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設互動性的教案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互動,編寫教案是教師備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小池塘里的水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小池塘里的水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們了解蟾蜍(青蛙)的特征及習性。
2、學會用黃瓜皮制作蟾蜍(青蛙)。
活動準備
黃瓜皮,木工膠
活動過程
用猜謎語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蟾蜍(青蛙)。
我“呱呱”地叫,在池塘里生活。
我小時候的名字叫蝌蚪,我喜歡蹦蹦跳跳,我是誰呢?
1、談談蟾蜍(青蛙)。
你見過蟾蜍(青蛙)嗎?
你在哪兒見到的蟾蜍(青蛙)?
見過蟾蜍(青蛙)后你有什么感想?
2、說說蟾蜍(青蛙)的特征和習性。
青蛙在哪里生存?既在陸地上生存又在水里生存的方式叫什么?
(青蛙是兩棲動物,因為它既能在水里生存還能在陸地上生存。它是用肺和皮膚呼吸的。如果它的皮膚變干了就不能用皮膚呼吸了,所以它喜歡棲息在池塘、雪地、沼澤或是小溪等有水的地方。)
蝌蚪和青蛙有什么不同?
(蝌蚪在水里生存用鰓呼吸,而青蛙可以跳出水面用肺和皮膚呼吸。 一開始會很生疏但是慢慢就會習慣了。)
青蛙是怎樣長大的`?
(從蝌蚪變成青蛙
1)蝌蚪過了20天就會長出后腿。
2)后腿長出后過了7天左右就會長出前腿。
3)長出前腿45天后尾巴就會變短最后變成青蛙。)
青蛙是怎樣過冬的?
(青蛙渡過春天和秋天到了冬天的時候就會在地上挖個坑或是在落葉,枯樹下面冬眠,等到了第二年春天再出來活動。)
3、制作青蛙并研究制作材料。
如果要裝飾出青蛙需要哪些材料呢?
用黃瓜皮怎樣裝飾出青蛙呢?
4、用活動紙中的黃瓜皮制作出青蛙。
① 把黃瓜皮剪好。
② 使黃瓜皮干燥一下會更容易粘在活動紙上。
③ 用黃瓜皮粘出青蛙疙疙瘩瘩的皮膚。
小池塘里的水教案篇2
現象1: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
生:我知道現在是春天。
師:春天到了,細心的你發(fā)現什么了?
生:在上學的路上,我發(fā)現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了。
生:我發(fā)現柳樹發(fā)芽了。
生:我感覺到天氣變暖和了,我們脫去了厚厚的棉襖,換上了薄薄的棉襖了。
師:春天多美啊,老師想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去郊外找春天,想去嗎?讓我們一起唱著《春天在哪里》出發(fā)吧。
(老師邊彈奏電子琴,邊領著小朋友們唱《春天在哪里》的歌。
點評:
歡快的音樂聲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入了那春意昂然的大自然,孩子們盡情地歌唱著,仿佛已經置身于郊外,聲音清脆而嘹亮。這一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了寬松的學習氛圍,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現象2:
師:伴隨著歌聲,我們來到了郊外,小朋友快快看,你看到什么啦?(揭開帷幕,露出了教師事先畫在黑板上的小池塘。)
生:我看到了小池塘。
師:你看到的小池塘是怎樣的呢?
生:我看到了美麗的小池塘。
生:我看到小池塘的水清澈見底。
生:小池塘邊上長滿了碧綠的蘆葦,長長的,像小池塘的睫毛。
師:小朋友眼中的小池塘可真美呀!你還看到什么了?
生:我還看到,有兩個小朋友也來池塘邊郊游了。
生:我看到了小草變得嫩綠嫩綠的,草地上還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
點評:
教師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傳神地將課文中的畫面簡潔明了地畫了出來。學生通過觀察交流,不僅發(fā)現了春天來臨時大自然的變化,而且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了大自然的美。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現象3:
師:小池塘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他也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變化呢!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呢?請小朋友們接著去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讀。指名讀課文。
師:誰來說說看,這只大眼睛白天看到了什么?晚上看到了什么?
