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7篇

時間:2022-12-06 作者:Lonesome 教學計劃

通過教學反思的寫作,很多人都可以記錄下教學中的成績,通過寫教學反思我們找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以下是范文社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7篇,供大家參考。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7篇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篇1

以“我要爭奪聰明花”這一激勵手段為切入點而設計的這節(jié)識字課,充分體現(xiàn)。

⑴“教師,放心地放手吧!”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教師必須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甘于寂寞,學會等待,懂得賞識。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質疑、理解、感悟、探究還給孩子們。

⑵“孩子們,看你的!”陶行知先生說過:“只要把兒童解放出來,小孩能辦大事?!闭n堂是孩子們的。他們不再是被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探索知識的主人。只要有機會讓他們自主選擇、自讀自悟,他們就能自主地獲取知識,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現(xiàn)問題,體悟情感。

⑶“課堂,越發(fā)開放了!”課堂的開放除了在師生觀念上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也體現(xiàn)在課內向課外的開放。社會是大課堂。在識字這一小課堂上,憑借一雙“慧眼”。把識字與生活之間 “契合點”挖掘出來,將識字與“鏈連”起來,使孩子們的學習進入更加開闊的天地。如:當生字寶寶學會了,讓孩子們到課外書中,到社會中去尋尋他們的蹤影,跟他們聚聚舊情。孩子們在“尋”的過程中獲得比教材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⑷“激勵,你真神!”“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奮?!薄俺晒Φ目鞓肥且环N巨大的情緒力量?!币浴盃帄Z聰明花”為線索貫穿整堂識字課,充分利用低年級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營造了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孩子主動積極參與到識字活動中去,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培養(yǎng)競爭意識,感受成功的快樂。再加上教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優(yōu)美自然的體態(tài)語,來一個滿意的微笑,贊美的眼神,默許的點頭,溫柔的撫摸,使孩子們感到器重、關切、愛護、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這充滿賞識,充滿愛的識字課堂里,孩子們的識字熱情怎能不高漲呢?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篇2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于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于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全文共分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只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文中的對比也很鮮明:有兩種動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對比,有季節(jié)特點的對比,也有兩種動物不同命運結局的對比,這些都增強了課文的可讀性,學生很喜歡閱讀,這也是我選擇這篇課文的原因。

在教學中,因為學生年齡比較小,所以我利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網上下載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動畫課件,生動有趣,深深吸引了學生。有助于學生直接感受和理解語言,通過視、聽、說加深印象,強化記憶,很好的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語文學習需要一定的情景,需要老師引導學生把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變成生動活潑、色彩斑讕的真實生活,讓學生在情景中主動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蟈蟈,在第二年的夏天會怎么做?創(chuàng)設真實生活情景、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語文課檔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一二年級。為此,讓每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要讀書,這是實施教學的首要目標。在教學中,我時時刻刻都在努力營造著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采用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形式進行讀的訓練,并用激勵性、挑戰(zhàn)性的話語,對學生的朗讀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著那份“讀”的熱情和渴望。當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請老師們給予指導。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篇3

課文淺顯易懂,蘊含的道理卻很深刻。教學時,我設計了幾處句式和說話訓練點。

一為:“螞蟻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笨纯磮D,用“螞蟻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個個滿頭大汗?!边@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學生借助于課文中的圖片,仔細觀察和自己的想象后說出了:“螞蟻有的扛,有的拖,個個滿頭大汗。”“螞蟻有的推,有的拽,個個滿頭大汗?!睆闹胸S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其二:“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展開你的想象,蟈蟈會怎么取笑螞蟻呢?答案很快就有了:有的說“哈哈!小螞蟻,你們真是傻,這么熱的天,還搬什么糧食呀?”有的說“螞蟻呀,看看我們多舒服呀!你們真是不會享受呀!”學生的答案可真有意思。

其三:學完課文第三自然段后,引導學生思考:此時此刻,你想對蟈蟈說些什么呢?學生說:“蟈蟈,誰讓你夏天時不搬糧食呢,現(xiàn)在神氣不起來了吧!”有的說:“蟈蟈呀,還記得夏天時你取笑螞蟻嗎?其實你才是傻瓜呢。”還有的說“蟈蟈,現(xiàn)在你后悔了吧,可已經晚了呀!”學生的回答正是指明了課文主題: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學生會思考、討論、想象……借此來充實螞蟻和蟈蟈的語言和行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篇4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于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于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后情況的對比。寓褒貶于對比之中,含諷刺于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于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課標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課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yōu)和劣。同時新標準強調低年級的閱讀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從這一點出發(fā),我激發(fā)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欲望,悟讀、演讀文本。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而且讀出人物不同的表現(xiàn),不同的結果

