,時針指在哪里?分針應在哪個數(shù)字上?

3.老師歸納:整點時,時針指在一個數(shù)字上,分針總是指在12上;半點時,時針指在兩個數(shù)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

4.小朋友第二次嘗試練習:①按老師的要求撥整點、半點;②結合日常生活圖片撥出整點、半點,小組中的幼兒互相檢查準確與否,并說一說時針、分針指向的數(shù)字。

五、教師總結時鐘的有關知識內容

六、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功能,重點說明時鐘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呢?(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經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的用途)

2.教師歸納:時鐘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是人類的好朋友。

小朋友認識了鐘,可以按時起床,按時上幼兒園。老師可以根據(jù)鐘上的`時間按時上課,按時做游戲,按時讓小朋友吃午飯,鐘的用處可大啦。

七、出示時鐘演變過程的圖片,讓幼兒簡單了解從古到今計時器的變化,激發(fā)幼兒嘗試探索知識的興趣

師:古時候沒有鐘,人們用沙漏、日晷、滴水的方法來計時。日晷在常州的天寧寺就有,小朋友可去看看。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聰明的叔叔阿姨設計、制造了各種各樣的鐘和表(鬧鐘、石英鐘、音樂鐘、工藝鐘、手表、懷表),給人類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美化人們的生活。小朋友,你們現(xiàn)在好好學習,長大后也來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美的鐘和表,好嗎?

【延伸活動】

提供制作鐘的材料,鼓勵幼兒制作時鐘模型。

【活動反思】

?認識鐘表》這節(jié)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qū)分時針、分針,了解鐘面上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guī)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采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jié)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鐘表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說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著,我引導幼兒先觀察并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shù)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shù)字的位置。了解12個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知道這些數(shù)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后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么不同,根據(jù)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并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系,兩根指針朝著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整點時時針在哪里,分針在哪里。接著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鐘表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后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鐘”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松掌握難點呢?我采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說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說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說說‘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最后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shù)字的中間。對于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借助實物大鐘邊撥鐘邊解釋:看現(xiàn)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么時針已經走過的數(shù)字4,有沒有走到數(shù)字5上,所以現(xiàn)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說說幾點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著又讓幼兒看數(shù)字時間,自己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游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fā)現(xiàn)法、游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篇5

設計意圖:

水是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孩子對水則懷有及其濃厚的興趣和特殊的感情,每次盥洗活動都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之一。我們緊緊抓住幼兒愛水,愛玩水這一特點,設計了一系列由淺入深和認識水的活動,把孩子們無意識的戲水引導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認識探索過程,提高了了幼兒的認識,鍛煉了他們的能力。

目標:

1、通過各種感官對比感知,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質(糖、鹽等)的化學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節(jié)約用水

3、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生活的關注

準備: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溫開水,鹽、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頭,洗衣粉

活動一:認識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

過程:

(一)引導活動,猜謎語,激發(fā)幼兒的興趣“手抓不起,刀劈不開,洗臉洗手,都叫他來”

(二)基本活動

1、水是沒有顏色的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讓幼兒比較,說出:牛奶是什么顏色的?水呢?

2、水是沒有氣味的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兒聞一聞醋,再聞一聞水,說說水有沒有氣味

3、水是沒有味道的幼兒嘗嘗甜牛奶,嘗嘗醋,嘗嘗水,比較:水有沒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塊顏色鮮艷的糖,對比觀察:為什么牛奶中的糖塊看不見?水中的看得見?

5、小結:水是無色,無味而且透明的

活動二:

過程:

(一)引導活動

1、出示兩杯開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沒有放糖,問:這兩杯水一樣嗎?看上去一樣,喝一喝呢?

2、請個別的小朋友嘗嘗

3、問:為什么這杯水會是甜的?

(二)基本活動

1、引導幼兒對比觀察糖和水的顏色味道,分別是白與無色,甜與無味

2、將白糖放進水里輕輕攪動,慢慢的,糖不見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樣?