生:大眼睛白天看到了白云、太陽。晚上看到了星星。
師:通過這只大眼睛,我們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現在,就請小朋友們上黑板來貼一貼,把你認為最美的事物貼在這幅圖里,并能學著書上說一說。
教師提供太陽、白云、月牙、星星的'貼圖,學生邊貼邊練習背誦相關語句。
師:美麗的小池塘映出了白云、太陽、月牙、星星,還會映出些什么呢?那就請小朋友們將準備好的也一起貼到小池塘里來吧?也請小朋友們學著書上說一說你貼的像什么?
生:(貼飛機)飛機從小池塘上飛過,像一只小鳥。
生:(貼月牙)月牙倒映在小池塘里,像彎彎的香蕉。
點評: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劉老師的這一設計,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讓學生在動手畫一畫、做一做的過程中發(fā)揮了他們動手的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體驗了大自然的美與語言文字的美,同時也解放了學生的雙手。
總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科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
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已成為我們每一位老師備課時必備的一部分。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老師在執(zhí)教公開課的時候,似乎不用到課件便視為落伍,似乎不用到課件就無法將學生引入情境。因此,許多時候我們會為用課件而用課件。
劉老師這節(jié)課就沒有用到課件。她用自己的雙手彈奏著活潑歡快的樂曲,讓學生唱著歌兒進入課堂;她用自己的雙手描繪美麗的圖畫,引領學生走進美妙的大自然。一切都那么樸素,一切都那么自然。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真理總是簡單的、樸實的、明白如話的。我們的教學,當然也要追求一種簡單、追求一種樸實,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煉教學藝術,給學生學習的快樂。我們更應該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在課堂上,寫一手好字、也能彈奏一曲優(yōu)美動聽的歌、畫一副簡單傳神的圖,讓我們的課堂同樣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因為:樸素也精彩。而精彩的背后是需要用我們扎實的基本功做后盾的。
小池塘里的水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 能在一定的情境中積極自主地活動,體驗到游戲的快樂。
2、 遷移已有的生活經驗,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用以紙制品為主的材料進行制作,發(fā)展動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3、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知識。
5、 探索、發(fā)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 小池塘場景, 以紙制品為主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具。
2、 捕撈工具:釣魚桿、魚網等。
3、 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 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1) 組織幼兒郊游,來到池塘邊?!斑@是誰的池塘?”
(2) 觀看情境表演
(3) 師:老爺爺為什么這么著急呀,那該怎么辦?(幼兒發(fā)表意意見)
2、 使用紙制品制作
(1) 出示材料,幼兒探討可以做什么(小魚、小蝦、螃蟹等)
(2) 幼兒動手制作“池塘里的水生動物”
(3) 互相欣賞,分享快樂
3、 利用各種工具捕撈
(1) 師:瞧,我們做了這么多的小魚、小蝦,老爺爺一定特別開心
(2) 情境表演:老爺爺“咦,這些小魚小蝦都是誰放的呀?”
(幼兒紛紛告訴老爺爺)“這么多的魚蝦,我用什么辦法把它們撈上來呢?
(3) 幼兒選擇工具進行捕撈,并分類放置。
4、 活動結束:幫助老爺爺把魚蝦送回家。
活動反思:
本活動堅持以幼兒為主體,教師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探索空間、真實的情景體境,充分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使幼兒在自由、開放的環(huán)境中建構新的知識經驗。而教師堅持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根據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策略上因勢利導給予啟發(fā)幫助,使幼兒在自由的環(huán)境中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整個活動以情激趣,以情激學,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發(fā)揮了師生互動作用,使幼兒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小池塘里的水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準確感知8、9的數量。
2、進一步學習將相等的物體放在一起,初步建立起等量的關系。
3、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操作活動。
二、活動準備:
教具:實物卡片若干。(六只青蛙、六只白鵝、七只鴨子、七只烏龜、八條小魚、九只蝦子。)
學具:第一、二、三組:幼兒用書第9頁,筆人手一支。第四、五、六組:實物卡片和點子卡片。
三、活動準備:
一、集體活動。
(1)看數字拍手
師:小朋友,今天數字寶寶要和我們玩一個游戲,看哪個小朋友的眼睛最亮,小手最能干,能把看到的數字用拍手來表示出來。小朋友想和數字寶寶來玩這個游戲嗎?
