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讀書心得5篇

時間:2025-07-06 作者:lcbkmm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不僅是知識的匯總,更是對經驗的深刻反思,通過不斷的反思與總結,心得能夠轉化為實際的工作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編為您分享的讀名著讀書心得5篇,感謝您的參閱。

讀名著讀書心得5篇

讀名著讀書心得篇1

?愛的》是三年級時一位老師送給我的,它采用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但因為它并沒有精彩的情節(jié),有趣的對話,所以我粗粗閱讀一遍后就把它放在一邊了。十一長假時,我決定和媽媽一起參加親子共讀活動,我們一起選擇了《愛的》作為我們的共讀書目。

我和媽媽采用輪流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一開始我讀得很快,不認真,經常錯字漏字,但媽媽讀得很流利并且富有感情,在她的帶動下我也越來越認真,越來越投入。

在這本書中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其中一個最令我難忘,那就是《感恩》。《感恩》是主人公安利柯的爸爸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的是:一天安利柯從學校回來,對爸爸抱怨說老師對他不好,可爸爸告訴他“老師不是可有可無的人,而是很重要的`人。因為老師是為學生犧牲自己一生的人。不論老師對你好,還是批評你,他的出發(fā)點都是好的,我們都要尊敬他,愛戴他?!弊x了這段話,我深有感觸。因為我有時候也會覺得老師太嚴厲,但想想老師的出發(fā)點確實都是為我好啊,想幫我改掉粗心、不認真的習慣。而且老師一個人要教那么多學生很辛苦,所以應該體諒老師。老師也很關心我,記得有一次我生病在家,老師還來看我,送了我許多好書。又一次我在玩蕩秋千的時候掉了下來,老師及時送我到醫(yī)務室,這些都永遠在我的記憶里。我也會永遠愛我的老師。

讀名著讀書心得篇2

培根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睍械奈淖质刮覀兠撾x了未開化的狀態(tài)?!蹲呓髱煛窞槲掖钤O了一個平臺,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通過讀這本書,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外著名家的言論,這個數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于人類2000多年的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家。所以,就會深深地發(fā)覺:原來可以這樣美的。

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孩子選擇老師,家長xx上書,道老師的好、說老師的壞,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梢哉f一個學校創(chuàng)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為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么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這些準則要理解他,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

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p>

就說現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并不是真的為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后時代,落后于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著職業(yè)生命的結束。——拿什么去教學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各種工作上的沖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處于今天的社會中,立于自己的世界里,我以為“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qū)別?求為何求?我們應體現道的價值,體現求的價值,然后死亦無憾。

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與經典對話,走近這些的癡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讀名著讀書心得篇3

?終身引論》是這次我讀的書。讀著這本書總是讓我有一種驚嘆的感覺。其中他闡明了終身的概念,集中講述了終身思想。他的觀點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贊同,被認為是“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并最終發(fā)展成為世界性的改革的主導理念。書寫成于上個世紀70年代,可其中作者朗格朗對于現代社會的一些認識,社會對人的挑戰(zhàn)以及由此應該如何在其中發(fā)揮作用,幫助人更好地謀求美好生活,都讓我覺得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實現。書中提出的終身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對整個從兒童時期開始的進行系統(tǒng)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們現在追求的一個目標。

以下使該書中一些打動我的文字和段落,摘錄如下:

“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chuàng)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p>

“由各類中小學和大學所提供的基礎訓練,并沒有使兒童和青少年為成年后所承擔的`義務和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單純的智力活動這個狹窄范圍以外,大幅度地擴展和培訓的內容?!仨殲榛A訓練提出新的目標,必須制定、保持和發(fā)展判斷能力、思考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發(fā)展屬于每個人的、往往受到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損害的獨特表現方式?!瓋和?、青少年、成人在個性發(fā)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聯(lián)系在一起?!?/p>