4、再用鹽做一次實驗

5、小結:水能溶解糖和鹽

(三)鞏固活動

1、討論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讓幼兒把老師提供的石頭,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東西放在水里,過一會兒或攪動一下,看看哪些東西不見了?它們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兒回家繼續(xù)做類似的實驗

活動三:討論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應該怎樣節(jié)約用水?

幼兒認識數(shù)的教案篇6

主題來源:

大班幼兒已有很強的問題意識,他們對班上出現(xiàn)的新鮮事物常常有著探究的興趣。前幾天,彬彬過生日,帶來了一只蛋糕,還帶來了許多照片。自由活動時,孩子們圍著這照片細細地看,彬彬則興致勃勃地作介紹。唐崇植小朋友:“小時候我也有很多照片,還有爬的照片?!壁w曉雯小朋友說:“我還有很多剛生下來拍的照片,有白日照。”楊世超耷拉著腦袋說:“我不是媽媽生的,是從路上撿的?!边@下,許多小朋友反駁:“你騙人,你有媽媽的,你的媽媽還天天來接你呢?!蔽野l(fā)現(xiàn)幼兒對自己的生長,評價自己感興趣了,于是,就生成了“認識我自己”這個主題,讓幼兒對自己的成長情況有比較完整的認識,讓他們懂得父母的養(yǎng)育恩。

預設目標

1、知道三月八號是婦女節(jié),能用語言、歌聲、小禮物等祝賀媽媽、老師、奶奶節(jié)日快樂!感受彼此的關愛。

2、在游戲中常說禮貌語。學會整理物品,認真完成任務。

3、學習7的分成,7以內的加減,培養(yǎng)幼兒關注天氣,探索自然變化的興趣。

4、初步學會人物動態(tài),能夠用連貫、準確的語言講述自己生活的地方,學習用領唱、齊唱的方式唱歌,按節(jié)奏排除××o×節(jié)奏中休止符的歌詞部分,為歌曲增編新歌詞。

5、讓幼兒嘗試運用色彩來表現(xiàn)不同的情感,抒發(fā)內心的感受。

主題環(huán)境:

1、豐富墻面,布置“認識我自己”專欄。

2、制作小禮物、賀卡送給媽媽奶奶等。

3、收集材料、碟片、錄象帶、圖書、照片豐富區(qū)域。

區(qū)域活動:

1、語言區(qū):說照片、看圖書、提供《大獅子和小老鼠》圖片,表演故事、排圖講述。

2、美工區(qū):賀卡“媽媽我愛你”、剪紙“娃娃類”、布貼畫“媽媽的節(jié)日”、泥工“花草類”。

3、益智區(qū):添“7的組成和加減的操作材料”、找不同、物體的旋轉、認識身體器官。

4、游戲:指導“醫(yī)院、娃娃家、開心小吃”。

家園配合:

1、請媽媽、奶奶們接受孩子的祝福,并準備好鼓勵的話。

2、向奶奶、媽媽獻詞、獻歌、送小禮物。

3、收集資料,看錄象“我從那里來”,感知媽媽的辛苦及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日?;顒樱?/p>

第五周第六周繪畫:給媽媽畫張像音樂:不再麻煩好媽媽語言:給媽媽的一張椅子故事:四季媽媽的四個娃娃參觀:醫(yī)院科學:寶寶從那里來律動:頭發(fā)、肩膀、腳數(shù)學:學習7的第一組加減數(shù)學:7的組成體育:我的本領大科學:認識身體英語:五官體育:紙兒真好玩談話:我從那里來早期閱讀:我們周圍的標志繪畫;數(shù)字變魔術第七周音樂:讓座科學;動動我的身體數(shù)學:學習7的第二組加減參觀;飛雁幼兒園體育;玩塑料布繪畫;我的身體語言:學做大人的小幫手英語:四肢

生成活動:牙齒

活動目標:

1、樂意探索,積極參與。

2、通過自己的探索,了解有關動物的牙齒。

活動準備:

教師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牙齒的資料。

活動過程:

請小朋友自己來介紹帶來的圖片、資料。

1、世界上有許多動物,你們知道動物的牙齒是什么樣的嗎?