幼兒游戲
師:小朋友真能干!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有一只傻小熊也出來春游,它來到池塘邊,看見池塘里有許多小動物在玩,想數一數有哪些小動物?可是怎么也數不清,現在,它想請小朋友幫幫忙,幫它數數池塘里有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有幾只?小朋友愿意幫這個忙嗎?
(2)目測數群。
教師出示實物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師引導:圖上有什么?有多少動物?怎樣數才能又快又對?先看哪邊?有幾個?接著再數……
幼回答
師和幼兒一起檢驗。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來老師想考考你們,把一樣多的小動物排在一起,誰愿意來試一試?
(3)按序排卡片。
請幼兒上來給實物卡片排隊,啟發(fā)幼兒想一想,一樣多的應該怎樣排?知道將數量相同的卡片上下擺放。并引導幼兒說說:你是怎樣排卡片的?為什么將青蛙和白鵝放在一起;鴨子和烏龜放在一起?……
集體進行小結:青蛙和白鵝數量都是6,鴨子和烏龜數量都是7……
二、操作活動。
給圓點找朋友,并按從小到大的次序排隊
三、活動評價
請幼兒上來說說你是怎么做的?為什么?
小池塘里的水教案篇5
活動目標:
⒈、借助圖譜理解歌詞,能用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⒉、能唱準切分音符,感受歌唱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譜、ppt。
活動過程:
一、小青蛙導入
⒈、幼兒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入場。(ppt呈現池塘場景)
師:小青蛙們看,這是哪里???
師:池塘里的小青蛙玩得很開心,還唱起了歌。請你仔細聽聽,小青蛙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
(一)完整欣賞。
⒈、完整欣賞歌曲。
⒉、提問:小青蛙是怎樣唱歌的?(咕呱)
⒊、師:對了,小青蛙是用“咕呱”的聲音唱歌的!它唱了些什么呢?我們再來聽一遍。
(二)難點“節(jié)奏”。
⒈、出示“咕呱呱呱”叫聲部分的節(jié)奏,教師示范唱節(jié)奏。
⒉、借助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小青蛙的叫聲。
難點:叫聲不同;節(jié)奏不同;節(jié)奏中的切分音符。
解決策略:圖譜。
⒊、師:我們一起來學小青蛙唱一唱吧。(唱準節(jié)奏)
(三)歌詞理解。
⒈、小青蛙在池塘里為什么這么開心,我們再來聽聽歌曲里怎么唱的?
⒉、教師完整演唱歌曲。
⒊、師: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并一起唱一唱。
重點:理解、記憶歌詞。
難點:切分音符。
解決策略:圖譜、范唱比較。
三、完整演唱。
⒈、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池塘里的小青蛙》。
完整演唱第一遍。
⒉、“你覺得哪里有些難?”或者“這里是怎樣唱的?”進一步解決歌唱中的難點:切分音符。
完整演唱第二遍。(唱準切分音符)
⒊、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得這么開心,它的歌聲應該也是怎樣的'?(開心、快樂)
我們用開心的聲音唱出池塘里小青蛙的快樂。
完整演唱第三遍。(愉快的聲音演唱)
⒋、我們也來學小青蛙,一起唱唱小青蛙的歌。(視時間而定)
完整演唱第四遍。(加動作演唱)
⒌、小結:小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幫助莊稼消滅了害蟲,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