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們一定要認真制定教案,為了能將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一定要認真制定教案,范文社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兩個鐵球同時著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兩個鐵球同時著的教案篇1
語文教學中網(wǎng)絡多媒體的有效運用,為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了條件,注入了活力。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文、圖、聲并茂的特點,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fā),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fā)展新的能力。但是,興趣并不是先天的東西,它是在一定的教育影響下啟動、發(fā)展起來的。小學生的好奇心特強,而多媒體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體,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xiàn)多渠道信息傳遞,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對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促進由知識向能力轉化。例如教學《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一課,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借助多媒體出示了一幅比薩斜塔的大幅圖畫,同時說道:“你們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比薩斜塔。你們誰
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那樣,也在這座鐵塔上給我們做做這個試驗?”這時學生看到真切的畫面,產(chǎn)生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發(fā)起學習的濃厚興趣。
二、突破教學難點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總是讓學生讀詞句解釋,然后死記硬背。這樣,不僅使教學形式變得單調枯燥,而且學生對詞句理解也是一知半解,不能靈活運用。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不但花很多時間、精力,而且效果不佳。例如:教學第二環(huán)節(jié)時,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被人們奉為真理,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卻對此話產(chǎn)生了懷疑,提出了兩點疑問。書上用了一大段枯燥的文字敘述出來,學生很難理解。于是我根據(jù)課本敘述的內容,設計了CAI課件,并演示給學生看,使他們通過多媒體,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明白了亞里士多德的話是不正確的,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其內容真可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課文中許多事物對學生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若光靠教師講解,學生是不易理解的。借助多媒體就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的教學情景,化難為易。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都帶著自己的情緒進入課堂,情緒又具有很強的情境性。
例如:教學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時,先讓一位學生上臺扮演伽利略,我說:“大家請看青年數(shù)學家伽利略先生已經(jīng)來到了我們的面前,過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并請伽利略操作課件,通過多媒體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去,“入境”地學習。同時還進行“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說什么?”的口語交際練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激活學生與學習對象相關的原有認識,幫助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
實踐證明:
在閱讀教學中巧妙地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呈現(xiàn)學習內容,指導學習方向,讓學生的眼睛、耳朵、大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聽覺能力、視覺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得到強化,是改革課堂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兩個鐵球同時著的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于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yè)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大家已經(jīng)預習過,現(xiàn)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二、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2、這么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F(xiàn)在你要說兩個鐵球同時著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jù),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4、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⑴ (請位學生上講臺)現(xiàn)在年輕的數(shù)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jīng)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嗎?
⑵ 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 伽利略為什么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② 伽利略為什么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③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其表現(xiàn)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zhí)?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著地試驗。
2、交流:
你們看到了什么?這項試驗說明了什么?通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么?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說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3、評價:
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xiàn)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著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fā)現(xiàn)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總評】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得到主動發(fā)展。而崔云宏老師這節(jié)課的最大特點正是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一、從學習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崔老師在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自主讀書,誘導感悟就讀書的形式提出: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就讀書的內容提出:對你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這樣,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了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優(yōu)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干,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獲。一改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結果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不到滿足的做法,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進取的信心。
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去讀書,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動發(fā)展
崔老師在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合作研討中再次提出讓學生認真讀書時說: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你是怎么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說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著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么問題?短短的一段導語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通過兩個假如,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要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讀,悟;二是就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么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展開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fā)展;三是在如何讀懂課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只有這樣用心去讀、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
兩個鐵球同時著的教案篇3
一、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請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你覺得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科學家?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1、伽利略是一個(善于思考的)科學家。
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15歲時就對里士多德的話提出了質疑。亞里士多德在眾的眼里是趔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可伽利略經(jīng)過嚴密思考后卻發(fā)現(xiàn)了疑點。所以說他關于思考。
那就請同學們再次認真讀第三自然段,能否用簡單的方式說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可以與同學們討論,也可以請都是幫忙。(算式法10+110兩個鐵球拴在一起,就有11個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快。)(反思:雖然閱讀課以學生的朗讀體悟為主,但教師也不能完全放棄講解。由于考慮到學生受年齡和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對理解伽利略是怎樣利用亞里斯多德的一句話推出兩個結論的這一教學難點比較吃力,于是,在突破難點時,采用列算式來理解:,這樣理解既簡單又明了。同時這種方式也學科間的知體現(xiàn)出學科知識是相通的)
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你注意到這些關聯(lián)詞了嗎?你能不能不看課本,說一說伽利略思考的過程?
出示 如果那么但是如果就
(讓學生用這樣的關聯(lián)詞語來說,能夠令他們感受到伽利略的質疑是經(jīng)過嚴密的邏輯思考,不是妄下結論。)
2、伽利略是一個(執(zhí)著追求真理)的科學家。
思考:
1)伽利略做了多少次試驗?
(無數(shù)次)
2)他的實驗成功了嗎?