教學本課,我特別注重了以讀為本探究體驗式的朗讀教學策略的運用,以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朗讀,力求更好地實現(xiàn)童話教學的教學目標。

比如對關鍵字的朗讀,如“夏天真熱”的“熱”,“西北風呼呼地掛起來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圖、聽錄音兩種不同的方法,讓學生有不同的感官體驗,讀出不同的感受。從課堂效果看達到了設計意圖。

還有對關鍵句的朗讀,如“一群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弊プ≌n文中“有的——有的——,個個——?!边@個句式,先讓學生說說螞蟻是怎樣搬糧食的?再讓學生根據(jù)插圖想象:螞蟻勞動時還會有哪些動作?這樣學生既可以練習說話,又真切感受到螞蟻在夏天搬糧食是多么辛苦和艱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針對蟈蟈的“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圖和想像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表演中想象蟈蟈可能會笑話螞蟻什么?想想它們會說些什么?這樣,教師啟發(fā)學生觀看插圖和想象,充實了蟈蟈的話語和行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進而再反復讀這一句,感受蟈蟈的懶惰。對于段落、全文的朗讀,我更是采取了多種方法,特別談談全文的朗讀,()我設計了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方式,分角色來讀全文,既完成了教學重點,又充分調動了學生朗讀的熱情,更激發(fā)了學生對勤勞品質的熱愛。課堂效果非常理想。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一二年級要讓學生“喜歡閱讀”,童話這種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好的載體。在童話教學中,我將時時刻刻努力營造著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讓學生始終保持“讀”的熱情和渴望,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本文要傳遞的價值觀,實現(xiàn)童話教學的目標。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篇5

教后記這篇課文通過螞蟻冒著炎夏烈日搬運食糧,蟈蟈則乘涼、唱歌、睡覺,待到嚴冬來臨時螞蟻安然越冬,蟈蟈又冷又餓的對比描寫,深入揭示了只有辛苦勞動,才干換來幸福生活的道理,既富有教育意義,又適合學生表演。

開始設計時,我原想讓學生借助插圖理解課文內容,從說清圖意中,自然從課文中找出相關句子,但真正學習課文時,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反而更善于、更愿意用肢體語言去表現(xiàn),于是我利用課文中的幾處空白讓他們做一做文章,如:“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闭n文一語帶過,所以我領導學生先看第二頁圖上蟈蟈的神態(tài)和動作,想象蟈蟈可能會笑話螞蟻什么?想想它們會說些什么?學生們有的說:“幾只蟈蟈看到了,譏笑螞蟻說:這么熱的天,還在搬食糧,真傻!”還有的說:“螞蟻啊螞蟻,瞧我們,多舒服呀!”又如:“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闭n文也沒有具體描寫,所以我知道學生再翻回第一頁看圖上蟈蟈的神態(tài)和動作,相象螞蟻在洞里安然過冬,那么蟈蟈過得怎么樣?這時他們會說些什么呢?學生們有的說:“真冷啊,我快冷死了!”有的說:“我好餓??!”還有的說:“我不該譏笑螞蟻。要是我也搬好食糧,就好了。”這些既充實了課文內容中蟈蟈的話語和舉動,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當然,還一些有遺憾之處:如學生光注意表演、說話,甚至玩了起來,卻沒能很好地進入課文情境,有聲有色地朗讀。所以我認為在“要我讀”變?yōu)椤拔乙x”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摸索的。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篇6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通過現(xiàn)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tài)畫片,設置了新異的情境,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fā)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tài)。產生主動閱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fā)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運用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說說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 動作。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在學生反復練讀的基礎上,想一想螞蟻搬糧食還有哪些動作。再讓學生進行表演體,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了破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著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fā)出由衷的贊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三、拓展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性想象對于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于學生發(fā)展想象?!段浵伜拖X蟈》一課中幾只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 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里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fā)想象。學生根據(jù)課文已有的線索,將片斷和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面中,從場面出發(fā)來創(chuàng)造組合出新的視野。教師扮演螞蟻,學生扮演蟈蟈,他們有的說: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說: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 。有的說:真是一群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 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么?說什么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chuàng)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tǒng)一,這類發(fā)展創(chuàng)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螞蟻和蟈蟈教學教學反思篇7

