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的教學反思7篇

時間:2023-01-07 作者:Mute 教學計劃

只有認真對待教學反思的書寫,教師們才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學過程思考的一種書面表達,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聲的教學反思7篇,感謝您的參閱。

聲的教學反思7篇

聲的教學反思篇1

今年教學倒數的認識后,我的感觸很多。以往教學這部分內容,我是直接讓學生寫出結果是1的算式,再從學生說的算式中把乘積是1的算式板演在黑板上,再讓學生觀察算式的特點,然后再讓學生理解互為的意思,最后總結出倒數的意義?,F在想起來有一種牽著學生鼻子走的感覺。通過看雜志和其他教學刊物,我重新設計了教案。我覺得這樣設計才是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總結出倒數的意義,是學生自己通過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后有了真正的收獲。特別是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發(fā)現了算式的特點,并讓學生舉例后發(fā)現,有這樣特點的算式是寫不完的。然后讓學生仿照老師的樣子,通過例子說倒數的意義,并強調說倒數的關鍵字詞。這對學生掌握概念是非常必要的。當學生很高興的自認為是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倒數的方法時,我有給學生設計了障礙:怎樣求帶分數、小數和整數的倒數。雖然教材新授內容沒有這些知識,但在以后的練習中出現了。我把它提到前面來,大家一起研究。我覺得很有必要。這樣,使學生避免把帶分數的倒數也用把分子分母顛倒位置的方法來求。這樣就不會給學生的認知造成誤導。學生在知道了分數、帶分數、整數、小數的求倒數的方法以后,我又提出是不是所有的數都有倒數?使學生想到0的倒數問題。以前我是直接問學生0有倒數嗎?好像暗示學生0沒有倒數。改換成今天這樣問,學生通過自己思考,得出兩種答案,0有倒數,另一種是0沒有倒數。有了分歧意見,又一次把學生帶入了問題王國。學生分別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最后,大家一致認為0沒有倒數。因為0不能做除數,也就是0不能作分母。我覺得這節(jié)課的教學比以往教學有了本質的轉變,就是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聲的教學反思篇2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是節(jié)計算課,但主要是讓學生自己驗證兩條規(guī)律:整數的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以及整數的減法運算性質也同樣適用于小數。之后靈活運用規(guī)律進行簡便計算。

上課開始,我先讓學生進行口算的訓練,目的是讓學生觀察后發(fā)現這些數字的特征,得出結論:小數加法,可以通過尾數相加湊整;小數減法,可以通過尾數相減湊整。這為小數的簡便計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之后,我抓住學生有利的觀察結果,引導學生對三個整數算式進行數字觀察,學生的思路慢慢打開,我趁機詢問,這用到了整數的什么規(guī)律?在學生的大腦里,過去的知識慢慢呈現,一個接一個補充地更加完整。

順著學生的熱情高漲,我拋出了一個問題:六一節(jié)前夕,東東準備買四樣食品各1份,價錢分別是:4.38元、17.3元、0.62元、2.7元。問東東一共應付多少元?我沒有急于讓學生計算,而是提出了3個問題: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如果請你計算,你會算嗎?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算法?學生在我的引導下,紛紛動腦筋,想算法。最后我根據學生的思路,把全班分成兩個組進行比賽。明顯發(fā)現運用加法運算定律計算的那個組算得又對又快。由于觀察計算結果相同,從而歸納出整數加法運算定律同樣適用于小數。

有了加法運算定律可以簡便計算作鋪墊,學生對于小數減法,很自然得也想到能不能利用減法運算性質來簡便計算。通過教學例二,學生一嘗試,發(fā)現也是成立的。于是經過填一填、判一判、算一算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強化新知。最后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小數加減法簡便計算問題。

聲的教學反思篇3

?開國大典》這篇課文寫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的空前盛況,充分表達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自豪、歡樂的心情。

本課先寫了舉行開國大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人員;接著寫了天安門廣場的位置,及廣場的情況;再接著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最后講了游行隊伍。

在教學本課時,我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處于和課文內容協(xié)調的氛圍中,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學得愉快,學有所獲。在初讀全文前,我先給學生提供了有關“開國大典”的電視錄像,讓學生具體感知當時情景;具體體會大典莊嚴、隆重的氣氛及人民的情感時,又再次出現了大典各程序的幻燈,目的都是為引導學生入境,縮短主體感知與文字的距離,使學生學得有趣味、學得主動。

課文第三段寫了“開國大典”的盛況,這一段按照典禮進行的順序來寫。在第三段中,“歡呼”一詞出現多次。教學時,我讓學生找出帶有“歡呼”一詞的句子;并思考每次是在什么情況下歡呼起來的?這表達了人們怎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展開想象,深刻挖掘。通過比較句子,運用詞語,體會并掌握文中用詞之精妙;快速讀、細讀、品讀等環(huán)節(jié)的安排,訓練學生略讀、精讀、有感情讀的能力。