“我們力圖不用先驗的方法去向人們灌輸現成的、陳腐的文化;我們深信,工作者對其他任何一個人、特別是成人能提供的幫助就是給他以工具,將他置于一種環(huán)境,使他能夠依靠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經驗、斗爭、成功和挫折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獨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使個性的各個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現?!?/p>

“如果一個成人對自己的失去了興趣,如果他除例外情況以外總是對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的沒有熱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響的年齡即青少年時期沒有從提供給他或強加給他的中發(fā)現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東西。……考慮整個,考慮個階段的連續(xù)性和相互關系。當我們說到終身的時候,我們腦子中始終考慮的就是過程的統(tǒng)一性和整體性?!?/p>

“從長遠來說,實現更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個徹里徹外地滲透著終身原則的社會,在于實施一種與社會的進步和成就緊密相聯(lián)的。”

書中的語句總帶給我一種溫暖,讓我覺得的美好,它對人類福祉的關懷。同時,又有一種悲傷,因為,時至今日,我們中的許多人依然接受著錯誤的、失敗的。

書中說目前在大中小學進行的是基于對個性的一種短視的認識:獲得知識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審美、身體諸方面發(fā)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沒有考慮到個性的差異,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學生也就同發(fā)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學生一樣成了不受重視的邊緣人物。選拔的需要壓倒了訓練的要求。正是現代的寫照,我們?yōu)榱丝荚嚍榱松洗髮W而學習,對結果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學習的本質。

“的任務是培養(yǎng)未來的成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接受變革和各種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險活動,適應社會習俗、道德觀念和理論學說的迅速變化。” 說明了學習的主要是讓我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去適應以后的生活。

是對人的“長遠利益的關懷”,在現代社會中更是一種生存的必要準備。因此,在面對社會對人的諸多挑戰(zhàn)時,應該成為幫助人們應對挑戰(zhàn)、更好生活的手段,這就與現存的不適應社會生活要求的體系發(fā)生了激烈的沖突??梢哉f,終身不是簡單地進行成人,它的實現有賴于整個基礎體系進行相應的變革。它是一個整體的、連續(xù)的、系統(tǒng)的思想。

為了能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幸福而努力將是以后發(fā)展的方向!

讀名著讀書心得篇4

最近,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名著教師讀本》,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不難發(fā)現,盡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盡管我們的改革已經推進了那么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tǒng)”,離他倡導的“生活”還差的`很遠!

首先,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十六年的下來,等于一個吸了煙的蟲;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黃肌瘦,弱不禁風,再加上要經過那些月考、學期考、畢業(yè)考、會考、升學考等考試,到了一個大學畢業(yè)出來,足也癱了,手也癱了,腦子也用壞了,身體的健康也沒有了。大學畢業(yè)就進棺材,這叫做讀書死,生活不教學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學生做人。生活反對殺人的種種考試,教人讀活書、活讀書。

由此,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爆F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fā)展,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讀名著讀書心得篇5

這個假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讓我明白了許多有著愛的故事。

文章是用日記方式寫的,講的一個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長的故事。在他的一年當中,他發(fā)現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日記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和啟示,附在日記后面還以第二人稱寫了他們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它用愛塑造人,引導我們永遠堅持一顆勇于進取而善良真誠的心。

愛的一書上每一個小故事都講述了一種不一樣的愛。異常是每月故事更是讓人感動,其中《尋母記》更使我感動。一個才十一歲的孩子就孤身一人從熱那亞出發(fā)去美洲,這需多少愛來支持他啊!然而到了那里,母親卻又隨著房主到了其他地方。還有一件事令我感動:二年級學生洛佩諦為了救一個站在當街的一年級學生,而趕在車子前面救出了他,自我卻被車子軋斷了一條腿,校長都稱贊他是“犧牲自我的生命而救助朋友的人”。

我們的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愛,只是我們沒有細心觀察,常常被我們忽略,多感受一份愛,就多一份溫暖;多奉獻一份愛,就多一份歡樂。在今后的日子里,讓我們共同沐浴在的海洋里吧!