(引導學生讀第4自然段,說明伽利略帶著上面的問題,反復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斯多德的那句話的確說錯了。)
3)為什么要作公開試驗?
讀課文第5自然段。
在當時,眾都信奉亞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話汪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伽利略卻大膽質疑,說明他不迷信權威,只追求真理。
(反思:這里可以結合作業(yè)本,令學生指導,信奉意義,信奉的反義詞是懷疑作業(yè)本還是要用起來,以后備課一定要記得連作業(yè)的內容一起備進去。)
總結: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復做了多次實驗來證實,并且要面對無數(shù)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試驗。
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
公開試驗的結果是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著地了,正跟伽利略說的一個樣。
那么伽利略在比薩斜塔的公開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公布自己的試驗結果嗎?
再次朗讀朗讀第五自然段。
得出結論:之所以要公開試驗,就是要向權威挑戰(zhàn)。
3、所以伽利略又是一個(勇敢)的科學家。
默讀課文思考:當時人們是怎樣崇拜亞里士多德的?人們又是怎樣議論伽利略的行為的?
讀課文2、5段,對比人們的不同態(tài)度。
總結:面對眾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xiàn)得十分勇敢。
三、升華情感
1、 出示最后一句話。
說一說,你怎么理解這句話。從課文中你學習到了什么?
(我們應該尊敬知識淵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會有出錯的地方
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為
要敢于質疑,勇于挑戰(zhàn)。)
鼓勵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思考。
2、教師總結。
出示:伽利略做這個實驗的意義不公僅在于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從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zhí)著地追求真理。
四、小練筆:
伽利略終于成功地證實了自己的觀點,上塔前,人們對伽利略充滿懷疑,那么現(xiàn)在當伽利略走下比薩斜塔得時候,人們又會說些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就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為題寫一段話,
兩個鐵球同時著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于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說法,并通過反復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教學目標1、2。
2、難點:教學目標2、3。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1、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庇袥]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么?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⑴ 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
(課件出示)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 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么?(想讀就讀)
強調什么?(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說的?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yī)學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貢獻。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jīng)當上了數(shù)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shù)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lián)系起來的呢?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
他們的聯(lián)系主要圍繞一個什么問題?
2、學生說,師總結:
兩個鐵球____著地(板書)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 補充板書)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討論,精講研究
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xiàn)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⑴ 這是亞里士多德說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么?為什么?
⑵ 哪些詞最能體現(xiàn)?(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么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說的話的情況下。)
⑶ 讀兩個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么意思?難道要違背人類的真理嗎?”
(兩個反問句說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 ”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chǎn)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xiàn):兩個結論,討論后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3、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⑴ 提問: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 b、公開試驗)板書。
⑵ 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①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② 大屏幕出示填空題,學生邊報邊填空。
③ 提問: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反復、許多次)他為什么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說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結論?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系。)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④ 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 過渡:這樣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驗榈扔诠_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zhàn)。
⑶ 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 屏幕出現(xiàn)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于“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 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
(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態(tài)度)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 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著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動畫演示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④ 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xiàn)怎樣?(驚訝)為什么?
(因為,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⑤ 人們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 這句話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說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信)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于提出疑問嗎?
⑴ 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⑵ 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于提出疑問?
做兩個試驗: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⑶ 得出結論:
這句話應該改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著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說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p>
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于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勇于思考,用認真、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學習。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 試驗 亞里士多德
速度與重量有關
自己試驗 公開試驗
打破迷信 獻身科學
兩個鐵球同時著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生字、新詞,理解個別詞語。(重點)
2、熟練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3、設計有關基礎知識的練習題。
4、初步了解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嘗試)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老師手中有兩個大小不一的鐵球。如果同時從同一高度松開手,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誰得出了這樣的結果?
2、簡單介紹你對伽利略的了解。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5課,看看伽利略是怎樣得出“兩球同時著地”這一結論的?
二、小老師檢查預習情況:小黑板出示預習目標逐項進行
1、對基礎知識的檢查
(1)小老師用自己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況。(是否正確、流利)
(2)小老師用卡片出示詞語指名讀、解釋詞語。(針對學困生)
(3)小老師聽寫典型的詞語。
2、對課文內容的檢查
(1) 課文主要內容寫了什么?
(2)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
(教師邊聽課邊做記錄,檢查工作完后作補充、指導、評價)
三、課堂反饋練習
1、分組交流設計的題目。(教師巡視指導。)
2、評選設計題目優(yōu)秀的學生并給予鼓勵。(特別是學困生)
3、教師用小黑板出示練習題。(重點是學困生)
4、反饋課文主要內容。(小黑板出示課文主要內容的練習題。)
四、學生提出預習中的疑難困惑
教師做好記錄,以待下節(jié)課解決。
五、針對課文內容及疑難布置第二課時的預習內容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著地 (伽利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