誰愿意來說。

2、動物的牙齒真有趣,各種各樣的都有。你們知道這些牙齒有什么用?是不是和我們人類的牙齒的作用是一樣的。有沒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呢?

3、小朋友可以畫畫那些有趣的動物牙齒。

4、展示小朋友的圖片、資料。

繪畫活動:給媽媽畫張相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2、說說畫畫,表達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記號筆、油畫棒、8開紙、媽媽的一張照片。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活動,引導幼兒觀察照片。

小朋友,你喜歡自己的媽媽嗎?(喜歡。)你的媽媽長的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圍繞面部特征回答。)剛才小朋友說的很好!今天,你們還帶了媽媽的照片,我們看看照片上的媽媽是什么樣的?(主要觀察頭發(fā)、衣著,加深印象。)

2、教師示范寫生難點。

我們要給媽媽畫長相,看著照片畫也可以叫人物寫生,人物寫生分為頭像胸像及全身三種寫生。這次我們來畫頭像寫生。就是主要畫媽媽的頭部。臉的外輪廓要大一點,鼻子也要大一點。(注意鼻子有鼻梁、鼻孔,不是一條線。)眼睛、耳朵、眉毛等是左右對稱的。

3、交代要求、幼兒作畫。

今天我們給媽媽畫張相,送給媽媽。畫的時候不要怕,仔細觀察,看一眼畫一筆,把你看到的全畫出來。完成后,邊線用輕涂手抹法涂油畫棒。(指導幼兒抓住臉的特征。并且要畫得大,畫得仔細。)

4、結束活動。

帶回家送給媽媽,如果大人笑你畫的寫生,就100分了!

談話活動:“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

活動目標:

1、了解3月8日是全世界勞動婦女的節(jié)日。

2、了解媽媽勞動的艱辛、媽媽的工作成績,為自己的媽媽自豪。

3、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使他們懂得要關心媽媽。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準備一張媽媽的工作或做家務的照片。媽媽生產的產品、媽媽的獎品、媽媽的工作計劃。

2、皺紋紙、蠟光紙、蠟筆、剪刀、漿糊各若干。

3、有關國外的兒童和媽媽在一起的照片或圖片。

活動過程:

1、向幼兒介紹:“三八”的由來,突出“三八”婦女節(jié)是全世界婦女的節(jié)日。

?1〉介紹“三八”節(jié)的由來。

每年的3月8日是婦女反壓迫、反剝削和爭取自己的權利的節(jié)日。

?2〉讓幼兒了解“三八”節(jié)是個世界婦女的節(jié)日。

世界各地的婦女都在過節(jié)。除了小朋友的媽媽、阿姨、奶奶在過節(jié),外國小朋友的媽媽、阿姨、奶奶也在過節(jié),所以3月8日叫“三八”國際婦女節(jié)。

2、讓幼兒談自己的媽媽、老師,激發(fā)幼兒愛媽媽、愛老師的情感。

?1〉啟發(fā)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媽媽。想一想,你們是誰生的?

媽媽生你們非常辛苦,現(xiàn)在照顧你們也非常辛苦,媽媽又要上班,請你們說說自己的媽媽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家里做些事?

?2〉引導幼兒介紹自己媽媽的工作,簡單描述媽媽的工作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教師小結。

媽媽很辛苦,她們工作辛苦,還要在家中做許多事,小朋友應該關心自己的媽媽、奶奶。

?3〉引導幼兒表達自己對教師的.節(jié)日祝賀。

3、用圖片向幼兒介紹,國外的小朋友也在為他們的媽媽、教師慶祝節(jié)日,他們唱歌又舞蹈。

4、通過談話、分組活動等形式,為讓媽媽過一個愉快的節(jié)日作準備。

?1〉小制作:“送給媽媽的禮物”。

?2〉向媽媽說一句感謝和祝賀的話,由老師記錄下來。

?3〉談話:“我為媽媽、阿姨、奶奶做些什么?”

談話活動:我從哪里來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講講,初步了解自己的成長過程;了解家長在養(yǎng)育自己的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2、在日常生活中能體諒、關心孕婦及自己的父母。

活動準備:

1、錄像帶(寶寶的成長過程)

2、班上聯(lián)系懷孕的阿姨

3、請家長、幼兒共同完成調查表:小時候,爸爸媽媽為我做了什么?