聲的教學反思篇4

買冰淇凌(幾個和第幾個)本堂課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情景,用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課,引出幾個和第幾個,非常自然,而且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在故事中,學生很輕松地知道了幾個和第幾個的意義。

在故事的講述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守秩序的文明教育,在數學課中滲透了思想教育。學生動手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令人滿意的.。學生按教師的要求擺好了,匯報交流各自的擺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充分感知自己的擺法是可以的,還有其他的擺法,不過語言的表達是不一樣的,使學生真正能區(qū)分幾個和第幾個,以及明確了序數的次序性。

后面安排的同桌合作操作,則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自主性,培養(yǎng)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最后排隊的游戲的效果也很好,將整節(jié)課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充分激發(fā),全班學生都忘情地參與到游戲中來,每個小組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進行了排隊大部分小組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進行排,個別小組還排出了中間高兩邊矮或中間矮兩邊高的隊型,可以說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得到了發(fā)展,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

當然,不足之處也有。整堂課下來,總覺得序數的書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不夠成熟。雖然在備課時,自認為想得比較周到:從學生觀察序數的書寫,發(fā)現特征,到學生看圖獨立書寫序數,最后給格子編號。但教學時總有學生忘了小圓點。

我想,原因之一是學生以前寫的數都是基數,不用小圓點,已在腦中形成定勢;原因之二是多媒體演示上的缺陷,學生觀察得不夠清晰。雖說整堂課中多媒體的運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序數的書寫上如果能改成教師板書,可能效果會更好。

聲的教學反思篇5

執(zhí)教了《與象共舞》一課之后,我有這樣的兩點深刻感觸:一是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杜c象共舞》這篇課文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順序敘述的。這是總分的結構形式。第1自然段概述在泰國大象對人群熟視無睹,與人關系親密和諧。第2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抓每段的中心句。

讓學生較快地抓住課文的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許多寫景狀物的文章都運用這種結構形式。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形成了自學本領,以后就不覺得學語文難了。當然,可引導學生運用這種結構形式進行練習。這一點還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下一番工夫。二是要針對課文教學的要求,抓住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系,為什么文章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

聲的教學反思篇6

?最佳的路徑》是一篇內容生動、意蘊深遠的課文。文章向我們介紹了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為迪斯尼樂園設計路徑的故事,著重敘述了他從一位年老的葡萄園主“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買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啟發(fā),產生了“撒下草種,提前開放”的路徑設計策略,最終,其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的過程。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痹诮虒W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自學:格羅培斯為什么而煩惱?后來他從什么事情上受到啟發(fā)?他受到了什么啟發(fā)?為什么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最終被評為世界最佳路徑?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文中初找答案,再組織學生討論,邊交流邊板書:

時間緊迫——獲得啟示——完成設計——取得最佳

撒下草種,提前開放

按照足跡,鋪設道路

給人自由,任其選擇

邊交流邊讀文本,逐步理清了文章脈絡,文章脈絡一目了然了,再通過集體分析交流、自主體會,學生感悟文本便會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生產勞動中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各行各業(yè)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能人。我們要隨時留心周圍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向一切有經驗的人學習。靈感來自于生活,在所有的設計當中,只有以人為本的設計才是最佳的。

聲的教學反思篇7

案例:

?100以內數的認識》中,有一個“擺一擺、想一想”的活動。上課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用2個圓片擺數(注意:只擺一位數或兩位數)

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擺的。

十個 十 個 十 個

2 1 1 2 0

小組合作:用3個、4個圓片擺數(3個同學擺,小組長作好記錄,不要有重復的數) 312 21 30

4 13 22 31 40

小結:怎樣擺才能使數不重復、也不落下。

獨立練習:分別用5個、6個、7個、8個、9個圓片擺數。

匯報。

學生匯報時我把學生的作品貼于黑板上,并整理寫出學生口答的數,如5、14、23、32、41、50等。整個過程,我用“誰還擺出了不同的數”作為引導語讓學生回答,提問了許多個學生。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整個教學過程采用“一問一答”式的反饋方式。我們知道,用5個、6個、7個、8個、9個圓片擺數可以擺出40個數,如果讓學生一個一個來說,顯然很浪費時間。針對這一情況,我可采取“多管齊下”的方式,而不要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即當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時,可有意識地選取不同做法的同學到黑板上貼作品,寫數,然后,再組織學生討論“他們寫的數是否有重復或落下?”這樣,學生的學習信息可以同時呈現出來,而且信息面比較廣。實踐證明,這種收集學生學習信息的方式在數學課堂上能達到省時高效、多方位收集學生信息的目的。現在,我還想培養(yǎng)學生能夠主動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做法,而且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判斷,只有自己的做法跟黑板上的做法不一樣才到上面寫,這樣,又可避免做法重復現象。當然,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這種習慣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我還要不斷地實踐、努力。

總之,對于自己的教學,我要加強反思,努力找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實驗少走彎路,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