四月十六日,聽了倪老師的一課《螞蟻和蟈蟈》,倪老師教學思路清晰,環(huán)節(jié)之間銜接巧妙自然,也給了學生充分的說話訓練的機會。從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出老師的精心設計,細心準備,對于課文的解讀很細致,但是,因為對每個細節(jié)都很關注,面面俱到,所以感覺有些瑣碎。張校長對此提出了“大開大合”的教學理念,從整體入手進行教與學。在同組老師的共同幫助下,我對《螞蟻和蟈蟈》這篇課文的教學重新進行了設計,把目標精簡為兩個:一個朗讀,一個表演,舍棄了零散的枝節(jié)。

在教學過程一開始,我就從一個大問題入手,讓學生聽示范錄音,思考“螞蟻在干什么,蟈蟈在干什么?”學生在聽的時候也受到了任務的捆綁,讓他們有事可做。這個大問題正好引出課文中的兩個重點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睂τ诘湍昙壍膶W生來說,必要的講解還是需要的,所以我對這兩個重點句子進行了講解,讓學生對這兩個句子的留白處進行補足,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也為接下來的表演環(huán)節(jié)做鋪墊。在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圖片,讓他們的想象有一個方向。他們能看著圖片說出“推、扛”等動作,能想象出螞蟻會搬米粒、搬蟲子等。經過提醒,注意到是夏天搬糧食,食物很重,學生能說出螞蟻可能會說“天氣真熱呀”,“好累啊”,一邊說,一邊還加上了擦汗的動作。在討論蟈蟈會怎么嘲笑螞蟻的時候,學生也很起勁,說出了會嘲笑螞蟻“你們真傻啊”,“真是一群傻瓜”等句子,邊說還邊加上了動作。我又及時讓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學生基本上把講到的動作都表演出來了,看來,學生真的是理解了這兩個句子。蟈蟈的結局讓蟈蟈很后悔,學生也能說出他們后悔當初沒有和螞蟻一起搬糧食等。

接下來,我讓學生做一回小演員,表演故事。學生愛表演,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我先讓學生討論怎樣演好螞蟻和蟈蟈這兩個角色。在小組討論的時候,也提前給每一組設了一名組長,負責分配角色,指導表演的任務,避免出現(xiàn)分組表演時候因為角色不清,或者幾個學生爭演某個角色而出現(xiàn)的混亂。通過討論,我們得出了表演的幾條評價標準,給學生表演和評價提供了依據(jù)。第一組表演完,我讓觀看的學生做評委,提出改進意見,我給學生及時總結這些不足:比如,第一自然段雖然只講到螞蟻,但是螞蟻在搬糧食的時候蟈蟈已經到大樹下乘涼了,他們是同時的;蟈蟈在嘲笑螞蟻的時候,螞蟻應該繼續(xù)背著糧食往前走,不應該停下來;做旁白的學生也應在適當?shù)牡胤酵R幌?,給小演員自己發(fā)揮的空間,把螞蟻和蟈蟈的對話加進去。接著,又針對這些意見進行小組練習。每一個學生都進入到表演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又請一組學生上來表演,這一次比第一組有了進步。螞蟻和蟈蟈的表演同時進行,表演中也能加上一些自己的語言。說明剛剛的學習是有效的。在表演過程中,我也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學生伴著音樂進行表演,興致頗高。在表演中體會到夏天,螞蟻和蟈蟈對待勞動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冬天他們不同的結局。

這篇課文中蘊含著一個道理: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但是直接把道理灌輸給學生的方式并不理想,課文內容淺顯,我覺得學生通過上面的學習和表演,能夠自己把這個道理領悟到了。于是,我讓學生續(xù)編故事,找螞蟻代表和蟈蟈代表各一名上來續(xù)演故事:第二年夏天,螞蟻和蟈蟈遇到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學生的表現(xiàn)比較理想。螞蟻說:“我們一起去搬糧食吧?!毕X蟈說:“謝謝你提醒我,小螞蟻,我們一起去搬糧食吧。”最后,我讓螞蟻代表和蟈蟈代表分別對小朋友們說一句話。蟈蟈代表說得比較深刻:“小朋友,我們現(xiàn)在不好好學習,以后就要像蟈蟈一樣挨餓。如果你現(xiàn)在改過來還是來得及的?!彼呀洶颜n本中的道理遷移到了學習中來。那我們老師什么都不用多說了,學生自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