活動過程:

(一)初步了解孕婦在行動上的不便,激發(fā)幼兒關心、幫助孕婦的愿望。

1、小寶寶在出生之前,生活在哪里?

幼兒:生活在媽媽的肚子里。

2、我們幼兒園貢阿姨肚子里有了小寶寶后,生活上有哪些不方便?

幼兒1:做操不方便,彎腰不方便。

幼兒2:貢阿姨上樓梯很累,我見過她扶著欄桿很累的。

幼兒3:她重一點的東西會拎不動。

3、小朋友,你怎么關心貢阿姨?你能為他做什么?

幼兒1:看到她的東西掉在地上,我會幫她撿。

幼兒2:我?guī)退磷雷?、我?guī)退烈巫印?/p>

幼兒3:如果我和貢阿姨一起乘汽車,我就把座位讓給她。

幼兒4:我們還要少扔紙屑,這樣貢阿姨就不要經常拖地了。

4、小結:小朋友都愿意關心、幫助貢阿姨,貢阿姨心里一定很高興,小寶寶也會生活得更舒服,長得更健康。

評析:因為幼兒親眼目睹了懷孕阿姨在工作、生活中的諸多不便,因此在講述過程中幼兒積極性很高,幫助懷孕阿姨的愿望油然而生,我們老師抓住這一契機對不同的幼兒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育,是這一環(huán)節(jié)成為關愛教師和幼兒自我教育的過程。

(二)看看、講講胎兒的生長發(fā)育以及父母的準備工作。

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是怎么長大的?媽媽要為他準備那些事情?(看錄像)

幼兒1:小寶寶在媽媽肚子里慢慢長大的,媽媽要為小寶寶準備小衣服。

幼兒2:媽媽要吃很多有營養(yǎng)的東西,媽媽要做操。

小結: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里越長越大,等到媽媽的肚子里放不下時,小寶寶就出生了。

評析:幼兒邊看錄象邊議論:小寶寶吸收的是媽媽的營養(yǎng),是靠臍帶吸收營養(yǎng);長大一點小腳會踢來踢去,還會翻身呢。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被直觀形象的錄象吸引住了,他們都發(fā)出驚嘆:我們小時侯都是這樣的!幼兒了解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三)交流調查信息:“爸爸媽媽為我做了什么?

小時候,爸爸媽媽為你做了那些事?

幼兒1:我生病住院時,媽媽好幾天沒睡覺,陪著我。

幼兒2:小時侯我在夜里很會哭,爸爸經常抱著我在房里走來走去。

幼兒3:爸爸每天要給我泡很多奶粉,說我是吃奶粉長大的。

評析:在調查活動中,幼兒的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本次調查和交流活動,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體會了父母的艱辛勞動,特別是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完成調查表的過程,更是融恰了親子關系。

(四)激發(fā)幼兒愛父母、感激父母的情感。

討論:我們應該怎樣關心爸爸媽媽?將來怎樣報答爸爸媽媽?

幼兒1: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麻煩爸爸媽媽。

幼兒2:我媽媽在商場上班,每天站很長時間,我要給她敲敲腿。

幼兒3:媽媽的心臟不好,我長大了要掙錢,給媽媽看病。

幼兒4:我長大了要買新房子給爸爸媽媽住……評析:從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以看出,幼兒對父母的辛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們從心底里愛自己的親人。通過相互講述,表達了自己關心報答父母的美好愿望。

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為懷孕的老師、阿姨做力所能及的事。

2、幼兒帶一套自小到大的照片,在語言區(qū)講述自己成長的趣事或故事。

主題反思:

在“認識我自己”這一主題活動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孩子是天真的、聰明的、主動的,而老師對孩子的態(tài)度應當是接納的、商討的、鼓勵的,只有在這種師生互動中,老師與孩子才能相互支持,共同建構主題,推動主題的發(fā)展。在這種探索性的主題活動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探究品質,使孩子初步具有了問題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孩子合作、交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學會了相互學習,孩子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主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